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77877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大力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

2、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按照学界的一般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老家的少年儿童。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2000年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是2000万人。随着2005年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

3、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表明:“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

4、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对“留守儿童”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过程中,关于同伴关系及“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此,笔者打算运用调查与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5、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笔者对“留守儿童”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的前景下,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加的担忧起来。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随机对山东省16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敌对笔者对“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见表1表1:“留守儿童”与别人发生矛盾的处理方式及所占比例处理矛盾方式 所占比例 吵架 43.3% 闷不吭声

6、16.2% 向父母诉苦 18.9% 采取其他行为发泄 21.6% 从表1中可以看出:43.3%的“留守儿童”会采取吵架的行为,16.2%表示自己会闷不吭声,18.9%向父母诉苦,还有21.6%会采取其他发泄方式,寻找心理平衡。可见,“留守儿童”采取打架或其他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还是占绝大部分,由此,可以推断,“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2.人际关系敏感“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

7、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6.7%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6.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7%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

8、,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4.学习心态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

9、。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笔者大多对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

10、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

11、;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

12、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4.社会因素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

13、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

14、%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四、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

15、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

16、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4.鼓励加强农业生产“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

17、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5.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18、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6.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

19、”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第三,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

20、”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五、结论总之,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并搜集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分析,为了能够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本文主要从对“留守儿童”激动、悲痛、情绪忧郁以及意志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解决对策中关键抓住“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及自控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存在

21、内隐性,本文仅用调查、访谈、文献这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很难全面的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地、深入地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留守案例贾红芳 出处: 原创 作者: 贾红芳 更新时间:2008-4-7 浏览次数:4979 我的家乡在青山流水间,这里曾经有过丰富的煤炭资源,依靠这丰富的资源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农忙时耕地劳作,闲时还可以靠煤炭挣着富足的钱。孩子们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旁,幸福无比。 因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而这时留

22、守儿童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们的脑海。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而他们却被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孤独的留守家园,他们的年龄在7到18岁之间不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抚慰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一个学生,名叫小舟,在出生仅几个月时候,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只得将几个月大的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在小舟的世界里,对母亲的样子是模糊的,对父亲的情感是淡漠的。爷爷奶奶尽可能的给与他其他同龄孩子应该有的一切,但他们给不了他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这使小舟变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和

23、别人打架,甚至有偷盗现象,成了人们眼中的坏孩子。相对与同情来说,他得到更多的是鄙视。其他孩子的家长更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靠近他,怕他把自己的孩子带坏。 由于经济原因,小舟的父亲很少回家,有时一年一次,有时几年才回来一次,长期的分离,使他与父亲感情冷漠生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心里也想着什么时候我可以那样啊;遇到挫折时,总是很无助的样子。小舟的心理,人格等方面,跟一般的孩子相比是不一样的。而且,隔代抚养,由于爷爷奶奶年纪打了,总是力不从心。孩子的生活问题可以忽略,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是贫瘠的。他几乎每天不写作业。我多次家访,也收效甚微,原因是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辅导不了,而孩子也撒谎说

24、没有作业,或者已经做完了,弄德爷爷奶奶也没有办法。 自从我校开展“留守儿童”调查研究以来,我觉得这正好是一个机会,便对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深入的了解,我心中产生了要多关心这孩子的想法。一次,我找他谈心,了解到,小舟也有自己的理想,要挣很多钱,让爷爷奶奶和自己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对妈妈没有印象,也不想她。问为什么的时候,他说:“妈妈不要我了,是奶奶管我,我要永远对奶奶好。”听他说完,我意识到这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他又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坚强。在他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份善良和渴望。渴望得到本应该属于他的父爱和母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更加地关心他,发现他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并不断的鼓励他

25、,让他也有一种成就感。相信自己能成为最好的。已经进入深秋了,我看见他还是光着脚,我给他买了一双袜子。他很感动,坚定的对我说:“我要好好学习!”天越来越冷,看着他冻肿的双手,我心中不忍,就 买了一副手套送给他,让他好好学习,他也肯定的点了点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也在一天一天的进步。课堂上,也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是认真的完成,还会主动地帮助别人了。作为他成长中的领路人,只要多给孩子一份关心和爱护,接纳他们,善待他们,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社会,以善待人。因为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王小红(化名)是我班上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她的家离学校较远,中午放学不回家,就在街上买几个馒头来啃,由于

26、学校的用水非常困难,无法供应学生的开水,她只能放学后回家再喝。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眼睛有点弱视,由于这个原因,她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王小红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走廊上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

27、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王小红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王小红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王小红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

28、,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孔聆在一旁默默无闻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信箱活动。在日记中,王小红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关注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社会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05

29、级学生 李汪洋 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是当我们在引寻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如果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孩子们身心的有利成长,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现在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他们长期在城里工作,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是随着大批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此次,我们东师文学院暑期实践小队,一行四人以“关注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分别走访了留守儿童情况差

30、别较大的德惠佟家村,乾安的大布苏工业园区。一两地留守儿童概况佟家村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这里还是主要以农业经济收入为主,所以这个600多户人家村庄,却有150多家有外出务工人员。因为农民还有许多田地需要人照顾,所以大部分家庭是父亲阶段性外出务工,由母亲照看田地和孩子。少数是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隔代亲属照顾。村里人告诉我们,这里从没有调查过关于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但是10家有2到3家是双亲都出去打工,而且是家庭越困难,双亲一起出去打工的情况越多。 乾安大布苏工业园区是镇级地区,当地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和旅游业基础,在同级地区比较,经济较为发达。我们到了这里得到了当地领导的

31、热情接待,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这里外出务工人员也比较多,但是当地留守儿童较少。原因有三点:一是当地许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哪怕是家里的地少也不外出打工,因为当地升学率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家长等到孩子初中毕业就一家全部出去打工。二是一些家庭的男人很早就外出打工,这几年有一些经济条件,为了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所以把孩子都接到城里高价上学。三是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也都花钱把孩子送到县城中学里寄读,所以造成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少的局面,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儿童都是在上小学或没有入学。二.两地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双亲外出打工或单亲在外打工,对儿童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心理健

32、康成长。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影响这些未成年儿童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使生活质量提升,也为了子女日后上学的学费,家里的青壮劳动力只能选择出外务工,致使监护人多为女性或祖辈(即隔代抚养)。在农村早些年,由于性别问题,这些孩子的母亲很少接受高等教育,让我感受很深的就是当我问道许多农村妇女“你检查过孩子的作业吗?”这个问题时,她们总是很实在的回答:“检查不了,咱没文化啊,啥都看不懂。”至于这些隔代抚养的老人,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所以这些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打骂管教、物质奖励管教或过分溺爱。尤其是隔代的老人,都说抚养这些孩子比当初疼自己的儿女都疼,这些都容易造

33、成留守儿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的性格。同时这些监护人自己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能力有局限性,只有小学文化的不必说,当初上了初中的家长都说现在连小学三年的课程都辅导不了,所以管教孩子都只是狭隘的关心孩子的作业做没做完,孩子的考试成绩高不高。如果和孩子交谈或聊学校的事情时,都是只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关心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至于孩子的好朋友是谁,在比较封闭的佟家村,情况稍好一些,因为村子较小,所以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监护人大部分都比较清楚,可是在较发达的大布苏,监护人只是告诉孩子要和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玩,其它的基本一概不知。而对孩子对于一些文化,生活、科学和社会学一些知识的需要,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用一个老人说的话就是“少了两个大人对于老人来说是少两个劳力,对于孙子就是大问题。”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