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61社会保障考研真题2012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59社会保障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859科目名称:社会保障(D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劳动能力测试2三效应理论3社会保险负担系数4贫困陷阱5引致退休效应6社会福利函数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1个人账户积累制度有哪些利与弊2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有哪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3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有哪些特点?420世界中后期至今,各国为也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破产,保证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5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
2、几种?各有何优缺点?6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24分,共48分)1以美国、德国为例说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各有何优缺点,各模式近年来有何改革措施,效果如何。你认为我国该采取何种医疗保险模式呢?2社会保障对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会产生哪些影响?该理论对于我国保险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劳动能力测试答:劳动能力测试是指以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平均劳动能力作为对照标准,评价工伤职工伤残后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大小。这一评价标准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可比性强,缺点是评价指标多,操作复杂。2三效应理论答
3、:“三效应理论”是美国芝加哥流派的代表人物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贝克尔认为生育水平受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等三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子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反之,生育率下降;当物价上涨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生育率下降,反之则上升;当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时,作为高档商品、耐用品、旅游等的替代效应得到强化,人们宁愿把收入用于高档商品、耐用品等项目的消费上,而不愿生养孩子,从而导致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贝克尔认为,西方国家在收入效应提高的同时,随着物价上涨以及机会成本的提高,替代效应增强,结果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下降。3社会保险负担系数答:社会保险负担系数是指已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
4、遇人员人数分别与参加各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负担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职工负担程度越重;反之,则越轻。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负担系数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人数。4贫困陷阱答:贫困陷阱是指贫困人口在接受社会保障资助时的收入并不比他努力工作时的收入少或两者相比较所差无几,因此贫困人口宁愿接受社会保障的资助而不努力工作,从而无法自贫困中解放出来。5引致退休效应答: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
5、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6社会福利函数论答: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森和萨缪尔森认为,经济效率是实现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他们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影响福利的一切变量,将分配方面及其他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编制了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达到最大时才算实现了福利极大化。他们认为福利的最大化取决于个人对影响福利变量的自由选择,个人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理想的一种组合。由于社会福利总是随着个人福利的增减而增减,实现了个人福利的极大化,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因此,政府应当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而不应当限制
6、这种自由选择。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1个人账户积累制度有哪些利与弊?答:个人帐户积累制度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一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记录单位按规定划转的养老保险费和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时计发个人帐户养老保险金的依据。(1)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的优点个人账户制度是个人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收入再分配制度,个人老年收入取决于个人的终身储蓄及其积累的数量,而不取决于人口的结构。这样,许多人认为它不受人口结构的影响,所以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它优于代际转移支付制度。这一制度的权益是以收定支的,退休金的多少不是取决于
7、退休人口的收入需要,而是取决于个人账户已有的积累,这样政府的风险就被转移出去了。这一制度使的个人所得与支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使个人更加富有责任感,可以使制度运行的更有效率。从制度外部效应看,这一制度是一种强制储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老年人口的收入,但从效果上看它可以提高国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的缺点个人账户制度在所有制上是私有制,不具有再分配性质,欠缺公平性。在个人账户制度下,因为没有再分配功能,一部分人可能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个人账户制度能否回避人口老龄化在理论上仍然是不确定的。作为一种储蓄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积累的是金融资产,而老年人口消费的却是实物
8、。在个人账户制度下,每一个时期的劳动生产率是给定的,人口结构的老化会不会导致个人账户里的积累加上在职一代的消费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从逻辑上看,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就个人而言,储蓄在任何时候都是多多益善,而当每个人都多多储蓄时,未必在任何时候都一定是好事,即所谓合成谬误。个人账户制度面临着保值增值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一国政治、经济政策不稳定的风险,经济周期造成的投资风险,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在个人选择投资公司的情况下面临投资选择失误的风险以及个人退休金的充足性面临的长寿风险。2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有哪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答:(1)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政治
9、动因二战后,美苏冷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和其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为西方国家的民众提供了一种参照,为获取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西欧各国创设了多种福利项目,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几乎无所不包的福利模式。同任何事物一样,“福利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累积并暴露其负面作用。其中,养老金制度导致的最为直接的消极后果有三个:一是公共养老金开支增大、财政不堪重负;二是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降低;三是增加了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整个社会缺乏活力,扭曲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效率,阻碍了经济发展。总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制造出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对“
10、福利国家”模式进行重新改造在所难免。改革的经济动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现代养老金制度运行的必要前提。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充分保证,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反之,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养老金制度也不可能顺利地运行和发展。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国民福利预期和普遍生活水准的提高,养老金制度已具备了一种刚性向上的自我发展机制。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要求提高保障度的愿望是无限的,而经济能够追加投入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费用的持续攀升无疑加重了经济的负担,使日趋衰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削减必要程度的受
11、益以增加养老金储蓄的建议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从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提高缴费率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工薪税对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决定有扭曲效应。考虑到这些阻碍性问题,政治家和学者们广泛呼吁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改革的人口动因职工人数的实际减少或预期减少和退休人口的增加是决定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存在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前者将减少养老金制度的供款收入,后者将增加养老金受益支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均寿命不断上升,这种双向发展趋势几乎使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以及“少子化”的趋势使得劳动力日益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由人口老龄化而引出
12、的养老金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突出困难,改革迫在眉睫。(2)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掀起了一轮从西欧到拉美,再到东欧和东亚国家,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浪潮。这轮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寻求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平衡;建立包括公共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品混合提供中的效率与作用,实行养老基金运营市场化。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一方的增加都要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即促进公平,就要损失一定的效率,而增加效率就要牺牲一定的公平。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
13、现代养老金制度,其制度安排是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效率因素,以致养老金支出迅猛增长,“福利国家”不断出现危机。基金制养老金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改革趋势在于它提高了效率又不排斥公平。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基金制在阻挡人口老龄化冲击的同时增强制度的激励性。现收现付制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而基金制具备较强的激励作用;二是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产权易于界定,并可通过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随劳动力流动而自由转移,因而促进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劳动者感受到时刻在为自己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三是政府公共部门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以增进社
14、会福利。从单支柱走向多支柱对于一个养老金体系而言,任何一种单一的制度安排都不能确保养老金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最优,从而也就不能保证经济沿着最优的路径增长。因此,在设计养老金体系时,不得不考虑各种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作用发挥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各种制度在功能上互相补充,产生互动,以整合整个养老金体系趋于最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性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明显,动摇了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的制度基础。另外,公共养老金模式忽略了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容易助长个人依赖政府的倾向;在基金不足时仅仅依靠提高缴费比例增加基金积累,缺乏保值增值的手段;基金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单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模式
15、已无法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荷,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养老金制度的目标也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转化;养老金制度也在逐步转向多层次、多形式的支持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进行养老责任分担的进一步意义在于,一方面避免了政府责任负担过重以及由于负担过重可能导致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责任分担也能够对个人以及企业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全面提高。多支柱的结合恰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多支柱的养老金模式显然更易于分散风险,提高效率,也更适合日新月异的
16、经济、人口因素的变化,所以必将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流模式。政府经营走向市场化运作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养老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制度的自我平衡;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政府的职能只限于进行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只有具备独立经营权或交给有利益约束的私营机构进行商业化经营的养老金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从而最终保证保障对象的利益。3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有哪些特点?答: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
17、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具有以下六个特点:(1)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信托型当前国际上企业年金基金的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各有优缺点,而信托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主流模式。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参照国际主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基础上构建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分为两类:法人受托机构和企业年金理事会,法人受托机构是依据我国法律建立的法人机构,而企业年金理事会是由企业代表、职工代表
18、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依托本企业年金计划存在的自然人的集合。法人受托模式吸收了公司型或基金会型的优点,而年金理事会模式吸收了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势。因此,当前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吸收国际上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点,避免各自缺陷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2)企业年金财务机制:完全基金积累制完全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逐渐显现出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的弊端,从而宣告现收现付制的失效。因此,实行以基金积累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自然地成为自2
19、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在明确职工年金缴费的产权、提供工作和投资激励的同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也从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3)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个人账户制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包括公共账户制和个人账户制,公共账户制只能与待遇确定型计划结合,以实现适度的代内收入再分配;而个人账户制主要与缴费确定型计划相结合,可以实现个人缴费与受益的制度性关联,增强个人缴费、监督的积极性,并使年金基金具有可携带性。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统一实行个人账户制管理方式,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
20、账户基金积累属于个人产权,具有可继承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挪用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在退休前依法“锁定”,职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4)企业年金计划类型:待遇确定型与缴费确定型相结合按给付刚性,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型计划、缴费确定型计划或二者混合。混合计划是在缴费确定型基础之上,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决策权由职工让渡给企业,也意味着企业将为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承担责任。(5)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自愿型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可以采取强制型和自愿型。如英国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实行强制型,美国
21、的私人养老金制度采取自愿型。在我国,是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自愿行为,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协商决定,这可以进一步实现职工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与管理,能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6)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方式:完全市场化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企业年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自我平衡;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政府的职能只限于进行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并不直接参与经营。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实行市场化
22、管理方式意味着,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是拟订规则、依规监管;委托外部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管理,包括基金筹集、投资、给付和账户管理等职能,市场化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竞争性领域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效率。420世界中后期至今,各国为也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破产,保证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答: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1)设法增大社会保险基金,同时控制社会保险给付。具体做法包括: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税的上限,扩大税基;提高社会保险税率,直接增加社会保险收入;削减社会保险给付项目,延长退休年龄和推迟社会保险给付时间
23、等。(2)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商业性储蓄保险等三大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3)建立高效、统一、专门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分散社会保险管理权限、调动地方社会保险部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险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改革社会保险模式单一和大一统的社会保险格局,鼓励有条件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地方、社区、企业法人和个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以缩小政府负担的保障范围和项目、分散保险风险,增加社会保险的安定性和稳定性。5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社会保险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
2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由社会保险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预算支出组成。目前,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四种类型:一是基金预算,美国等国家实行这种模式;二是政府公共预算,即社会保险收支同其他政府收支混在一起;三是“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即将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险性支出和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涵盖内容全面的社会保险预算;四是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即半独立性的预算。(1)基金预算基金预算模式是独立于国家预算之外的以基金形式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优点独立于国家预算之外,收支高度明晰,便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政府的责任较小,而且相当明确,财政
25、负担较轻。缺点政府可能对社会保障制度失去控制,同时这一制度也并不意味着当制度收不抵支时政府能够逃脱最后责任人的角色。(2)政府公共预算政府公共预算模式是将社会保障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内,同政府其他收支混合为一体编制预算、国家全面对社会保障负责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优点可以保障国民“普享”较高的福利水平;政府便于直接控制和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缺点在这种预算制度下,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支出的刚性,政府财政的压力往往非常大。(3)“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模式是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与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优点它能够较全面地反
26、映社会保障的收支状况;政府能够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面协调,且财政负担较轻。这种模式往往涉及多部门利益协调。缺点实施起来难度较大;编制方法比较复杂。(4)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模式即半独立性预算,是在编制政府公共预算时,把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单独划出来,编制成一个子预算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优点较政府公共预算形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相对完整地反映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缺点由于没有完全独立,易造成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权限不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的弊端,使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仅仅流于形式。6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解决失业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发
27、展经济、扩大就业。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将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高失业率和严重的就业不足,西方各国都将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优先发展目标,应对措施也由单纯的发放失业补贴变为积极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2)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 给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优惠,大量吸纳失业人员。实践证明,发展小型企业对缓解失业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优惠,以吸引就业人口。(3)加强劳动就业咨询工作,开展职业介绍服务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建立了职业介绍网络系统。其中有国家开办的,也有社团和私人开办的。英、法、日
28、、瑞典等国家劳动行政部门都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4)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也是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保证就业政策的实施。其具体做法是:在重新确定财政支出对象时,考虑把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向现有企业提供补贴转向促进制订和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上来。同时,还实施旨在减少企业税收和福利开支负担,从而降低企业劳动成本的各项税收调节政策。金融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刺激一些行业、产业的发展,以便多吸纳失业人员。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来增加就业。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首先是直接变卖企业给私人,其
29、次是实行股份制,将国有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国家政府仍持有一定股票,以实现控股权和否决权。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也对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科技政策同就业政策的结合。旨在鼓励发展可以刺激短期或长期就业增加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积极发挥新科技在扩展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加速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扩大向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援助,促进其各项产业的发展,进而为提供就业岗位奠定基础。加强对外经济的合作,开拓国外市场。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输出,一般还包括机器设备、原材料及劳务随同输出,这不仅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又会带动劳动力的跨国输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引起重视。(5)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
30、这是西欧各国通常采用的办法:即缩短工时,提倡雇用非全日工,使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6)对不同类型的失业者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式对摩擦性失业者,政府采取提供信息职业介绍等方式来解决。对结构性失业者,采取培训的办法,并通过一些新技术的运用积极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景气而受影响的失业者,国家应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采取适度经济增长,从宏观政策上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必要时还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护一些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生产和就业。(7)改革福利制度,增加就业鼓励老年劳动者提前退休,让青年人顶替空位。为改变依赖救济的穷人越来越多的现状,有识之士建议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身体健
31、全、又未到退休年龄的人通过劳动养家糊口。首先,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技能水平尽快就业。其次,调控失业,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再次,建立突发性重大事件情况下的应对机制,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就业形势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国家为了缓解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采取了多方面的应急措施。三、论述题(每小题24分,共48分)1以美国、德国为例说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各有何优缺点,各模式近年来有何改革措施,效果如何。你认为我国该采取何种医疗保险模式呢?答:(1)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缺点及改革措施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
32、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点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具有强制性和互助共济。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法制化,保证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而且基金渠道多元化,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政府酌情给予补贴,体现了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健康的经济责任,较之国家卫生服务模式,政府的财政负担很轻。另外,基金使用实行社会统筹,能够在参保人群之间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收入再分配,即健康者的收入向患病者转移,高收入者的收入向低收入者转移。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缺点一是由于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监督不力,增加了服务滥用的可能性,加上人口老龄化等的作用,使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负担过重;二是
33、不同医疗保险组织之间存在着缴费和待遇水平的差异。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1993年的卫生机构改革法,实行了限制医生人数,鼓励疾病基金会之间以及疾病基金会与商业保险组织之间的竞争;实现总预算控制,使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上涨率不得超过投保人工资的增长率等关键性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德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同时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满意度。(2)美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缺点及改革措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主体制度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美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点通过竞争能够促进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34、,促进保险产品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人的医疗需求。另外,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如管理型医疗保险、DRG等先进的支付方式都是首先在美国产生并逐渐被广泛采用的。这种创新性也为其他的医疗保险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美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缺点社会公平性差,其根据每一个被保险人的风险情况确定费率,高风险的人承担高税率,低风险的人承担较低税率。根据风险确定的保费必然使低收入者支付更多,有时,低收入者可能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私人保险,从而将最需要投保的人群拒之门外;同时,医疗和保险机构追求盈利最大化,争先购进高新仪器设备,出现供方诱导需求等行为,导致医疗费用的过度膨胀,财政不堪重负。美国的商业医疗
35、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管理型医疗保险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管理型医疗保险最初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注重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并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后来发展为一种提供医疗服务和经费保障为一体、以控制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医疗保险模式。到目前为止,进入管理型医疗保险的各种机构和计划的投保人已接近全国人数的一半。而且管理型医疗保险所覆盖的内容已从传统的一般住院和门诊服务,扩展到理疗、精神治疗、眼科、牙科、推拿等专科治疗,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也日臻成熟。(3)我国应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
36、,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公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国家一般不承担费用,但国家财政承担医疗保险基金的最终财务责任;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由依法设立的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组织统一筹集和管理,并按规定向合同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基金管理的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并实行专款专用;社会医疗保险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部分产业工人开始,逐步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确定,一般都能保证参保人得到较好的医
37、疗服务。因此,这种模式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2社会保障对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会产生哪些影响?该理论对于我国保险制度的建设有何启示?答:社会保障所覆盖的对象既包括劳动者,又包括潜在的劳动者,所以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涉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还涉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a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劳动者在其失去劳动能力后,可以继续获得社会帮助,或者从自己劳动所得的积累中使其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使劳动者能够在劳动期间免除后顾之
38、忧,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之中。从这个层面上讲,社会保障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给。b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由于征收社会保障税会使劳动者当期收入减少,劳动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因征收社会保障税而下降,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显然,这种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对生活水平的预期以及对无法达到该生活水平的承受力。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征收社会保障税使劳动者的收入下降到足以令其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劳动者才有较强的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愿望。c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救助,能够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劳动者或潜在劳动者及
39、时恢复健康,尽快重新进入劳动力队伍,从而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一些生病或受伤的劳动者或潜在的劳动者可能恢复得很慢,甚至有可能无法再恢复。d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很多计划,特别是一些培训计划,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使同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没有增加劳动者的总人数,但劳动力的供给实际上是增加了。在失业保险的消极救助向就业培训的方向发展时,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及产业结构的转换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保障制度下,人们提供劳动或增加劳动也就要缴纳或多缴
40、纳社会保障税,这就有可能改变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抉择。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用闲暇替代劳动,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推迟劳动者进入劳动力队伍的时间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为尚未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提供的福利使一些人认为不参加劳动也能够生活得不错,显然会有一部分人推迟进入劳动力队伍的时间。在欧洲有些国家,一些大学生躲在学校里不愿意毕业就是一个例子。b使失业者推迟或不再重新就业如果失业保险制度或失业救济制度提供的待遇足够好,对享受待遇的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不够严格,一些失业者就宁愿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而推迟或不再重新就业,这显然会减少劳动力的供给。c使工作者减少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支
41、出来源于社会保障税、个人所得税和一般税收,如果税率过高,会挤出劳动。社会保障税率过高常常会导致正规部门劳动力流向非正规部门,从而降低劳动力的生产力;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过高会导致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增加闲暇,从而减少劳动供给。d引致提前退休雇员退休后能够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获得足够的退休养老金,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或其养老金与工作收入相当或高于工资报酬,他们就很可能提前退休,过早地离开劳动力市场,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净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增加还是减少劳动力供给,主要是取决于上述各种力量的对比。而这些力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设计,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
42、、人们对待劳动与闲暇的态度等。反过来,为了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增加而不是减少劳动力供给,一国政府应该根据本国劳动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与闲暇的态度等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社会保障政策设计。(2)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面上看,无论是收费还是征税,社会保障都会提高雇主雇佣劳动者的平均成本,因而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然而,问题并没有如此简单。实际上雇主因社会保障征税或收费是否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雇主能不能把这种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如果雇主能够很轻易地把它全部转嫁给雇员,则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会减少。比如:雇主可以降低工资水平,也可以削减职业性福利。如果
43、雇主由于工会阻挠等原因而难以实现这种转嫁,雇主还可能考虑把这种新增的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雇主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如果雇主无法将新增的成本全部转嫁出去,他们显然有减少劳动力需求的愿望。不过,雇主能否真正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还取决于雇主能否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劳动以维持生产。如果雇主所处的行业难以用资本替代劳动,或者雇主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成本比继续使用劳动的成本还要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一定会减少。一般情况下,雇主能否以资本替代劳动取决于资本的有机构成。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赢利或亏损水平是否可以被雇主所接受如果雇主既不能将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也
44、不能用其他的东西替代劳动,那么,他通常会考虑赢利或亏损水平是否还可以接受。如果还可以接受,生产还会像原来一样继续下去,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不会减少;如果无法接受,他就会压缩生产规模甚至停止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虽然不同的雇主可以接受的赢利或亏损水平是不同的,但只要社会平均劳动力成本增加,总有一些雇主会无法接受由此导致的赢利或亏损水平的变化,因而,从整体上看,对劳动力的需求一般会减少。总之,社会保障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力量对比、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雇主可接受的赢利或亏损水平等因素。其中,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最主要的因素。(3
45、)社会保障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劳动力流动的速度,二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合适度,三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成本。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三个方面都可能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在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市场机制缺陷的一种弥补,它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照顾,为贫困的妇女和儿童提供各种实物和资金的帮助,为病人和残疾人提供伤残保障和健康服务,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从而起到了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这种安全网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生存风险,使人们能够更大胆地去挑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46、。多数研究认为,在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中引入社会保障会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并加速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速度。但是,近来的研究又发现,上述结论只在一个小的开放国家中成立。也有人认为,当人们的储蓄具有较强的预防动机,且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时,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此时引入社会保障非但不会加速劳动力的部门间流动,反而会减缓这种流动。而且,在社会保障的实施过程中,再分配的原则、方式、结果也会因国家不同而异,甚至相差很大。这些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不同条件会产生不同效应。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的可携带性如何都会对劳动力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如果制度不是统一的,就会妨碍劳动力在不同制度覆盖下
47、的单位之间的转移。在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部门、城镇集体经济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部门分别被不同的保障制度所覆盖,员工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极大,国有经济部门的职工无论是否适合工作岗位一般都不愿意离开,其他部门的员工想进入国有经济部门也很难,这显然会使相当多的劳动者没有从事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是同样的制度,但如果相关待遇不能随着职业改变而得以顺利转移,同样会妨碍劳动力更换工作。一般来说,没有参加养老金计划的雇员比参加了养老金计划的雇员流动性要高得多。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比如政府搜集并公布劳动力需求信息,在劳动力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牵线搭桥等,一般可以直接提高劳动力流动的速度,降低劳动力配
48、置的成本。另外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对雇主解雇雇员的严格限制会直接妨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4)该理论对于我国保险制度的建设的启示我国应充分发挥该理论的影响,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增加劳动力需求,可以通过增加其转嫁力度,提高资本成本来增加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就业。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应通过增加合适的社会保障项目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增加劳动力供给。我国在建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时,要注意公平与效率的结合,既注重公平,也注重效率,避免出现由于社会保障的过度优越而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情况。我国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使资源配置合理流动,同时政府要及时公布劳动力需求信息,在劳动力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牵线搭桥,使劳动力合理流动,降低劳动力配置的成本。2011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