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5367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

2、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二,设计题目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满载时,前部受重力作用,后部受到重力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为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计算过程重忽略圆角的影响,并把梁抽象为等厚度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许用应力及有关数据由下面数表给出。 1.1 1.6 3.1 1.6 2.1 0.1 0.06 0.12t /mE/GPa/MPa/N0.08

3、0.11 0.07 0.005210 160 2680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3.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三,设计计算过程以下计算q=15400N/m, =2680N, =4200N.1,计算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解:由题得,此连续梁为三次静不定结构,但由于水平方向外力为0,所以此机构可认为是二次静不定结构。这

4、样此结构梁就满足多跨梁及三弯矩方程的条件。左边第一支座为固定绞支座,其余均为可动绞支座。支座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0,1,2,3。以中间的两个支座的约束反力矩为多余约束,取静定基的每个跨度皆为简支梁。这些简支梁在原来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为便于计算,令。由此可得,w1=, 同理得w2= , w3= 由上图可知,各个部分形心位置a1=/2, a2=b2=/2, b3=/2.梁在左端和右端分别有外伸部分,根据三弯矩方程: 对跨度L1和L2写出三弯矩方程为:对跨度L2和L3写出三弯矩方程为:解上面的方程组可得:M1=-10429.7 M2=-8938.39求得M1和M2以后,连续连三个跨度的

5、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以把它们看成三个静定梁,而且载荷和端截面上的弯矩(多余约束力)都是已知的,即为原结构的相当系统。对每一跨度都可以求出支反力和弯矩图,把这些图连起来就是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左端部分:可得到 Nd1=16996.06 N, =10323.94 N同理可得:Nd2=30117.77 N Nf2=17622.23 N Ng=16446 N Nf1=12394 N 其中Nd=Nd1+Nd2=47113.83 N, Nf=Nf1+Nf2=30016.23 N从而求出前簧固定端C处,前簧滑板D处、后簧固定端F处、后簧滑板G处的支反力。2,画出车架的内力图。(1)剪力图。单位(N)(

6、2)弯矩图:单位(N.m)3, 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弯曲正应力的最大值为:其中可由公式:求得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如下图。4,.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曲线的大致形状。解:求出车架上特殊点的挠度,其中最大的就是车架最大挠度所在截面。为了便于计算,作出每一个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利用图乘法和叠加原理求其总和。根据上图,作出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FA单独作用时 FB单独作用时Nc单独作用时Ng单独作用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FG段单独作用时(1)求A点挠度 在A端加单位力,弯矩图如上

7、图所示。由图乘法可知:FA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FB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NC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Ng单独作用下A点挠度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点挠度:综上得: (2)求CD中点E挠度,在E处加单位力1。FA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FB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Nc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Ng单独作用下CD中点挠度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 为便于计算,将CD部分一分为二,分别画出其弯矩图。然后图乘。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中点挠度:综上得:(3)求DF中点O挠度,在O处加

8、单位力1。FA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FB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Nc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Ng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综上得:(4)求FG中点K挠度,在K处加单位力1。FA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FB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Nc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Ng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中点挠度 综上得:(5)求B端挠度,在B处加单位力1。FA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FB单独作用下B点挠

9、度:Nc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Ng单独作用下B点挠度CD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DF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点挠度:综上得: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到车架在B端得挠度最大55.44mm车架挠曲线如下图所示,单位mm.5.若壁厚t不变,取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解: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由弯矩图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DF段距D点1.956m处的截面:根据上述方程组,经mathematica软件求得:其中b,h0,所以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的车架截面尺寸为:h=0.162m,b=0.108m.四,程序计算部分程序框架图程序如下:#include

10、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mpa 1e6void main()double l1=1.1,l2=1.6,l3=3.1,l4=1.6,l5=2.1,L0,L1,L2,L3,L4;double q,Fa=2680,Fb,M0,M1,M2,M3;double Nd,Nd1,Nd2,Nf,Nf1,Nf2,Nc,Ng,w1,w2,w3,a1,a2,B2,B3,H1,H2;printf(请输入q:n);scanf(%lf,&q);printf(请输入Fb:n);scanf(%lf,&Fb);q=q*1000;L0=l1;L1=l2;

11、L2=l3;L3=l4;L4=l5;w1=q*L1*L1*L1/12;w2=q*L2*L2*L2/12;w3=q*L3*L3*L3/12; a1=L1/2; B2=L2/2; a2=B2; B3=L3/2; M0=-Fa*L0; M3=-Fb*L4; H1=-6*(w1*a1/L1+w2*B2/L2); H2=-6*(w2*a2/L2+w3*B3/L3); M2=(H1-M0*L1)/2/(L1+L2)-(H2-M3*L3)/L2)/(L2/2/(L1+L2)-2*(L3+L2)/L2); M1=(H2-2*(L3+L2)*M2-M3*L3)/L2; Nd1=(q*L1*L1/2+M0-M1)

12、/L1; Nc=Fa+q*l2-Nd1; Nf2=(q*l3*l3/2+M1+M2)/l3; Nd2=q*l3-Nf2; Nf1=(q*l4*l4/2-M2+M3)/l4; Ng=Fb+q*l4-Nf1; Nd=Nd1+Nd2; Nf=Nf1+Nf2;printf(M0=%0.3lfnM1=%0.3lfnM2=%0.3lfnM3=%0.3lfnNc=%0.3lfnNd=%0.3lfnNf=%0.3lfnNg=%0.3lfn,M0,M1,M2,M3,Nc,Nd,Nf,Ng); 结果执行如下图:II组数据:q=16000N/m, FB=4800N结果执行如下图:五设计体会经过本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使我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并且进一步的巩固了C语言程序设计、CAD软件、mathmatic软件的应用。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以后必将更加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和实践。六,参考书目录。材料力学 聂毓琴 孟广伟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材料力学实验与课程设计 聂毓琴 吴宏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 侯洪生 主编 科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 谭浩强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课程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