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1100387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最全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常见考点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二、命题角度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3语言品味;4主旨把握;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四、题型及答题方法1、概

2、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 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件;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2)描写类:景物特征 (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

3、为线索。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多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方法: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在有

4、的情况下,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具体分析);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种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 (2)概括人物性格或评价: 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分类理解; 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分析。 方法运用: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身份(职业、职务),至少要从不同角度答两点)。如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4.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或揣摩)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方法运用:学会角色转换,体验情境。联系前后文,将自己转化为文中人物/事物,置身于选文的情景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并注意答题时的人称角度。 5环境描写作用(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5、1)自然环境:环境特点渲了某种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某种心情,推动情节发展。(2)社会环境:为某种人物活动/故事发展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某种命运。 6.语言品味与赏析命题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2)词语用法(动词、副词、形容词)(3)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4)内容上:蕴含了某种人生哲理从两方面入手:(1)先评价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以及带给你的感受答题方法:(1)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对象特点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了某个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拟人:赋予了主体以人的性格(思

6、想)、感情和动作),更形象地写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 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调+具体内容; 夸张: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强调了+具体内容; 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2)句子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写出了人物(对象)性格(事物)特征 方法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写了某种人物(事物)的某种特点。(3)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词语本意句子内容(语境)写出人物(事物)什么性格(特点)7重点句子内涵 命题角度:(1)理解句子的含义;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

7、想、或人物的个性特征)。 答题方法:一般从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从句子表达的含义和与主题的关系分析;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哲理句:告诉了我们某种道理/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某种情感; (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3)过渡句: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作用。8.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答题方法:(1)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题的作用; (2)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句里找;(3)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某人/事,表现了某种精神,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或领悟/体会到了某种道理。9.写作手法与技巧赏析(1)布局谋篇的技巧: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详略得当等; (2)表现手法及作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以物喻人;象征、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等。10.对作品感受(认识、理解)(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答题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观点(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案课件 > 初中(九年级)课件教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