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管理基础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定义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3)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充分估计环境对组织活动的影响。2管理的性质(1)生产过程的性质决定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管理适应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具有组织、指挥与协调生产
2、的功能,是社会劳动过程的普遍形态,反映了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其自然属性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社会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适应一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由此决定了管理的社会属性。它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特殊历史形态,为某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管理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直接相关。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蕴涵着客观规律。如果管理者掌
3、握了系统的管理知识、方法及其运行规律,就可以针对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思路,做出科学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反之,凭孤立的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甚至可能因决策失误而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管理的艺术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掌握了管理理论,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管理者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以管理科学提供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抽象的管理理论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适当的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
4、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只讲管理的科学性,难免导致僵化管理;只讲管理的艺术性,则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缺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后劲。因此,现代管理者应当努力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掌握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和技能。3管理的作用管理的实质在于协调。在现代社会中,除了传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外,时间、信息等也成为生产力要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管理显得更为重要。(1)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整合组织所掌握的所有资源,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从而
5、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自身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2)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创造有利于变革和创新的组织氛围,才有可能通过科学决策,更好地适应并利用有利环境,不断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拓展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二、管理的职能1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与职责。管理具有四项基本职能:(1)计划(planning)职能,指管理者对将要实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及具体安排的活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内外环境、确定组织目标、制定组织发展战略、提出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的策略与作业计划、规定组织的决策程序等。(2)组织(organizing)职能,指管理者根据既定目标,
6、对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明确责任、配置资源、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等。(3)领导(leading)职能,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主要内容包括:激励下属、指导下属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4)控制(controlling)职能,指管理者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以保证组织工作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7、。2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项职能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职能的发挥乃至组织目标的实现。正确认识四项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应当把握以下两个要点:(1)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是计划职能,之后依次产生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管理职能是按一定顺序发生的,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2)管理过程是一个各种职能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职能之间经常相互交叉。三、管理者1管理者概念管理者是指在任何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即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根据管理者所处地位、职务、权
8、力以及管理责任的不同,将管理者划分:(1)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2)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3)基层管理者,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主要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2管理者角色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率先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的概念。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进一步提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在正式场合代表一个组织。联络者角色:在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组织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者角色: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对组织成员进
9、行教育与培训、激励或惩罚。(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有意识地从组织内部或外部接收和收集信息。传播者角色:将自己掌握的重要信息向组织成员进行传递。发言人角色:代表组织向外界发布信息或表态。(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发现有利机会并利用机会进行投资。混乱驾驭者角色:采取措施全力应对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资源分配者角色:对组织所掌握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谈判者角色:与其他团体讨价还价,以便为自己所在的组织谋取更大的利益。3管理者的技能(1)概念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概念技能是影响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10、,拥有出色的概念技能,可以使管理者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越强,越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越能够有效地实施管理,从而收到满意的管理效果。(3)技术技能,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要具体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技术技能与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切相关,属于最具体、最基本的技能。管理者越是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就越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工作,从而越能受到下属的尊重和信任。4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管理技能上的异同(1)相同之处:他们都需要具有概念技能、人际
11、技能和技术技能,只是不同的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影响程度不同。(2)不同之处:各种技能在组织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越是高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概念技能,因为他们是影响决策的主体,他们的战略眼光、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及事业的成败。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管理者都很重要,因为任何管理者所实施的管理及其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他人的积极配合与协作。越是基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技术技能,但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则处于次要地位,因为高层管理者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下属的业务技术能力来实施管理。案 例【案例讨论题】1艾伦正在执行或者计划执行什么管理职能?答: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有
12、的功能与职责。至今,人们对管理职能的认识已经基本统一,认为管理具有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本案例中,艾伦正在执行或者计划执行的职能包括:(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对将要实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及具体安排的活动过程。案例中提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批零售商,潘尼公司的顾客逐渐被打折连锁店和价格适当的零售商所吸引;公司需要一个更有竞争优势的成本结构,也就是要削减成本;潘尼公司必须对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商品进行正确分类,使购买决策集中化;联合百货商店和五月百货商店每年的赢利可以增长12%15%。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艾伦在分析公司内外环境
13、的基础上确定了组织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组织发展战略,也提出了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的策略与作业计划,这些都是计划职能的内容。(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指的是管理者根据既定目标,对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案例中提到的艾伦在执行组织职能方面的内容包括: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关闭潘尼公司属下1000家商店之中的44家,解雇大约5000名员工,花2.75亿美元重建公司;从组织外部招聘人才担任关键职位,从而使潘尼公司的企业文化活跃起来;重新改造商店,使它们更为井然有序、焕然一新。这些内容说明,艾伦为了达到公司的既定目标,正在对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这是组织
14、职能方面的内容。(3)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指的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案例中提到“他希望通过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在25年内让潘尼公司这艘大船调转方向。他不希望单靠自己完成这件事,这并不是为了保险起见,而是他很乐意作为这艘大船的船长”。这说明,艾伦希望自己作为“船长”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这是执行领导职能的内容。(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指的是为保证组织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计
15、划进行,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绩效进行监控,并将实际工作绩效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超出一定限度的偏差,则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组织工作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该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潘尼公司1150家商店各自制定商品决策,这种体制效率很低,速度慢,成本却很高,而且会使顾客感到迷惑,也会阻止公司获得全国性信息”、“艾伦认为,潘尼公司必须对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商品进行正确分类,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使购买决策集中化,这能有效的削减成本。”这说明,艾伦为了达成组织目标,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使组织运行在
16、正确的轨道上,这是控制职能的内容。2艾伦正在扮演或者将要扮演什么角色?答:20世纪60年代末期,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可以分为三大类,具体在本案例中,艾伦正在扮演或者将要扮演的角色包括:(1)人际角色“他正在考虑在纽约和洛杉矶增加办事处,使潘尼公司能够与尽可能多的卖主密切联系”,说明艾伦试图增设组织部门,在组织内部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此时艾伦扮演的是人际角色中联络者的角色。“他很乐意作为这艘大船的船长”,说明艾伦试图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动机而对员工进行管理,此时艾伦扮演的是人际角色中领导者的角色。(2)信息角
17、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批零售商,潘尼公司的顾客逐渐被打折连锁店和价格适当的零售商所吸引”、“一些批评者认为潘尼公司服装式样太陈旧,价格也太高”说明艾伦有意识地收集信息,这时艾伦扮演的是监听者角色;“在潘尼公司工作的3个月中,艾伦一直不停地讲述他的计划”,说明此时艾伦将自己的信息向组织成员进行传递,他扮演的是信息传播者的角色。(3)决策角色“他信任潘尼的品牌,正在尝试把潘尼品牌定位为美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购物选择”,说明艾伦密切关注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事态的发展,发现有利机会并利用机会进行投资,此时他扮演的是决策角色中的企业家角色。“我生命中的很多时间已经花在扭转局势上
18、,我把这一次看成是在攀登另一座高峰”,说明艾伦正采取措施全力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此时他扮演的是决策角色中的混乱驾驭者角色。艾伦关闭潘尼公司属下1000家商店之中的44家、解雇大约5000名员工、花2.75亿美元重建公司、从组织外部招聘人才担任关键职位、重新改造商店等行动说明,艾伦对组织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分配,此时他扮演的是决策角色中的资源分配者角色。3作为艾伦的私人顾问,你认为潘尼公司为了提高在百货商店业务上获得的市场份额,应该做些什么?答:潘尼公司为了提高在百货商店业务上获得的市场份额,应该做的工作主要有:(1)从公司整体出发,确立一个长远而切实可行的战略作为指导;(2)确定品牌的市场
19、定位,将中产阶级市场作为开发与经营的主要市场;(3)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改进服装样式,形成独特的产品定位;(4)控制经营各阶段的成本,通过成本控制达到产品降价;(5)建立有效率、稳定的产品供应链;(6)削减不必要的分支机构,增设必要的办事处,经营要稳步前进,做到品牌经营;(7)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决策集中化。4根据你现在能够搜索到的任何信息,你认为艾伦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帮助潘尼公司获得了更多利润?答:决策效果在多大程度上与计划相吻合取决于内外部多种因素。从案例中给予的信息中,我认为艾伦的改变计划在总体上是合理的,如果艾伦可以有效的进行管理工作,履行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那么他为企
20、业制定的盈利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如果认为这些措施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公司走出困境是不现实的。潘尼公司获得高利润的前提条件是公司的长期战略和短期战术的正确指导与完全落实。当然,如果没有艾伦的上述措施的执行也是万万不行的。1.2 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答: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定义具有以下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由于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组成的人和技术的系统安排,而管理活动又恰恰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所以,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21、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管理对任何组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无不体现出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3)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不能不充分估计环境对组织活动的影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机智应对,
22、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2管理为什么具有双重属性?答:(1)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从根本上讲,管理之所以具有双重属性,是因为其对象社会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双重性。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过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对生产过程所进行的管理相应的具有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管理是适应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具有组织、指挥与协调生产的功能,是社会劳动过程的普遍形态,只要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必然需要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社会劳
23、动过程的一般要求,是各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共有的一系列经验和相关科学方法的总结。也就是说,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不取决于生产关系,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管理是适应一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由此决定了管理的社会属性。它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特殊历史形态,为某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管理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直接相关。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3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答: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4、(1)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旨在表明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蕴涵着客观规律,成功的管理总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如果管理者掌握了系统的管理知识、方法及其运行规律,就可能针对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思路,做出科学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反之,则可能凭孤立的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甚至可能因决策失误而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2)管理的艺术性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目的在于让管理者意识到,管理科学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掌握了管理理论,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25、管理者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必须以管理科学提供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指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抽象的管理理论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适当的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如果管理者掌握了娴熟的管理技巧,而不是单纯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僵化的管理,则可能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管理实践中,科学性与艺术性都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如果只讲管理的科学性,不讲管理的艺术性,难免导致僵化管理;相反,只讲管理的艺术性,不讲管理的
26、科学性,则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缺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后劲。因此,现代管理者应当努力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掌握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和技能。4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1)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与职责。人们对管理职能的认识已经基本统一,认为管理具有以下四项基本职能: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对将要实现的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及具体安排的活动过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分析内外环境、确定组织目标、制定组织发展战略、提出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的策略与作业计划、规定组织的决策程序等。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既定目标,对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及人员
27、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明确责任、配置资源、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等。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为了保证组织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绩效进行监控,并将实际工作绩效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超出一定限度的偏差,则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
28、保证组织工作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2)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项职能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职能的发挥乃至组织目标的实现。正确认识四项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要把握以下两点:从理论上讲,管理的职能是按一定顺序发生的,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管理过程是先有计划职能,之后才依次产生了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体现出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a.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和保证计划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权力体系和信息沟通渠道,因此而产生了组织职能。b.在组织保证的基础
29、上,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有效地指挥、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解决组织内外的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效力,于是产生了领导职能。c.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还必须根据预先制订的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与结果进行衡量,并及时纠正偏差,即实施控制职能。从不断持续进行的实际管理过程来考察,管理过程是一个各种职能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的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职能之间经常相互交叉,例如,在执行控制职能的过程中,为了纠正偏差往往需要重新编制计划或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改完善,进而启动新一轮管理活动。5管理者主要扮演哪些角色?答:20世纪60年代末期,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着
30、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产生的根源在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只要在组织中处于一定的管理层级,拥有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在处理与组织内部成员和其他利益关系者的关系时,就要扮演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所有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在正式场合,代表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扮演代表人角色。当管理者与组织成员一起工作,或在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利益关系者建立良好关系时,是在扮演联络者角色。当管理者出于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动机而对组织成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激励或惩罚时,是在扮演领导者角色。
31、(2)信息角色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任何组织都变得非常重要,管理者的信息角色包括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要有意识地从组织内部或外部接收和收集信息,以便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变化、竞争者动态以及员工需求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的是监听者角色。当管理者将自己掌握的重要信息向组织成员进行传递时,是在扮演传播者角色。当管理者代表组织向外界发布信息或表态时,是在扮演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角色决策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发现有利机会并利用机会进行投资时
32、,是在扮演企业家角色。当管理者采取措施全力应对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时,是在扮演混乱驾驭者的角色。管理者负有对组织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责任时,是在扮演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必须与其他团体讨价还价,以便为自己所在的组织谋取更大的利益时,是在扮演谈判者角色。6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管理技能上有哪些异同?答:(1)管理者的技能概念技能。概念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简言之,是指管理者的综观全局,把组织看作一个整体,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准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人际技能。
33、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体说来,是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要具体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2)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管理技能上的异同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管理技能上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需要具有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只是不同的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管理技能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种技能在组织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相
34、对重要性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越是高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概念技能,因为他们是影响决策的主体,他们的战略眼光、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及事业的成败。b.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管理者都很重要,因为任何管理者所实施的管理及其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他人的积极配合与协作。c.越是基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否则,就难以随时随地给予下属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但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则处于次要地位,因为高层管理者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下属的业务技术能力来实施管理。1.3 考研真题详解一、填空题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所以管理者扮演着三种
35、角色:管理_,管理_,管理_。中财2011年真题答:1955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的概念。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着三种角色: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二、单项选择题1以下命题不正确的是( )。中财2010年真题A管理的实质是协调B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C管理就是控制 D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答案】C【解析】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不能等同于控制。2在基层管理者所需掌握的技能中居于主
36、要地位的是( )。中财2010年真题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 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
37、性大体相同。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三、简答题结合管理者的定义描述管理者的技能。中财2011年真题答:在任何组织中都有一些人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即从事管理活动,这些人就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管理职能,取得预期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管理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包括:(1)概念技能概念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指管理者的综观全局,把组织看做一个整体,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准确地分析
38、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当今社会,决策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概念技能又是影响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拥有出色的概念技能,可以使管理者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对处于管理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影响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
39、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要具体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技术技能与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切相关,在管理者技能层次结构中,属于最具体、最基本的技能。管理者越是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就越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工作,从而越能受到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所以,管理者都应当掌握技术技能;但一般情况下,管理层次越低,越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训练下属或回答下属人员提出的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综上所述,各种技能在组织的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越是高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概念技能,因为他们是影响决策的主体,他们的战略眼光、战略思想与战略决策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及事业的成
40、败;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管理者都很重要,因为任何管理者所实施的管理及其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他人的积极配合与协作;越是基层管理者越要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否则,他就难以随时随地给予下属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但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则处于次要地位,因为高层管理者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下属的业务技术能力来实施管理。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1 复习笔记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其影响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管理核心在于调节人际关系,管理人的行为,引导人的心理反应,以实现管理目的,而要抓住这个核心,就必须了解人,掌握人的本质。管理者需要创造条件,使人的
41、行为能力发挥出来,实现每个人自身的价值追求,各得其所,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接受管理,成功地实现管理目标。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应以教育性、引导性管理为主,而以规范性和防范性管理为辅。(2)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以“礼”的秩序来规范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应“仁”,要“以德待人”、“谦虚礼让”,获得群体内的“和为贵”、“交相爱”,而一个领导者对于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协调应“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平和”。(3)“利”、“义”观人出于生物属性的本能要谋“利”,也有社会属性的本性,即有时也会产生“舍生取义”、“君子不言利”的行为;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行为能力,只有在社会群体的协作中才能全面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其追求“利”的目
42、的。因此,要求人们的行为应符合社会、集体所要求的协作取利的“义”,而不仅仅是人作为生物本能的“见利忘义”和单纯求利。古人在大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人的能力的考察有两项根据:看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就事论事地研究问题,还是追根溯源地研究问题,以善于从事物整体的系统关系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最佳;看其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是有利于长期发展,还是只重短期行为。他们主张在人才使用中要加以培养教育,成为国家和组织的有用之才。培养教育要讲究教之道,即因材施教。(5)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思想管理的本质在于“修己”,即管理者自己要重视自身修养,重
43、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下属面前以身作则,然后才能去管理他人,即“安人”。首先通过观察和认识事物,来获取广泛的知识,同时注重精神的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使得管理者本人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都达到较高境界,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通过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对下属产生一种人格影响力。2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而且广泛地影响着其他国家及其企业。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和管理者的思想,古为今用,既有利于提高中国管理思想在整个世界管理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变革与创新。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
44、管理思想的产生系统的管理理论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些管理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观念再到思想以及形成理论的漫长的发展过程。18世纪中叶以后的产业革命,把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早期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和观点为后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1776年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对系统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a.分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增进技能;b.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
45、换,节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c.分工使劳动简化,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革和新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推进工业革命的客观要求。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理性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但是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又受到他人利益的限制。这一观点不仅对企业管理而且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2)巴贝奇的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数学家、机械学家,也是一位富有现代气息的管理先驱。对分工的作用做出
46、更全面的解释巴贝奇认为劳动分工之所以能够使生产率提高,其原因在于:a.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节省了学习期间所耗费的材料;b.节省了从一道工序转到下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c.经常从事某一工作,肌肉能够得到锻炼,不易引起疲劳;d.重复同一操作,技术熟练,工作速度较快;e.注意力集中于单一作业,便于改进工具和机器。设计了一种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工人除按照工作性质获得固定工资外,还应按照生产效率及其所作的贡献分得工厂利润的一部分。使每一个工人的利益同工厂的发展及其所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挂钩,从而:a.使每个工人都更加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等问题;b.可以促进每个部门改进工作;c.激励工人提高技术及品德;d
47、.在劳资关系上,可以使工人同雇主利益一致,消除隔阂,共求企业发展。(3)欧文的管理思想罗伯特欧文最早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欧文提出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利润,用于改善工人待遇和劳动条件上的投资,会得到加倍的补偿。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对管理理论有了比较系统地阐述,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问题,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他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指出,落后的管理是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人缺乏训练并“磨洋工”、劳资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并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工作定额根据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