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综合检测(两套)第一套1第二套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2020年1月1820日),在北京主会场之外特别设置了哈尔滨、大连、丽江三个分会场(如图)。据此完成13题。1.2020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期间,广州市()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白昼渐短2.2020魅力中国行全国春节联欢晚会期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B.大连C.丽江D.广州3.四个会场中,地方时最早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大连D.丽江答案:1.B2.D3.A
2、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全国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是2020年1月182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广州昼短夜长,B项正确。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项正确。第3题,地方时的变化规律是越往东越早,从图上可以看出,四个会场中哈尔滨位于最东侧,因此地方时最早,A项正确。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太阳的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歌词中的月份为农历月。下图为后天八卦图
3、。据此完成46题。4.根据“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推断,离、兑、坎、震四宫代表的方向依次为()A.北、东、南、西B.南、西、北、东C.南、东、北、西D.北、西、南、东5.影响太阳升落方向变化的原因有()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存在黄赤交角A.B.C.D.6.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A.华北地区小麦成熟B.海南岛正值降水较多的季节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澳大利亚珀斯地区温和多雨答案:4.B5.D6.C解析:第4题,根据我国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位分析,农历五月即阳历6月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艮为东北,乾为西北。仲冬为阳历12月前后,日出东南,
4、日落西南,所以巽为东南,坤为西南。根据以上方位分析,离为南方,兑为西方,坎为北方,震为东方。B项正确。第5题,一年中,太阳升落方向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主要原因是地球存在公转运动,并且公转轨道和自转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存在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出现回归运动,从而出现太阳升落方位的变化。故选D项。第6题,太阳从巽宫方向升起、坤宫方向落下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A、B两项错误;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正值湿季,草木茂盛,C项正确;澳大利亚珀斯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D项错误。故选C项。位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酋长岩高900多米
5、,攀岩者要完全依赖自己的身体攀登光滑的花岗岩大岩壁,岩壁上面只有半厘米宽的缝隙可以着力,非常惊险。据此完成79题。7.下列岩石中与酋长岩成因相近的是()A.石灰岩B.片麻岩C.安山岩D.大理岩8.攀岩者在攀登过程中气温变化是()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9.酋长岩顶部与底部的温差接近()A.3 B.6 C.9 D.12 答案:7.C8.B9.B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为花岗岩岩壁,属于岩浆岩,选项中只有安山岩属于岩浆岩,因此安山岩与酋长岩成因相近,C项正确。故选C项。第8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高900多米,则攀岩者在攀登过程中气温是逐渐降低的。故选B项。第
6、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酋长岩的顶部与底部的高差约为1 000米,根据气温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的规律可知,酋长岩顶部与底部的温差接近6 。故选B项。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地属于的板块名称为()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日本海板块11.箭头指示的甲地地形名称及成因为()A.褶皱山脉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B.岛弧链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后C.海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张裂下陷D.海沟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答案:10.A11.D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弧,图中显示,地位于日本群岛以西,因此
7、地位于欧亚板块,A项正确。第11题,图中显示,箭头指示的甲地颜色较深,并呈条带状分布,且位于日本群岛(岛弧)的外围,应表示海水很深的海沟,A、B两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而形成的凹陷地带,C项错误,D项正确。读我国20元人民币背景所示地区景观(广西)图,完成1213题。12.该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雅丹地貌C.丹霞地貌D.喀斯特地貌13.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溶蚀作用B.风力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沉积作用D.冰川的侵蚀作用答案:12.D13.A解析:第12题,图中显示,该地地表多峰林地貌,河流众多,根据地形特征判断,该地典型的地貌
8、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冰川地貌一般多角峰、冰斗、U形谷,A项错误;雅丹地貌为气候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风蚀地貌,B项错误;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C项错误。第13题,根据地表地貌特征判断,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作用。故选A项。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要求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展现出更多“政治意愿”。读图,完成1415题。14.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极
9、端天气事件增加B.水稻生长北界南移C.南极冰川北界北移D.全球降水普遍增多15.会议召开期间,控制马德里的气压带或风带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答案:14.A15.D解析:第14题,全球变暖破坏了原有较为稳定的大气环流,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气象灾害增多,A项正确;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喜温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可能导致亚洲的水稻生长北界北移,而不是南移,B项错误;全球变暖,南极洲气温上升,南极洲边缘的冰川融化,会使南极冰川北界南移,而不是北移(冰川面积扩大),C项错误;根据统计资料可知,全球变暖,中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降水有增多趋势,亚热带地区降水
10、有减少趋势,不是全球降水普遍增多,D项错误。第15题,材料信息表明,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12月2日开幕,因此会议召开期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图中显示马德里位于40N附近,冬季盛行西风带南移至此,因此控制马德里的气压带或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故选D项。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读昆明准静止锋位置示意图,完成1617题。16.造成此次昆明下雪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17.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不包括()A.纬度低,冬季气温高B.海拔高,夏季气温低C.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D.夏季受冷气团控制,多雨天答案:16.B17.D解析:第16题,材料
11、信息表明,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一般情况下昆明冬季气温较温和,很难下雪,此次昆明下雪与降温有关,因此冷锋天气系统的可能性最大,B项正确;暖锋天气系统会使得本来较温和的昆明升温,下雪的可能性不大,A项错误;气旋能带来降水,但不会带来明显的降温,C项错误;反气旋以下沉气流为主,很难成云致雨,不会形成降雪天气,D项错误。第17题,昆明纬度低,冬季气温高;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冬半年出现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贵阳与昆明之间,昆明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气温较高;昆明夏季受夏季风控制,且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夏季受冷气团控制的可能性小,故选D项。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高度,一
12、年中等于或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读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完成1819题。18.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19.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水库,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的变化是()A.M、N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C.M、N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答案:18.A 19.D解析:第18题,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较大,可推测其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第19题,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因此M右移,N左移。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2021题。20.该大洋环流为()A.北半球副
13、热带环流B.北半球副极地环流C.南半球副热带环流D.南半球副极地环流21.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则()A.为本格拉寒流B.流经秘鲁西侧海区C.为加那利寒流D.流经非洲东侧海区答案:20.C21.A解析:第20题,图示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故图示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回归线附近,图示环流有回归线穿过中部,是南半球副热带环流。故选C项。第21题,若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则为本格拉寒流;秘鲁西侧海区位于太平洋;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流经南美洲东侧海区。故选A项。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2223题。22.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
14、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23.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22.D23.A解析:第22题,图中显示,从甲到丙纬度相差不大,降水量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由湿润区向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这种由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项正确。第23题,图中显示,丁处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400毫米,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且丁处位于温带地区,因此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温带草原带,A项正确。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
15、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完成2425题。24.由海南背心广西和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和辽宁大衣吉林和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5.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A.整体性B.联系性C.开放性D.差异性答案:24.C25.D解析:第24题,纬度地带性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分异以水热为基础。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C
16、项。第25题,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是因为两地气候条件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0分)2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6月22日小明前往澳大利亚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游学。图1为小明出发当日某半球光照图,图2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1图2(1)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与之间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是。(2)游学期间,澳大利亚昼夜长短状况是,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3)根据某半球光照图判断,弧线AB是(填“晨”或“昏”)线;与B地地方时相同的点是;此时北京时间是。答案:(1)甲乙先逐渐变慢,7月初达到最慢,再逐渐变快(先
17、慢后快)(2)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逐渐增大(3) 晨E地、F地11时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小明游学期间为6月22日到7月22日,此时地球处于北半球夏至日和秋分日期间的位置。读图可知,甲为夏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乙为秋分日时地球的位置,丙为冬至日时地球的位置,丁为春分日时地球的位置。所以游学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与乙之间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即7月初达到最慢,过了7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又逐渐变快。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游学期间为北半球夏至日至秋分日期间,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半年,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游学期间太阳直射点正逐渐向南半球移动,此时澳
18、大利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第(3)题,由光照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弧线AB是晨线;读图可知,B、E、F三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则E、F两地与B地的地方时相同。据图推算G所在的经线为135E,且G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则G的地方时为12时,即135E的地方时为12时,而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比135E的地方时慢了一个小时,经计算可知图示时期北京时间为11时。27.(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地的地质构造是。A、B、C、D四处岩石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处。构成的水循环属于循环,在各环节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是环节(填数码)。(2)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说出图中河流的水文
19、特征。(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该区域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斜C海陆间(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中下游湖泊、河床泥沙沉积加剧,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增多;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泥沙增多,造成水污染。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的岩层向上拱起,则该处为背斜;在A、B、C、D四处岩石中,C处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而化石一般在沉积岩中,所以该岩石中不可能含有
20、化石;读图可知,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在各环节中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环节。第(2)题,若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可知该区域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且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特点,所以该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为,河流的径流量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且河流的含沙量比较小,河流没有结冰期。第(3)题,该区域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保持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流的径流量会随着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随着该区域河流含沙量的增大,河流中下游湖泊、河床泥沙沉积加剧,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增多;随着植被的破坏,河流上游
21、的侵蚀作用也会加强,河流沟谷会加宽加深,导致河流中下游沉积作用加剧,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也会增大;随着河流的泥沙增多,河流的水体净化能力会降低,容易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增多。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前两届举办的城市分别是韩国平昌和俄罗斯索契。下图为城市位置及索契、北京、平昌气候资料图。(1)据图可知,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其与平昌的气候相比(填“高温期”或“多雨期”)相同,(填“高温期”或“多雨期”)不同,原因是索契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2)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冬季,其典型的自然带是。(3)从北京
22、经张家口到索契,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条件的影响。平昌的气候比北京更加温和湿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昌受的影响更大。答案:(1)高温期多雨期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2)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干湿度水分海洋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平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索契与平昌的气候相比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第(2)题,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出,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低温在0 以下,降水较少,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3、。第(3)题,从北京经张家口到索契,沿途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再过渡到草原和森林,这种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平昌的气候比北京更加温和湿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昌受海洋的影响更大。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2019年12月19日我国霜冻线(图中虚线)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紫色土是指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的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1)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甲地霜冻线分布偏(填“南”或“北”),其主要原因是。(2)四川盆地的特
24、色土壤和我国江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分别是、。(3)从河流的角度分析,重庆和武汉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对两城市的形成发挥的主要作用有、。(4)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武汉夏季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答案:(1)北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2)紫色土红壤(3)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供水交通(4)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平坦,排水不畅。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甲地霜冻线向北凸出,分布位置偏北。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北边是大巴山和秦岭,由于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甲地比同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导致霜冻线分布位置偏北。第(2)题,材料二信息表明,四川盆地多为由富
25、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发育的当地特色土壤紫色土。我国江南地区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地带性土壤是呈酸性的红壤。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因此从河流的角度分析,重庆和武汉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河流能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许多城市临河布局,因此河流对重庆和武汉两城市的形成发挥的主要作用有供水、交通。第(4)题,从气候角度来看,武汉附近的干支流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洪水流量大,易形成高水位洪峰;从地形角度来看,武汉位于江汉平原(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
26、道较弯曲,因此排水不畅,导致洪水水位高,易造成洪涝灾害。第二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嫦娥四号”着陆器于2020年3月31日17时30分,进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读图,完成12题。1.位于美国纽约的小明一家也在电视前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纽约(西五区)此时的区时是()A.1月3日7时26分B.1月3日13时26分C.1月2日22时26分D.1月2日21时26分2.从“嫦娥四号”着陆器进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到2020年“五一”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
27、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不变C.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快D.北半球日出东南方向答案:1.D2.A解析:第1题,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位于西五区,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发射时间应是1月2日21时26分,D项正确。第2题,从“嫦娥四号”着陆器进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2020年3月31日),到2020年“五一”期间,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假期里,小明同学外
28、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网上。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3.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A.呼和浩特(112E,40N)B.兰州(104E,36N)C.杭州(120E,30N)D.南宁(108E,23N)4.根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当天日落的方向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答案:3.D4.C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得知,小明拍摄日出照片后随即发到网上,时间为7时29分,所以可以判断出该地处于冬半年。考虑选项都为中国城市,再结合北半球冬半年晨线特征分析出:北半球冬
29、半年,我国城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也就越迟。小明所在的城市日出和天津接近,所以在冬半年,要么纬度比天津低,同时经度比天津小;要么纬度比天津高,同时经度比天津大。天津位于(117E,39N),综合上述条件,选项中南宁最符合条件。故选D项。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得知,北半球正处于冬半年,此时无论甲城市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观测到的太阳日出方向都应位于东南方,日落方向都位于西南方。具体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和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无法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推断出。故选C项。苏州鸡笼山为花岗岩山体。山不高,有二峰。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次峰更奇,
30、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图1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56题。图1图25.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A.乙B.丙C.丁D.戊6.图1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答案:5.A6.D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形成该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喷出岩。故形成“五人撑伞”景观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乙。第6题,形成该景
31、观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应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接着地壳上升露出地表,形成山体,然后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故D项正确。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黏土塔”,几乎每一根“黏土塔”顶部都有一块巨石,部分“黏土塔”内部也有巨石。读图,完成78题。7.“黏土塔”景观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A.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B.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C.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D.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8.塑造“黏土塔”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答案:7.A8.B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黏土塔”位于
32、阿尔卑斯山区,该地区冰川活动频繁,故“黏土塔”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第8题,由材料可知,“黏土塔”位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该地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黏土易被侵蚀,没有岩石覆盖的冰川堆积物被流水侵蚀掉,而有岩石覆盖的冰川堆积物抗侵蚀能力强,故形成了“黏土塔”。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
33、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B.C.D.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9.D 10.C 11.C解析:第9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降水变率较大,因此流量
34、的季节变化大。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故选D项。第10题,对比汾河以下、涑水河以上其他河段,中部河段河道摆动范围小,从根本上看是由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的。由于两岸岩性比较坚硬,该处河道侧切作用不明显,狭窄的河谷限制了河流的摆动。同时,该河段河道狭窄,流速较快,不利于泥沙堆积,因此狭窄河谷地貌和两岸岩性导致该河段河道摆动范围小。第11题,渭河在主汛期流量大,当洪峰到达两河交汇处时,洪峰的高水位会使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河水下泄受阻,河水中的泥沙将伴随流速降
35、低产生沉积。同时,由于黄河小北干流上游不断来水,该河段的水位在不超过渭河洪峰水位的情况下会不断抬升。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A.多上升气流B.多下沉气流C.多气旋控制D.寒流影响13.图中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12.B13.A解析:第12题,考查对降水成因的分析。读图,根据图示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处对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降水偏少,B项正确。第13题,考查风带的判读。读图可知,图中处位于40S60S,是南半球的西风带范围,盛行风向是西北风,A项正确。下
36、图显示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日期)。读图,完成1415题。14.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15.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答案:14.D15.B解析:第14题,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增温快,所以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温期明显长于南半球,则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的时间要长于南半球。第15题,太阳直射点位置9月2
37、3日前后在赤道、12月22日前后在南回归线、3月21日前后在赤道,而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在相同日期位置分别在北半球、赤道附近、南半球,明显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617题。16.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17.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
38、南亚季风答案:16.D17.C解析:第16题,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项正确;气压带与风带在大陆上被切断,并非移动,A项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影响程度很小,B项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项错误。第17题,夏季,高原陆地表面的升温速度比周围大气快,气压低,风从周围吹向高原,因此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项正确。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1819题。18.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时间以及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正确的是()A.
39、箭头a代表的补给时间是12月B.箭头a代表的补给时间是67月C.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雨水、海洋水D.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海洋水、冰川水19.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答案:18.B19.D解析:第18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对长江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
40、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第19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洋流与影响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西南季风D.极地东风21.图中Q、P、K、M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41、)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C.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D.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答案:20.C21.D解析:第20题,从图中可知,为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风影响;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与盛行风无关;为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洋流,与西南季风有关;为日本暖流,与极地东风无关。第21题,Q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P地受千岛寒流影响;K海域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M海域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影响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22
42、23题。2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22.D23.C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
43、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项。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425题。24.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25.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答案:24.B25.A解析:第24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2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为荒漠草原带。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44、。二、综合题(共55分)26.(15分)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以为中心,日期为月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当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3)图中晨线是,昏线是。(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填“东”或“西”)侧。(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时。(6)A点的昼长为小时,甲点的夜长为小时。(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自西向东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A.等
45、于1/2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答案:(1)南极点1222(2)(23.5S,90W)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弧线AB弧线BC(4)ADE东(5)1221(6)1210(7)D(8)D解析:第(1)题,此图显示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中心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为极昼,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依据图中显示的经度和昼半球范围,可以推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90W);当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第(3)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弧线AB后进入白昼,经过弧线BC后进入黑夜,故弧线AB是晨线,弧线BC是昏线。第(4)题,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D、E三点纬度大小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