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6181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主持人: 主持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负责人: 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 负责人: 温州市大成监理有限公司 负责人: 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 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 负责人: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

2、9. 012010.12项目主持人姓名 性别男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讲师/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博士/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温州大学邮政编码 电话 通讯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72008第一学期工程力学工程管理本科108温州大学20072008第一学期理论力学工程管理本科48温州大学20072008第二学期材料力学工程管理本科48温州大学20072008第二学期环境岩土工程土木本科26温州大学20072008第二学期结构力学土木本科90温州大学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8-2010新形

3、势下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教改2008-2010新形势下的三本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教改2008-2010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校级教改2009-2011双向激振下饱和软粘土动强度、变形、本构模型试验研究国家基金青年基金(主持)2007-2008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线路系统和饱和地基的动力响应研究国家基金(参与)2004-2007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加筋路基的沉降特性研究国家基金(参与)2008-2010强夯法加固回填碎石土地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排名2)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9726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

4、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蔡袁强男1965.10教授温州大学校企合作潘林有男1963.6教授温州大学教学杨柯男1954.12教授温州大学实验/实践石海均男1964.8教授温州大学实验/实践孙林柱男1964.2教授温州大学教学李校兵男1974.7讲师温州大学教学杨芳女1965.4副教授温州大学教学陈联盟男1978.10副教授温州大学实验/实践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159625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李朝晖男1965.9教高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张清华男1966.6教高本合作单位教学叶帆男1974.8高工本合作单位实践单位:

5、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钱振荣男1947.11高工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钱港男1966.4工程师本合作单位教学王勇男1975.8工程师本合作单位实践单位: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王任男1972.4高工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薛春江男1965.8高工本合作单位教学张秀荣女1953.9工程师本合作单位实践单位: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周庆淼男1942.6高工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卢德标男1940.11高工本合作单位教学施诚信男1943.7高工本合作单位实践单位: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

6、单位分工签章戚建钢男1955.10工程师本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张发芬女1961.6工程师本合作单位教学林省章男1972.4工程师本合作单位实践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400万人, 居全国各行业之首,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14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我国建设事业发展很快, 大规模的建设事业需要与之相应的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因此,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土木工程行业已跨入智能化时代,科

7、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涌现,对于日益综合化的土木工程专业,必须要培养出能综合利用各种信息知识,长于综合创新、优化整体的人才。他们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敢于开拓创新和实践。民族进步,国家富强要求高校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具有优良素质的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课程间内容重复大,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不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与融会贯通,与实际工程脱节,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致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时代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

8、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对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开展适合于21世纪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与信息、能源一起并列为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将是推动21 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科学在土木工程发展史上曾起到划时代的作用,石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每一种新材料的结构推广应用都给城市面貌带来新的变化,给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带来新的内容,给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钢、混凝土等材料在某行业基建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就形成了特定的(如房屋、桥梁、码头等) 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研究和探讨这些设计方案和施工

9、技术,就用到力学、构造、机械、人员组织,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进入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材料科学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各种适应高技术发展的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传统材料也在不断改进。材料科学必将对未来的土木工程技术产生更大的影响。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材料过去是、将来更是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的核心。我国学习土木通常专业的人,很少成为土木工程材料工作者,目前,从事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大多数在本科阶段专学材料。这样就把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从源头上区分开来。从理论研究需要来看,由于土木工程技术主要以力学为基础,而土木工程材料主要以化学为基础,严格区分两个不同基础学科的技术是正

10、确的。但是,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客观上没有和材料无关的土木工程应用技术,材料和土木工程应用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材料是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的载体,没有材料,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就没有实际意义。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从事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大多数经历过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和训练,因此,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材料科学中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水泥等学科,更不同于金属材料学科。以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学,倡导以材料为核心的知识构成体系,在国内,正遵循了“不应该老围着别人有什么,而应该想别人没有什么”这个特色专业

11、办学的原则;同时也遵循了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历史上的材料核心作用的规律;遵循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广而不浮、够用为止、不够再学”的方针。施工技术是人类使用建筑材料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结构设计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实践之后,总结出的指导工程实践的较成熟的方法;岩土是一种天然材料,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就是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本项目提出以材料为核心的知识构成体系。材料的核心作用将与力学和管理知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正如长江纳百川而归海,因而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雄伟壮阔。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克服单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12、,是解决“大土木”专业设置下课程多,学时多所引起的教学效率低下的有效手段。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瘦身”,并形成完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的能力,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问题是世人十分注重的生存问题之一。在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中,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项(约占3040)。因此,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发与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建筑业十分关注的热点。虽然,目前我国先后制定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

13、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建筑节能规范,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偏低。另外,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墙体材料的革新,虽然已超过10年的墙改工作,新型墙材的产量占墙材总量的比例也由不足5提高到22,但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使用仍占相当比例,墙改步伐太慢。影响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很多,除了技术、行政、立法、经济的措施外,加强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方面的思想教育也是十

14、分重要的。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摇篮,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加强未来科技人员的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意识和潜能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中少见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节能实验方面知识的介绍。例如:在建筑材料课程中未涉及有关墙体保温等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知识;在建筑材料实验中未涉及墙体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实验;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未涉及建筑节能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在房屋建筑学中未涉及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朝向,遮阳类型等多种因素与建筑节能关系;在建筑设备中未涉及雨水收集,处理,利用方法及考虑雨水循环利用的建筑节能设计内容;在建筑施工中未涉及建筑节能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方

15、面的内容;在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中也未涉及热力学交换桩及地热泵等建筑节能知识;在水力学中也未涉及屋面,楼面保温材料的渗透特性及实验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强建筑节能的导向作用,将节能知识有机的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结合目前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当今社会对土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针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节能两个土木工程专业新兴热点问题,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体系。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图1 并不能精确地描述土木工程全部知

16、识之间的关系,比如施工中的测量技术不能归属于材料学发展而带来的结果,再比如道路线路设计也不能由材料知识唯一确定,但本项目强调材料的核心作用以及建筑节能的导向作用,是为了抓住土木工程专业中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建立核心知识的框架体系,形成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应用型人才知识体系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使学生形成知识的主体框架之后,学生在吸收其它知识时,会自觉地同主体框架联系,为完善和扩充主体框架服务,使自己的知识有序地积累,并形成有机的联系,有利于综合运用。基于上述分析,本项目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验体系建立等多方面对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

17、究。 应用结构力学施工管理材料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图1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改革内容该项目涉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技术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u 建立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目前,教育部实行“大土木”招生与培养计划,开课数量与学时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本项目本着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原则对

18、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克服了单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述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适当增加建筑节能的内容,使建筑节能与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例如:在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模块中增加墙体自保温材料内容;在建筑力学模块中,增加保温材料力学性能与设计内容;在结构设计模块中增加热力学交换桩,地热泵设计内容;在施工技术中增加节能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内容,等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大纲,教案并编制与其配

19、套的教材。u 建立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参加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本项目以建筑材料为主脉络,建立:认识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试验 施工技术 结构工程的一条龙综合实验体系,如图3所示。该实验体系实现了对原有各单独实验内容的整合,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节约大量实验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除此之外,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形成了:认识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力学试验 节能材料试验 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效果测试的建筑节能综合实

20、验体系。首次将墙体保温材料力学试验,墙体自收缩试验,保温材料抗渗试验以及墙体热传导系数测定等试验引入到教学中。除此之外,在认识实习中在原有的参观施工工地和已建成的建筑物外,增加参观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门窗产,钢筋生产线、轻钢构件制作车间、混凝土构件厂,保温材料生产厂等单位,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实习指导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建筑节能效果评价结构设计(含基础设计,建筑设备设计等)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含工程造价,建筑设备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值计算方法等)对外合作与交

21、流专业实习认知实习制图房建测量与路规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含岩土等材料)管理经济法律专业方向概论(双语教学)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其它建筑节 能建筑力学(包含土力学,水力学等)建筑节能图2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u 探索一种适合于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与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建筑材料为核心的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重点难点、模拟试卷、疑问解答、实训实练等多方位教学模块资源。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主体作用,采用教师讲课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全班同学报

22、告,并当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与总结的教学方法。改革作业批改方式,采用教师批改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相结合的方式。除此之外,打破课程界限,增加综合性应用题目的设计,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开始认识材料(建筑节能材料)(建筑节能)材料力学试验建筑(节能)材料试验路面材料试验土力学、水力学试验构件制作结构性能试验(节能效果试验)测量实习计算机应用练习毕业图3 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体系将考试的目的调整到既能督促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其能力与素质提高上来。在考试中减少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考核的比重,加大对学生能力与素质考核的比重,

23、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树立“一点突破的创新成果要比全面掌握的知识更有价值”的新观念。其次, 改变本科教学中70%+30%的简单考试成绩处理方法。力求考试(核)的形式多样化,对考试(核)的次数也适当地增多,建立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制度。基于上述研究,编制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多媒体教学课件。u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建筑业的发展,许多市县级的建筑公司都有了涉外工程,在国外承担建筑施工任务的工程师,外语和外国的法律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知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项目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国外资料购买,与涉外设计院,涉外施工单位合作的方式,

24、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训练学生读外文图纸的能力,读外文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的能力。部分专业课程用双语教学,让学生熟悉国外规范。除此之外,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国内的涉外工程中实习。 u 建立以新材料应用技术,节能材料开发为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新材料及其施工方法的研究,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等,将会带来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发生更新更快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应用型人才在市场经济社会竞争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以材料为核心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同样可以体现在新材料、新结构、新的施工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开发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当今科技热点问题,设计课后科研课题,建立

25、以新材料应用技术,节能材料开发为主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中难题的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开发和应用新材料的兴趣,为学生走上社会后自主创业提供潜意识基因。并将其科研成果引入到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体系中去。与此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1与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在学院创办学生实践基地-设计分院。鼓励部分学生参与部分建筑与结构设计。把毕业设计变为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2与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带领学生参与温州海涂软土特性研究与文泰抗震空斗墙研究。3与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联合带领学生参与桩基检测、工程结构检测、工程结构加固咨询、基础工程加固咨询,使学生

26、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4与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在施工工地的实践中,应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与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参与基坑工程设计与检测,实地掌握软土知识与特性。6与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联合,使学生参与建筑节能墙体材料、商品砼等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针对不同情况,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u 建立一个适合于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多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是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请求学院予以支持;再是课程管理,比如如何防止学生电子作业抄袭;建立教学质

27、量评估体系。(2)改革目标本项目结合目前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当今社会对土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针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节能两个土木工程专业新兴热点问题,构建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构成体系。通过构建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瘦身”,并形成完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以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中,通过加强建筑节能的导向作用,将节能知识有机的融合于各门专业课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

28、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与分配;2)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验体系的建立与实施;3)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相关案例及其课件的建设;4)课堂教学新模式多角度教学方法的探讨。5)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1)2009 年1 月2009 年2 月在学院领导支持和协调下,以项目组成员为核心,结合其他相关教师,组成课程改革小组。2)2009 年3 月2009 年4 月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的

29、教学现状。3)2009 年5 月2009 年6 月对浙江高校,特别是和温州大学相当层次的院校进行调查,了解我省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状况,为后续改革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4)2009 年7 月2009 年8 月走访近几年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岗位工作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在学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和在实际中应用的感想,并请提出建议,使这项改革更接近实际。5)2009 年9 月2009 年10 月在上述基础上,对以材料为核心,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调整。形成以材料为核心,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大纲,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实习指导

30、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6)2009 年11 月2010 年3 月对相关的教材进行完善或编写,设计对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课例和教案。7)2010 年4 月2010 年7 月设计教学层次和阶段目标、改善教学模式、提出比较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手段,完善作业和考核过程。8)2010 年8 月2010 年10 月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9)2010 年11 月2010 年12 月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项目验收。(2)可行性分析1)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对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成员的年龄与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可以保证三分之一的工作日用于相关研究。2)

31、项目承担者一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有良好的教研、科研基础。3)项目承担者所在学院主持的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广义实例教学法探索”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该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4)本课题的申报与实施得到了温州大学、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校、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本课题得以申报的巨大动力。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1)项目预期成果1)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内

32、容重新分配的研究报告。2)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学大纲,教案并编制与其配套的教材。3)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体系,实验内容重新分配的研究报告。4)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实习指导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5)作业和考核过程、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6)建立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土木工程多媒体教学案例、课件库。7)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8)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达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地方建设促进高校教学的双赢。9)发表教研论文3篇以上(含核心期刊2篇)。(2)项目效果

33、预期(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本项目首先将使在校的本科生直接受益,这部分人数为320(480)人;其次将使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三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直接受益,这部分人数为350人左右。同时本项目的实例资料会直接或间接使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受益,这部分学生(包括二本和三本学生)共有300人左右,在本项目结束时将达到500左右。经推广后,本项目也将使浙江省相关本科学校的同类专业学生以及浙江省具有同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受益。1.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u 建立了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目前,教育部实行“大土木”招生与培养计划,开课数量与学时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学生没有充

34、足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本项目首次提出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法。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克服了单门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所带来的内容陈旧、重复的弊端,有利于理清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以上述课程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同时,适当增加建筑节能的内容,使建筑节能与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u 建立了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参加工程技术与管理实践、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

35、节。本项目提出了以建筑材料为主脉络,建立:认识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试验 施工技术 结构工程的一条龙综合实验体系。该实验体系实现了对原有各单独实验内容的整合,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节约大量实验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向工程实践的转化。除此之外,首次提出了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形成了:认识节能材料 节能材料力学试验 节能材料试验 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效果测试的建筑节能综合实验体系。u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建筑业的发展,许多市县级的建筑公司都有了涉外工程,在国外承担建筑施工任务的工程师,外语和外国的法律及相关设计规范等知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项目通过网络资料

36、收集,国外资料购买,与涉外设计院,涉外施工单位合作的方式,在省内首次提出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学习平台,训练学生读外文图纸的能力,读外文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的能力。u 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密切结合,双向互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针对不同情况,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土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于1984年开始招生的房屋建筑工程专科专业(累计专科毕业生1000余人)。自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我们大力进行以提升教学档次,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37、内容的教学改革。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基础实验室评估。2007年又以“优秀” 的成绩通过新专业验收,表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的能力,顺利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已被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期42年),所属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期3年),同时该学科正在积极准备申报硕士点。这些为更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中,我们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和我们的探索与经验,提出了“四化”的特色建设目标,即:“基础课程通用化,课堂教学实例化,实验教学实战化,实践教学实用

38、化”。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已经并正在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本项目就是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来培养大众教育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理念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本专业按照宽口径的要求设置了“大土木,多模块”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包括教师知识结构在内的整个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适应大土木的要求,我们主持了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广义实例教学法探索”和校级课题“大土木多模块”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同时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教材选择、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完善

39、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方面做了诸多工作。确保了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2在课程建设和课程群建设方面,我们大土木多模块的前提下,正在努力建设三个课程群:技术基础课程群,建筑设计类课程群,施工类课程群。其中技术基础课程群与建筑设计课程群已经在温州大学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群建设,施工类课程群已经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内部立项,待完全全部完成一轮教学以后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群建设立项。随着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都进行了一轮以上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开始有基础课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我们在学院内部设置了门院内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准备在条件适当时向高一级精品课程冲击。3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方面

40、,我们配备结构合理的任课教师梯队,让具有较高业务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教师任教,主讲教师基本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开课的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81%。本专业教师的良好教风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无记名的形式进行网上测评打分结果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得分普遍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满意率100%。4土木工程实验室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及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要求。在保证实验教学

41、需要的前提下,对条件允许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目前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有力学性能室、基本性能室、砂浆室(包括搅拌机)、水泥室、压缩室、剪切室、三轴室、土工研究室、测量室,占可以开放实验室的70%。近期完成建设的建筑节能实验中心,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5.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科学生近2年获得省级奖励7项、市级奖励1项、校级奖励1项。土木工程专业两支代表队在首次参加的省大学生结构竞赛中分别取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05年)。两支代表队在06年省大学生结构竞赛中都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05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被评为省级先进团体;06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团体。

42、6. 我们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当地社会服务,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当地土木行业相关技术工作, 并成为双师型人才。目前在教学方面与我们密切合作的有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温州大成监理有限公司、温州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当地建筑行业的紧密联合,我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土木人才,并同时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合理修改。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本专业招生规模为80人/年,现已招收4届学生,在校生为

43、320名。每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和报到率均为100%。所招收的第一届在校生将于2008年7月份毕业。根据往届房建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来看,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好的。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通过在职培养和引进等途径使得师资力量得到很大加强,教学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含承担本专业课程的教师) 21名,其中正高4人、副高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今年下半年尚有23为博士研究生报到)。土木工程专业所在建工学院大楼,总面积达 2.1万m2。教学大楼配备了语音室、4/5以上的教室为多媒体教室;并有专门上计算机类课程室等多种现代化教学

44、设施;本专业的实验建有力学、建材、土工、测量、流体力学、施工工艺等实验室。基础实验室2005年经通过省级评估。目前现有教学的仪器设备价值800余万元。此外学校正在大力支持专业实验室建设,其中第一期投资150万元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用于结构实验室建设。第二期投资已经启动,拟投入经费377万元重点建设岩土工程实验室。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已被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期4年,每年经费为10万元(总计40万元)。本申请项目就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中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化。土木工程专业所属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列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期2年,每年投入经费40万元(总计120万)。在这两个重点专业和学科项目建设的同时,瓯江学院还将在近两年内为本专业投入400万左右用于购置实验室教学用仪器、设备和软件(其中90万元的项目已经在实施过程中)。以上这些无疑为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支持。校图书馆内本专业图书资料和建工学院资料室图书资料能满足日常专业教学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