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91321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住宅楼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34.测量准备工作45.测量方法及要求56.建筑物沉降观测87.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88.质量保证措施99.安全注意事项91、编制依据:序号名称编号1施工图纸2施工组织设计3测绘所钉桩放线成果通知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5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206-2007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GJT8-2007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 *,共六栋九十层高层住宅。南侧并排三栋为1#、2#、3#,中间为4#、5#楼,北侧为6#楼。北侧距北侧围墙距离最窄处为10米,东侧与围墙的最小距离为10米,南侧紧

2、邻一期已完工程,西侧距西侧围墙之间距离约为4米。项目部办公区设在现场西北角,外施民工生活区设在现场外北侧。该施工现场西侧为经二南路,北侧为待建公路,东侧为现有村民住宅。3、施工测量基础要求:3.1拟建工程定位条件3.1.1*测绘所进行现场坐标定位,确定1#6#住宅楼坐标点相应位置。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精度要求3.2.1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量距1/20000,测角10”3.2.2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L(B)30m,允许误差5mm,30mL(B)60m,允许误差10mm。3.2.3轴线坚向投测的允许误差3mm/每层。3.2.4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细部轴线2mm,门窗洞口3mm。3.2.5标

3、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3mm/每层,5mm/总高。3.3测量仪器、器具的配置: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编号1全站仪R-322SX1台2水准仪NL322台5065623经纬仪TDJ-2E2台3220224激光铅直仪DZJ34台5塔尺5m2部6钢卷尺100m2把7钢卷尺50m3把19748钢卷尺5m10把133.4仪器的检验:3.4.1测量使用的仪器应按计量管理要求粘贴检测合格证,使之处于受控状态以便到期及时检测。3.4.2测量仪需经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合格。3.4.3普通光学经纬仪、水准仪以及50米、100米钢尺、塔尺、全站仪、激光铅直仪需经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3.4.4测距计量、盒尺

4、、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3.4.5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3.5施工测量配合施工进度的要求:3.5.1施工测量应配合施工部分,随时为施工用线提供方便。3.5.2施工测量应注意对施工部位不要造成不应有的损坏。4、测量准备工作:4.1测量工作人员组成及要求。4.1.1现场测量人员:6名,组成测量小组。4.1.2测量人员必须保证持证上岗。4.1.3对项目工程师的要求:对测量组负直接领导责任。4.2建筑定位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校核:4.2.1本工程定位依据甲方所委托房山区测绘所给定定位点坐标及建筑物与红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位。4.2.2本工程以工地外一点

5、BM1测绘单位给定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44.818m为高程控制点。把此点引至现场,并经过多次施测,取平均值。4.3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对建筑物进行初步测量定位以了解现场情况,包括场地平整和临舍定位、材料堆放,以及施工道路的布置等。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条件。5、测量方法及要求:5.1建筑物控制网的测设;依据甲方所委*测绘所给定坐标点,及总平面图和红线与建筑物的关系,制定矩形定位方案如下:5.1.1建筑物水平控制网布设:根据甲方所委托*测绘所给定坐标点,建立水平控制网,建筑物四角外皮位置组成控制网来控制建筑物水平位置。5.1.2建筑物标高控制网布设:标高以工地外地面测绘单位给定

6、绝对高程为44.818m引测置施工现场,现场标高点不少于4点,设在建筑物较近且不宜碰撞处并涂上红漆。5.2建筑物定位线测设:按设计定位条件,根据矩形控制网,设置各轴线控制桩。5.3地基基础施工测量:5.3.1地基基础施工测量的内容及流程图:建筑物定位预检基槽开挖灰线基础桩位置线标高引测预检级配石上表面位置线预检垫层上结构位置线预检墙轴线水平控制线顶板二次放线上层结构位置线5.3.2根据定位桩及边坡放坡系数1.0的关系确定基槽上口及下口位置尺寸,并设置临时控制桩。作为挖槽的控制依据,基槽上口及下口灰线,用白灰撒放,挖槽时应注意监控。5.3.3垫层的要求:5.3.3.1轴线控制桩的检测:根据基槽开

7、挖前已知宽度的矩形控制网和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测校核。5.3.3.2轴线投测:根据基槽边坡上的控制线桩用经纬仪向下投测主轴线。其余用50米卷尺量取并反复校核。5.3.3.3高程控制线引测:针对基坑开挖深度,用5米卷尺及5米塔尺进行引测。5.3.4基础层放线要求:放线前测量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图纸详细审核,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把发现的问题汇总出来反馈到技术负责人手中,找设计部门解释清楚后,方可进行放线,其次放线小组成员必须在放线之前每人画出一份放线简图(以此作为细部放线的依据)经过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尽量做到蓝图不下基槽,对手中图纸必须妥善保管。根据已投测主轴线,用50米的钢尺,由一侧向

8、另一侧拉通尺,逐间排出所用中线、轴线、主线、控制线、对于无法排通尺的部位要先排长轴,然后在排短轴,切莫用小尺分段排,以防止积累误差,以另一侧控制线做为校核依据再根据简图所给尺寸,用红蓝铅笔逐根的划各线点位,要求一律用红头画点,蓝头画圈以便于查找,所画点位必须精确,不允许超过1mm,然后再根据画出的点位弹出墨线,不可弹太重。线宽必须控制在1mm以下,交角处必须连接。如弹错线应及时改正。建筑物大角线引测,自轴线上外墙四个大角用经纬仪双向向上投测。5.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5.4.1主体结构施工的测量内容流程图平面控制桩校测结构位置主线轴线预检500mm水平控制线预检顶板模板二次放线预检上层结构位置尺寸

9、线5.4.2主体、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基础工程完工后,应对所有控制桩进行校测,并对其建筑物增设延长桩,利用定位轴线检查基础有无偏差。5.4.3平面放线的方法轴线引测,利用垂准线投测法,用经纬仪透过预留的传递孔进行投测,并且每增加二层用经纬仪复测一遍,并将复测结果记录下来。5.4.4标高引测法:水平标高点每段设一个,尽量设在每段中间。引测时用钢尺垂直向上量测。5.4.5顶板、模板上平面放线是保证钢筋,模板施工位置准确及专业管线及专业管线预流定位的重要依据,作为一道工序安排。5.5测量控制桩的保护控制桩用砼保护,具体位置,示意图标注,控制桩应采取保护性标志,防止物体遮盖及碰撞。5.6施工测量验线:

10、5.6.1场地控制水平定位线由监理验线,由技术质检部门验线后报监理。5.6.2验线的程序是:放线工自检合格后由技术质检部门验线后报监理。5.6.3测量成果记录,应设专人来保存。5.6.4验线要作到独立验线,即验线,放线分开。6.建筑物沉降观测6.1为确保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作沉降观测,及时了解建筑物沉降情况。6.2取施工现场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用水准点,并设一专用水准点进行观测复合。6.3在基础转角处及不同基础交接处,地下室顶板高度布设六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布设前,应在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上先行设计,然后按建筑定位轴线测设到墙面上。用16钢筋埋设在墙里,深度不小于15cm。6.4观测标志

11、埋设稳定后,开始观测。以后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中途停复工时各观测一次,完工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量不超过1mm,并作好沉降观测记录。 6.5观测时应注意的事项.6.5.1前后视视线长应相等,可用钢尺量定。6.5.2视线长度不应超过50mm。6.5.3前后视应该用同一根水准尺。6.5.4观测过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及路线固定、来保证测量成果精密。7.测量仪器的使用、保管和维护7.1仪器使用时,不得离开仪器,严禁他人乱动仪器。7.2仪器安置要安稳,测量时不能骑腿或手扶脚架,一切操作均应手轻、心细,动作平稳。转动仪器前要先松开制动。7.3当仪器旋转失灵或有杂音,应立即查明妥善处

12、理,严禁强力拌扭或拆卸,以免损伤仪器。7.4观测时若遇烈日下,雨天应打伞保护仪器。7.5仪器使用后应及时放入仪器箱内保管,钢尺用毕应及时擦去泥土,涂除锈油保护。8、保证质量措施8.1仪器操作应严格按说明及操作步骤进行。8.2遵守先整体到布局、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操作程序。8.3轴线控制的测设要准确,房屋放线时要对桩位进行校测。8.4操作时要精细,对平水准,减少竖轴及铅坠产生的误差。8.5各点的投测先采取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抵消仪器产生的误差。8.6施工层平面投点,轴线要精确,操作人员之间配合默契。8.7每个楼层,应在施工平面对道道轴线进行校测,发现偏差及时改正。8.8坚持复算工作,做到步步校核。9、安全注意事项9.1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后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放线进行书面安全交底。9.2测量人员施测过程中,做到安全第一,遵守有关建筑安全规程,不违章操作。9.3对有安全隐患问题的部位,施测前应提前与工长处理,保证其安全的操作面。9.4特别是坚向吊线,要抄平时,应注意高处物体,及杂物缺落打击造成伤之事故发生。-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