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4216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等方法对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运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分析,认为遵循学生的心理运动规律,有效的组织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关键词:体育心理学;体育作用;心理因素Sports Psychology in Sports Practice UtilizationAbstract:Use of literature, teaching practice and other methods of knowledge about the use of sports psychology to analyze teaching practi

2、ce in sports that follow the movement of psychology students, teach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 t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sports function;sports application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学心理”的研究不够重视。从现在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关于“体育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加强体育教学心理的研究,搞好体育

3、教学改革,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运动心理体系。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分解成为两大部分,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涉及到的是内容问题;怎么教则牵涉到的是以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来教1。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任何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都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且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遵循运动机能形式规律、人体生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以及一般的体育教学原则之外,还应该遵循相关的心理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知,如果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佳,将会制约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良好的体育教学则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体育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4、程度,同时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意心理学知识的运用。1 体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与练”为主的教学法逐渐变成“学与练”为主的教学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单一生物体育观”转变为“多维体育观”,广泛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创造科学、合理和谐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心理学原理运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的仪表语言、动作到教学场地、体育器械、体育教学环境的布置; 体育教学的安排、练

5、习方法的组合到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对学生的指导,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积极性2。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体育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教学中的新状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应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具体分析体育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体育教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现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化进行中,而素质教育正是其重中之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3。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体育心理学,可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消除学生负面情绪、促进学生学

6、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例如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为使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深厚的练习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性情绪,适宜的心理暗示对于提高每次体育练习成效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生一般都怕上耐力跑的教材,在我们安排 3600 米计时跑的练习中,过去学生跑完第一个 600 米后便喊累,要求教师改换训练内容。跑完第二个 600 米后,大多数学生不愿再跑了,或勉强做完练习,达不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后来,我们根据学生的这种反应,运用了心理暗示。情况就

7、大不相同了。具体做法是:当学生跑完第一个 600 米后,告诉学生准确成绩,并指出需要改进和注意的问题,认真纠正学生错误的技术动作,当学生坚持跑完第二个 600 米后,教师向学生报成绩时有意少报 5 秒,这种行为形成对学生训练效果显著提高的暗示,使学生感到这个进步是由于技术动作和速度有所改进的结果。刺激情绪恢复到激进状态,增强了训练信心。这时教师给学生提出新的努力方向,并鼓励学生再体会一次。第三次练习后教师给学生再少报十秒,再次进行心理暗示 ,这样,当学生跑完第三个 600 米后,虽然很疲劳了,但是由于感到改进了跑的技术和节奏,成绩得到了“提高”,因而能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学生在下一次体育练习中

8、就不会产生厌倦,对耐力跑的“怕”的情绪也会逐渐消失,教师在今后的训练中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2.1 体育教学中可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由于缺乏运动技能对新接触的运动动作的练习容易产生畏惧、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一旦产生这种负面情绪,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无法达到运动动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完全丧失信心4。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消极的变化,势必影响行为反应,而无法达到技术动作的要求,继而再次产生强烈负面情绪,如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心理学干预,找到学生产生畏惧、无助、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原因,加以正面疏导,鼓励学生集中注

9、意力,完成动作,并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逐渐熟悉、掌握动作要领并学会控制情绪,从而产生自信心,达到良好状态。2.2 体育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欲望 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而合理运用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达到此目的,并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自觉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每节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学习目的,讲述本节课程每个动作在体育实践中

10、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产生强烈的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游戏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大脑的灵活性与神经的兴奋性,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为进行下一步正式的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在正式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在对动作知识与技巧讲述完毕之后,可以由学生做示范,通过对学生动作的正误对比,帮助学生观察、琢磨,找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2.3 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11、是能否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技术教学课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场地、器材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灵活的问答、新颖有趣的练习、机动多变的队形操练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因没有集中注意力而未掌握和运用好技术动作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其重新集中注意力,比如一个关注的眼神或是一句幽默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以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注意力,完成教学要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3.1 运用心理学知识使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

12、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个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5。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主动注意。2.3.2 运用心理学知识,正确组织讲解语言 洪亮、干脆、简练、明了是体育语言的特点。 简单响亮的一个口令能振奋人心。在练习中,老师一句果断的提示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跑步的时候经常提醒学生“坚持”“超过他”,学生听到后马上会脚下加快几步。朝着老师要求

13、的目标努力。 在打球的时候,老师提示“穿插”“防守”,学生立马就动起来,寻找让老师满意的答案,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做操的时候“抬平”“对齐”,学生立即会找到自己新的坐标。体育教师的动作是种特殊的语言,也是最具说服力的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渗透力和美的观念,这也是每个体育老师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要让体育运动体现出力的表现,美的展示,那教师的师范就要充分体现这些因素。平时就要养成动作严谨、到位的习惯,站、行、坐都要规范,尤其学生想知道这个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时候,那样的期待,会让你感到任务的神圣,那时你的动作代表的是规范标准的象征,代表正确的答案。 当你完成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后,学生会用敬仰的目光看着你

14、,给你掌声。因此体育教师平时的动作不能很随意。只有以身作则,做好典范,才能潜移默化的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2.3.3 用教师的仪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情感、思想倾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着装一定会对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吸引、感染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亮丽的色彩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动感的运动服会让学生从心里就有种想跟老师一起做运动的欲望。此外,体育课中老师是焦点,随时要让学生知道你在做什么,显眼的服装颜色会让学生很容易辨别出你的位置,你的举动也牵动着学生的眼光。2.4 教学中可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促使学生的身心恢复在体育

15、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的基本部分练习中,机体承受了高强度的运动负荷,精神处于高度集中与兴奋状态,肌肉也处于紧张的用力状态、课程结束后,必须使学生的紧张状态得到放松,教师可挑选一些能够使学生的运动负荷逐步得到降低的练习,比如动作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轻松优美的舞蹈动作或简单自然的放松走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从高压力、紧张的状态下逐步得到放松,从而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舞蹈、游戏和放松走的活动轻松、负荷小,对紧张的肌肉有良好的放松作用,而且它们能够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得到合理的调节。这样在肌肉和神经得到同时放松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从而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

16、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课程结束后的放松恢复环节,只有坚持松弛有道的教学方法,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设计与学生心理相匹配的练习3.1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运动特点,学会善用和巧用游戏游戏是体育运动的本源,也是体育运动追求乐趣的本质所在。掌握和运用游戏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体育课的准备部分除了常规的慢跑、徒手操等,应再设计一个与本节课相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使学生既能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又能集中注意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进入基本部分做好身体、心理上的准备6。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亦可以将运动技术游戏化,特别

17、是球类运动项目,可用游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予以串联,比如足球的“八字绕杆”游戏,可将运球、传球、射门等技术综合运用到游戏中,篮球的四角传球,将接球、跑动、跑动中传球等技术运用到游戏中,还有排球的多人传球,将排球中的移动、落位和垫球等技术综合运用到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运动技能,体验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3.2 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合理应用念动训练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这是一种运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3.2.1 “念动

18、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技术讲解、示范动作,使学生头脑中初步有了该动作的一般表象,但对其技术动作的细节却不清楚或不知道。采用“念动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在“念”中通中枢,在“动”中明了动作,念、动相结合,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和中枢与运动器官的联系易于得到加强,而且在集中注意力的“默念”中可以排除其他刺激的干扰。这样学生进行技术练习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因为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越清楚,对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清楚,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就有利于理解动作,做起动作来也就容易和准确。3.2.2 “念动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动作概念的形成在第2步的“

19、先练习后想法”中,由于学生已有了较完整的各动作技术环节的表象,可以通过“默念”准确分化各个技术环节,然后辅助于练习。先前的练习是运动中枢之间建立了基本的联系,随后的“念”则是通过语言中枢刺激相应的运动中枢联系,使之在运动秩序、环节、强度等方面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再练习再念如此的重复,直到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从而达到促进运动技术掌握与提高的目的。3.2.3 “念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动作的改进和巩固在第3步和第4步中,教师准确完整的动作讲解与学生闭目在脑中的动作表象相制约,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分化,使中枢冲动与运动器官之间联系无旁路地形成,第4步的“边练边念”,也是通过听觉中枢影响运动

20、中枢控制运动中枢神经联系,使泛化的范围和强度压缩到最小,缩短学生学习动作的过程,增加所学动作的牢固性。互相念动,使“念”与“动”的学生动作都得到刺激和强化,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动作的改进和巩固。3.3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体育心理能力3.3.1 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示范的心理能力 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能否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案,选择得当的教法,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的要素之一7。比如,对个别比较调皮、表现欲望特强,甚至有点叛逆个性的学生采用角色换位的教法,由学生临时组织安排课堂教学,给此类学生一个当老师的机会,既满足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提升学生自

21、我表现的能力,又让他体谅到老师组织教学的辛苦不易。3.3.2 利用多媒体自制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心理能力在分组练习过程中亦可以采用“争当小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示范,自己点评,通过学生所做的正误示范表演的对比,相互发现自身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最终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体育老师还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体育教学。例如在难度动作、复杂技术教学时,根据需要慢速放映或停顿放映难点技术分析的多媒体软件,甚至可以借助摄影设备帮助学生拍摄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制作成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身的动作结构全过程,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熟练掌握运动技

22、能都有显著效果。3.3.3 利用学生掌握的知识,培养学生讲解动作的心理能力一个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讲解能力。讲解,是每个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基本技术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的讲解,既要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还要注意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具体做法是:向学生说明讲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从一年级抓起,从徒手操抓起,要做到人人敢讲。每堂课安排12名学生领徒手操,每人领做12节,要求有讲解,并用口令领同学进行练习。对每一个重要动作要领,都注意让学生进行讲解练习。开始练习讲解要求不能太高,只要敢讲就行,以鼓励为主。注意从讲解的位置、声音

23、大小和使用术语方面培养学生。讲解的位置一般是学生听得到、看得会有意识地把讲解的声音放大,以便教师能听清楚。对在讲解时少用术语或不会用术语的学生,应及时纠正,通过比较形式和简化动作要领让学生进行练习。如上体与上部、转体与扭腰、推铅球与投铝球进行对比。推铅球的动作要领简化为蹬、转、挺、推、拨等。这样既形象,又易记。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从不敢讲、讲不好,到敢讲、能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4 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帮助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层心理 体育教育的核心目的实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有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各种体育动作的完成度方面根据个

24、体的不同有所差别。如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会“未战先怯”,产生恐惧心理,又比如有些学生会因为自身身高体型不尽如人意等原因而对体育教育存在心理负担等等,再加上在传统教育中,体育一向不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不能对体育课和文化课一视同仁。体育心理学也就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而不得到了运用和发展的空间。4.1 恐惧心理 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胆怯、恐惧是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恐惧障碍是一种与回避行为连同对某一类特殊环境的非正常惧怕所出现的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胆怯、恐惧心理的因素很多,如某些运动项目相对与学生来说,完成

25、的难度较大或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如其他同学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出现了动作失误或者伤害事故;或者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以致动作迟缓甚至出现失误。如在单杠练习时,因为害怕受伤或者动作失误而对单杠产生恐惧,在跨栏跑练习时因为撞倒栏架而对跨栏产生恐惧,或者在进行跳跃类练习时因为害怕受伤而对跳跃产生恐惧等8。这种对某一具体的体育活动产生惧怕心理称为单纯性恐惧障碍。造成单纯性恐惧障碍的重要原因就是怕受伤或者怕会遇到潜在的困难。与团体恐惧障碍相对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技术动作需要学生去独立完成,这些动作的完成情况是在其他人的直接观察下进行的,很多学生会因为怕完成不好而被别人议

26、论(尤其是负面议论)而造成技术动作的完成度不高。4.2 自卑心理障碍在一些竞赛性质的体育练习中,尤其是集体项目方面,很多学生因为怕自己的表现不好而影响集体成绩,在训练中会过度紧张,甚至会导致动作的变形,本来完成的很好的动作也不能有效完成;也有些学生会担心因为表现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而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练习;还有一些同学是因为自身身体原因而引发的自卑心理障碍,比如有些同学体型较胖或者身高较低怕在进行运动项目练习时遭受别人的嘲笑而产生厌学心理,厌学心理的产生也会使得他们的技术动作练习更加跟不上其他的同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3 探究不同个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4.3.1 如何认识和指导

27、胆汁质类的中学生胆汁质类的中学生具有可塑性高、热情、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反应迅速,但不灵活,掌握技术动作快,但准确性差的特点9。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地控制其体力,将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放在课的基本部分,防止在其它环节浪费体力。在各项基本技术教学中,由于其掌握技术动作比较快,但准确性差,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应加强技术细节教学,建立起明晰的正确技术概念。由于其情绪变化迅猛,教学中较易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故教学要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并注意发生运动损伤。适宜进行中上或大强度运动负荷的活动。同时,教学中既要保持和发扬其旺盛的精神,又要抑制其急躁的情绪,培养坚强的自制力。4.3.2 如何认识和指导多血

28、质类的中学生多血质类的中学生具有活泼、可塑性高、反应敏捷、动作灵活、注意力易分散和转移、情绪兴奋性高,但抑制能力差等特点9。由于其掌握技术动作快,准确性高,但不巩固。因此,体育教学在技术教学时,要突出教材重点和难点,不断强化正确的技术概念,防止错误动作产生。由于其抑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除保持其注意力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外,教学手段要富有创造性,并多安排加强注意力的练习。在教学中,既要发扬其活拨机敏的特征,又要克服其散漫性。4.3.3 如何认识和指导粘液质类的中学生粘液质类的中学生具有稳定、注意力集中和反应缓慢的特点9。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使其注意力和身体状态逐渐

29、集中,适应所进行的活动。由于其掌握技术较慢,但一旦掌握就比较巩固,教学中技术教学时要严格要求,突出各项技术细节,进行正确、细致渐进的反复技术细节教学为重点,课的负荷以中等强度为宜。同时,教学中既要发扬其坚强性,又要克服其呆板性。4.3.4 抑郁质类的中学生 抑郁气质类型学生具有思想敏锐、缌、想象力丰富等品质。当遇到困难,完不成动作时容易产生怯懦、郁闷、多疑等缺点。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承受大强度运动负荷量的能力差、灵活性差、动作反应迟缓,而且不强烈。对外界刺激又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到的细节,在压力的情境下容易紧张、惊慌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教师对他们要更多的体贴和关心,增强

30、其勇气。这种类型的学生对大强度和有难度的体育运动往往容易产生惧怕心理,练习失败后,也容易丧失信心。为此,教师必须多关心、多鼓励、加强保护帮助,要更多地为他们提示各种有效的身体练习方法,使之在经常参加灵活性要求高的体育活动中改变他们的反应慢、灵活性差的弱点。针对抑郁质学生神经过程弱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分段教学或分段更仔细,让学生将大量的学习分为更小的部分来完成,也可以适当地延长教学时间,使这一气质类型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学习过程,使学习效果更佳。切忌对他们在活动中的失误给予过多的指责,或让他们站在同学面前做错误动作的示范,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要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4.4

31、 通过学习,了解自我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运用体育心理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创设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健全的体育运动队或兴趣小组, 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学中通过美化教学环境, 如使运动场地井然有序, 器材布置爽心悦目, 粉线整洁优美, 这不仅为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良好物质条件, 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振奋学生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诱发学生的兴趣, 消除单调、厌烦的情绪, 使置身其中的学生都感到轻松自然, 其乐融融。打造体育榜样, 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32、的欲望。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 树立校园体育明星, 利用本校的典型体育事例和体育模范人物作为榜样, 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吸引力和鼓动力, 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 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 特别身边的同学。所以要善于利用榜样效应去激发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5 结语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体育心理学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有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到心理学,并且贯穿于教学的开始与结束,了解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把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体育活动能力;体育教学心理的研究, 可以保证体育教学工

33、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体育心理不但是体育教学的科学基础, 而且也是运动训练心理与运动竞赛心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体育心理学可以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体育心理学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运动训练心理和运动竞赛心理的基础,对培养合格的体育运动人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参考文献 1李小兰.论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育,2011,24(2):133.2侯湘黔.试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大学时代,2006,12(5):

34、59-60.3马红.中学生个性心理差异与体育教学特点的研究J.体育学科,2001,18(3):26-28.4仲维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化,2004,15(3):56-58.5陈玉萍.谈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J.高校讲坛,2009,31(7):38-40.6游素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探析J.科教文化,2011,10(3):69-70.7杨洪波.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报,1998,17(5-6):94-95.8徐 福 斌.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教文化,2006,13(1):98-99.9马红.中学生个性心理差异与体育教学特点的研究J.科技学报,2001,18(3):75-76.10刘卫星.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学科,2011,15(35):21-25.致 谢 本次论文在高守清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在此我首先感谢高守清教授,无论是在论文选题中,还是在撰写和反复的修改过程中,他都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丁斌教授和彭恩嘉教授等,感谢他们在我的论文开题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论文能顺利完成。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体育学院所有老师这四年来对我的辛勤培养和帮助,谢谢您们,您们对我的教育之恩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致谢人:高永强 2014年4月15日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