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注:该学习笔记根据教材、优路网校老师讲义以及历年真题编制而成,重点部分已用彩色标注,需重点掌握。第1章 重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第1章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一、重要概念危险?危险系统中发生的后果超过了人们的承受 R(F,C) 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危害因素? 是指能使人死亡、对物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事故隐患?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
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 分为6类。37条2、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 条: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粒子、质子、中子、
3、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
4、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3、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4、 2.化学性5条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
5、性危险、危害因素。5、 3. 生物性5条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6、 4、心理、生理性6条(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7、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条(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
6、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2. 参照事故类别分类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 7类生
7、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9条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四、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两个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五、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5条(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
8、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二)事故预防技术措施分类 4条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 不出现事故和危害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装置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三)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6条消除: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 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预防: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 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预防和隔离
9、的区别是:预防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的技术,而隔 离是在事故发生后的措施。减弱: 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 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 隔离: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 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连锁:警告: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 组合报警装置。(四)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六、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7条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则,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对策如下:(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二)设置安全装置(三)机械强度试
10、验(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一、 (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二、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律依据三、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存档。”四、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11、。”五、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 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范围 不适用于:5条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危险化学品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多品种时:q1/Q1+ q2/Q2+ qn/Qn1安全生产检
12、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一、 安全生产检查(一)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六种类型: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 统一组织实施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组织进行的日常检查。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岗位作业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的规定,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不需请示,处置后则立即汇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如对危险性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则属专业
13、(项)安全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对生产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二)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客: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 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及职业健康7种对矿山企业 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
14、:(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常规检查: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2安全检查表法: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包括检查项目、内容、标准、结果及评价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运行数据具有在线监视和记录的,可对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结论。没有的通过仪器检查法来定量化检验测量。(四)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共7条 (2)查阅有关法规、标准、规程 (3)了解工艺流程、生产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检查表或提纲。 (6)准备检测工具、仪器、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人员并分工等。2 实施安全检查:(1)访谈:来
15、检查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 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 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 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 (4)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检查和数据分析后,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论和意见(五)提出整政要求: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 期整改等措施要求。(六)整改落实: 制定整改计划并积极落实整改(七)信息反馈度持续改进:应从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等环节入手二、隐患排查
16、治理:(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定义: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类: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共13条:略 (1)依照法律。严禁非法 (2)是事故隐患排查责任主体。 (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人员责任制。 (4)保证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5)定期组织排查。隐患应当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6)建立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7)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
17、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管理职责。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8)安全监管监察部监督检查,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除依照上述要求报送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
18、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 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 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负责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措施和应急预案。(11)在事故隐患治理中,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2)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13)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有条件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评估。 (三) 监督管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放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
19、关部门并记录备查。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收到牛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 安全评价的程序:7条 记不住 (一)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备齐评价设备、工具,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资料。 (二)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被评价的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和事故
20、发生的途径及规律。 (三)划分评价单元 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四)定性、定量评价 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五)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六)安全评价结论 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作出评价结论。 (七)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六、 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一) 安全预评价
21、内容6条(二) 安全验收评价内容6条 结合7条程序记忆第三节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按针对的系统性质、评价对象的不同分类法、 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2、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3、因素图分析法、4、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2、(格雷厄姆一金尼法或LEC法)、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在实验结果和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1)概率风险评价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索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
23、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二)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1、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2、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三)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
24、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1、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评价法。该类方法适用于识别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2、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方法。该类方法适应于系统的危险性分级。该类方法可以是定性安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3、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四)此外,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
25、)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0种 (一)安全检查表方法:为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把对象分解,大系统分成小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检查。(二)危险指数方法: 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比较计算。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初始工作,首先对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分析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如下:6条 1确定危险源 2查找造成事故的可能类型。 3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
26、态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 6制定预防性对策措施。(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是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方法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3个步骤来完成。其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明显不同之处是。其他方法可由某人单独使用,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一个多方
27、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小组来完成。(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采取对策,提高可靠性。 列出所有的故障类型并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理出造成故障的原因FMEA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 2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 由熟悉情况、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依据经验和有关的故障资料分析、讨论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和原因。 3故障类型的影响4填写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表格 (七)故障树分析(是演绎法,是从事故到发生原因、要素倒着找,所以顶上是发生的原因和基础) 故障树(FaultTree),是一种描述事故因
28、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 1熟悉系统 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出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调查事故 收集事故案例,进行事故统计,设想给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 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 根据经验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 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故障树 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到所要
29、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7定性分析 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确定事故发生概率 确定所有事件发生概卓,标在故障树上进而求出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9比较 比较分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前者要进行对比,后者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分析 故障树分析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人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在事故查询或编制新的操作方法时,都可以使用故障树分析对它们的安全性做出评价(八)事件树分析 在事件树分析中,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称为初始事件)引发的结果。与故障树分析不同,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不是演绎法
30、),可提供记录事故后果的系统性的方法,并能确定导致事件后果与初始事件的关系。 事件树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初始事件 是系统或设备的故障、人员的失误或工艺参数偏移等事件。 2判定安全功能 能消除、预防、减弱初始事件影响的安全功能(安全装置、操作人员的操作等)。 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把事件一旦发生时起作用的安全功能状态画在上面的分支,不能发挥安全功能的状态画在下面的分支。然后依次考虑每种安全功能分支的两种状态,层层分解直至系统发生事故或故障为止。、 简化事件树是在发展事件树的过程中将与初始事件、事故无关的安全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协调、矛盾的情况省略、删除,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 4分析事件树 各分
31、支代表初始事件一旦发生后其可能的发展途径,其中导致系统事故的途径即为事故连锁。 事件树分析适合用来分析那些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它强调的是事件可能发生的初始原因以及初始事件对事件后果的影响,事件树的每一个分支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事件序列,对一个初始事件而言,每一独立事件序列都清楚地界定了安全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 (九)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十)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一、 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仅是定性分析,不能提供足够的
32、定量分析,特别是不能对复杂的并存在危险的工艺流程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足够的信息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一、 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 依据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1、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1、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2、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在作业现场采集样
33、品后测定分析或者直接测量,判定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采样和测定都有明确的规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必须按计划实施,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并纳入已建立的职业卫生档案。对于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和化学毒物的采样来说,根据其采样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类型。定点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个体采样是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分析对粉尘、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在采集作业场所样品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34、测定。(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这一类评价是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原则的体现,同时可为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类的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舫护设施设计和审查等提供科学依据。1评价原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能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工作。2评价的主要方法(1)检查表法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符合情况。(2)类比法比较和评价拟建项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危害的后果、拟采用防护措施的预期效果等。(3)定量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
35、强度)、职业危害因索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的等级。3评价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通过预评价,识别和分析在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程度,确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职业危害
36、预防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企业提出予以改进的具体措施或建议。三、职业危害控制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等。(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例如,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塌所粉尘浓度;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送风和排出气体净
37、化等措施;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二)个体防护措施对于经工程技术治理后仍然不能达到限值要求的职业危害因索,则需要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应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等的个体防护用品。(三)组织管理等措施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加强组织与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保证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2安全
38、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措施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冶金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安全技术措施、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措施、旅游安全技术措施等。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
39、障减少故障和失误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3)隔离。隔离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4)故障安全设计。在系
40、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通过设计,使得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处于低能状态,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5)减少故障和失误。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等来减轻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物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
41、与救援等。1)隔离。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隔离措施按照被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的关系可分为隔开、封闭和缓冲等。2)设置薄弱环节。利用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使事故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释放,防止能量作用于被保护的人或物,如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等。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4)避难与救援。设置避难场所: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暂时躲避,免遭伤害或 赢得救援的时间。事先选择撤退路线: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按照撤退路线迅速撤离。事故发生后,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防止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