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7768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十一五”时期是本世纪头二十年建设开局的重要历史时期,是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时代脉搏,也是省谋求新发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起点。本着发挥规划的空间约束能力,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要求,市有效利用和保护区域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弭发展障碍,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双重机遇下,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和对外开放的作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

2、水平作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是牵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神经,对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县域整体发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条件,明确区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科学制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空间布局,合理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镇是县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开发的乡镇,为有效配置区域发展资源,合理构筑城乡发展空间,促进县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开发建设力度,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协调,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妥善解决规划与建

3、设不相适应的矛盾,全面构建和谐县,急需对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局部调整。现就本次调整规划对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进行评估。一、评估目的、标准和依据(一) 评估目的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该项目选址的合理程度,并预测该土地规划调整方案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能造成的影响,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支撑。(二) 评估标准1.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规划修改过程中应本着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思路,防止因盲目开发建设而乱占耕地,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能够实现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2.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需求。根据工程项目用地的实际需要,能够本

4、着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思路,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要求,科学安排建设用地。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修改后的规划应延续原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推进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依法修改规划。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程序和审批权限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与相关规划协调。规划修改应注重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水利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6.实现公众参与。规划修改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各部门、各单

5、位人员和公众的意见,提高公众参与程度,规划修改方案经专家论证,以提高规划修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拟调整区域概况(一) 县区概况1. 自然概况县土地面积广阔,处于三北地区的中间带,是植物的过渡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合多种农作物和牧草生长,为发展优质水果及其它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空间;生物资源丰富,各种农副产品有200多种。粮食作物以谷子、玉米、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瓜菜等次之。县棉花素有“银县”之称,被国家确定为长城以北唯一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县年平均产皮棉5万多担。县粮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小杂粮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年产杂粮

6、4500万公斤。2. 经济发展概况县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工业有化肥、发电、运输机械、造纸、玻璃、冶炼、建材和纺织、酿酒、塑料等行业。全县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初步形成了以采矿、纺织、轻工、机械、化工、冶炼、建材、酿造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已达110多个品种2600多个规格。县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引领城乡均衡发展。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立和壮大支柱产业,繁荣小城镇经济,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以及为“三农”服务的中心地。3. 矿产资源概况县山川孕宝,矿产资源较为

7、丰富。多年来,经过地质部门的探测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发掘,现已发现的矿产有26种。包括金、钒钛、锰、磁铁、铜、钼、铅、锌、钨、煤、草炭、油页岩、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包括冰洲石)、黄铁矿、耐火黏土、石棉、氟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玛瑙、建筑石材(大理石、玄武岩、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等)、矿泉水、“麦饭石”等。目前重点开发的有金、锰、铁、石棉、石灰石、氟石、珍珠岩、花岗岩、玄武岩、耐火黏土、大理石等。有待于进一步勘探、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铜、铅、锌、钨、方解石(包括冰洲石)、膨润土、玛瑙、矿泉水、“麦饭石”、各种建筑石材等。其中黄金、锰、铁、石棉的开采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二) 乡镇概况镇在县委、

8、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镇上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镇经济社会都得到长足发展。三、规划调整背景分析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循环经济试点力度,努力提高生产活动的循环化、生态化水平。要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

9、培育节能服务体系。(一) 国务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现有耕地不足19亿亩,确切说是18.3亿亩,世界人均4.5亩耕地,中国占世界耕地7%的面积,且养育世界22%的人口,近20余年大量各种建设占地、基础建设占地、道路修建占地、各种开发区占地等,耕地减少量是惊人的,尤其近十几年来每年减少20003000万亩。国土资源部最近报道,“十五”期间耕地减少1万亩左右,有的省份人均不足0.65亩,而国际有关部门规定的境界线是0.85亩。人人皆知,吃饭、穿衣、住房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大事,我国现有13亿人口,每人平均不足1.4亩耕地,因此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力度,严格审批各类占地手

10、续。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中要求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二) 加快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

11、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民营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一是推动经济发展,占GDP的65%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都已认识到要加快改变经济落后,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主要出路。借助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有利条件,县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资源转化为重点,以农产品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特色资源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二产,靠二产优化,一产拉动三产,加

12、快农业县工业化进程,积极谋求全县经济跨越发展。要完成三次跨越,今后一个时期要实施好结构调整、产业富民、环境改善和人才强县“四大战略”,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思想,积极构筑起二、一、三产业发展格局,走农业县工业化的道路,加大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统筹城乡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狠抓农民增收;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地包装、经营城市,搞好城乡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政策、市场、法制、政务和人文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一支振兴县的人才队伍。局部调整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县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带动区域民营经

13、济的发展。(三) 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县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重点建设县城和一批中心镇,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县矿产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决定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支持项目的建设,以不断壮大县城和小城镇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民营经济,是县长远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镇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县脱贫和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投资发展矿业深加工项目,不仅具有发展优势,也为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次规划调整以振兴县,加快县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县

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县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之一。总之,本次规划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行动,从根本上缓解了资源约束,减轻了环境压力,为实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用地选址合理性分析(一)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县是关内外交通要道,又是亚沿海地区,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输送网络。县具有良好的通信设施,通讯信息进入国内、国际长途自动交换网,数字传真、图像传真、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普遍进入办公室和寻常百姓家。在城乡任何地方都可以直接拨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不但长途传输实现了数字化,而且城

15、乡电话中继传输也实现了光缆化,提高了通信质量,加快了传递速度。移动通信网形成以来,增加了全市通信手段和服务功能。移动电话和无线手机实现了全国漫游和省内联网。建成了数字数据通信网,可以满足高层次智能业务和综合数字业务的信息传递需求。乡镇全部设有邮政机构。国内、国际通邮便捷、安全、迅速。发达的通讯网络,可以使往来客商随时随地与世界每一个角落相互沟通。(二) 建设条件良好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是省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有些矿种如金、钼、锰、磷、黄铁矿、石灰石、膨润土等为省内优势矿种;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玄武岩、辉绿岩等也有一定发展前景;煤、铁、铜、镍、铅锌、白云石等也较重要;硅灰石和紫砂是省内首

16、次发现。项目区选择在镇,原、辅材料供应有保障。(三) 政策环境有利为鼓励域外投资者到县投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制订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从项目立项、土地审批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倾斜等措施,突出工业园区和中心城镇建设。县国土资源局针对“工业发展年”引进项目多,尤其是大项目多、用地量大,而用地指标有限的实际,推出“三优先”服务优先保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优先保证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优先保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四) 镇矿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镇在巩固原有矿山企业的同时,注重了原有矿山

17、企业的技改和生产规模的扩充。年内新建和改扩建7家,矿山企业科技含量得以提高,管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企业,年内相继以绿之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顺发冷冻厂、硕恒等为主的矿山及产业化项目在我镇安家落户。尤其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项目和外资项目的单一的资源型工业格局被打破,从而增强镇经济发展后劲,围绕镇区第三产业也日趋活跃,新增个体工商户22家,三产牵动作用明显,镇的区域优势不断呈现。综上所述,规划调整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建设条件基本满足以后企业发展要求,调整位置选择合理。五、规划实施情况分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编制批准

18、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实施。近年来,镇人民政府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依法保护耕地、保障基本农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千方百计满足镇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镇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增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农村经济增长稳步,基础设施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目前,现行镇规划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都已用完,现在镇已没有指标满足各类用地需求,需要市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以缓解镇紧张的用地要求。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原因分析(一) 土地规划调

19、整原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编制与实施,对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为镇各类建设提供必要的用地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此次土地规划调整的原因如下:1. 规划调整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次规划调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产业集群发展构想,同时也符合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2. 规划调整符合全面振兴工业基地的基本思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土地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关键措施,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土地条件,统筹安排各业用

20、地,规定土地用途,依据法律和规划维护和监督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合理有序进行,实现土地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规划调整符合国务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中要求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

21、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4. 现行规划对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缺乏科学性,布局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后,中央针对改革、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深入、深化的新政策、新措施,对土地利用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改善土地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等,致使建设用地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现行规划对城镇体系建设、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基本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引起的土地需求格局变化估计不足,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控制并引导建设用地需求的功能发挥得不够充分,影响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由于现行

22、规划编制时间短,对未来十几年的建设项目用地很难做到科学、完全的预测,依当时的各方面条件也无法做到项目准确定位,项目布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规划指标的分配也不尽合理,造成规划无法与实际相连接的局面,客观需要对其进行修编、调整。5. 规划调整符合国家方针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推进,镇推行加快发展与统筹兼顾并重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以优良的环境促进发展,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保持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合理利用自

23、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积极发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此次规划调整将为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用地布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保障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有重大意义。6. 规划调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把东北建设成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省作为东北地区原材料工业的重中之重,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原材料工业,努力使省由过去传统原材料工业基地发展成为新型原材料工业基地。 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省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把我省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灵活、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新型产

24、业基地,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省已有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7. 规划调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省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从省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十一五”的五年间,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县域经济总量和效益的增长速度要持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崛起一批进入全国前

25、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县,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县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重点建设县城和一批中心镇,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县矿产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决定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积极发展矿业深加工产业,支持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以不断壮大县城和小城镇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 规划调整可行性分析此次规划调整后,将对县未来的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此次规划调整能够解决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从镇甚至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看,此次规划调整利大于弊。1. 规划调整符合镇发展思路建设项目符

26、合县发展战略,规划调整方案编制的程序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履行了相关法律程序。程序规范。在方案拟定过程中,充分征询了县水土保持局、县环境保护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项目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依据充分。本次规划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入区位于镇,区位优势明显,按照县城镇规划,该区域被定位为县未来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因此,优先发展镇符合县发展思路,有利于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规划调整切实可行。2. 拟调整区域的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

27、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中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切实转变用地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决策中,落实到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用地,着力内涵挖潜,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指导作用,但是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

28、势,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促进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乡镇开发建设力度,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协调,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妥善解决规划与建设的冲突,全面构建和谐镇,急需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局部调整。因此,本次规划调整区域的建设符合“规模集中、用地集约”的用地要求,切实可行。3. 相关利益群体广泛建设项目的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当地居民、投资企业等。对于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县镇的知名度;项目完成后,会在该区域内引入多家合作企业,这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广阔的就业空间;对于投资企业,规划调整

29、位置矿产资源丰富,建设成本较低。因此,不同利益群体对本项目实施的适应程度较好。综上所述,本次规划调整符合县城市发展思路、符合国家供地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具有可行性。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全面振兴,才能实现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全面推进振兴省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事业。县在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把县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发展壮大县域

30、经济,发挥县城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辐射作用的同时,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和谐县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谐文化,推进社会进步。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振兴省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既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由于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没有将拟占用的地块划入规划建设用地区内,因此,项目拟占用地块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一) 方案拟定的原则为了保障拟定的规划调整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规划调整方案拟定时,遵循以下原

31、则:(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2) 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原则。即规划调整过程中不占用基本农田。(3) 统筹考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原则。近期利益即保证民营企业的落户,长远利益即在规划调整中所涉及的指标调出地区的长远发展。在规划调整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解决当前建设的迫切用地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解决指标调出地区的长远发展用地需求。(二) 具体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按照县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情况,

32、在规划期内,对本项目拟开发用地进行预测。由于该项目用地没有建设用地规划,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局部调整,以满足建设用地预审及审批的要求。建设用地指标由市统一平衡。九、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一) 对现行土地规划目标实施的影响乡镇土地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各业用地矛盾,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目前针对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

33、目,在确保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建设占用农用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强了土地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通过本次规划调整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土地资源的潜力。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生产以及保障生活的要求,协调了各用地部门的关系,既保持必要面积的耕地,又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坚持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布局建设用地,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选址适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完全符合节约利用土地的总原则。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县的社

34、会经济发展,能为镇的乡镇建设打造基础,符合镇发展的长远目标。(二) 对区域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较小县委、县政府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宏观指导下,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状态为目标,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惜环境与美化环境的崇高意识,以达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完善人性的理想境界,同时促进县区域环境风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力求做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利用本地气候条件,种植适宜的花、草、树、木,尽可能利用原有地貌景观。本次规划调整涉及项目在建设中需充分考

35、虑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防治、植被及景观破坏后的维护、大气及噪声污染的防治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因子。对于因本次规划调整引起的环境问题,将遵循“因地制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使得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影响减至最小程度。综合考虑,本次规划调整项目安排具有环境保护可行性,不会对调整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项目区周围环境特征、利用现有场地优势、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讲,项目区的选择基本合理、可行。(三) 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最突出的矛

36、盾是农民增收缓慢。分析其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思路,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兴业富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必须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持续、稳定、永久转移这个中心,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途径上,由过去先建城镇后兴产业,向以产业为支撑、实现业兴城富转变。在发展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分散发展,向重点推进、梯度延伸转变;在产业转移方式上,由过去就乡镇工业抓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向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去推进乡镇工业的升级换代转变。其次,发展小城镇在具

37、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农村城镇化,实际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建设小城镇,必须注重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以民营企业夯实小城镇经济,并以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促动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县各乡镇目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为了响应国家“一号”文件要求,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首要问题。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实施,能为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

38、,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系人民群众、为百姓谋利益、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反映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必将推动镇经济快速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十、规划调整后效益分析及实施保障措施(一) 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评价本次规划调整促进了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规划调整符合我国和省“十一五”期间产业政策的发展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次规划调整项目主要是为满足县长期发展的需求,其拟建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县城市化水平,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39、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 社会效益评价本次规划调整方案通过现场调查和对规划方案的听证,发挥了广大群众的参与作用,镇村民积极参与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工作,献计献策,为规划调整方案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本次规划调整,群众非常拥护,一致认为镇发展战略正确,发展前景良好,规划调整对推动县及附近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剥离出来,让他们学有所长,稳定就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明智之举。事实是,县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农民常年固守田园,收入甚微。贫瘠的土地、微薄的收入,迫使这里的人们另辟蹊径,而多年的实践也在昭示着这样的道

40、理:唯有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走出封闭的家园,进入更广阔的领域学习技能,稳定就业,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能增加县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改善当地的区域经济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 生态效益评价规划调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评价主要是从规划目标对镇及县生态环境影响角度,确定规划调整后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办法,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局部调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场址距离居民区较远,无拆迁及安置问题,不影响公共交通。根据工程特点,经处理及综合利用后,其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量均较少

41、,工程的建设不会导致大气及当地区域内环境功能的改变,也不会破坏农林植被。项目建设所占用部分土地为其他未利用土地和荒草地,利用贫瘠的土地进行建设,将产出高的耕地保留下来的这种利用方式既保护了高质量、高产量的农用地,又做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集约利用。综合考虑,本次规划调整项目安排具有环境保持的可行性,规划调整方案利大于弊。(二) 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对县镇土地资源的整合,使土地用途适应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为县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充分发挥该项目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积极作用,同时尽

42、量减少其对区域土地利用的负面影响,采取如下措施。1. 注重施工期间生态环境的保护项目实施前应编制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总体设计方案,并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切实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场地、物料堆放场及施工便道的宽度,减少临时用地,严禁损坏施工范围外的林木、植被、地貌;搞好施工区环境卫生,加强监督管理,切断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保护人群健康。2. 加强项目实施对规划影响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一旦批准,必须严格实施,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充实、修改和完善项目落地的集约控制和空间统筹调控目标。在规划实施

43、过程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建立动态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断充实完善,执行动态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做到随时监测、随时发现、随时更新、随时纠正。3. 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它立足于规划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是对经济社会各部门用地的统筹安排,与规划区域内的任何用地部门、个人都密切相关。而规划贯彻落实更是离不开广大公众的参与,因此,要广泛宣传,争取公众支持,提高公众实施规划的主动性。要在广泛宣传各建设项目重要意义的同时,积极宣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确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和法律权威;形成人人参与规划、人人实施规划

44、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一、评估结论1. 此次局部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合理的安排了建设用地布局,使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可以说此次土地规划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现行规划的可操作性。2. 规划调整符合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同时通过土地规划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了科学配置、对建设用地进行了合理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行土地规划,增强了现行土地规划的科学性。3. 土地规划调整方案依据充分,内容全面,针对规划调整的理由,实施措施可行。4. 本次土地规划调整不会影响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土地规划调整方案对规划实施影响利大于弊。5.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该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技术可行,项目建设条件优越,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对省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本项目建成后,将为社会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社会效益显著。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