1、一、组织结构二、 职责权限总经理:a)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批准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手册;c)确定组织机构对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d)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及其完整性;e)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障。质量负责人: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食品安全意识的形成。d)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内对外联络。办公室:a)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b)对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负责。c)对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负责。d)对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负责。5.5职责、权限
2、与沟通与顾客的沟通公司在识别和实施与顾客在有关方面的沟通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服务的信息。营销部在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在产品售后,由营销部负责收集,回复顾客的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2)客户的查询,由办公室根据查询内容和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与详细的答复。3)顾客的订单、合同(包括修改)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处理。4)顾客的反馈和投诉,以合适的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处理,以持续获得顾客的消息。5.5.3内部沟通5.3.3.1制定目的:建立公司内部正常顺畅的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5.5.3.2企业内部的沟通管道形式:1)逐级汇报,正式的文件沟通。2)会议沟通(例行
3、会议、临时性会议)。3)非正式场合、形式的沟通(电话、个别交谈等)5.5.3.3沟通反馈: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需回复的意见或问题时,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的时限。担负反馈的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若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的,可直接在联络单中向行政部提出投诉,投诉将影响岗位绩效。5.3.3.4相关责任:a)部门主管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以最佳方式解决员工所遇到的问题。b)各部门主管对信息联络单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将与其绩效挂勾。c)如果当事人未使用书面沟通方式而耽误工作进展的,当事人负主要责任。5.6管理评审5.6.1管理评审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5.6.2管理评审的目的:通过对企业质量
4、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评价,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5.6.3管理评审的具体资料准备和分解,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资料汇总。5.6.4评审程序: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2)分别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汇报。3)与会人员就上述报告和以下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促进提高品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建议。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的满足。D、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的适宜性。4)由总经理做出管理评审结论,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7.1产品实现的策划7.1.1目的:针对豆制品生产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措施,
5、确定资源配置及活动顺序,确保产品或项目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7.1.2 适用范围:适用于豆制品生产项目及合同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控制及其所涉及的所有部门。7.1.3 职责分工:a)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并确定有关的实现产品的过程的策划; b)有关项目(过程)的主牵头部门负责相关质量计划的编制、报批、实施过程进度监督检查; c)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计划的审批,相关部门负责按计划分工组织实施。7.1.4程序说明 a)在合同中有规定项目时需制订质量计划;b)各部门针对上述情况,对照现有的体系文件,对文件未涵盖、未说明或不制定计划不能正确操作或完成的工作做为制订对象并提出要求;7.1.5编制质量计划a)编
6、制质量计划应参照质量手册的相关内容,符合质量方针,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可以引用已有文件,也可新增特殊要求,有的要求也可严于现有文件规定;b)进行产品实现策划(如制定质量计划)时通常应包含的内容为: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目标。实现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员需求、设备、技术方法、各种材料等。实现过程所需的支持文件,如需要可直接引用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制定需编制的文件清单,及各部门的配合方式。实现过程所需的步骤及时间要求。实现过程所需的测量和验证点。证实实现过程满足要求的质量记录。7.1.6计划的审批和发放 经项目主牵头部门负责人审核,相关部门会签后,由主牵头部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审批后的计划
7、,由计划制订部门印发各相关部门,质量计划为受控文件发放,更改应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并建控制台帐。7.1.7计划实施控制: 各相关部门按计划规定开展工作;项目主牵头部门对质量计划的全部实施过程监控,按分工和阶段进度实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对未达到预计目标的部门应及时反馈并要求其整改到位。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供销部负责建立与顾客有关过程的程序,规定顾客要求的评审、确定和合同、订单的处理方法,并由供销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顾客要求包括: a)顾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的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8、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产品要求的评审: 供销部负责对订单进行评审,技术质量部、生产部等配合评审工作的展开,在此应注意对识别的顾客要求连同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也应实施评审,对获得的每个合同都应按规定给予评审,评审应在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进行,以保证: a)产品要求有充分的文字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任何产品要求都已解决;c)公司具有满足合同或接受订单要求的能力; d)合同评审采用小组讨论或会签评审的方式进行;e)当接到顾客提出对产品原有要求进行修订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保证修订产品要求的信息正确传递给相关部门,在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应注意,当
9、有关活动和规程涉及到顾客和公司内部各部门时,应规定联系的途径和确定各自的责任,产品要求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应按记录的要求予以保存。7.2.3产品要求评审的实施 a)普通产品评审由供销部直接签字认可; b)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供销部牵头,会同技术质量部、生产部进行评审。评审能够达到产品要求的,由供销部同顾客沟通,签订合同。7.2.4顾客沟通 供销部确定与顾客沟通的渠道,并充分、准确地掌握顾客对公司提供产品的满意程度信息,以此来测量与监控顾客满意并做为实施持续改进的输入;确保在产品提供之前、之中和之后,在以下方面识别并实施与顾客的沟通: a)在报纸、广告、电视等各种媒介上发布公司有关产品信息;b)收
10、集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 c)对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d)顾客对产品的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的处理,以合适的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处理,以待获得顾客满意。7.4采购7.4.1采购管理公司制定并执行采购控制程序,以确保采购的产品(包括材料、设备、配件、工具等)能满足规定的要求。采购负责人在采购工作中要对采购物料负全面责任,提高采购效率,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做到同类物品比质量,比价格,严格所需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采购。7. 4.2采购信息原材料进货须根据生产需要按计划采购,不得随意采购,造成原材料积压,影响产品 质量;原料进货需逐批进行查验;采购人员在采购原料时,应选择有信誉的供方,与其签
11、订购销合同,做到合理、合法, 严格履行合同约束的条款,并向供货方索取质量检验报告以及相关证照证明;采购的原料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对有质量问题的原料,采购人员必 须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或拒收;对不能判断质量是否合格的原料,要抽样送有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采购人员如不负 责任采购了不合格原材料并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7.4.3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的原料必须经产品感观检验、验证其标识、合格证真实性或抽样检验确认产品合 格后填写进货验收记录;因违反上述制度,使不合格原辅材料进入生产,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自觉接 受有关的处理,承担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
12、制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公司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实施:7.5.1.1 通过已有的产品说明书或顾客要求评审结果,明确公司相关服务的特性。7.5.1.2 为了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编制并实施必要的作业指导书。7.5.1.3 为生产和服务的正常开展配置适当的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7.5.1.4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配置并使用适宜的测量和监控装置。7.5.1.5 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特性进行适当的监控和测量。7.5.1.6 规定产品放行的方法,交付的条件、方式和相关的手续,规定交付后如何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8.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1.制定目的:为制定每批入库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
13、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储藏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2.适用范围: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3.原物料之标识:(1)每批物料的包装容器外应贴上供应商的产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以及产品保质期等。(2)原物料进厂后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外包装上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3)公司有关人员依照进料检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4)合格或特采物料
14、入库后至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的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8.1半成品之标识(1)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上标签卡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生产日期等。(2)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送品管检验前应贴上该批物料之待检卡待检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3)有关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4)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之前每
15、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1)成品包装之标识同半成品标识方法(标签卡、待检卡)(2)应根据国家(或产品销售国)相关的产品质量法规的规定标识生产日期、使用期限(保质期)、生产批号等内容。6.产品追溯规定.产品追溯方式:出现产品品质问题需追溯时可从下列方式入手:(1)产品之生产批号、日期;(2)产品或物料之标签卡、待检卡;(3)各种产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4)生产日报表及相关生产记录;(5)其他可追溯之方式。9.测量、分析和改进本公司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1)通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等过程,证实产品的符合性;(2)通过顾客满意测量
16、、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等过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3)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测量、分析、改进过程中,建立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监视和测量。10.内部审核1.目的:为了确认公司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和公司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是否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公司要定期对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3.职责部门:管理者代表。10.1审核程序概述(1)公司须制定
17、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须覆盖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且必须按年度计划进行安排。当内部/外部不符合,或顾客投诉发生时,审核频率须适当增加。(2)实施内部审核前,公司要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包括确定审核的准则、目的、范围和方法等。每次审核须使用规定的检查表。(3)内部审查员要经过培训且获得iso9001内部审查员资格证书。(4)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5)内部审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即验证与iso9001标准和任何附加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内部审核还包括制造过程内部审核,即审核每个制造过程,决定其有效性;内部审核还包括产品审核,即按规定的频次,在生产和交付的适当阶段对产
18、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6)对查出的不合格项目,被审查部门要进行纠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审查组报告。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要进行确认(7)整个内部审核活动要留下记录并按期限保管。(8)内部质量审核的结果要向管理者汇报,并要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1.数据分析1.目的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公司必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来自监测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 据的分析3.职责部门产品技术部11.1数据分析程序概述(1)收集数据公司收集的数据一般包括: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数据;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有关的
19、数据,如质量记录、成品合格率、产品不合格信息、顾客投诉等;与体系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如异常发生率、异常再发率、内部审核结论、管理评审输出、生产率、交货期等;供方数据。(2)通过对数据作出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下列信息:顾客满意程度的现状和趋势。产品和服务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特性的变化和趋势。供方产品、过程和体系的相关信息。3.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改进的对策和方法。质量和运行绩效的趋势须与整个业务目标的进展、与竞争对手以及适当的基准数据进 行比较,并采取措施以支持。确定迅速解决顾客相关问题的优先顺序。确定与顾客相关的关键趋势和相互关系,以支持状况评审、决策和长期策划。及时报告使用中产生的产品信息的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