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69913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对68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68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1 绪 论目前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2、糖尿病是内科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对的心理护理,使其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免疫力,促进血糖标准,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68例,男性5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3 心理分析3.1 悲观、自责、内疚 此类心态多数发年在中青年患者身上,经过多次检查确诊后,患

3、者逐渐接受患病事实,但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需终身服药时会情绪悲观,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害怕因需要照顾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而他们又正处于学习、创业、的大好时光,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 经济 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

4、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3.2焦虑恐惧(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寝,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

5、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此类心理患者占53%,较为多见。有资料显示:63%的糖尿病患者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的客观症状1。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DM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患者由于饮食结构突然改变且食物量控制不准,极易造成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及营养不良。对严格控制饮食难以接受,加之糖尿病病程长,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害怕并发症,

6、担心治疗费用等,变得特别焦虑不安,恐惧心烦。3.3压抑、沮丧 抗拒治疗有此心态患者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长期控制饮食,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尤为突出,在被迫远离自己喜爱的食品及水果,情感上受到压抑。对于病程长且有逢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因为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而自暴自弃,情绪沮丧,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不配合治疗,拒绝用药、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3.4否认、多疑 此类心态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和血糖检查或

7、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11例DM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典型,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易被患者所忽视,多是通过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被发现的。多数患者否认检查结果,反复到多家医院求证。随着对疾病知识的深入学习,有些老年患者往往将书本上的症状与自身对号入座。身体一旦出现细微不适就会担心病情恶化。此时患者往往过度就医

8、,敏感自怜,精神萎靡不振。3.5麻痹大意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后,自认为控制疾病很有经验,一切自己做主,忽视血糖及并发症的监控。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态是较为危险的,往往偏离规范治疗使病情出现反复。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我院治疗的11例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

9、食习惯。3.6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焦虑、急躁: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之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甚至对医务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恐惧、忧虑:患者对人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了解不透,有些检查还会增加痛苦,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的心理2。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丧失信心慢性疾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

10、展和预后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再加上承受不了长期病痛的折磨,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愤怒的心理当患者多次住院而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时产生忧虑。愤怒甚至埋怨的心理,护土要耐心解释、诱导、改变患4 心理护理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用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与其交谈,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尽快健康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各种思想顾虑,操作要镇静,快速而不忙乱,紧张而有秩序,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与病人建立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我科多年来从事护理工作中得到一个启发:从对患者的亲切称呼

11、做起,对中老年患者称呼一声亲切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听似很正常,但在病区内对这样的称呼,让他们会感到无比亲切,绝大部分患者都会将护士们当做自己的晚辈,拉近了护士与患者们的距离,他们就会把一些心理所想有感而发,倾诉出自已心中的担忧从而减轻心理的负担,积极配合治疗。4.2 开展健康讲座主动宣教,耐心解释,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使患者了解疾病,明白通过正确的饮食运动用药,病情是能够有效控制的,并可请恢复健康的患者现身说法,互帮互助,以激发意志,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导致糖尿病的4大可控因素:即:超重或肥胖;环境污染;生活方

12、式;情绪因素。进而使糖尿病患者达到或尽可能的自我控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 向患者 分析 目前 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 治疗 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 发展 。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

13、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 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 经济 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 影响 。4.3 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往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医务工作者发现病人生理病理的情况而避开对病人正面交涉疾病,而是单从患者减轻的症状来了解病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让病人参与疾病病理生理的转变过程往往也是减轻糖尿病人心理负担的一种方法,我科多年来通

14、过临床观察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疾病检查结果的转变的病人心理负担反而减轻,反之一贯的不了解、猜疑无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让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及控制血糖的方法与措施。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

15、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4.4 压抑焦虑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关爱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肥胖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通过糖尿病俱乐部活动,让患者相互介绍经验,使患者饮食规律,口味品种多样化,增加粗纤维饮食以加强饱腹感,改善患者对饮食的渴求及惧怕心理。鼓励患者参与治疗,了解病情,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16、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怡情养性以消除孤独焦虑情绪,建立乐观开朗心理状态,积极与疾病抗争。要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护理人员态度热情、服务要周到,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节的能力。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从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

17、的。4.5多疑麻痹患者的护理应指导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血糖讲解并发症危害,了解综合控制指标达标情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相信科学,坚持规范治疗.讲明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让患者掌握有关的糖尿病知识。定期召开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介绍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

18、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4.6沮丧、自暴自弃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我们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角色的转变使许多病人不能适应心理及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心理戒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

19、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应多倾听患者诉求,采取疏导、支持、安慰、帮助和鼓励等措施,使患者了解健康心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向患者宣讲提高免疫力的“四要”“四不要”,即:一要维生素;二要多运动;三要做按摩;四要好心情。一不要偏食;二不要酗酒;三不要缺觉;四不要滥用药。并取得家属及社会的支持,我给他们关怀和温暖,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治疗效果,使其重拾信心,坚持治疗。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

20、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心情沮丧,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4.7关爱他们从周围的人做起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的衰退,记忆力也会下降,对反复强调的问题也会记不住,这就需要我们的护

21、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的思想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同时要让他们的陪伴、家属等参与重视对病人的关心,让他们树立接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往往亲属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4.8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 ,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

22、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4.9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4.9.1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接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患者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并且通过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管床护士,使患者来到病房就感到护理人员的温暖,感到了好转的希望。4.9.2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多用安慰性

23、语言。使患者听到后得到安慰,而且感到合情合理。护士可视不同的对象,有的可直言,有的必须委婉、含蓄,要尊重患者。4.9.3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患者,生活上给予照顾,了解患者有何需求。通过经常和患者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4.9.4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康复的不良因素: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处理。如有的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强,即使剧烈的疼痛也尽量克制,不告诉医护人员,患者的这种想法是怕麻烦医护人员,又怕服止痛剂成瘾,对这类患者护士应主

24、动关心和照顾,使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是热情地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应向患者介绍正确使用止痛剂是不会成瘾的4。有的患者则自觉症状特别重,这类患者除耐心的讲解外,在掌握病情,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可按医嘱试用安慰剂。当确定疼痛是属于条件反射或心理因素造成的,应做好思想工作,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9.5恢复期指导:恢复期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器质性变化已基本消除,病痛也基本消失,如护理不当,急性病可转为慢性病,慢性病可再复发5。因此,必须重视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患者出院时除做好与疾病相关的指导外,对于性情急躁的患者,要防止急于参加工作,而对那些好静不好动、自卑胆小的患者,要鼓励积极参加

25、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随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6。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提高护理质量,除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5 讨 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医疗干预成为一项新的有益举措。心理护理工作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增强了现有医疗体制的连贯性。护理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

26、展心理上护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康复。不但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向广大群众宣传了有关防治效果糖尿病的知识,对全民预防糖尿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7。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质

27、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病人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的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本组病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上述症状及病情均获得较好的缓解,说明上述心理护理有效。总 结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免疫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提高护理质量,除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

28、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就我在我科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体会而言,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凡对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不仅对疾病的好转、康复乃至急救都有举足轻重的帮助,可有效提高救治率,提高生活质量,让糖尿病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经过上述心理护理,68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障碍有61例有明显的好转,占89.7%。积极的配合治疗,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 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2,18(7):1-2。2 朱剑秋,等内科

29、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11,14(22):125。3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报,2004年03月01日。4 陈凤春,等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2008年8月5日:(8)。5 陈方英,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园地,2006年11月11日:118,1030-1031。6 孙艳,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年5月7日(5):1369。7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影响因素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1(5):43-44。8 单美荣,党慧,马吉香。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08,29(2):162-163。9 龙璇,图文式健康教育在心血

30、管病人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74。10 孙利红,探讨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4):64。11 郭晓红,社区心理护理对中老年二型糖尿病的干预研究,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7(1):107-108。12 糖尿病天地杂志,2010年12月上旬,糖尿病基础知识,18,文:高杨37。致 谢感谢三年来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老师对我学习上的帮助,正是您们的辛勤工作,郑州大学给了我最好的锻炼和最好的学习极会,才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取得学位。浓浓师恩,终生不忘。再多华丽的言语也显苍白。在此,谨向郑州大学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本课题在选题及进行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论文行文过程中,老师多次帮助我分析思路,开拓视角,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踏实坚韧的工作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感谢郑州大学的所有讲师,感谢所有支持我帮助我的每一位老师和同事及配合我论文写作的每一位患者。忽略此处.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