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资料:自然地理时区&区时.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1108497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资料:自然地理时区&区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资料:自然地理时区&区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

2、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

3、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

4、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8.极昼极夜的范围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9.某地昼长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10.某地夜长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11.昼长、夜长(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昼长

5、=(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5)夜长=24-昼长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13.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14.实际距离(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

6、跨纬度1度=111千米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17.耕地比重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18.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19.人口耕地密度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

7、地耕地面积20.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21.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22.人口计算公式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23.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24.性别比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25.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案课件 > 初中(九年级)课件教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