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5449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风课程设计 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 言一般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在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风力、通风空调系统、电梯的活塞效应等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迅速从着火区域蔓延、传播到建筑物内其他的着火区域,甚至疏散通道,严重影响人员逃生及灭火,因此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课程目标下的通风工程的课程设计,特以此说明书作为本次课设的文本说明(图纸单独打印)。设计书内容包括以排烟系统(机械排烟、中庭排烟)设计为主,防烟系统(加压送风)设计为辅等相关内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计。为此设计原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本课程设计主要由建环11-1朱

2、坤友设计。指导教师潘伟英、同学褚红莉以及其他关心的同学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谨致谢意。目录前 言1第一章 工程概述3第二章 设计依据3第三章 防烟分区的划分以及风量计算33.1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33.2防烟分区的命名方法(仅本设计使用)33.3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33.4机械排烟43.4.1排烟方式43.4.2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43.4.3机械排烟系统的分区布置43.5中庭排烟63.5.1中庭排烟的方式63.5.2中庭排烟风量63.6风机的选定73.6.1风机的布置要求73.6.2机械排烟风机选型73.6.3中庭排烟风机选型7第四章 风管74.1风管及排烟口的布置原则7

3、4.2风管及排烟口的选定7第五章 水力计算85.1通风系统的常用水力计算方法85.2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计算85.3水力计算表8第六章 防烟加压送风106.1加压送风风口布置原则106.2加压风机的选择106.3防烟加压送风量的计算106.3.1压差法加压送风量计算106.3.2风速法加压送风量计算106.3.3加压送风管道11第七章 总结11参考文献11第一章 工程概述哈尔滨市某购物中心为建筑物高度超过24m的高层建筑。中庭体积为294.45*25=7361.25m3第二章 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

4、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年版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50067-976.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第三章 防烟分区的划分以及风量计算3.1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应考虑排烟效果、可靠性、经济性等原则。实际工程中,较为实用的做法是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的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3.2防烟分区的命名方法(仅本设计使用)PY1.1-1 :(一排烟系统).(一层)-(一防烟分区);PY2.1-5 :(二排烟系统).(一层)-(五防烟分区)。3.3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由高层民

5、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5.1.6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3.4机械排烟3.4.1排烟方式高规8.4.1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本设计采用集中排烟的方式3.4.2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高规8.4.2.1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

6、3/h)。 高规8.4.2.2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3.4.3机械排烟系统的分区布置3.5中庭排烟3.5.1中庭排烟的方式高规8.4.1.3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设置机械排烟。本设计采用集中式排烟。3.5.2中庭排烟风量高规8.4.2.3 中庭体积小于或等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中庭排烟量为7361.25*6=44167.5m3h3.6风机的选定3.6.1风机的布

7、置要求高规8.4.7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高规8.4.8 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3.6.2机械排烟风机选型排烟系统风机名称型号风量m3h长度mm全压Pa功率kWPY1、PY2轴流风机NO.1447484.6415504588.113.6.3中庭排烟风机选型排烟系统风机名称型号风量m3h长度mm全压Pa功率kW中庭轴流风机NO.12.542023.5615504548.11第四章 风管4.1风管及排烟口的布置原则高规8

8、.4.9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高规8.4.5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4.2风管及排烟口的选定高规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8.1.5.1 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8.1.5.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本次设计采用金属风道;排烟口采用单层百叶

9、风口。第五章 水力计算5.1通风系统的常用水力计算方法(1) 假定流速法: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的额流速,再根据风管的风量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阻力。(2) 压损平均法:将已知总作用压头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管段,再根据管段的风量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3) 静压复得法:利用风管分支处复得的静压来克服该管段的阻力,根据这一原则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本次设计采用假定流速法。5.2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计算(1) 摩擦阻力(沿程阻力):采用天正暖通2014的计算结果,设置参数管壁粗糙度mm运动粘度m2/s密度kg/m20.1515.061.1978(2) 局部阻力:结合工业通风,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

10、)并本着简化设计的特点,同一类型局部阻力系数设为定值。防火阀排烟阀风口吸入三通三通直角弯头渐扩管四通0.520.520.80.40.230.210.90.355.3水力计算表三四层的布置方式完全一样,故仅以三层表示。其余楼层,各自列出。第六章 防烟加压送风6.1加压送风风口布置原则高规8.3.8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本设计采用自垂百叶风口(可不设置止回阀)。6.2加压风机的选择高规8.3.9 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防烟系统风机名称型号风量m3h长度mm全压Pa功率kW电梯间轴流风

11、机NO.819235.3715504742.86.3防烟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按压差法和风速法分别计算送风量,取其中较大者作为系统加压送风量。6.3.1压差法加压送风量计算Ly=3721.5AP1b-门、窗两侧的压差至,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于窗缝取1.6;A-门、窗缝隙的计算楼凤总有效面积,m2。门的类型高宽m缝隙长m漏风面积m2缝隙宽mm电梯门21.69.60.060.25本设计共用前室,每层两道相同电梯门,串联方式AT=1A12+A22=A2=0.06/1.414=0.042所以Ly=3721.5*(10*0.042)*50=11052.29m3h6.3.2风速

12、法加压送风量计算Lv=nF(1+b)a3600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a-背压系数,0.61.0;b-漏风附加率,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所以Lv=3600*1*3.6*1.2/1=15552m3h加压送风量定为15552*1.1=17107.2m3h6.3.3加压送风管道高规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8.1.5.1 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8.1.5.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3、10m/s。本次设计采用金属风道。第七章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为期两周。说实话我做的很辛苦,所有数据、公式、图表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最后才定下来的。好在有老师不断的鼓励,同学们不断地帮助,使我有了勇气与决心完成设计。虽然本次课设距离实际工程标准差很多,但是我用心去做了。通过课设的磨砺为我今后的实际工作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此特向辛勤工作的建环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 马最良,姚杨.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陆耀庆主编. 供热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孙一坚,沈恒根主编. 工业通风(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课程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