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3182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页岩气发气量测定系统软件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页岩气发气量软件设计 金伟中文摘要全球经济不断增长,能源的消耗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在传统能源存量日益减少的今天,替代能源也已被提上日程,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地位得到各国的重视,但其开采 的难度以及开采成本很大。因此对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 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试验技术也应得到提升,传统排水集气法测定煤制气含气量实验费时 费力。本文设计一种高精度自动化含气量测量装置,以替代传统的排水集气法。 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包括机械方面和电气方面的硬件设计。机械方面得设计包 括测试系统架构,其中最重要的是气体质量流量计的选择。气体质量流量计直接

2、关系到整 个实验装置的精度要求,而且流量计为单片机提供信号,关系到全局的成败。所以,流量 计的选择相当的重要。电路方面的设计主要是气体质量流量计的调理电路设计,以及单片 机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电路设计。()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的转换程序设计,数据存储程 序设计,研究阶段单片机与机通信程序设计以及液晶显示模块程序设计等。()机的辅助处理程序设计。由于本装置的设计需要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所以为 了方便实验,节约实验时间,在研究阶段本课题借助机的强大功能。机的编程处理 软件使用的是公司的。本课题需要在机上实现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以及对所采集信号的数字处理,提取信号的特征值。

3、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自动含气量测量装置,通过气体质量流量计产生与气体流量成 正比得模拟信号,再经过高速串行转换芯片进行转换,单片机对单次 放气过程中的信号进行积分,转换后的数据由单片机送入存储器。 关键词:单片机 含气量 高精度 软件Abstract The global economy is grow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ncreasingly apparent in the dwindling traditional energy stocks today, alternative energy has also

4、 been put on the agenda , it is important to get the status of unconventional gas national attention , but its exploitation the difficulty and cost of mining large. S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ventional gas research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

5、gy, test techniques should also be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rainage gas gathering gas content of coal gas time-consuming experiments . In this paper, design of a high-precision automated gas content measurement device , set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gas drainage me

6、thod .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 (1) measurement hardware design of the device , inclu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hardware design. Mechanical system architecture may include test design ,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choice of the gas mass flow meter . Gas m

7、ass flow meter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device , and provides a signal to the microcontroller meter ,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uccess or failure. Therefore, the flow meter selection is quite important .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i

8、s the gas mass flow meter conditioning circuit design , and SCM data collec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circuit design. (2) measurement software design of the device . Software design, 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 A / D conversion process design, data storage program design , research phase SCM and PC

9、 communications program design and LCD module program design. (3)PC programming process auxiliary machines . Because of the design of this device need to be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 so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experiment , the experimental time -saving , with the power of a PC in t

10、he research phase of this topic. Programming for the PC software is NI s LabVIEW. The issue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on the PC and the next crew for data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the acquisi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of the signal value .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gh-precisio

11、n automatic measuring devices containing gas generated by the gas mass flow and gas flow rate was proportional to an analog signal , and then through the high-speed serial A / D converter chip MCP3202 for A / D converter , microcontroller on a single release gas during signal integration , data conv

12、erted by the microcontroller into E2pROM memory.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software containing gas with high accuracy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第二章 页岩气发气量检测系统对象的整体设计和分析 2.1 系统的概述 2.1.1系统对象的介绍 2.1.2系统对象的设备组成 2.2 集气部分 2.2.1集气的环境要求 2.2.2集气装置以及工作方式 2.3

13、 检测部分 2.3.1检测原理与检测装置 2.4 驱动部分 2.4.2驱动装置以及工作方式 2.5 本章小结第三章气体流量信号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单片机C语言编程 3.2 A/D转换程序设计 3.3 数据存储 3.4 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3.5 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3.6 含气量测定主程序设计 3.7 本章小结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总结 4.2 前景展望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当今能源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断增长的世界能源需求和现有资源 的消减引起的供求差距越来越大,传统能源主要是石油、煤、天然气。然而,传统能源 对环境的破

14、坏比较严重,尤其以石油、煤为首,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以及温室气体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天然气与煤炭和石油相比,燃烧所排放的,较低(仅为煤炭和石油的和),因此天然气是典型的“绿色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是 常规天然气的倍,使非常规天然气成为新一代环保、高效的优质替代能源。虽然非 常规天然气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其开采难度较大,现有的开采都是源于常规天然气的基 础之上,而非常规天然气跟常规天然气有很大的区别:常规天然气藏一般是以浮力作为运 移动力的,以构造和地层形式单个分布;而非常规天然气藏一般不是以浮力作为运移动力 而是以扩散方式运移、聚集的,这种气藏具有区域性广泛分布的特点,且

15、一般不依赖于 构造和地层圈闭。基于上述特点,对非常规天燃气的开采价值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本课题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煤制气的自然解析过程,利用机以及单片机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可视 化窗口实现人机交互,测算出被测样品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从而判断开采的价值。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 致密砂岩储层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世界上没有统一的界限和划分标准,在不同国家 和不同时期,由于资源状况不同,技术条件的不同,对致密油气储层的界限和划分标准也 有所不同。一般把孔隙度低(小于)、渗透率比较低()、含气饱和度低(小 于),含水饱和度高(大于)、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 常规天然气的储层,称之为致密砂岩储层

16、认为致密含气砂岩是 一种不经过大型改造措施(水力压裂)或者是不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就不能产出工业性 气流的砂岩储层,因此就不存在典型的致密含气砂岩。 致密砂岩气藏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含油气区,早在年就发现了位于美国的圣胡安 盆地,年加拿大在其阿尔伯达盆地西部的深坳陷区北部发现了大型的致密砂岩气田 命名为埃尔姆沃斯。我国自从在年发现川西中坝气田后,也慢慢地开始了对致密砂 岩含气进行系统研究。由于在北美地区发现的致密砂岩气藏大部分分布在盆地中心或者 盆地构造的深部,于是在年提出了深盆气藏的概念,以及世纪年代 以后等提出“致密砂岩气藏”概念,其之后又提出过“盆地中心气藏”、“连续型气 藏”、“根缘气”

17、等针对深盆气藏性质的概念。年以前煤层气总是被当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处理, 年,美国矿业 局第一个钻出了采空区的瓦斯抽放井。年,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概念就是将煤层气作为 一种潜在的有效替代能源,随后美国掀起了一股煤层气地面垂直井开发试验的热潮”。其 后美国建立了两个比较大的和煤层气田。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已经开始煤层气的商业化开采口叼。其中,美国是 世界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年以来美国陆上发 现的大型天然气田主要为非常规天然气田,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亿立方米, 占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非常规天然气的成功开发,使美国跃居年世界第一大天 然气生产国口”,如

18、图,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彻底改变了美国天然气的供给格局,并对 世界天然气供应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美国对非常规天然气的试验研究仍然走在世界的前 列,其中代表性的实验室有实验室、实验室、实验室以及 实验室。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油砂商业化开采的国家。图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在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 都在这一领域对其形成与分布、成藏机理及开发方式等进行了研究。我国非常规天然 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初步估计资源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约为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 量的倍以上。受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制约,过去非常规天然气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近 年来,国家和各石油企

19、业高度重视非常规天然气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取 得许多突破,业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五。目前,我国低渗透致密气已经实现规模开发,煤 层气工业化开发已起步,页岩气开发试验已经启动,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看仍 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利用水平低,特别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鉴于上述,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对我国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还是很 大的帮助。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物理模拟实验是目前经常使用的实验方法,在目前的实验室当中,非常规天然气的地 质评价试验主要的难点有高精度自

20、动含气量测试技术、脉冲式低渗透岩石渗透率测试技 术、充气孔隙度测定技术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高精度自动含气量的测试,单片 机的采样控制,机结果计算曲线生成。 高精度自动含气量的测试 现在的测试方法主要由直接测量跟间接测量两种方法。直接法一般是当煤芯提出井口 后,立即用密封罐采取煤样,测定煤样中非常规天然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计算出煤 层中含气量,判断这片煤层开采的价值。间接法是利用有关参数,换算煤层气含量。常用 的间接法是:利用井下实测的煤层内气体压力(瓦斯压力),以及煤样的孔隙率、吸附等 温线的吸附常数、水分含量和灰分产率等参数,计算煤层甲烷的游离量和吸附量。 单片机的采样控制 对各

21、种型号的单片机有系统的了解,为本次试验选出合适的单片机,制定出具体的采样计划,编写出采样程序。3.硬件的设计硬件是该装置的根本,没有硬件谈不上任何功能,所以需要对硬件良好分析设计,并进行优化。4.设备的调试将软件通过电脑烧录进单片机中,然后模拟页岩气发气量检测来实现所需要的一切功能,发现问题来进行整个系统的优化,最终实现一个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的系统。5.总结回顾之前的工作,展望未来的发展。1.4 本章小结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向,同时给出了本文的工作任务和章节安排。通过事实对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纳,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提

22、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页岩气发气量检测系统对象的整体设计和分析2.1系统的概述2.1.1系统对象的介绍本系统是以排水集气法为其基础采集方法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自动化采集、调节的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的总体布局、硬件部分的设计、软件部分的设计,以及软硬件结合调试等关键技术的解决,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页岩气发气量检测装置。本系统开发设计任务包括:相关功能硬件的设计;实现自动化采集、记录数据的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自动控制流程图如下图2.1 自动控制流程图2.1.2系统对象的设备组成页岩气发气量检测装置由以单片机为主的电路板、伺服电机、开口水罐、卷绕轴拉线、刻度玻璃管、4个压力传感器等组成。所有设备按照

23、下路安装:图2.2 设备安装图2.2 集气部分2.2.1集气的环境要求页岩气含量测定的样品要求装至距罐口1cm处。如采取的样量不足于装满罐, 应在装样前据实际样品在罐底加人适量填料。解吸罐罐内空体积最大不得超过罐内体积的四分之一。如解吸罐内空体积过,应进行空体积测定,以校正气含量测定值。每次装罐的煤样质量不得少于800g。如岩芯采取率不足又需要采样测定时, 最低样量不得少于300g,只做解吸气测定,在备注中说明仅做参考。自然解吸时,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其时间间隔依气量大小和罐内压力而定。装罐结束第一次测定为5 min , 以后每10 min , 15 min , 30 min , 60 m

24、in间隔各测定1h ,然后120 min 测定2次,直至累计满 8 h 。连续解吸8h后可视解吸罐的压力表表压确定适当的解吸时间间隔,最长为24h。 连续7天,解吸的气量平均小于或等于10cm3,则残余气测定结束。2.2.2集气装置以及工作方式集气装置主要是由密封解析罐,一个大压力传感器,一个小压力传感器,三个电子阀以及乳胶管组成,图示如下图2.3 集气装置当需要对某页岩样本进行发气量分析时,按照GB要求装罐密封、连接气路系统后,伺服系统启动,第一级压力传感器检测密封罐内压力,根据罐内压力控制电磁阀通断占空比,把第二级压力保持在0.01MPa以下水平,如果第一级压力小于0.01MPa,则电磁阀

25、常开;第二步,检测第二级压力,如果压力不为零,驱动伺服电机至两边压力为零,记录初始水位;第三步,通过电磁阀将解析罐里的气体排出,使液面恢复初始高度。2.3 检测部分2.3.1检测原理与检测装置由于大压力传感器和小压力传感器都是测量相对压力的,所以当两个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为零时,即反映在电路板上是3202检测到的电压值是定值,那么乳胶管的液面和开口水罐的液面必然是在一条水平面上。这时再利用底部的相对压力传感器的读出此时底部液面压力,即可通过公式推导得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乳胶管的直径大致得出发气量,根据实时监测的大气压温度数据,经过气态方程计算即可得出产气的标准状态体积。检测装置由压力传感

26、器、乳胶管、开口水罐等组成,图示如下:图2.4 检测装置2.4驱动部分2.4.1驱动装置以及工作方式驱动装置采用比较简单的驱动方式,直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卷绕轴拉线带动水罐上下移动,通过传感器发出信号,单片机处理后发给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向和转动圈数。由于操作简单,所以驱动部分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立柱等组成。如下图所示图2.5 驱动装置2.5本章小结由于本装置组成比较简单,所以外部并没有很复杂的结构,但是既然是涉及到计量装置,所以各个部件之间的安装要求还是相当的高,从而保证计量的精确度。由于有的器件属于特殊件,所以需要单独定制第三章 气体流量信号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前面主要是测量装置的

27、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机械跟电路两方面的。本章在 前面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软件设计,从而使测量装置活作起来,按照本课题的要求采 集气体流量信号并进行分析与处理。3.1.1 单片机C语言编程语言是在 70 年代初问世的。一九七八年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正式发表了语言。同时由B.W.Kernighan 和 D.M.Ritchit 合著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通常简称为K&R,也有人称之为K&R标准。但是,在K&R中并没有定义一个完整的标准 C 语言,后来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 C 语言标准,于一九八三年发表。通常

28、称之为 ANSI C。 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早期的 C 语言主要是用于 UNIX 系统。由于语言的强大功能和各方面的优点逐渐为人们认识,到了八十年代,C开始进入其它操作系统,并很快在各类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语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

29、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此外,语言还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因此广泛地移植到了各类各型计算机上,从而形成了多种版本的语言。4.12 Keil C软件简介Keil C51 软件是众多单片机应用开发的优秀软件之一,它集编辑,编译,仿真于一体,支持汇编,PLM 语言和C 语言的程序设计,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下面介绍Keil C51软件的使用方法进入Keil C51 后,屏幕如下图所示。几秒钟后出现编辑启动Keil C51时的屏幕进入Keil C51后的编辑界面简单程序的调试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学习某种程序软件,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操作实践。下面通过简单的编程、调试,引导大家学习Keil C51

30、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的调试技巧。1)建立一个新工程单击Project菜单,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中New Project选项2)然后选择你要保存的路径,输入工程文件的名字,比如保存到C51目录里,工程文件的名字为C51如下图所示,然后点击保存.3)这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你选择单片机的型号,你可以根据你使用的单片机来选择,keil c51几乎支持所有的51核的单片机,我这里还是以大家用的比较多的Atmel 的89C51来说明,如下图所示,选择89C51之后,右边栏是对这个单片机的基本的说明,然后点击确定.4)完成上一步骤后,屏幕如下图所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编写一句程序,下面开始编写我们

31、的第一个程序。5)在下图中,单击“File”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单击“New”选项新建文件后屏幕如下图所示此时光标在编辑窗口里闪烁,这时可以键入用户的应用程序了,建议首先保存该空白的文件,单击菜单上的“File”,在下拉菜单中选中“Save As”选项单击,屏幕如下图所示,在“文件名”栏右侧的编辑框中,键入欲使用的文件名,同时,必须键入正确的扩展名。注意,如果用语言编写程序,则扩展名为(.c);如果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则扩展名必须为(.asm)。然后,单击“保存”按钮。6)回到编辑界面后,单击“Target 1”前面的“”号,然后在“Source Group 1”上单击右键,弹出如下菜单然后单

32、击“Add File to Group Source Group 1” 屏幕如下图所示选中Test.c,然后单击“Add ”屏幕好下图所示注意到“Source Group 1”文件夹中多了一个子项“Text1.c”了吗?子项的多少与所增加的源程序的多少相同7)现在,请输入如下的C语言源程序:#include /包含文件#include void main(void) /主函数 SCON=0x52;TMOD=0x20;TH1=0xf3;TR1=1; /此行及以上3行为PRINTF函数所必须printf(“Hello I am KEIL. n”); /打印程序执行的信息printf(“I will

33、 be your friend.n”);while(1);在输入上述程序时,读者已经看到了事先保存待编辑的文件的好处了吧,即Keil c51会自动识别关键字,并以不同的颜色提示用户加以注意,这样会使用户少犯错误,有利于提高编程效率。程序输入完毕后,如下图所示8)在上图中,单击“Project”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单击“Built Target”选项(或者使用快捷键F7),编译成功后,再单击“Project”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Start/Stop Debug Session”(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F5),屏幕如下所示9)调试程序:在上图中,单击“Debug”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Go

34、”选项,(或者使用快捷键F5),然后再单击“Debug”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Stop Running”选项(或者使用快捷键Esc);再单击“View”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单击“Serial Windows #1”选项,就可以看到程序运行后的结果,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至此,我们在Keil C51上做了一个完整工程的全过程。但这只是纯软件的开发过程,如何使用程序下载器看一看程序运行的结果呢?10)单击“Project”菜单,再在下拉菜单中单击“” 在下图中,单击“Output”中单击“Create HEX File” 选项,使程序编译后产生HEX代码,供下载器软件使用。把程序下载到AT89S51单

35、片机中。3.2 A/D转换程序设计STC12C5410AD 系列带A/D 转换的单片机的A/D 转换口在P1 口(P1.7-P1.0),有8 路10 位高速A/D 转换器,STC12C2052AD 系列是8 位精度的A/D, 速度均可达到100KHz(10 万次/ 秒)。8 路电压输入型A/D,可做温度检测、电池电压检测、按键扫描、频谱检测等。上电复位后P1 口为弱上拉型I/O 口,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将8 路中的任何一路设置为A/D 转换,不需作为A/D 使用的口可继续作为I/O 口使用。需作为A/D 使用的口需先将其设置为开漏模式或高阻输入,在P1M0、P1M1 寄存器中对相应的位进行设置

36、。P1M0【7:0】地址:91hP1M1【7:0】地址:92hI/O 口模式(P1.x 如做A/D使用,需先将其设置成开漏或高阻输入)00准双向口(传统8051 I/O 口模式),灌电流可达20mA , 拉电流为230A01推挽输出(强上拉输出,可达20mA,尽量少用)10仅为输入(高阻),如果该I/O口需作为A/D使用,可选此模式11开漏(Open Drain) ,如果该I/O口需作为A/D使用,可选此模式MnemonicAddName76543210Reset ValueADC_CONTRC5hA/D 转换控制寄存qiADC_POWERSPEED1SPEED0ADC_FLAGADC_STA

37、RTCHS2CHS1CHS00xx0,0000ADC_DATAC6hA/D 转换结果寄存器,高8位-xxxx,xxxxADC_LOW2BEhA/D 转换结果寄存器,低2位-xxxx,xxxxADC_CONTR 特殊功能寄存器: A/D 转换控制特殊功能寄存器A/D 转换控制寄存器ADC_POWERSPEED1SPEED0ADC_FLAGADC_STARTCHS2CHS1CHS00xx0,0000CHS2 / CHS1 / CHS0:模拟输入通道选择,CHS2 / CHS1 / CHS0C H S 2C H S 1C H S 0A n a l o g C h a n n e l S e l e

38、c t模拟输入通道选择000选择 P 1 . 0 作为A / D 输入来用001选择 P 1 . 1 作为A / D 输入来用010选择 P 1 . 2 作为A / D 输入来用011选择 P 1 . 3 作为A / D 输入来用100选择 P 1 . 4 作为A / D 输入来用101选择 P 1 . 5 作为A / D 输入来用110选择 P 1 . 6 作为A / D 输入来用111选择 P 1 . 7 作为A / D 输入来用ADC_START: 模数转换器(ADC)转换启动控制位,设置为“1”时,开始转换,转换结束后为0。ADC_FLAG: 模数转换器转换结束标志位,当A/D 转换完

39、成后,ADC_FLAG = 1,要由软件清0。不管是A/D 转换完成后由该位申请产生中断,还是由软件查询该标志位A/D 转换是否结束,当A/D 转换完成后,ADC_FLAG = 1,一定要软件清0。SPEED1,SPEED0:模数转换器转换速度控制位SPEED1SPEED0A/D转换所需时间11210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 CPU工作频率20MHz时,A/D转换速度约100KHz10420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01630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00840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ADC_POWER: ADC 电源控制位。0:关闭ADC 电源;1:打开A/D 转换器电源.建议进入空闲模式前,将ADC 电源关闭,AD

40、C_POWER =0.启动AD 转换前一定要确认AD 电源已打开,AD 转换结束后关闭AD 电源可降低功耗,也可不关闭。初次打开内部A/D 转换模拟电源,需适当延时,等内部模拟电源稳定后,再启动A/D 转换建议启动A/D 转换后,在A/D 转换结束之前,不改变任何I/O 口的状态,有利于高精度A/D 转换ADC_DATA / ADC_LOW2 特殊功能寄存器: A/D 转换结果特殊功能寄存器ADC_DATAC6hA/D 转换结果寄存器,全部8位有效,为10位A/D转换结果的高8位-xxxx,xxxxADC_LOW2BEhA/D 转换结果寄存器,只有低2位有效,为10位A/D转换结果的低2位Xx

41、xxx-xxxx,xxxx模拟/ 数字转换结果计算公式如下:结果( ADC_DATA7:0,ADC_LOW21:0 ) = 1024 x Vin / VccVin 为模拟输入通道输入电压,Vcc 为单片机实际工作电压,用单片机工作电压作为模拟参考电压。ADC_DATA C6h A/D 转换结果寄存器,全部8位有效,为10位A/D转换结果的高8位 - - - - - - - - xxxx,xxxxADC_LOW2 BEh A/D 转换结果寄存器,只有低2位有效,为10位A/D转换结果的低2位 x x x x x x - - xxxx,xxxx取ADC_DATA 的8 位为ADC 转换的高8 位,取ADC_LOW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