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1076551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

2、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

3、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4、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5、,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 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

6、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案课件 > 高中(三年级)课件教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