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2、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2. 新闻信 也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
3、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3. 威尼斯小报 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4.富格尔商业通讯 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的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 当时欧洲各国有些大的商行或银行,在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常有互通消息的信件,主要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4、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富格尔商业通讯就是其中很有名的。 5. 古登堡 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 古登堡印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要里程碑。它使得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成为可能。 6. 新闻书 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7. 资产阶级政党报纸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原因在于政党自身政治目的的需要和报刊对政党经济
5、上的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8. 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9.
6、高级报纸 在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 高级报纸既详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又登载具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10. 黄色新闻 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继续自己的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
7、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11. 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 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圃贿”,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12. 报团 报团是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8、 13.“三社四边协定”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过节,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14.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
9、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语言的产生还是人们的人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是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3)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
10、播者或职业。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15. 定期报刊出现的标志性意义以及新闻事业据以产生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 1)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2)近代报纸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进入17世纪,新型资产阶级取代封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政治斗争的加剧,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 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 邮政事业的发
11、展,为定期的周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报纸首先在那些权力薄弱或者统治者较为宽容的地方兴起。 16. 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个部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
12、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各政党自身的政治目的需要以及报刊对政党不
13、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工业革命和廉价报刊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原因在于: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
14、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
15、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17.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报业和政治的依存互动关系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和封建报刊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宣传。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雅致,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而封建官报及其御用报刊,制造舆论,维护其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论争,形成了资产阶级政论报刊时期。资产阶级报刊的宣传也在客观上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2)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二是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又无封建复辟。其中,英国对封建传统破除不彻底
16、,新闻出版仍受诸多限制,报业发展比较迟缓;法国革命最为彻底,但政局多变,时有封建复辟或专制政体出现,报业发展屡屡受挫;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政权巩固,报业发展较快。 18. 工业革命兴起对报业的推动和影响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
17、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随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19. 近代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首先出现在英国。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 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先后
18、兴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的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它们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这些报刊在宣传革命理论、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
19、“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同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时期重要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党内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火星报从第52起其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自己的机关报真理报继续出色地看占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准备和进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十月革命
20、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20.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21. 近代报业演变为现代报业的背景和标志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过渡时期的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成
21、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22. 二战后报业发展的新特点 1)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 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 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23. 报业垄断的成因 1)从经济上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财力雄厚、业务兴旺的报纸此能生存,通过不断吞并效益不佳的报纸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仍是现代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 2)从技术上看,高科技设备和节目制作成本需要巨
22、额资金投入,这使得财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此外,竞争又都是围绕新型产业展开的,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3)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4.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 2)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进程; 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
23、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25. 发展中国家报业体制的不同类型 类型表现形态分布地区 1)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全部或大部分报刊是政府官报或执政当局直接掌握报刊、控制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非洲较普遍,亚洲、拉美也有存在 2)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执政到报刊、在野党报刊、民办商业报刊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共存多党制或市场经济国家,多数亚、拉美及某些非洲国家 3)商业报刊为主政党很少直接控制报刊,商业化经营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报刊商业化程度高的国家 26. 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报业发展以及电讯业的兴起同通讯社诞生的关系 1)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
24、量越来越多; 2)廉价报纸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3)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搜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4)同时工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给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因此,可以说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27.“三社四边协定”的具体范围划分和消亡过程 1)具体范围划分 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美洲、南美洲、埃及(同路透社共享) 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 纽约联合新闻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
25、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 也只供给该社。 2)消亡过程 “三社四边协定”所划定的范围,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1907年美国合众通讯社诞生,这家新兴的通讯社自创立起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以及欧洲发展。因此美联社1914年推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争夺市场。此外1909年,赫斯特创办国际社,该社发展至1930年也成为世界通讯社。因此,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这样,通讯领域也和报纸一样,回复到了自由竞争的年代。 28. 分析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现代报业的演变 过渡时期的报业
26、从19世纪末到一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时期的报业统称为过渡时期的报业。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称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黄色报纸的特点: 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27、4)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圃贿”,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现代报业的发展 1)一战结束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也随之出现。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报业的竞争和兼并加剧。德意日等国家政治上法西斯化,其报业也走上了法西斯垄断的道路。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2)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繁荣,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国情不同,美日报业发展速度很快,英法较慢,但其特点是一致的: 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出现了
28、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兼并加剧,不仅出现了巨型公司,还出现了“蛇吞象”的现象,发展前景看好、管理有方的中小企业开始向大企业发起进攻。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从政治上看,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9.报业垄断化的影响 1)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使报道、评论趋于雷同,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多样性。 2)竞争引发兼并,缺乏竞争对手,报纸往往质量下降。 3)报团老板大都是垄断资本家,他们和金融界、工商界
29、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涉足其中,大财团通过融资、控股、互派董事等方式,深深介入报纸的运作,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 4)跨国媒介集团的出现加剧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贫困”和“信息过剩”,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新闻秩序的呼声得不到回应。 30. 世界新闻通讯事业的重要发展动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扩展,电子计算机和卫星通信手段广泛地运用于新闻通讯领域。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络的扩展,通讯社越来越广泛地依靠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新闻,播发稿件,极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数量和质量。世界通讯事业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30、但他们也在设法改变这一现状。 1)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着世界上80%的国际新闻传播。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拥有国内通讯社,他们在国内有记者网,其中有些通讯社各自或联合在国外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或记者,以采集或发布新闻。有的则向世界性通讯社预订,或签订交换协定,接受国外新闻和提供国内新闻。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没有力量各自建立起强大的通讯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一项计划,支持它们建立区域性通讯社。 31. 广播业发展的一般历程 1)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
31、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2)20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广播电台。 3)20世界30-40年代为广播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技术上调频广播的发明,政治上二战各交战国开展宣传攻势,促进广播的发展。 4)二战后,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兴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事务尽心对外广播的国家增加到55个。从技术上看,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80年代以后卫星传送技术逐步推广,90年代以后数字音频广播开始勃兴,接收设备不断优化、袖珍化、多样化,广播传送的质量、效率、距离都有了空前的进步。 32. 简述广播电视机构体制的五种
32、类型及特点,分析评价各种体制、格局的利弊 1)国有国营。 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资产国家所有,政府直接领导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2)国有公营。 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国家所有,电台电视台又相对独立性;依法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并具有广泛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视听费、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 3)社会公营。 两种具体形式;社会各界筹办经营和某公众团体筹办经营。
33、 特点: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范围内独立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靠视听费或各界资助、政府补助,个别的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进行宏观调控管理。 4)私有私营。 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管理。 5)公私合营。 指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通常是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这些设备播送。不论合资和合办,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经费一般来自广告收入。 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通
34、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电视。 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33. 网络传播的特点 1.数字化;2.信息容量巨大;3.多功能;4.多媒体;5.链接;6.星状网络;7.交互性;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9.全球传播 第六章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早期的报业与封建压制 1. 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开办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印刷术的先驱 1480年发行传单位宗教书作广
35、告英国广告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翻译家和出版家,1481年出版了第一本图解的英文百科全书世界镜鉴。 2. 巴特:1605年,出版不定期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 1624年,与出版商尼科拉斯波尔尼合作创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以上,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 1641年又参加第一家报道国会新闻的国会新闻的编辑工作,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报人。 3.每周新闻: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1621年8月13日创刊,创办人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这也是news 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4.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
36、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5.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在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最大的桎梏。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 一. 革命爆发初期(1640-1
37、649)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类相互对立的报刊,国会派报刊和保皇派报刊。而其中国会派报刊占大多说。典型代表: 1)国会纪闻:1641年11月汤姆斯发行,是第一家专门报道国会新闻的周刊。 主办人塞缪尔派克被称为英国第一大记者。 2)信使报时代:保皇派这一时期出版的反击国会派的报刊都是以此为名。 3) 约翰利尔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也是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 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在内战中冲锋陷阵。利尔本是卓越的宣传家,他坚信天赋人权,其著作从人民主权的观念出发,提出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呼吁自由、民主,实现信仰自由等要求。他被称为“生而自由的约翰”。 二. 克伦
38、威尔独裁时期(1649-1658) 这一时期是报业的发展低潮。皇家特许公司恢复特权。 在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下,只允许出版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这两种周报的主编同为奈德海姆。他是革命时期的报坛名人。1657年,他在伦敦创办英国第一家以刊登广告为主的公共广告周刊,被认为是广告报的始祖。 三.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 这一时期保皇派的两份报纸被指定为官方刊物,国会情报员和大众信使。 2. 1662年,又颁布“特许制法令”,严厉管制报纸,并发行新的官报牛津公报。 3. 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他改变了过去新闻书的形式,为单
39、页两面印刷。逢周一周四出版。第二十四期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后又改为每周四次出版,延续至今。 四. 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及其著述 1. 弥尔顿和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
40、”的概念。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2. 洛克和他的自由主义哲学思考: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政治上,反对军权伸手,主张权力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主要著作:民主论、人类理智论等。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第一、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 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
41、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报刊 一、日报的诞生 1.每日新闻:1702年马利特在伦敦创办。是英国第一家日报。初创时只有半张,单面印刷。新闻无标题。内容以翻译荷文、 法文消息为主。马利特还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停刊一段时间后,由巴克利复刊。他继承报道事实、不加评论的传统,由对版面内容作了重大改进。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用半页登分类广告和车船消息。后扩版。1735年,同自由英国人、伦敦新闻合并,易名每日公报,成为保守党的报纸,所以又是世界上第一家政党日报。 2. 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三位报人:派瑞、贝尔、斯图亚特。 二、杂志的兴起 1. 英国18
42、世纪初三大评论期刊:评论、闲谈者以及旁观者。 2. 丹尼尔笛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笛福于1704年2月19日创办了评论杂志法国每周评论初为周刊,次年改为周三刊,同时将名字减缩为评论。每期都登有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还常有副刊,出版到1713年停刊。笛福一生编辑或为之撰过稿的报刊大约有25家。他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写作趣味化、通俗化。 1719年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在每日邮报上发表,获得成功。 3.闲谈者:1709年4月12日斯梯尔创办。兼有政治性和文艺性,每期两页,每周发行三次。以戏剧、轻松论文、文艺作品为主的内容吸引了大批读者。1711年因政治原因停
43、刊。 4.旁观者:闲谈者停办后,斯梯尔和阿狄生合办。该刊笔调轻松、乐观、富于趣味,娓娓谈论人生问题,指导读者的道德观,易于被人接受。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1712年因印花税颁布停刊。 5.绅士杂志: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该刊起初以摘录国内外新闻及文艺小品为主。五年后大胆突破政府限禁,报道国会新闻。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每月选登优秀文章。该刊还是第一份以“杂志”作刊名的刊物。1914年停刊,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 三、政府压制与政党报刊 1. 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按报纸版面大小收税 外,印花税法案还规定
44、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 2. 英国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 第一、征收“知识税”。 第二、实行津贴制度。实际上就是津贴收买报纸报人。 第三、运用法律制裁。包括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 3. 煽动诽谤法的执行情况: 第一阶段:1704-1730年,沿袭17世纪的司法原则,凡指责、攻击国王、内阁大臣的人都犯有煽动诽谤罪。有名的案件:理查德.富兰克林案。 第二阶段:1730-1760年,陪审团对煽动诽谤罪的判决,可以不受政府的训令约束,较为自由地表达意见,独立做出判决。 第三阶段:1760-1780年,在约翰.威克斯案与“朱尼斯”匿名信案的影响下,出版自由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 第四阶段:1780-1792年,司法界对诽谤罪审判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产生争议,并以国会通过“法克斯诽谤法案”告终。 4. 名词 理查德.富兰克林案:1728年,保守党艺术人报发行人理查德富兰克林发表抨击英国与西班牙、法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文章,被致以煽动诽谤罪受审,被判一年监禁,罚款100镑,缴保证金2000。 约翰威克斯案:1762年,威克斯创办北部列颠人杂志。后因批评国王的文章被捕。最后威克斯以议员身份被释。之后,他联合被捕的48人控诉政府非法捕人。法院认定控诉成立,政府赔偿10万英镑。至此,总逮捕状被废止。 朱尼斯匿名信案:1768-1772年,九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