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2KB ,
资源ID:112994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1129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doc

1、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王春英 商学院 09营销1W 09211110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是王春英,其实践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时间是在寒假期间,地点是在常州,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瞭解、认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富矿”。岭南的民俗根在中原,但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独树一帜,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2、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更科学地发掘本土的民俗文化资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需要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携手推进。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一)概念术语概念属建构传统文化保护制度的始点理论范畴。传统文化是传统部族基于世代传承,表明其身份特征而形成的精神遗产。所谓基于世代传承,是指该类文化经世代相传并且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发展;表明身份特征,则强调的是该类文化表现了一个部族区别于另一部族的社会特征。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表明了该类文化的本源性(是源于传统而不是基于创新而形成的)和文化本身的特殊性(是附属于特定部族

3、而不是归属于个人的)。在传统文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有必要探讨其在相关概念体系中的定位。在学术界,涉及传统文化的用语,有“民间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民间文学艺术表达”(Expression Folklore)、“民间文学艺术”(Folklore)、“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等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概念说明中,传统文化相当于“原住民族知识”或“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其上位概念有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首先,传统文化是传统知识的下位概念,按照WIPO的说法,传统知识是指基于传统所产生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表

4、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标记、名称及符号,未公开的信息,以及一切来自于产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基于传统的创新和创造。传统知识的具体类型包括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知识,医学知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名称、标记及符号,以及其他未固定的文化财产。从其范围来看,几乎囊括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所规定的一切知识财产形式,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所保护的作品、技术、标记等各种对象。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传统技术、标记等构成了传统知识的完整内容;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文化遗产的下位概念。文化遗产是人们所承袭的前人创造的文化和文化的产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

5、O)文件认为,文化遗产包括:历史遗址如早期人类居住的洞穴以及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特征物;建筑遗址群,如人工独创或人工与天然共创的建筑;具有突出历史、美学、人种学、人类学价值的考古遗址区等。可以说,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文化遗产,即世代流传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实体;也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即世代相传的,具有部族身份特征的智力活动成果,传统文化属于无形的文化遗产范畴。(二)属性客体属性是传统文化相关权利得以建构的基本理论范畴。在国际公约的术语表述中,WIPO与UNESCO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WIPO更多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强调传统文化保护。WI

6、PO总干事在2009年召开的WIPO成员国大会所提出的报告中,强调在准则制定方面要注重“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形式”问题,其目的在于“让知识产权制度所涉及的知识基础普遍化”。在这里,该报告使用了“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的称谓,中文将其译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民间文学艺术表达”。UNESCO则是在文化权利领域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在UNESCO的官方文件中,作为保护对象的传统文化,被称之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多数中文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UNESCO为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

7、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的概念而提出的。对照UNESCO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WIPO制定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传统文化表达的核心目标与原则(草案)(2004年)、保护传统知识的核心目标和原则(草案)的文本规定,不难发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本内容方面是相同或近似的。有学者称,UNESCO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基本涵盖了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并且包含了狭义的传统知识的复合体。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作为权利客体的基本属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中的益处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性,同时,它

8、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又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气正然”,今天我们强调领导与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为什么人们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亲情。为什么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市场经济本身带来

9、的强势文化的冲击和破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有铺天盖地的充满着一切诱惑的物质文化,而且有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精神文化,加上高科技下的网络媒体宣传,让人头晕目眩。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因显得土气,缺乏时尚性而遭遇冷落。特别是在年轻一代,认为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过时,经济效益不明显而拒绝学习和接受,从而在民族内部引发代际冲突和家庭矛盾。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在一些土家村寨已没人穿了,居住的吊脚楼逐步为砖混楼所取代。土家族新娘出嫁的哭嫁歌在民间已极少听到,土家族的死亡摇滚乐舞跳“撒尔嗬”,也只有在少数老年人那里还留存。哈尼族的蘑菇房是梯田稻作文化的物质载体,1990年云南元阳县新街镇一带均为清一色的茅草或稻草顶,现在

10、的青口村149户有61座被水泥顶或水泥瓦顶代替。一些活态文化因老人故去而灭绝。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正在民间渐渐绝迹。颇具民族特色的基诺族服装可能在20年内消失,其传统历史文化有可能在30年内消失,基诺语言有可能在50年内消失。2、为了经济利益歪曲使用。近几年东巴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一些投机商在木料上刻几个似是而非的图案就当“东巴文字的艺术品”出售。有的旅游开发商为迎合游客心理,将民族传统文化优劣不分,甚至将精华当糟粕,将糟粕当精华,还有的生搬硬套,标新立异造假民族文化,很多的人造民族村都在门前或广场上立两根“图腾柱”,实际上无文化意义,与真正的图腾柱离题万里。一些旅游景点为招揽生意,甚至打着展示

11、瑶族婚俗搞色情服务,最终激起该民族愤怒,他们说:如果再不改,将派出“火枪队”武力解决。3、在经济建设中被人为破坏。一些民族地区政府出于发展当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 认识不足,没有采取保护性措施就 改造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居住环境,破坏民族历史遗迹,结果是经济发展到哪儿,民族传统文化就被破坏到哪儿。如在城镇建设、旧城改造中拆除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冲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遗风,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浓郁的城市风貌被无情破坏。将少数民族强行迁出原住地,改变原有住所和生活习惯。在规范市场行为中,设置市场行为门坎,限制传统工艺的流传,民间医生、工

12、匠、艺人因缺乏相应的资质证书失去从业资格,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在经济建设中被封杀。 4、弘扬中的侵权。不少人由于缺乏对民族传统知识的研究和了解或出于地区局部经济、政治利益需要,常出现在开发利用中支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完整性。如,在改编、整理、表演、摄制、展览、发行、网络传播、署名等常出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故意忽略原创民族、原创地、模糊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变成“公用”知识。如世界25首经典民歌之一龙船调,本是地道的湖北利川土家族民歌,有明显民族和地域界线,但在湘西州委州政府出资拍摄的MTV中,丝毫找不到“利川”或“土家”字样,词曲还是那个词曲,但画面却完全是湘

13、西州的苗族土家族风土人情,让人极容易产生误解,引起利川土家人民极大不满。 5、无偿使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劳动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目前基本上是无偿使用,对那些世代努力追求、创新、维系并发展传统知识的少数民族的传承者和拥有者不支付任何报酬。然而少数民族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商品都要支付知识成本,因此,无偿使用是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创造者、拥有者的财产权利的剥夺,极不公平。 上述问题说明,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使其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三、如何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1、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14、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2、 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

15、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3、 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

16、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参考文献:1闫天灵 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来源、存替规划及其分类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032杜玉亭 基诺族识别四十年回识中国民族识别的宏观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19973江天面对民族文化,市场是什么N民族团结,1999 4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章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6王晔 没有保护,民间文化就会没落J文化月刊,2004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