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6146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一、 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

2、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

3、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的发展有块又慢,不同个体有高有低) 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二、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进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

4、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一、 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1.社会适应 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

5、作意识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质、健康)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健康、娱乐)3.课余体育训练(提高成绩)4.课余体育竞赛(优胜)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1.教育活动中的体育2.家庭中的体育第二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一、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体育教学实施

6、,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运动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的具体化。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二、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汉语中通常将“目的”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则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而“目标”则带有层次性、阶段性。整个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等。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7、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时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和学生长久的需要。 从学习的性质来看,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和学生在后天体育构成中形成的自觉需要。2.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从时间的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从空间上来分可以分为: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学校体育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强调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正确态度行为的形成等。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一般认为体育学科

8、具有一下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体育价值观: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是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设计、实施、评价学校体育的人的某种体育价值观取向的具体体现。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2.“行为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三、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对于体育实践的指

9、引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目标应十分明确,应让不同的人从学校体育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第四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我国学校的体育目的: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者和保卫者。二、学校体育目标1.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为(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

10、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高中类似学校体育总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课外体育目标第五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1.体育与健康课2.课外体育活动(它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3.其他体育健身活动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11、面对全体学生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一、课程的含义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2.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3.课程即学科内容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二、体育课程的概念1.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

12、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体育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美全面发展,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特殊课程。)2.体育学科是活动(体育课程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额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三、体育课程的特点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身体肌肉需要预热,称为热身运动)3.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体能:速度、力量

13、、耐力、柔韧、灵敏性)体能包括两个方面: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性及反应时。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1.特殊的认知领域身体认知2.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编制一、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体育课程编制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体育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制定出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

14、方法与组织及评价的方案。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在体育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另外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安排课程表,明确体育课程内各教学内容的开设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究所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风格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进行规划;组织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并及时改进。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在具体实施中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第四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

15、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体明确指向性的体育课程的认识与观念体系。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学方式的变化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将体育课程学习标注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

16、的自主选择性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5.跟君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一、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体育课程实施: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体育课程调适、体育课程应用三个环节。

17、体育课程实施是复杂的、系统的和整体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有着许多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1.现实性2.适应性3.创造性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创生取向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1.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3.重视发展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4.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1.起始阶段2.实施阶段3.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1.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2.开展交流与体育教师们交谈实行开门政策进行态度调

18、查自由交换意见3.提供支持二、提高人们的参与积极性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2.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第六章 体育教学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一、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习。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二、体育教学的特点1.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形式的过程。从认识论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从结构轮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发展体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和体能

19、的多层次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控制论与信息论角度看,体育进行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为基础的全面心理活动过程和以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过程;从运动生理生化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又是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体运动适应规律,发展学生的体能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学生个性的社会性教育过程。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20、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分析教学对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编制体育教学目标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3.体育教学目标陈述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规定练习条件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说明预期结果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有教育价值 合理的目标分类目标描述要准确 及时调整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体育教学内容的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2.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身体运动性健身

21、性娱乐性 非阶梯形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是选择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的手段。)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选择运动项目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可行性(实施的条件)分析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一、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根

22、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条件2.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三、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1.语言法 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口头回报默念与自我暗示2.直观法动作示范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采用多媒体技术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3.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 分解法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5.游戏与竞赛发 游戏法 竞赛法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完整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

23、分和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分解法: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 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游戏法: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联系的方法。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4.合作式学习法2.探究式学习法 5.领会教学法3.发现式学习法第五节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1.行政班2.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3

24、.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班4.小班化教学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1.同质分组 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用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2.异质分组 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个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二、 体育课组织与管理1.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使学生感到自身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帮助学生取得成功2.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制定规章制度合理性清晰明了可实施性一致性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课堂常规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25、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体育课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体育教师有指导的责任合理设计体育教学过程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及时而恰当的反馈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一、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2.负荷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3.具有实效性4.负荷学生的运动兴趣5.具有科学性二、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1.水平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 整体性连贯性灵活性2.水平教学计划制定的步骤P120-121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1.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单元教学计划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2.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根据水平计划的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标准,全面确定单元教学计

26、划的学习目标。从水平计划的每一个学期内容集群中,确定出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并将其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根据这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确定学习步骤,并对各步骤的课时进行分配。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以起到对主要学习内容的补充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制定出单元教学计划。四、体育课教案设计1.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确定课的目标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 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 教案力求简单明了第七节 体育学习评价一、 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内容的

27、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效果二、 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价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3.学习态度的评价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5.健康行为的评价三、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2.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学

28、生的体育达标测验,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达标程度。定性评价则一般是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情况给与等级制评定。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3.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实施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一、 学习的含义广义学习一般是指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的活动。狭义学习是指在学校教学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二、 体育学习的含义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

29、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即包含了技能学习,也包含了认知学习、社会学习、情感培养等等。三、体育学习的特征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四、体育学习的过程1.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

30、习过程依据和借鉴加涅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学习的特点,认识和了解体育知识、技术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构,对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改进体育教学设计,探索体育学习和教学的策略,提高体育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其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作业)和反馈八个阶段。2.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特点认知与定向(动机的激发与尝试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运动技能的保持运动技能一旦形成,便不易遗忘。原因: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运动技能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第二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一、体育学

31、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2.体育学习策略的构成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心理激活、制订计划、监视、调节等策略)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 (选择性注意、复述、练习、精细加工等策略)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认知和定向阶段的练习、练习形成阶段的练习、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等策略)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体育学习的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支持等策略)二、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综合整体性第三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一

32、、 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1.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的智力水平 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2.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体育教师因素 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与指导的意识、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 教学环境因素 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33、,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物的总称。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课程: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2.潜在性3.多质性二、体育课程资源分类1.根据来源分类(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校外体育课程资源)2.根据存在方式分类(显性体育课程资源(物质形态)、隐形体育课程资源(精神形态)3.根据功能特点分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

34、资源)4.根据形态分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意义(p161)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降低负荷要求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的特点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因素对现在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整体健康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

35、、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简化技术战术降低需要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和较高体能和技术水平才能完成的技术战术要求。改造场地器械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能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二、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以嬉戏娱乐为主、竞赛为主、配合节庆习俗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运用1.郊游、远足、野营等野外活动;2.体育舞蹈、健美操;3.旅游登山;4.攀岩。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与利用2.对现有场地蛇似的改造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标准的篮

36、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制作无板多圈简易活动篮架,或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利用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小足球活动。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合理利用小型羽毛球、板羽球场地。合理利用小型健身房。雨天可利用课桌拼接乒乓球台。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综合运用运动场区。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体育教师二、学生三、其他人力资源第三篇 开外体育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

37、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生体育一时的形成。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课外体育

38、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三、俱乐部活动四、小团体活动五、个人锻炼活动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一、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1.全校性活动计划2.年级活动计划3.班级活动计划4.俱乐部活动计划5.小团体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3.编制实施方案和落实操作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

39、特点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不同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一、学校运动队二、基层训练点三、体育特长班四、体育俱乐部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一、运动队的组建1.确定训练项目2.参训运动员的选拔(身体

40、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3.指导教师的配备4.规章制度的建立(训练制度、奖惩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学习检查制度)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p194-200)1.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制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全年计划)2.阶段训练计划 3.周训练计划 4.课时训练计划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心理训练4.战术训练5.品德与作风训练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1.重复训练法(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规定适量的练习负荷)2.变换训练法(明确目的和任务、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3.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

41、、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组合和变换循环练习的形式)4.竞赛训练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运用时机)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竞赛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1.身体训练水平的评价2.技、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3.运动成绩的

42、评价4.运动员输送率的评价第十三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 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科学习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1.基础学科的学习 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习2.体育自然科学的学科学习 4.体育技术学科的学习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1.思想性2.伦理性3.实践性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一、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1.结合体育理论教学进行教学见习 2.教学计划中的教育见习3.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见习二、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1.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2.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3.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院(校)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各系教育实习指导小组实习队指导小组4.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方法体

43、育教学实习(即试教) 课外体育活动实习运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实习 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5.教育实习中的教学研究教育实习中的专题研究 教育实习中的调查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一、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1.是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2.是体育知识更新的必然要求3.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二、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 (p268)三、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p268四、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1.岗前培训2.院校培训(学位课程培训、短期进修培训)3.校本培训 (p270“校本”与“院校培训”的区别)五、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一、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1.终身学习的概念2.终身学习的特征 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主体性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1.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2.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是其知识不断更新的必要三、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1.终身学习体系的内容学习进程的终身性 学习型组织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开放性 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学习者的主体性2.构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营造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为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保障机制 加强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