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师范大学 数计学院 学院 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考试 B 卷考生信息栏学院系 专业 年级姓名 学号装 订 线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 2 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任课教师: 试卷类别: 开卷( )闭卷() 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时间: 2010 年 7 月 1 日 下 午 2 点 30 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得分评卷人得分题号六七八九十得分一、(20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十大课程基本理念,其中理念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请你谈谈对此的认识和理解。二、(20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来做,只计一题分数。1、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并作答后面的问题:
2、 一天,一位学生来问问题。生:老师,你今天上课讲的用导数方法求函数的极值,我还是不明白。师:哪里不明白? 生:我都不太明白。(老师给学生详细讲解了求解的方法与过程)师:现在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几天之后,这位同学又来问问题了。生:老师,这道求函数的极值问题,我还是不会做。师:前几天我不是给你讲过这样的问题了吗?你看,首先要,接下来。(学生又在老师的指导下,求出了此函数的极值。)一个星期后进行数学单元测验,考了类似的求极值的问题,可这位同学又做错了。我找到她,问:“这道题我不是给你讲过了吗?怎么考试又做错了?”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忘了。” 你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教师教的原因,还
3、是学生学的原因?为什么?2、以下是鲍老师三年级数与运算的一节新授课(两位数减法)的课堂描述,请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鲍教师出示问题:小明星期一吃了16粒豌豆,星期二吃了32粒豌豆。问小明星期二比星期一多吃了多少粒豌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后,鲍教师提问。生1从17开始向后数数得到答案,鲍教师肯定了答案,表扬了他。生2认为,32的一半是16,答案就是16. 鲍教师未予理睬。生3把表示16和32的教具(豆子)一一配对,数一下表示32的教具中剩余的没有配对的豆子得到答案,鲍教师肯定了答案,表扬了他。生4认为生3的方法不对,直接从表示32的豆子中拿走16粒,数一下剩余的就行了。鲍教师让他再想一下。生5
4、的方法是标准的减法算法。生1在生5的减法算法基础上提供了加法算法:16+16=32。生4这时认识到他的方法与生3一致。整节课鲍老师没有统一解法。请回答问题:运用你学过的数学教育理论评析鲍老师的教学。你是否同意鲍老师的教法,请说明理由。三、(20分)以下是肖老师一堂几何复习课的描述,请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肖老师的一堂立体几何复习课。她先让学生们回忆几何中有哪些命题可以从平面类推到空间,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在课前肖老师准备了一个公式类比表格,以帮助学生对知识作一梳理。考虑到时间比较紧,肖老师采用了讲授为主提问为辅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平面到空间的类比。讲了梯形的中位线与棱台的中
5、截面之间的相似之后,有学生凌举起手,提问:“梯形面积(是梯形的高),由此是否可推出棱台体积(是棱台的高)呢?”这一问题提得很突然,肖老师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平时的参考书中也未提到过这样的猜想。它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肖老师让同学讨论。学生有的沉默,有的在争论,肖老师也一边巡视,一边用心计算。大多数同学试图作出证明,没有成功。这时一个同学建议:不如这样吧,找一个具体的题目算一算,到底等不等。经过计算,最后大家发现,凌的猜想是不成立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教学计划彻底被打乱,大半节课都在被凌的猜想牵着鼻子走。请回答问题:假设你是肖老师,对于凌的提问你会怎么选择:(1)敷衍过去(你提的问
6、题很好,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再讨论),继续实施原定的教学计划,保持课堂的连贯性;(2)放弃原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请运用你学过的数学教育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么选择?四、(20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来做,只计一题分数。1、请谈谈你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理念的看法。2、请谈一下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五、(20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1、请对函数零点定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作一教学设计(主要写教学过程设计,不用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练习等的设计);2、在你的教学设计中,渗透和体现了怎样的现代教学理念?福建师范大学试卷纸 共3页,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