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69489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5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市场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5.运用供求原理解释“丰收悖论”(即丰收通常会降低农民的收入)。6.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7.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8.什么是恩格尔定律?分析该定律所具有的经济意义。9.运用蛛网定理解释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二、计算题1.根据统计研究结果,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1944+207P。对美国生产的小

2、麦的需求曲线为:QD 3244283P。式中,价格是以美元/蒲式耳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是以百万蒲式耳/年为单位的。(a)该年每蒲式耳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b)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c)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小麦的价格上涨至每蒲式耳3美元,计算的需求量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是多少?2.假设各种价格水平上对照相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如下表:一架照相机的价格(元)80100120每年需求量(万架)200180160每年供给量(万架)160180190(a)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b)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

3、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c)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

4、商品。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

5、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方同相变化。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时,对牛肉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那么该

6、商品的需求减少;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例如,汽油的价格上涨会减少对私人轿车的需求。关于收入变化和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节弹性理论中作更细致的分析。(2)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也是市场上决定价格的两种力量。需求来自消费者,而供给来自生产者。西方经济学在使用供给这个概念时,总是指在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可以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行业的供给。除商品本身价格外,成本、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技术、经济制度和组织、政府政策和一些非经济因素都

7、影响供给。决定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如果价格不变而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下降,生产者大量供给该商品就有利可图。当生产成本相对于商品的售价而言较高时,生产者将提供较少的供给。如果生产成本超过了商品的价格,该生产者就会退出该行业。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投入品价格和技术进步。如果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技术进步,将会降低单位产出所需的投入品的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商品供给变化。相关商品既可能是生产性替代品,也可能是生产性互补品。一种商品的生产性替代品(substitute in production)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进行生产的另一种商品。例如

8、,一家汽车制造厂既制造轿车又制造卡车,如果卡车的需求提高而使价格上涨,整个工厂就会转向生产卡车,从而轿车的供给就会下降。一种商品的生产性互补品(complement in production)是指必须和这种商品一起生产的另外一种商品。例如,某一屠宰工厂在生产牛肉时,也生产了牛皮。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牛皮的供给就会增加。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下跌,他会增加现在的供给而减少未来的供给;反之,如果他预期未来商品价格将会上涨,他的供给行为会恰好相反。技术、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对供给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率而体现的。生产率是指每单位投入的产出。生产率提高表现为单位

9、产出所需的投入品数量的降低,或者单位投入的产出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或采取更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会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如果生产率下降,那一定是由于技术退步,或者是由于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出了毛病。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生变量如政府的政策、资源状况、天气情况、战争等都会对供给产生影响。2.答:为了说明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西方经济学强调需求量变化(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和需求的变化(Change in Demand)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

10、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在原有的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后者是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在图形上它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同分析需求的变化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区分了供给的两种变化:一种是供给量的变化(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对应不同价格的点的运动;另一种是供给的变化(Change in Supply),是供给曲线整个位置的移动。3.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一起可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两条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数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11、量。西方经济学用“均衡”来说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变化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以及市场价格变动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动的趋势。如果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价格将会提高,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价格提高,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价格下降将会增加需求,减少供给,直到两者相等为止。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马歇尔把这种使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有时又被称作市场出清价格(the market-clearing price),因为在这种价格水平下,买

12、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好与买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即不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关系中自发形成的,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具有的调节市场供求达到一致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内在功能。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4.答:弹性理论

13、是价格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总收益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它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即:TR=PQ,其中,T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这里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等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从公式可以看出,总收益是由价格P和需求量Q两个因素决定的,需求价格弹性恰恰就是测量Q对P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因此,总收益的变化与需求弹性的大小有关。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生产者为追求货

14、币收入最大化往往采取两种定价战略:提价和降价。如果不了解弹性理论,就会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提价会提高货币收入,而降价要减少货币收入。其实,由于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货币总收益的变化未必总是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具体说,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需求是富于弹性的(Ed1),价格下跌提高总收益,价格上涨减少总收益。第二,如果需求缺乏弹性(Ed1),价格下跌减少总收益,价格提高增加总收益。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很大差别,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也随时间、地点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提高,总收益不一定增加;价格降低,总收益不一定减少。因此,厂商要想制定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就必须对商品的弹性作

15、出比较准确预测与估算。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赋税的归宿问题在西方国家,政府对许多商品征消费税,赋税使价格上涨,因此赋税的结果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共同负担。弹性原理可以解释赋税的归宿问题。赋税的归宿是指赋税最终的经济负担,即赋税是主要由消费者负担,还是由生产者来负担。一般来说,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赋税就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赋税就向后转嫁给生产者。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于分析一国或一个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

16、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

17、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5.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它的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下图说明,如果让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就会出现

18、这种情况: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1向右移至S2。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致使价格由P1大幅度下降到P2,而需求量却仅仅由Q1增加到Q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与OP2E2Q2的面积之差。6.答: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可以用“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来概括: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

19、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7.答: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调节供求使之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生的经济问题。(1)最低限价与过剩最低限

20、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价格地板(price floors),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低限价实行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

21、么储存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这样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2)最高限价与短缺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

22、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

23、厉害。8.答: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就是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得出了著名的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食物方面的支出与总支出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规律,即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就是说,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开支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该规律后来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这意味着食物开支的收入弹性小于0。同大多数经济学定律一样,该定律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的;除了其他因素以外,价格是假定不变的。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公式表

24、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取值为大于0和小于1,该系数越是接近于1,表示该家庭越穷;越是接近于0,表示该家庭越富。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既可以反映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又可以反映其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是进行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不仅食物支出方面存在着上述递减情况,衣服等生活必要支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正如恩格尔自己所强调的,他的定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食物是农业的主要产品,因此,食物在总消费所占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农业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下降。“均衡增长”,即各部门的同速增长,

25、是不可能的。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数目不仅会相对减少,而且会绝对减少,人口将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这些调整进行得不够迅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就会低于非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9.答:蛛网定理适用于这样一类商品市场,即生产所需的时间较长,其产量依据销售时的预期价格,而实际市场价格则取决于销售时的供应量。供给和需求由于时间间隔而分离,因此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具体来说,蛛网定理的基本假定是:第一,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生产决策一旦确定之后,不到下一个周期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从需求函数来看,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以Pt和Qdt分别代表本期的价格和本期的需求

26、量,则需求函数为:Qdt = f(Pt)。第三,从供给函数看,本期的产量QSt是上一期价格Pt-1的函数,即: QSt=f(Pt-1)。一般来说,农产品的供给弹性要大于需求弹性。就供给来说,农产品的产量在很大程度因受气候影响而波动很大。随着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起伏不定,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又会影响第二年农产品的供应量,使其随之大起大落。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弹性很大。就需求而言,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而这意味着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如此,价格和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加剧,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蛛网,越来越背离

27、均衡点。所以,农产品的蛛网往往是发散的。于是,农产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蛛网型波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政府运用支持价格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消除或减轻农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这种蛛网型波动的现象。二、计算题1.解:(a)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Qs=1944+207PQD=3244-283PQs =QD=Q解得 Q2493,P2.65(b)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Ed=Q/QP/P=Q/PP/Q=-283(2.65/2493)=-0.3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Es=Q/QP/P=Q/PP/Q=207(2.65/2493)=0.22(c)将小麦的价格P每蒲式

28、耳3美元代入需求曲线的方程QD=3244-283P,解得QD=2395;新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Ed=Q/QP/P=Q/PP/Q=-283(3/2395)=-0.3542.解:(a)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b)80元100元之间ED=Q/P(P1+P2)/(Q1+Q2) =(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100元120元之间ED=Q/P(P1+P2)/(Q1+Q2) =(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c)80100元之间ES=Q/P(P1+P2)/(Q1+Q2) =(1

29、80-160)/(100-80)(80+100)/(160+180)=0.53第三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一、思考题1.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5.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6.分析炫耀性消费和消费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文化特征。7.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批判消费主义。8.分析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量的不同影响。二、计算题1.在下图中,我们给出

30、了某一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及他的预算线。如果商品A的价格是50元,那么该消费者的收入是多少?他的预算线方程式是怎样的?商品B的价格是多少?均衡状态下他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2.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X和商品Y,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表)都独立于所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量。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是100元和500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数量是多少?消费的商品量12345678边际效用X2018161310642Y5045403530252015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把消费视为欲望的满足过程,因此,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效用论

31、。最早解释消费的效用理论又叫基数效用论。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但是,从历史和逻辑的顺序上说,它却是效用论的起点。物品所具有的这种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Utility)。基数效用 (Cardinal Utility) 论是西方经济学最早也是最粗糙的效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测量效用大小的单位叫做效用单位(Util)。效用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觉,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测量的。后来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识到效用不能由基数来衡量,但他们又认为,效用论是分

32、析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以弥补后者之不足。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例如,他可以说出对A商品的偏好甚于B,对B的偏好甚于C,或者对A和B的偏好是相同的,等等。因此,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这种理论叫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序数效用论强调相对效用,而不像基数效用论注意绝对效用。前者并不意味着后者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它们二者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揭示效用的特征。以序数排列比以基数排列所受到的限制要少,例如,某一消费

33、者在电影和戏剧两种消费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更乐意去看电影,但又说不出看电影比看戏剧能多得多少效用单位的满足,用序数效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 = Y/X = P/PY此式表示,消费者主观的边际代替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价格比率。如果把两种商品的边

34、际替代率解释为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那么,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就与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完全一致,其公式为:Y/X = MU/MUY = P/ PY 或Y/X = MU/ P = MUY/ PY2.答: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记作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所能增加的总效用,它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为:MU=TU/Q,即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

35、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即每新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

36、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答:(1)无差异曲线如果效用是按序数排列的,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述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记作IC)是表示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根据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形状,可归纳出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为维持相同的效用,增加X就必须减少Y,X、Y两种商品是替代品,但替代的程度不完全。第二,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Indi

37、fference Map)。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意味着消费者拥有的X和Y两种商品的数量越多。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该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使然。(2)消费者的预算线消费者的预算线(Budget Line),又叫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效用最大化无差异曲线代表

38、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这表现为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就是说,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商品的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放在一块,预算线和IC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前者等于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后者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 = Y/X

39、 = P/PY(4)收入消费曲线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这条新曲线叫作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5)价格消费曲线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X和Y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

40、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结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Price Consumption Curve)。4.答: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虽然在恩格尔以前,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收入变动对某种商品购买量变动的影响,但以恩格尔的研究最有影响。因此,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教材3-10中的(b)图。在(a)图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M0、M1和M2时。X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QX0、Q

41、X1和QX2(X轴上分别对应于E0、E1和E2的X商品的购买量)。(b)图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X商品的购买量。对应于M0和QX0的座标为a,对应于M1和QX1的座标为b,而对应于M2和QX2的座标为c。把a、b、c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教材图3-12(b)说明了推导过程。从(a)图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0、E1和E2上,都存在X商品的价格和对商品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P0时,对X的需求量为QX0,P1和P2对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X1和QX2。把X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绘制在X商品的价格数量坐

42、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5.答: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将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原因有二: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价格下降意味着该商品的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消费者被吸引减少替代品的购买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从而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由替代品价格相对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作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如果其他情况不变特别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价格下降意味

43、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可以增加对该商品的消费。这种效应叫作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因此,我们可以把价格变动效应分解为两个部分,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说明在保持原来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为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新的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由于实际收入增加而引起的效用水平的改变,在图形上表现在预算线平行的移动,并与新的无差异曲线在新的均衡点相切。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因此,替代效应的符号为正。但收入效应的符号要视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而定。

44、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为正,收入提高,需求量也增加;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当一种商品是正常品时,它的需求曲线一定是负斜率的,因为价格下跌,正的替代效应和正的收入效应使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一种商品是低档品时,替代效应为正,而收入效应为负。如果负的收入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正斜率的,这是需求曲线的特例。在理论上,收入效应可以大到使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我们将这种商品称作“吉芬商品”(Giffen good)。吉芬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他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土豆的价格上升时,对它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跌时,它的需求量减少。这种反常的情

45、况曾使许多经济学家迷惑不解,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为“吉芬之谜”,凡是呈现这种反常变化的商品均被称作吉芬商品。吉芬商品必定是低档品。然而,低档商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要求有一个很大的、负的收入效应。土豆是19世纪爱尔兰穷人赖以为生的主要食品,甚至是唯一食品。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之所以为称之为“饥饿的年代”,是因为一种马铃薯病菌摧毁了马铃薯的产量,导致成千上万的穷人饿死。土豆的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减少,穷人不得不多消费土豆而少消费其他商品,这正是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吃肉越少。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上涨,对它的需求量还是增加。反之,土豆的价格下跌,意味着穷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如果穷人的收入

46、多了,他就会少吃土豆,多吃肉。所以,尽管土豆的价格下跌,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教材图3-14解释了吉芬之谜。消费者原先在A点,X商品价格下跌后,消费者移至B点,减少了对X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F2F1大于替代效应EF2,这样X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导致了对它的需求量减少。6.答:(1)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指这种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消费需求的满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做了入木三分的描写。首先,炫耀性消费是资本主义有闲阶级消费的主要特征,也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和增加个人地位的

47、有力手段。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举行宴会、穿着最漂亮的服饰、对住所的讲究和装饰,这些消费行为都被作为荣誉的象征。随着工业的发展,摆阔气消费比有闲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更能表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其次,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的较低阶层发生影响,于是人人都不放过能在消费方面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对多数家庭来说,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消费方式,一是家庭内部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另一是大庭广众中的消费方式,这两种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消费比较简陋,后一种消费多半比较奢侈。为了不让外人了解

48、家庭生活的真相,前一种消费是隐蔽的。同时,由于要在大庭广众中维持较高的消费标准,由于摆阔气的消费日益具有重要性,生育儿女便成为家庭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一个阶级,越是讲求消费上的荣誉感,越是要维持体面的生活方式,就越不愿意要孩子。于是就会引起生育率的下降。这是摆阔气的消费方式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的表现。最后,这种摆阔气、讲排场的炫耀性消费,产生了所谓的“凡勃伦效应”,即具有正斜率的需求曲线。在市场上,人们宁肯花钱来买高价的消费品,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而同样适用的价格低廉的消费品则没有这种显示性功能,即所谓“衣贱人也贱”。当商品价格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因此,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伸展。由于社会上普遍讲求排场,因此某些消费品必然会日新月异,不断变更其式样。这当然是铺张浪费,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正是摆阔气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