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严防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全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化,一日活动特色化”的教改思路,特制订本方案。一、情况分析多年来,幼儿园由于办园条件差,设备、设施和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条件,课程改革在我园没有得到实施,我们的教学明显存在着小学化的模式,真正没把启智培能的快乐教学真正落实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对幼儿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幼儿的学习过程考虑较少,忽视教学中
2、的生成和幼儿的差异,不能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幼儿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幼儿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下午活动中幼儿园由于活动场地小,器械、玩具少,师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户外游戏中,无特色活动,教师组织的无劲,幼儿玩得无趣。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地发展。应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自
3、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二期课改”为依据,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幼儿学习”为根本,树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总体目标 以“二期”课改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为了实现幼儿有效的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这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讲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该如何创设这种以学习者为
4、中心的课堂教学?我园“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四、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1年1月-2月)制定学习的具体学习方案,成立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介绍“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形式,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写出心得体会。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11年3月-2012年4月)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教学经验,该教师学习回来后,根据我园实际在大班上示范课,大班教研组就此节课将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实物教学、提问教学”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出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撰写教学设计;让
5、青年教师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法推出一些优质示范课,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实物教学”“提问教学”“角色游戏”等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课堂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提问,充分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真正体现教师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幼儿的主体意识,把整个课堂还给幼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快乐学习。第三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总结教学经验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推出一些教学改革典型和成果,供全园教师学习借鉴;组织优秀试验教师、学科带头人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到我园举行培训讲座;奖励先进,对表现突出的试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
6、进一步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第四阶段:(2012年9月开始)全体教师将各种课型的模式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幼儿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章制度、评价细则,经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五:具体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一)小组合作法对策一:合理的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常用的组合方式可有以下几种:1、根据兴
7、趣不同分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根据幼儿的兴趣、意愿开展一系列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每当活动开始,幼儿自由结伴,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索活动中,幼小心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2、根据性格差异分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类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3、根据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维果斯基“
8、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在相同时期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幼儿根据能力的强弱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解决以往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力低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对策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1、创设情景,为小组合作提供条件。幼
9、儿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都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完成任务;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系鞋带、扣子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2、掌握方法,为小组合作奠定基础。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让
10、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比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对策三: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幼儿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与幼儿积极互动,使自己真正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给予弱势幼儿以关注。在合作学习
11、中,由于有的幼儿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以为:一、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那些弱势幼儿的要求不可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三、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1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材料的收集、讨论问题后的交流工作等,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
12、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二)角色游戏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所的探索研究历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
13、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在这一阶段,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
14、为充实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但在此阶段游戏仍然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游戏的目标、规则、时间、次数仍然由教师统一安排。第三阶段为融合期。这一阶段游戏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
15、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第四阶段为整合期。这一阶段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教师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
16、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三)课堂提问法课堂提问法避免机械僵化,注重多
17、角度思考。成人的提问应能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提一些指向明确或有鲜明的倾向性的问题或闭合式的默认两可的问题,即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这种问题不仅容易使幼儿习惯于揣测成人的意图作答,形成一种依赖成人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猜测“怎么答成人才会喜欢”,而且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原本活跃发散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机械、僵化的窠臼中。成人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做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白或黑。避免单一模式,多提开放式问题。也就是说,教育所提的问题范围要大要宽,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
18、,从各个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提问要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成人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但以往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提问模式教师先是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故事以后提问题,如“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的每一段发生了什么事?”“故事里面有谁和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最后还要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种提问模式,一是形式过于单一,影响幼儿听故事的新奇感和敏锐感;二是幼儿带着“待会儿要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就不能对故事进行再创造。故事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取知识这样一种表层功能,而应该进一
19、步发挥其深层功能: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用幼儿自己的眼睛、耳朵去认识世界。要知道,故事教学不是将成人世界里固有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身上,而是提供幼儿一个认识世界的途径。避免预设答案,重在启发。问题不设定统一答案,成人可以引导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多角度多层次作答。成人提出的问题灵活多变才能使幼儿积极思维,排除幼儿思维的惯性和惰性。成人要注意自己提问幼儿时的引导和启发,切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另外,成人也要对幼儿的提问多加注意,尊重幼儿所提出来的看似荒诞不经的问题,木要随便斥之为“乱说”、“胡说”。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20、。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具有浓烈的兴趣,主体的活动积极性比较高,求知欲望强烈,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新知识和新经验。当新的经验和幼儿原有的经验互相矛盾不协调时,幼儿便会感到诧异,所以凡事爱问“为什么”。随着幼儿对事物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形成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加深探索该事物,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尽管这一观点很可能与成年人的概念和标准不一致,但成人也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因为这是幼儿探索的结果。幼儿对老师或家长权威性的经验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见,正是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萌芽。所以,面对幼儿的提问时,成人都应该慎重对待,不要轻易否定,应该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
21、性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四)实物教学法1、实物认字专家已经查出:在正常人所接受的信息总数中,83是由视觉接受的,听觉占11,其它感官接受的仅占6,可见视觉的重要,日本著名汉字教育专家石井勋博士对婴儿的视力进行实验的结果是:婴幼儿将汉字字形与实物结合起来,要比将口语的语音同实物结合起来更容易。所以,在幼儿园识字教学中,要给幼儿创造适宜的汉字环境,使他们很自然地把汉字与实物联系起来,就很容易学会认字。这是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中生活识字的一部分,在教室里将玩具、物品等贴上相应的字卡。例如:黑板、门、窗、椅子、玩具柜、水杯等。在幼儿每天接触到物品时就看到汉字,把汉字和实物相联系进行汉字的记忆
22、。2、借助实物进行数学教学。例如,教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时,教师可以拿一块正方形的纸进行演示,先把它对折,等分成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教师边等分,边指导幼儿观察教师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同时让幼儿观察和比较被分成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相同。然后教师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向幼儿演示把长方形和圆形等分的过程。最后使幼儿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考知道,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就是二等分。通过让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让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自我提高。通过数学训练,孩子可以识别不同的数字符号、识别数量,发现数字和数量之间的联系。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唯 一让孩子觉得容
23、易学的方法就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在亲手操作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的过度到抽象。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奥尔夫音乐(4-6岁的班级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
24、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归纳为:1、综合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
25、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4、从本土文化出发
26、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5、从儿童出发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
27、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特色活动之二:幼儿美术活动(3-6岁的班级开设)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是眼、脑、手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对发展幼儿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实际
28、意义。我园根据4-6岁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从最基础的握笔开始,一步一步的教会幼儿,运用点、线、面、色彩来构图。使幼儿在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绘画教育就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使他们不仅会欣赏美,更会创造美,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美术活动同时还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教学手段。幼儿绘画作品每周在幼儿园大厅展出。特色活动之三:舞蹈活动(3-6岁的班级开设) 舞蹈是一种集音乐、形体、情感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幼儿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大脑活力、促进肌体发展、培养审美能力等等。舞蹈不仅可以培
29、养幼儿健美的身体姿势、动作协调性和准确的节奏感,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在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园的舞蹈教学内容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舞蹈动作活泼、形象,能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并配合中国舞考级内容进行教学。幼儿年龄小,为了让幼儿对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不断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和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并给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特色活动之四:幼儿科技活动(4-6岁的班级开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的双手掌握的技巧越高超这个孩子就越聪明。”儿童的思维活跃,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不仅好学好问,而且喜欢寻根追源,打破砂
30、锅问到底,他们提出的问题范围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问题的内容更多地指向事物间的关联现象,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和怎么样,儿童渴望试试自己的力量,通过尝试和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这一时期如果正确引导儿童好奇心,很容易发展为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的性格特征。 科技活动不但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使幼儿在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并且自己动手运用工具制做科学实验用具,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自制玩具,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制定小班、中班、大班科技活动教学计划,例如:味道的辨别、啤酒中的泡泡、糖的溶解、盐的溶解、热涨冷缩、磁铁、
31、沉浮、导体与绝缘体,水的三态等。大班科技计划:平衡;声音的产生;离心力;电路;惯性等。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还组织孩子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然现象如:日晕、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冰雹、沙尘暴、风天、雨天、雪天的观看。组织全园孩子观看了日偏食,通知孩子在家观看月偏食等天文现象。组织全园幼儿观看流星雨和龙卷风的录像。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孩子进行了冰糖葫芦、冰棍、爆米花、降落伞、视觉暂留演示器、指南针等的制作。活动中,增加幼儿喜欢的操作活动,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自由探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同个性的幼儿都能同样自由学习,享受其中的乐趣。幼儿园室内环境与科技
32、活动、主题教育内容紧密相连,通过天棚垂吊、墙面粘贴及区角活动彰显个性,环境育人。特色活动之五:工艺画制作(3-6岁的班级开设) 手工活动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活动,在手工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增强孩子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此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陶冶,不断尝试,大胆创新,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差异、基础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即:胶画、沙画、金粉画、泥画、透光画等等。本学期,应家长要求和幼儿的需求,增设了陶艺活动。活动中因人立导,善用鼓励,合理安排幼儿学习与活动时间,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协调能力,以及开发孩子的大脑思维,发挥其
33、想象力,大有益处。工艺画制作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境,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幼儿作品每月在幼儿园走廊展出。课堂教学和幼儿特色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为了促进我园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如有不妥之处请教研组领导给予指导为盼。 忽略此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