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3502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3.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综合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1 建筑设计11.1建筑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11.2设计原始资料21.2.1 建筑环境和地点21.2.2 建筑使用功能需求21.3方案比较及可行性分析21.4 总平面设计51.4.1总平面设计的依据61.4.2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71.4.3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71.5 建筑平面设计81.5.1功能布局及分区91.5.2房间形状、使用面积、尺寸的确定101.5.3门窗大小及位置的确定111.5.4教学用房的具体要求121.5.5卫生间的设计141.5.6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141.6立面设计181.6.1立面的虚实与凹凸181.6.2立面的线条处理191.6.3立面的色彩与质感191.

2、7剖面设计191.8 防火设计211.9 细部构造设计251.9.1勒脚251.9.2散水261.9.3楼地面工程261.9.4屋面工程271.9.5门窗工程271.9.6油漆构件防腐、防锈工程271.9.7女儿墙设计271.9.8 变形缝的设计271.9.9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281.10 其它相关说明302 结构设计302.1结构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302.2结构体系选型312.3 板的设计322.3.1 设计资料322.3.2 荷载计算322.3.3 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322.4 连续次梁设计392.4.1设计资料392.4.2 AB轴中间次梁402.4.3 AB轴边次梁422.5

3、楼梯设计452.5.1设计资料452.5.2 梯段板设计452.5.3 平台板的设计472.5.4 平台梁设计482.6 框架设计492.6.1 设计资料492.6.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512.6.3 荷载统计542.6.4 内力计算632.6.5 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912.7 雨篷设计1092.7.1 设计资料1092.7.2 雨篷的抗弯强度计算1092.7.3 雨蓬梁计算1102.8 基础计算1142.8.1荷载设计值1142.8.2独立基础(B、E柱)设计1152.8.3联合基础(C、D)柱设计120参考文献1致 谢2附 录3英汉资料互译3图纸目录1241 建筑设计本建筑根据

4、“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4级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为驻青岛某高校综合教学楼,建筑名称为博思综合教学楼。该高校位于风光秀丽的珠山脚下,东临前港湾海滨,环山倚势而就。随着该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已有教学楼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要求,因此决定拟建一座综合教学楼,并设置必要的办公、生活和会议等辅助用房。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校区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也要突出自己的建筑风格。本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共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内外填充墙为240 mm厚普通混凝土砌块,围护结构为普通砖砌块填充墙。此外,由于校区内已有建筑的主色调为暗红色加白色点缀,因此本建筑外墙装饰主要采用砖红色瓷砖贴面,局部

5、加白色瓷砖及玻璃幕墙点缀,走廊及卫生间局部采用白色瓷砖镶贴,内墙装饰为涂料。1.1建筑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通过毕业设计初步了解民用建筑设计原理,熟悉应用建筑规范和标准图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建筑各细部的构造做法。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要正确

6、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即本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美观大方,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一座实用,经济,坚固,美观的现代化教育建筑。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平、立、剖面设计;防火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构造设计;建筑施工图绘制;建筑设计说明的编写等。1.2设计原始资料1.2.1 建筑环境和地点拟建建筑物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风压为0.5kN/m;地面粗糙度为B类;年平均降雨量710mm;基本雪压0.25N/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三

7、级抗震;建筑物场地类别为类。表1.1各层土层力学指标汇总表岩土层名称模量容重摩擦角(度)内聚力厚度(m)素填土-10.020.015.00.00.5-0.8亚粘土2503.016.02.05.00.6-1.0中砂320100002450.0200.02.0-3.5基岩400200002450.0200.02.5-4.0微风化岩2000300002450.0200.0注:不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1.2.2 建筑使用功能需求拟建建筑物总面积为5000-7000m,上下浮动为5%,层数:4-5层,层高:首层4.2-4.5米,标准层3.6-3.9米。使用房间包括教室、实验室、试验准备室,行政用房,对内部

8、分用房,公共用房五部分,设计时另加走廊、楼梯等辅助部分。教室用房又包括普通教室、多功能大教室,行政用房包括传达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对内部分包括服务、休息、管理、仓库等,公共部分包括休息、卫生等。表1.2 预设计房间类别及数量汇总表房间类别数量房间类别数量房间类别数量普通教室21实验准备室6休息室6多功能大教室6传达值班室1档案室1实验室6办公室12卫生间8大空间实验室2会议室3储藏室等21.3方案比较及可行性分析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参观的著名教学楼工程实例,来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并根据各种已知的条件(自然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等)进行建筑设

9、计可行性分析,明确初步选定的拟建建筑物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技术经济指标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锦州医学院综合教学楼位于锦州医学院新建校区内,方案特点:1、在设计时,主要考虑通过建筑构形设计使建筑能直接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包括地形、地势、采光、通风。分别在平面、立面、剖面上调整建筑的小环境,建筑以一种自然的姿态满足它的使用要求。在空间感受上,注重流动空间理念的应用。2、立面设计注重“表”优先于“里”。建筑的立面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废气不直接排放,不良的室外环境也被拒之在外。立面不仅仅是美化建筑,它的功能扩展为遮荫,自然的通风和采光,冷却夏季的高温对室内的影响,保持室温,还可以保持与外部的视觉联系。外墙面

10、采用浅米色的高强的防水涂料,表面粗糙,使这个大体量的建筑看起来庄严、凝重。而女儿墙和阶梯屋面用暗红色的相同材质。他们在颜色和凸凹上的对比,都为建筑又增加一丝活泼的生气。南京理工大学基础实验教学楼是该区域内规模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群体,方案特点:运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将不同的实验教学功能分类组合形成单元体,通过单元模块化集成的空间组织方式实现建筑从单元到整体的过程。不同的实验室、研究和附属空间、楼梯、走廊甚至洗手间都是构成建筑单元的基本模块,各个模块如同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机器零件,在各单元中被反复运用。实验室作为建筑单元中的主体,其平面设计在充分研究各类基础实验活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空间使用标准化、资源

11、配置集约化,各类管线、设备的集中布置,经济合理。这种设计方法使空间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大大增强。淮南工业学院3号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24000m,八层,框架结构。其中包括80人普通教室36间,120人普通教室12间,160人阶梯教室6间,200人阶梯教室4间,及一座能容纳400人的科学报告厅。这是学院提出的设计功能要求。建筑场地东西长66m,南北长60m。在这近乎正方形的场地上,布置这些规格不一、种类繁多的教室,必须考虑每一问教室都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经过构思,设计方案采用东西对称式布局,以强化校园轴线。南北分层次布置阶梯教室楼和普通教室楼建筑南低北高。南楼四层布置所有阶梯教室,单面

12、走廊可避免人多干扰。北面主楼共八层采用内廊形式一至六层为普通室七、八层为计算机教室和语言教室。这种构思不仅在布局上能比较台理地满足功能需求,而且使所有的教室及报告厅皆为南北向,有十分良好舶通风和采光本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巧妙利用建筑场地把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和科学报告厅连成一体,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交往空间。在设计造型方面也有独特风格,即符合校园秩序使新老建筑水乳交融,又不失时代特征创造新建筑典雅壮观的风貌。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2号教学楼位于校区西南角,总建筑面积:28814 m,占地面积:5382 m,主体5层,总高度23.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建筑特点:1

13、、“交往庭院” 教学楼以组团式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35人至90人的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的北面和南面,东面以开敞连廊相接,110人的阶梯教室及办公室布置在西面,四者围合成了优美的半开放型内院,庭院内有充足的阳光,布置有广场、花坛、小品、宣传栏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形成“交往庭院”。2、“交往走廊”教学楼采用了四种形式的走廊:教学楼南侧采用内廊式布置方式;教学楼北侧采用单侧廊式布置方式,廊面向内院;教学楼西侧的阶梯教室采用外侧出挑的开敞走廊;东面的开敞连廊把教学楼南北两侧连接起来。设计中,充分考虑室内、外意义上的交通空间 内廊扩大至3m,单侧廊扩大至2.7m,外侧出挑的开敞走廊及

14、开敞连廊扩大至3m,成为一个可以交往、驻留的空间“交往走廊”。3、“交往阳台”教学楼外围的四角设计了大面积出挑的“交往阳台”,它位于教学楼四面走廊的四个交汇处,使线性的“交往走廊”汇聚并放大成集中的交往空问,使交往空间更富于变化,丰富了交往空间的层次。通过比较几所著名教学楼建筑的建筑、结构方案及考虑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最后确定,此次设计的教学楼建筑外墙装饰主要采用砖红色瓷砖,局部加白色瓷砖及玻璃幕墙点缀,走廊及卫生间局部采用白色瓷砖镶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共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板选用肋梁楼板结构体系,围护结构,内外填充墙均为240 mm厚为普通混凝土砌块,内外墙装饰均为涂料

15、。之所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经济性能较好,可形成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的组成简单,只有框架柱和框架梁两种基本构件组成,便于构件的标准化、定性化,可以采用现浇式结构。综合教学楼结构体系的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

16、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框架结构房屋的布置应对称、均匀,减小抗侧刚度中与水平荷载合力作用线的距离,减小结构重心和刚度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减小结构发生的扭转。由于框架构件截面较小,抗侧刚度较小,在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位移和层间位移都较大,容易产生震害。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除需加强梁、柱和节点的抗震措施外,还需注意填充墙的材料以及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变形过大时填充墙的破坏。也要增大房屋的抗侧刚度,以限制房屋的总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各有利弊,应当就建筑用途、选址条件、建筑工期、成本造价

17、以及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后再作选择。通过建筑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建筑设计方案。比较分析过程中,发现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柱网尺寸选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合理,要结合经济性和房间的需求使用面积;变形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理,考虑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使用要求,避免设置在楼梯间、卫生间和房间的内部;建筑物的朝向;独立大空间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大面积房间不能设置柱时应采用井字梁体系;考虑日照间距对房屋高度的要求等。1.4 总平面设计拟建场地面积为长100m,宽40m。本建筑在总平面中为主要建筑,故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将其布置在明显而又主要的位置。建筑整体为座北向南,场地呈中轴对称,位于学校主次干道

18、十字路口路口交界处,主干道对面为学校主楼,次干道对面为图书馆,基地形状均为狭长矩形。本建筑为教学楼建筑,并且场地面积较大,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并考虑美化、遮阳、挡风防尘、防噪等效果,故在其周围布置大面积绿化场地,在建筑物靠近道路两向可布置一些高大乔木或攀缘植物。对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基地内设停车场,并安排车库自行车棚等基础设施,并考虑环境与绿化设计,其主体部分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为了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消防车道,及环形车道的相关规定,在建筑周围设置了宽为4m的消防车道。1.4.1总平面设计的依据(1)功能分

19、区合理,妥善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流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明确的分区和适当的分隔。各用房之间应由紧密地联系,以利综合利用;当各厅室独立使用时,不互相干扰,对人流量大且集散较为集中的用房,应由独立的对外出入口。(2)根据使用要求,基地至少应设两个出口,当主要出入口紧邻交通干道时,应按有关规定留出缓冲距离。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3)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

20、部门确定。(4)不论用地面积大小,在建筑组合及总平面布置时,应尽量紧凑、集中,以创造宽敞、丰富的室外空间。分散式布置时文化馆较好的组合形式,应合理地进行不同大小、高低、形体的建筑组合和组织不同的室外空间,以创造良好的休息和活动环境。(5)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并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6)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日晒。(7)总平面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城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

21、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8)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1.4.2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文化娱乐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根据人流组织,厅室活动的特点,妥善安排各组成活动空间;在功能分区上既要保证其独立活动的条件,也许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对多种实用要求的适应性。(2)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

22、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3)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综合楼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1.4.3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总平面的布置形式,多受建筑容积率的制约。当建筑容积率大而用地面积较小时,一般馆舍多采用集中式组合形式,在总平面布置上也要尽量集中、紧凑;而当地用地面积较大且容积率较低时,总平面有可能采用分散式布局形式,或馆舍采用集中组合形式,另设置较大面积的室外活动空间纪绿地。设计应尽量采用集中式组合形式,总平面设计也应考虑集中、紧凑、留有较大的室外休息、

23、活动场地或绿地,作为群众在室外休息与活动场所及留待日后发展的用地。建筑总平面图详见图1.1。图1.1 建筑总平面图从本建筑总平面图中可看出,其满足教学楼总体选址“闲中取静”的要求,即既要交通便利又要安详宁静。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既满足了布置足够宽敞、便利的交通路线,又避免了出现过大的场地,以免引起人流过分集中,破坏教学楼的安静环境。结合该拟建场地较大,而实际拟建建筑面积较小的状况,可尽量多布置绿地,并在场中央设置小型广场。1.5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相互关系,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除此之外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否满足平面设计的要求,同时还不

24、同程度的反应建筑空间艺术构思和结构布置的关系。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个部分的组织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应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建筑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说,我们从平面设计入手,但是要着眼于建筑空间的组合。民用建筑的类型繁多,各类建筑房间的使用性质和组成类别也不同,但从组成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均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组成部分,即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活动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是指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走廊、门

25、厅、过道、楼梯、电梯等占的面积。建筑平面设计的任务就是充分研究几个部分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各种繁杂的关系中找出平面设计的规律,使建筑满足功能,技术,美观,经济的要求。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本设计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将建筑分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区,各区交替依次分布,中轴线偏左右两小部分为办公区,教学区紧挨办公区,走廊北侧两个阶梯教室间为卫生、疏散和其他辅助用房区。教学楼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必须满足任何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依据,具体内容如下:使用功能(1)人体尺度即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它是确定民用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之一。(2

26、)设备尺寸和使用他们所需的必要空间,它是确定房间内部使用面积的重要依据。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它直接影响建筑体形的选择、建筑物的朝向、间距及屋顶形式、屋面排水方案、屋面防水构造以及建筑处理等方面。(2)地形、地址及地震烈度。基地地形、地质构成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建筑构造处理和建筑体型等都有明显的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有关规定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规定,地震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3)水文。水文条件直接影响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模数: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模数的要求。1.5.1功能布局及分区本次设计中,考虑到实验室大型器材的搬运问题,所以

27、将实验室都设置在底层,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准备室,教学楼底层两端背阴部分设置两个无障碍大空间实验室,方便大型实验的进行;其余各层分别设普通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和相应的办公室,会议室设在顶层;各层的背阴一侧设置卫生间和楼梯间;仓库、电教器材储藏室和档案室设置在底层,每层都设置教师休息室,所有房间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在同一基地内教学与办公楼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教学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但考虑到师生之间的交流,设置时将办公区和教学区临近布置。平面设计所设计的因素很多,如房间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造价、节约用地以及建筑造型等方面的

28、问题。平面设计实际上就是研究解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经济及美观等问题。综合性教学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在本建筑的平面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如在房间分区是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其相互独立,在同时工作时不相互干扰,但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有便利的交通线路。1.5.2房间形状、使用面积、尺寸的确定在具体的设计中,房间的形状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对有特殊功能和视听要求的房间,如:实验室,机房等,它们的形状则首先应满足这类建筑 的单个

29、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总之,房间形状的确定,不仅仅取决于功能、结构和施工条件,也要考虑房间的空间艺术效果,使其形状有一定的变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本设计中,这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都采用矩形。本建筑房间采用矩形,其主要原因介绍如下:(1)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2)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灵活性。(3)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4)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以及空间的组合。一个房间使用面积基本包括:家具、设备所占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设备所占活动面积;以及行走、交通所需的面积。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在初步确定房间的面积和形状之后进行,

30、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满足视听要求。教室、会议室、观众厅等为保证良好的视听条件,应根据水平视角、视距、垂直视角的要求,充分研究座位的排列,确定适合的房间尺寸。这些房间的视角、视距规范都有详细的规定,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如对教室而言:第一排座位距黑板的距离必须大于等于2.00米,以保证垂直是交大于45度;为防止最后一排座位距黑板太远,影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后排距黑板的距离不宜大于8.5米;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的视线夹角)应大于等于30度。(2)良好的天然采光。为满足此条要求,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这样

31、可以设置较大的窗户有利于采光。首层的层高高于其上其他结构的高度,因为首层的采光条件差,而且提高层高也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觉。让人感觉舒服!(3)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4)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优越性,并考虑到柱网布置的要求。综上,并结合桌椅布置、学生活动、教师办公要求,办公室平面尺寸取为4.5m8.1m,普通教室(实验室、会议室)平面尺寸取为8.1m9.0m (9.010.8m),多功能大教室(无障碍大空间实验室)平面尺寸取为13.5 m16.2m。1.5.3门窗大小及位置的确定房间门洞口的设置主要从方便交通联系方面来考虑,有时也兼采光和通风,并考虑房间面积的有效利用,人流活动及交通疏

32、散、建筑外观及经济性等各个方面。在进行各用途房间的门洞口布置时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五章民用建筑 的有关规定进行。如本章第三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中规定如下:公共建筑合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且面积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时,可设1个疏散出口。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

33、过200平米,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门窗。据规范规定教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在本建筑中,教室门宽均为1m,高为2.1m;厕所门宽1.2m,高为2.1m,普通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大教室等人口较多的地方均设有两个门。对于有特殊用途的房间门的数量和总宽度应按每100人600mm宽计算,并结合人流通行方便分别设双扇外开门于通道外,且每扇门的宽度不应小于1400mm。双扇门的宽度可为1200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24003600mm。在本次设计中出入口的的门、大空间实验室、储藏室设两扇门,其余均设单扇门。对于公用房间如果面积超

34、过60,且容纳人数超过50人的建筑,确保安全疏散,房间的门必须向外开。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以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设计时根据窗地面积比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门窗位置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设备布置和合理组织人行通道。(2)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3)门的位置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房间中的窗大小和位置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到室内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本次设计中,教室的窗户,考虑规范要求窗地比1:6,窗宽取为3300mm,高度取为2100mm,教室及办公室背阴一侧设置高窗,尺寸为2100mm900mm。1.5.4教学用房的具体要求教学用房的平面

35、,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m,中学不宜大于8.5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0.6m的横向走道。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

36、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3)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实验室是大学教学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应用的实验室也是有不同规定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600mm。(2)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

37、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3)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4)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2)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m。(3)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4)

38、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5)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2)实验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挂镜线和“学习园地”栏。(3)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的地面应设地漏。1.5.5卫生间的设计厕所对称的布置在背阴的一面,距最远的房间13.5m,并设置公用的前室,前室内置两个洗手盆。厕所有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风和天然采光,卫生洁具数量按规范

39、要求:男厕所每40人设一具大便器,每30人设一具小便器,女厕所每20人设一具大便器,每40人设一具洗手盆。详细的布置方案见建筑施工图。1.5.6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楼梯设计:在交通流线方面,根据位置的不同,设置主要楼梯一部(按四股人流考虑,位于建筑物每层背阴侧中央),次要楼梯两部(按四股人流考虑,对称布置在建筑背阴侧两端),并取每股人流在行走时的占地宽度为0.55,这样确定的楼梯开间尺寸为4.5m,每梯段净宽2.1m以此进行楼梯计算,满足要求。 一幢建筑物除了有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房间以外,还需要有把各个使用房间及室内外有机联系起来的交通联系部分,以保证使用便利和安全疏散。在多层建筑中,楼梯是

40、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的必经之路,楼梯的数量、位置及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按规定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1.3的要求。表1.3 安全疏散距离统计表名称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者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他民用建筑403525222015注: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5.00m

41、。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2)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1.2减少5.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1.2减少2.00m。(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2)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

42、类液体管道等;(3)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4)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注:电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表1.4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高层建筑每个外门的净宽走道净宽单面布房双面布房居住建筑1.11.21.3其它1.21.31.4表1.5 楼梯门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m/百人)层数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层0.650.751.00三层0.751.00四层及以上1.001.25设计楼梯时,还应使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其他有关单项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考虑防火要求,

43、多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且应靠外墙设置,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的门是可以阻挡烟气入侵的双向弹簧门。考虑结构楼梯平面形式的选用,主要依据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需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其室外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但其净宽不应小于900mm,倾斜度不应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其他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其倾斜角可不大于60,净宽可不小于800mm。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用的楼梯间的规定外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

44、它走道和房间隔开;(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4)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5)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6)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7)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

45、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楼梯是多层房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楼梯的平面布置、踏步尺寸、栏杆形式等由建筑设计确定。楼梯常见型式:板式楼梯、梁式楼梯。梁式楼梯梯段板较薄,可以节省材料。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及平台梁组成。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斜梁再支承在平台梁上。作用于楼梯上的荷载先由踏步板传给斜梁,再由斜梁传至平台梁。当梯段板较长时,梁式楼梯较为经济,因而广泛用于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中,但这种楼梯施工复杂,外观也显得比较笨重。板式楼梯具有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方便,外观比较轻巧的优点,是一种斜放的板,板端支承在平台梁上。作用于梯段上的荷载直接传至平台梁。当梯段跨度较小(一般在3m以内)时,采用

46、板式楼梯较为合适。但其斜板较厚,为跨度的1/25-1/30。本设计主入口选取现浇板板式三跑楼梯,两侧的楼梯选用板式双跑楼。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应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0.5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m楼梯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量至直上方凸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楼梯坡度的选择要从攀登效率,节省空间、便于人流疏散等方面考虑。因而本建筑楼梯踏步高度选用150mm,踏面选用300mm。走廊作为水平的交通联系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同一层内的各个房间、楼梯、门厅等,以解决建筑物中水平联系和疏散的问题,要求其宽

47、度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的要求。按规范要求,双面布房且大于40m的走道的最小净宽为1.8m,考虑到柱截面尺寸和基础布置,适当放大取走道宽3.0m,净宽2.50m,可让三人并行通过。门厅设计: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室内外空间过度及各方面的交通衔接。同时,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的不同门厅还兼有其他功能。除此之外门厅作为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其不同的饿空间处理可能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和形象。门厅的大小根据教学楼的使用性质,规模及质量标准来确定。民用建筑门厅面积设计参考指标为中小学校0.06-0.08m2/人,大学最低取0.08m2/人。在本次设计中门厅设计在建筑物底层正中央,面积约为72 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