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998994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4.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观音山砂滩修复二期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编 制 人: 主 管: 编制单位: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0年9月 2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1 编制说明11.1 编制说明11.2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32.1工程概述32.2 工程主体结构图32.3主要工程数量73 工程管理目标及施工管理93.1 质量目标93.2 安全、环保目标93.3 工期目标103.4 文明施工目标104工程特点分析114.1 工程施工特点分析114.2 自然条件特点分析124.3

2、工程风险评估265施工总平面布置275.1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275.2施工总平面图285.3临时用地、用水、用电计划306 总体施工方案326.1 施工总体安排326.2 施工总流程图347 主要分项施工方法367.1山体开采工程367.2清淤477.3爆破挤淤487.4抛石挤淤577.5倒滤层597.6 回填砂617.7陆域回填开山石627.8 塑料排水板637.9场区强夯667.10振动碾压698 施工进度计划728.1 计划编制说明728.2 施工进度计划728.3工期和进度保证措施749施工测量779.1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标准779.2平面及高程测量方案779.3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置及

3、观测计划799.4测量人员、仪器使用计划、资料管理8110试验检测8310.1试验检测计划8310.2试验室规划8410.3试验人员组织机构8510.4试验检测管理制度8511施工技术计划8711.1典型施工计划8711.2技术总结编写计划8711.3声像工作计划8712质量工作计划8812.1分部、分项工程划分8812.2质量组织机构8812.3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8913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措施9613.1组织机构9613.2 主要危险源辨识清单及安全措施9613.3施工专项安全措施10014文明施工措施11614.1组织机构11614.2 文明工地创建目标11614.3 文明施工措施11

4、614.4 检查落实与考评奖罚11715工程用料及资金使用计划11815.1 主要工程材料需用计划表11815.2 工程设备需用计划12016船机使用计划12217劳动力使用计划124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说明1.1 编制说明工程名称: 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建设单位: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勘查、设计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爆破开山、爆破挤淤、抛石挤淤等围堤工程,陆域回填砂和回填开山石、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等陆域形成和地

5、基处理等工程。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力图做到对工程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具可操作性。因此,在写施工方法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对成熟工艺、熟知的具体过程步骤等则没有占用过多篇幅,对出现的微小偏差通过施工过程进行调整。1.2 编制依据1.2.1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招标设计文件1.2.2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及局部修订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

6、6)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塑料排水板软基设计规程(CTAG02-97)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水运工程土工织物运用技术规程(JTJ/T239-98)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239-2005)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4-2008)水运工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205-1-2008)1.2.3本工程适用的国家和行业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图集、规定和标准。1.2.4公司ISO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环境体系文件;公司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工艺标准等。2 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湄洲湾港

7、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台湾海峡。全港包括肖厝港区、斗尾港区、秀屿港区及东吴港区四大港区,是福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东吴港区规划两大作业区,分别为罗屿作业区和东吴作业区。罗屿作业区北起罗屿北侧,南至白屿南端,东与塔林隔水相望,西侧紧临湄洲湾主航道。罗屿岛屿面积0.86km2,环岛屿天然岸线长度4.4km,西侧主槽水深15-25m,具有良好的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岸线资源。东吴港区规划两大作业区,分别为罗屿作业区及东吴作业区。本工程位于罗屿作业区北片。本工程的围堤共4203.9m,围堤结构型式根据场地条件采用斜坡式结构,基础软基处理分别采用爆破挤淤或抛石挤淤的排水固结方案。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的面积约1

8、32万平方米,地基处理的方式有:山体区域采用整平振动碾压;围堤内侧20m范围采用塑料排水板回填、回填预压和振动碾压;其他水域范围采用塑料排水板、回填预压、两遍点夯、一遍普夯和振动碾压。2.2 工程主体结构图2.2.1工程总平面图3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图2-1 工程总平面图2.2.3主体断面图图2-2 围堤断面图图2-3 围堤断面图6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2.3主要工程数量工程量清单表2-1序号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 注一、围堤部分110100Kg堤心石m3587

9、591 2200300Kg抛石棱体m3110638 3300500Kg抛石棱体m3104742 4爆填块石(0)300kgm313122465内坡淤泥包清淤m394222 6300500KG块石护面m336159750100Kg垫层块石m3313278200300Kg块石护面m37898 98001000Kg块石护面m36590 10600800Kg块石护面m3343611100150Kg垫层块石m34904 12爆填10100kg块石护底m36211 13580mm碎石倒滤层m366800 14400g/土工布m272603 15倒滤层处的袋装碎石m320601 16浆砌块石挡浪墙m3770

10、1 17C10素混凝土垫层m385618挡浪墙碎石垫层m31880 二、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1陆域回填砂(+3.0m以下)m319038452陆域回填砂(+3.0m以下)沉降量m3281450按0.4m厚度计量3陆域回填砂(+3.0m+8.4m)m320775294陆域回填砂(+3.0m+8.4m)沉降量m3215692按0.6m厚度计量5陆域回填开山石m322449806回填开山石沉降量m3206481按0.6m厚度计量7强夯+普夯(二遍点夯+ 一遍普夯)m27036238普夯(二遍普夯)m2950079振动碾压m279863010夯击、碾压补填料(补填开山石料)M3159725按0.2m

11、厚度计量11塑料排水板m5566416平均12米/根12预压开山石料m31500000平均高度+5.0m3 工程管理目标及施工管理3.1 质量目标3.1.1.工程创优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局质量方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优良的质量是员工永恒的追求”,以优异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质量目标:确保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工程。 3.1.2 质量等级及各项指标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考虑到本工程相对简单,划为2个单位工程,质量达到合格。3.2 安全、环保目标3.2.1 安全目标(1)杜绝职工因工死亡事故;(2)控制重伤事故频率0.4以下;(3)控制轻伤事故频率5以下;(4

12、)杜绝重大机、海损事故;(5)船、机完好率不低于90(6)船舶海损事故频率不超过3.5;(7)船舶机损事故频率不超过4;(8)机械事故频率不超过2.5;(9)杜绝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0)重大事故控制在车辆总数的1.25;(11)一般事故控制在车辆总数的4.2;(12)杜绝特大火灾事故;(13)杜绝和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14)一般火灾事故起数控制在单位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五以内。3.2.2 环保目标 材料选购、设备选型、工程施工满足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临设建设环境评估合格率100%,生产和生活污水、有害垃圾(危废),烟尘、施工粉尘、噪声排放,资源消耗全面受控。施工现场硬化、净化、绿化、美

13、化等管理达到市局级文明工地的要求,原材料和能源节约率1.5%以上。 3.3 工期目标根据施工合同,本工程的总工期为30个月。3.4 文明施工目标创公司级优秀文明工地,展示一航风采、宣传企业理念。4工程特点分析4.1 工程施工特点分析4.1.1 工程的结构特点 本工程结构相对简单,但工程量较大,尤其是回填开山石及回填砂量大,且节点工期紧。本工程淤泥软土层分布于全场地,厚度在7.3018.10m之间,总体趋势东厚西薄,围堤基础软基处理分别采用爆破挤淤和抛石挤淤排水固结方案。抛石挤淤按设计要求块石落底高度为5.8m16.0m,高差相差大,7-710-10断面置换软基厚度超过12m,需进行二次爆破,在

14、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工序衔接。4.1.2 工程环境条件湄洲湾港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台湾海峡。全港包括肖厝港区、斗尾港区、秀屿港区及东吴港区四大港区,是福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东吴港区位于北纬2506,东经11904,水路东距台中港、基隆港、高雄港分别为88、178、194n.mile,北距福州港、上海港分别132、510n.mile,南至厦门港、香港港口分别96、397n.mile。东吴港区规划两大作业区,分别为罗屿作业区和东吴作业区。罗屿作业区北起罗屿北侧,南至白屿南端,东与塔林隔水相望,西侧紧临湄洲湾主航道,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900091190155,北纬250937251154。由于

15、本工程位于独岛上,与外界的公路桥尚未修建,考虑本工程外购的材料相对较少,即不修缮连接外界的临时道路,在开采3区的迎水面低处布置机械设备上岸码头,本工程全部材料和施工机械,利用平板驳从秀屿岛水路运至工程驻地。4.1.3 施工难点(1)跨台风季节施工本工程地处罗屿孤岛之上,地处台风多发地带,台风季节为每年79月,台风期间风浪较大。而本工程施工时间跨越台风季节,对围堤、取砂和抛砂施工影响较大,防台任务相当重。(2)有节点工期,施工紧凑本工程在开工后12个月内需要完成陆域回填开山石区域的所有工程项目,包括该段的围堰工程、陆域回填砂、塑料排水板、回填开山石、强夯、碾压和堆载预压等,各工序衔接紧,工期紧凑

16、。(3)爆破作业面广,安全隐患大本工程爆破作业包括围堤的爆破挤淤、护脚爆破填石和工程后方大范围的爆破开山等,将整个工程笼罩在爆破的空间内,施工过程需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4.1.4施工关键点4.1.4.1 进度关键点(1)本工程需要砂量较大,工程开工前期即需联系砂源地,保证工程的连续供砂;(2)开山区域广,开山块石所需量大,且有节点工期要求,需要安排多点开山爆破,保证块石供应;(3)台风影响也是进度控制的关键点。4.1.4.2质量关键点(1)本工程爆填块石方量较大,岸线延伸长,爆填块石深度大、断面宽,要爆填到位,保证承载力;(2)陆域回填后的塑料排水板、回填堆载和堆载预压地基处理。4.1.

17、4.3 安全关键点(1)水上施工的施工船舶及水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控制;(2)爆破开山、爆破挤淤的安全控制;(3)防台和防汛的安全控制。4.2 自然条件特点分析4.2.1 气象条件湄洲湾附近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本工程气象资料主要采用崇武气象站(24 54N,118 56 E)1997年2006年气象统计资料和莆田市秀屿气象站(25 14 N,118 59 E)19852001年多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从以下气象条件分析得知,本工程施工季节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利于施工。4.2.

18、1.1气温湄洲湾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在20.320.6之间,极端最高温度在36.536.7之间,秀屿气象站和崇武气象站的气温特征值详见下表。气温统计值表表4-1项目秀屿气象站崇武气象站统计值时 间统计值时 间多年平均气温()20.31985200120.619712006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6.536.72005.8.5累年极端最低气温()1.3-0.31997.1.31累年最高月平均气温()28.27月30.28月累年最低月平均气温()11.92月10.71月4.2.1.2降水根据秀屿与崇武两气象站资料统计,湄洲湾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16.4mm1300.8mm,累年最大降水量在170

19、6.7mm1744.4mm之间,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38月份,平均降水量为以6月份最大,整个雨季约占全年平均降水量72%以上,10月至翌年1月雨水较少,为旱季,仅占全年平均降水量710%。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特别是台风季节的79月有时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1974年6月2122日大暴雨,莆田东部降雨量达200mm以上,两气象站的降水特征值详见下表。降水特征值表表4-2项目秀屿气象站崇武气象站统计值时 间统计值时 间多年平均降水量(mm)1300.8198520011216.419712006累年最大降水量(mm)1744.41706.71999年累年月最大降水量(mm)579.4489

20、.51965.6累年日最大降水量(mm)289.6311.51999.9.10另外,根据崇武气象站19712006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分级降水天数为:多年平均日降水量10mm降水天数30.9d多年平均降日水量25mm降水天数13.8d多年平均降日水量50mm降水天数5.5d。4.2.1.3风(1)风况湄洲湾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5.6m/s6.6m/s,秀屿气象站全年常风为NE向,其频率为27%;崇武气象站全年常风向为NNE向,其频率为28%。两个气象站的强风向均在N-NE向范围内,其中秀屿站测得最大风速为27m/s,风向为NE向;崇武气象站测得最大风速为24m/s,对应风向为NNE向。本地区风向

21、季节变化为:夏季(68月)以西南风为主;其它月份则以NE或NNE向为主,崇武气象站出现频率达45%。(2)大风天数根据秀屿气象站1978年1980年短期测风资料(二分钟平均风速)和崇武气象站19972006年测风资料统计结果,秀屿与崇武两站7级风的平均天数分别为18.4d和17d;8级风的天数分别为2.2d和3d。4.2.1.4热带气旋与寒潮(1)热带气旋湄洲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常年受热带气旋影响。影响本区的台风路径有3条:经巴士海峡袭击闽南、粤东,或南海台风向东北方移动影响本区;穿过台湾省正面袭击本省,这种台风机率最大,影响也较大;掠过台湾北部,登陆福建省或浙南。据19902000年热带气旋

22、资料统计,对莆田市有影响的台风共出现56次,平均每年5.1次。其中正面袭击莆田地区共有18次,平均每年1.6次。台风影响过程时间一般为23天。莆田地区台风造成的最大暴雨过程的降水量达472mm。9914号台风正面袭击莆田市,沿海及内陆普降200500 mm 的特大暴雨,最大风力11级;2004年8月的“艾利”号台风先后4次在福建沿海登陆,本海区风力达到10至12级,为近期登陆福建最强的台风。(2)寒潮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受寒潮影响,1961年11月1981年4月莆田寒潮次数为24次。由寒潮引发的大风其风向较为稳定,风向大多在WNWNNW向范围内,其最大风力一般小于8级,即寒潮大风的强度要弱于台

23、风,寒潮期间,可能出现冰雹。4.2.1.5雷暴由崇武气象站19972006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0d,最多为40d,最少为16d。4.2.1.6雾本海区每年的25月份为多雾月,各月平均雾日数在38d,812月份雾日相对较少。根据崇武气象站199 72006年统计资料,雾的统计日数如下:多年平均雾日数:27 d累年最多雾日数:43 d累年最少雾日数:13 d累年最长雾次延时:5 d4.2.2水文4.2.2.1 潮汐(1)基准面及换算关系本工程潮位基面采用秀屿理论最低潮面,拟建工程处的理论最低潮面与其它基准面的关系见下图。2.18m “56”黄海平均海面 3.34m 罗星塔

24、零点3.61m 崇武理论最低潮面3.81m 后屿(斗尾)理论最低潮面 秀屿理论最低潮面图4-1 基面关系图(2)潮汐性质湄洲湾海域属强潮海区,湄洲湾海区的潮汐以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其潮汐型态系数约为(Hk1H01)/Hm20.26,远小于0.5,因此拟建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当外海潮波进入湄洲湾海区时,湄洲湾内外潮时几乎一致,各地潮位基本上同涨同落,高、低潮出现时间基本在同一时刻,高潮位由口外向口内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湾顶秀屿站附近,平均高潮位湾顶比湾口高0.40m,低潮位由口外向口内逐渐降低,平均低潮位湾顶比湾口低03m0.40m;湄洲湾潮差大,平均潮差4.60m以上,最大潮差

25、7.0m以上,潮差由口外向口内逐渐增大。湾顶附近与口外相比,最大潮差增加0.9m,最小潮差增加0.4m,平均潮差增加0.7m左右。湄洲湾地区潮位和潮差具有上述规律是由当地的潮波性质和地形条件所决定的。(3)特征潮位与设计水位1)根据秀屿潮位观测站和崇武海洋观测站多年潮位资料统计分析,工程点附近海区的平均潮位年际变化甚微,月际变化却相当明显。月平均潮位10月最高(50cm),2月最低(18cm)。该站上半年(1-7月)的月平均海面低于年平均海面,而下半年(8-12月)的平均海面则高于年平均海面。潮位特征值详见下表。潮位特征值表4-3项 目崇武站秀屿站备 注多年最高潮位(m)7.588.18秀屿理

26、论最低潮面,下同多年最低潮位(m)-0.110.04平均高潮位(m)5.726.66平均低潮位(m)1.451.55平均潮位(m)3.564.11最大潮差(m)6.677.59最小潮差(m)1.222.22平均潮差(m)4.275.11平均涨潮历时6:14(小时)平均落潮历时6:11(小时)资料年限195619801985.61986.52)工程点计算水位值系根据崇武海洋站长期潮位资料及秀屿临时站2年的潮位观测资料推算得到,设计水位详见下表。设计水位表4-4项 目罗屿设计高水位 (m)7.30设计低水位 (m)0.8050年一遇极端高水位(m)8.5650年一遇极端低水位(m)-0.13(4)

27、增减水湄洲湾港沿岸是受台风暴潮威胁较严重的海岸,台风增水影响明显;根据崇武水文站19561983年台风暴潮资料统计:本海区出现台风增水36次,减水8次;台风暴潮增、减水幅度在-1.101.40m之间,崇武海洋观测站台风最大增水为1.37m(发生在6911台风期间);近10年来,福建省沿海风暴潮灾害呈频繁趋势,部分岸段高潮位常有超当地警戒水位情况出现,灾害性风暴潮的发生多与台风过境时与天文大潮相遇有关,因此,应十分重视台风暴潮对港口及海岸工程的影响。4.2.2.2 潮流(1)潮流概况与潮流性质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湾为强潮海区,湾内潮流动力较强,流向较稳定。涨潮流方向一般为由湾外向湾内,落潮流方向一

28、般由湾内向湾外。涨急时刻,潮流一致由湾外向湾内流动,潮流自湾外进入东吴峰尾断面并经过秀屿后,分二股:一股流向秀屿东北边海湾,另一股经秀屿港水道后扩散流向西北方向的湾顶。落急时潮流一致由湾内流向湾外,即流向与涨急时相反,但流路基本相似。根据工程点附近实测潮流资料准调和分析结果,本海区的全日分潮与半日分潮比值(WO1WK1)/ WM20.5,各站各层潮流类型判别系数在0.050.34之间,因此观测海区的潮流性质为规则半日潮流。进入湄洲湾的潮波受地形控制,呈往复流态,涨、落急潮流出现在中潮位附近,转流出现在高低潮位附近,其潮波性质为驻波。(2)潮流特征1)一期工程西侧围堤(8#泊位后方)前沿流速、流

29、向,根据工程点附近在2006年04月2229日和2007年8月1424日进行水文调查工作,工程海域的潮流特征如下:a.本测区涨潮主流向一般在1025之间,落潮主流向一般在190200之间。大、小潮期间,实测最大落潮垂线平均流速略与最大涨潮垂线平均流速基本相当。其中,大潮期间实测涨潮最大垂线流速为0.97 m/s1.01m/s,流向1525,落潮最大垂线流速为0.94 m/s1.03m/s,流向为192200;小潮期间,涨潮最大垂线流速为59m/s0.67m/s,流向1116,落潮最大垂线流速为050m/s0.65 m/s,流向为192199。 b.测点垂向上分布为各层涨、落潮流最大流速由表至底

30、逐渐变小。c.实测资料表明,涨、落潮流历时不等,涨潮流历时略长于落潮流历时,一般涨潮流历时为6:006:30;落潮流历时为5:306:00。d.经潮流准调和分析,根据海港水文规范相关公式计算,一期工程西侧围堤(8#泊位后方)前沿最大可能流速为1.31m/s。2)一期工程西北侧围堤(11#15#泊位后方)流速、流向工程附近没有实测流资料,根据邻近工程的潮流数模研究成果,涨潮主流向一般在4257之间,落潮主流向一般在218232之间,其流速为0.46m/s0.66m/s。本工程水域最大可能流速为0.97m/s。4.2.2.3波浪湄洲湾是一个深入内陆的狭长形海湾,南北向纵深约35km,东西向水域平均

31、超过15km,湾内水域散布着众多大、小岛屿,湾口宽约10km,面向台湾海峡,附近有湄洲岛、大竹等岛屿形成天然屏障。按照地形条件来划分,湄洲湾大竹岛至青兰山半岛一线以北为湾内,其波浪主要为湾内小风区形成的风浪和由口门绕射进来的小振幅风涌混合浪,而大竹岛至青兰山半岛一线以南至剑屿的水域为湾口段,其SSE向没有岛屿遮挡,主要受外海来浪的影响。根据湄洲湾口外崇武海洋站多年(19651982年)波浪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湾口外海域波浪强浪向为SE向,最大波高(Hmax)为6.5m,其次为NE向,最大波高(Hmax)为6.3m,全年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占35.5%,浪常浪向为SE向,出现频率为70%,以风浪为主

32、的混合浪频率占46.5%风浪常浪向多在NNENE向,风浪与涌浪同样显著的波浪占18.1%。根据邻近秀屿短期波浪观测站19781980年波浪资料统计结果,工程海区以风浪为主,常浪向NE向,频率26%;次常浪向ENE向,频率17%。强浪向为NE向,实测最大波高1.4m;次强浪向为ENE向,实测最大波高1.2m。实测各向平均波高0.2m。各向实测H1/10波高在0.4m以下出现频率为90.47%;0.9m以下出现频率为99.69%;1.0m以上波高仅出现4次。实测最大波周期T为4.4s;平均波周期T为1.8s。根据罗屿作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在湄洲湾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分析,一期工程西北侧围堤(11#15#泊

33、位后方)主要受湾内NE-NW和SW-WSW向范围的风浪影响;一期工程西侧围堤(8#泊位后方)主要受SSW-N向和S-SSE向范围内风浪的影响。由于SSW-N向风区长度较短,且受湾内多个岛屿的遮挡,为有限风区形成的风浪,从该范围方向生成的风浪相对较小,而S-SSE向因朝向湾口,水域开阔,吹程长,且部分外海大浪可经折射、绕射后影响工程点,因此该向的风浪对一期工程西南侧围堤影响最大。4.2.3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4.2.3.1 地形地貌湄洲湾内海岸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沙嘴、连岛沙洲、沙坝、沙脊、海滩和潮滩。工程区附近海岸地貌类型主要为海蚀崖、沙坝、海滩和潮滩。海蚀崖:主要分布于基岩岬角和岛屿突出部

34、,岸高34m,大者l0m多,北塔林以及罗屿等岛屿周边可见海蚀崖。沙坝:主要见于塔林南侧,多出现于潮滩下段水道边,长达1km,宽约200300m,高0.5lm,高潮淹没。由粗中砂或含见壳的粗中砂组成。潮滩:是潮间带的主要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各港湾内,如秀屿、忠门、山腰等处,滩面宽阔平缓,断续成片分布。宽度不等,大者56km,窄者数百米,坡度小于1。组成物质以粉砂质粘土为主,滩面有浮泥,质地稀软,人行下陷约20cm,潮沟发育,多呈树枝状分布。目前大部分高潮滩已围垦,用于晒盐或耕地、中低潮滩大多数辟为养殖场。工程区北石门澳内发育了大片潮滩。4.2.3.2工程泥沙(1)泥沙来源湄洲湾周围无较大河流注入

35、,最大的河流是位于本湾西北部的枫慈溪,长约30km,但年径流量较小,仅1.09亿m3;此外还有湾顶北部的沧溪、灵川溪,注入山腰的驿板溪、林辋溪和坝头溪,但各溪长度也都在30km以内。据估算这六条溪流注入湄洲湾的径流量每年不超过4亿m3。因此,陆域来沙有限,每年总输沙量约16万吨。外海随潮进入湾内的泥沙,据斗尾大竹东吴断面水文测验统计成果,每年约200万t。此外,湄洲湾周边的岸滩冲蚀输入的泥沙估计约13万吨。由此,合计每年输入海湾的泥沙约228.6万吨,而经斗尾大竹东吴断面向外输出的泥沙,据统计每年约228.4万吨。可见,进出湄洲湾的泥沙基本趋于相对平衡,相对于纳潮量而言,湄洲湾水域沙量很少,是

36、少沙清水的海湾。(2)悬沙据中国海湾志等资料记载,湄洲湾平均悬沙含沙量一般在0.010.0433kg/m3,实测涨潮最大含沙量0.239 kg/m3,落潮最大为0.932 kg/m3,落潮一般高于涨潮,且冬季高于夏季,湾口高于湾内。含沙量高值一般出现在半潮位涨、落急时段。根据规划港区附近水域2006年4月水文泥沙测验成果,工程海区含沙量平均值为0.0271kg/m3。工程海区大潮期含沙量在0.0228kg/m30.0706kg/m3之间,小潮期间含沙量在0.0194kg/m30.0482kg/m3。大潮期,实测垂线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规划港区东侧水域,涨潮、落潮以及全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分别为

37、0.0461kg/m3、0.0459kg/m3、0.0460kg/m3;小潮期,实测垂线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则出现在规划港区北侧水域,涨潮、落潮以及全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0277kg/m3 、0.0298kg/m3、0.0290kg/m3。(3)地质根据规划港区附近水域2007年8月海底表层取样分析成果,工程区海底沉积物有砾石(G)、砾砂(GS)、粗砂(CS)、砂(S)、粉砂质砂(TS)、砂质粉砂(ST)、粉砂(T)、粘土质粉砂(YT)、粉砂质粘土(TY)、砂-粉砂-粘土(S-T-Y)等类型。中值粒径-0.38.1,砂含量0.4100%,粉砂含量4.782%,粘土含量1.552.7%。此外部

38、分海底沉积物中含有砾石。沉积物中粗颗粒的砾石和砂主要分布在规划港区东、西侧潮流水道,且水道水深越大,宽度越窄,沉积物粒度越粗;水道间浅滩海底沉积物中多为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等粗、细过渡沉积物;近沙滩外侧宽广的潮坪上沉积物颗粒最细,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规划港区北侧石门澳潮坪广泛分布着粘土质粉砂。4.2.3.3海床稳定性与冲淤趋势湄州湾潮差大,潮流是控制本湾海底地貌格局及海床稳定性的主要动力,局部浅滩及近岸沙滩波浪作用较强。在潮流作用下,湄州湾内形成了潮流水道及水道间浅滩(礁盘)相间的地貌格局。湾内最大的水道为中央深槽,位于海湾中央,从湾口一直延伸到湾顶,中央深槽以落潮优势流为主。湄州湾湾顶和

39、两侧湾澳发育,湾澳内水量主要经各水道进出。湄州湾泥沙来源少,水沙进出基本平衡,近几十年内海底冲淤变化小,深槽略有冲刷,湾澳内的潮滩略有淤积,但几十年水深变化极少超过10cm,滩槽基本稳定。4.2.4地质4.2.4.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浦镇境内湄洲湾罗屿岛及其附近海域,工程东南侧为山区,岩性为花岗岩,山顶标高为104.3m,面积约34公顷,该区域需进行山体爆破、开挖,为拟建陆域形成区提供土石料。陆域形成一期工程的北侧为海域,水下地形较平坦,整体向拟建码头侧略有倾斜,泥面标高一般为-2.02.5m,在低潮位时局部为滩涂,在LB12孔北侧有一暗礁,低潮时露出水面,一期工程水域部分外

40、侧为海带养殖区,内侧为海蛎养殖区。勘察区地貌属滨海相海积海滩地貌单元。4.2.4.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成因类型主要以海积、坡积、残积为主。根据勘探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深度、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六个大层及分属不同大层的亚层,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I11深灰色淤泥(QR)饱和,流塑。新近淤积形成,土质较均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极软,钻具自沉,含少量贝壳碎片和少量腐植物,混少量细砂。局部混较多细砂。该层在勘察区分布较普遍,仅局部区域(44剖面的LY39LY23及L

41、Y16孔)缺失,其顶板一般直接出露于海底,厚度为1.515.1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2击。(2)I12深灰色淤泥混砂(Q4)饱和,流塑。摇震略具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土质不均匀,切面较粗糙,含少量贝壳碎片和少量腐植物,一般混10-20粗砂,局部含大量贝壳。该层在勘察区分布不稳定,主要分布于44剖面的LY39LY23区域,其它区域仅零星分布,顶板标高一般为2.48-4.22m,厚度一般为1.34.9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击。(3)I2灰色淤泥质粘土(Q4)饱和,流塑。土质均匀,干强度高,韧性高,切面光滑,偶夹粉砂微薄层,含少量腐植物。该层在勘察区范围内分布不稳定,主要分布在场区东北侧的拟建

42、永久驳岸区域,顶板标高一般为-9.63-12.60m,厚度一般为1.45.6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3击。(3)I3杂色中粗砂混淤泥(Q4)饱和,松散。土质不均匀,含少量腐植物及贝壳碎片。该层在勘察区仅局部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钻孔LY13及LY20附近,顶板标高一般为2.159.80m,厚度一般为1.01.3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3击。(4)II1杂色粉质粘土 (Q3)饱和,可塑偏硬硬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含氧化晕斑迹,局部混较多中细砂颗粒,局部粘性重,为粘土。该层在勘察区分布较广泛,仅局部区域缺失,顶板标高一般为1.3315.61m,厚度一般为0.58.75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030击。(5)II21灰白灰黄色中粗砂混粘性土 (Q3)饱和,松散。颗粒不均匀,砂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