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829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 目 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年 月 日xxx大学xxx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单 位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混泥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泥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混泥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运用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发,结构补强法,混泥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等,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撰写论

2、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xxx大学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主要参考资料:1江传良,冼巧玲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其防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01)2 耿欧.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9):44-45 3霍载武,郑建伟. 钢筋砼梁

3、板的裂缝防止与处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5,(8).4李斌混 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12):89-90 5冯乃谦等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7何星华,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9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11陈金梅.混泥土材

4、料与结构伤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12刘宏伟.论混泥土裂缝原因与措施D,南京.河海大学2009.注:论文集为C;词典类Z;学位论文类D;报纸类N;期刊类J;著作类M毕业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搜集。2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选题要编写调查问卷或简单的调查表,并完成必要的实地考察工作;与实习相关的选题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数据。3开题报告之前要撰写出论文的大纲,并根据开题报告中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4确定大纲之后认真的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

5、修改。5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1确定论文题目2013年9月1日-9月12日2下达论文任务书2013年9月12-9月19日3撰写开题报告2013年9月20日-10月10日4开题答辩2013年10月20日之前5毕业实习,搜集论文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13年10月21日-2014年3月31日6将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评阅,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直至最终定稿2014年4月1日-4月30日7专家评阅毕业论文2014年5月1日-5月15日8毕业论文答辩2014年5月16日-5月27日9评定论文成绩2014年5月28日-30日课题信息:课

6、题性质: 设计 论文课题来源: 教学 科研 生产 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学生签名:xxx大学xxx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单 位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生产 其它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混泥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混泥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广泛运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农业与城市建筑、水利与海港工程。然而,许多许多混泥土结构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轻者的造成渗漏水,影响建筑美观、舒适,重者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

7、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在高层建筑的地下框架结构中,底板裂缝的情况占到了大约20,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士裂缝情况占到了同类建筑的80左右,这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 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其目的是提高混泥土的稳定性,耐久性和整体性,从而增强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寿命。其意义在于科学的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

8、以控制,减少甚至杜绝混泥土裂缝的出现。同时重新浇灌带来的工作量,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有力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二、研究现状1.国内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研究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陆续研制出了一些新的裂缝修补材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侯捷等人利用X-射线、电镜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明矾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明矾石进行加工处 理,研制出一种含有明矾石的新型修补材料,该材料与水泥基材料具有相似的性能和较好的相容性。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陈忠达、张登良选取聚氨酯作为混凝土裂缝的灌浆材料,其特点是:粘结强度高、稳定性好、渗透性强、可灌性好

9、、操作方便、适用面广、经济合理,尤其是能在潮湿界面中使用,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低廉南京工业大学研制的MMA基混凝土修补材料除具有聚合物类修补材料的优点以外,还克服了环氧树脂粘度高的缺点,可以渗透进微细裂缝和孔隙中,同时在表面形成薄膜,起到很好的表面封闭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混凝土。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路桥分公司 刘曰飞,陈建国钢筋混凝土裂缝研究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裂缝研究的现状,阐述了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判断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各种有害裂缝的处理方法。2. 国外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针对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材料及修补工艺,进行了诸多研究。 各个国家有许多科研机构和学者都

10、在潜心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解决裂缝问题。 1982年1984年间,Shimoda和Clarke分别 用超细水泥加固具有微细裂缝的岩土体,当时他们使用的超细水泥是日本奥罗达 水泥联合公司生产的MC-500号水泥,粒径为l-15m,浆液可注入到3.7510-4m/s的细砂层。 自超细水泥问世以后,各国都大量地用于加固及修补(缝)工程。美国的工程实践表明:超细水泥浆液可灌人细砂和细裂缝的岩石与混凝土中,其可灌性与化学浆材相当。加拿大K.Salen和T.Mrizx在论文中指出200年以来灌浆浆液的特性已发生很大变化,由简单泥浆悬浮液到水泥浆悬浮液、化学浆液直到超细水泥新品种。在这些材料中,对于浮动

11、裂隙或低温下进行灌浆加固,则推荐使用超细水泥。瑞典R.Bocrhardt指出超细水泥及添加剂的生产,使灌浆工艺获得了新的可行方法,很多化学灌浆材料耐久性差,而且对环境有污染。 日本SHO-BOND开发了拥有国际专利的“壁可”注入法(BCIS),突破了传统裂缝维修方法的局限性,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人器的自然弹性产生O.3MPa的压力最终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注人仅0.02mm宽的裂缝末梢。 瑞典的奥兰特(Olnad)大桥在维修桥墩裂缝时,就采用无裂缝的“外包混凝土”进行修补,即在原有结构的周围包以新的混凝土,其新颖之处就是用滑移 层来防止裂缝。 K.P.Ramesh;S.S.Bnag等开始

12、研究具有生命的混凝土,即细菌混凝土,它可 以自己修复裂缝。这项技术很让人期待,因为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矿物可以自由 的、自发的聚合。因为细菌的细胞壁呈阴性,聚合在细胞壁表面的金属离子非常 坚固,因此他们最终变为晶体而填充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和裂缝。 Li.Victor,C.Soucre等人研究了界面裂缝侦察的概念,并通过一个典型的 混凝土修补体系,验证这种机理的可行性。通过这种微结构形成的Engnieeerd Cementitiuos ComPosite(ECC)被用作修补材料,通过试验证实,这种材料在修补界面裂缝中最有成效。对于相同的几何条件和荷载环境,这个ECC修补系统更 强大、更有韧性,相对于

13、其它修补材料,它能更好的控制裂缝宽度。 美国的混凝土协会,英国的水泥与混凝土协会、欧洲混凝土协会,俄罗斯的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研究院等。其产品有:美国的QUIKRETE系列产品,可用于各种建筑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日本住友大阪水泥公司开发出“放心修补棒”修补混凝土裂缝,施工工艺非常简单,但它的耐久及防水性不好。印度对有机修补材料研究的较多,如M-72修补剂,含有环氧树脂、苯甲基乙醇等有机物,粘结强度很大。izheshichang三、研究内容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建筑领域一贯的质量通病,影响了框架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下面我将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控制措施以及具体的处理方法这三方面入手分析。1.绪论(

14、混泥土裂缝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2.裂缝的成因2.1设计、材料、混泥土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原2.2外界因素 3.裂缝的控制措施3.1设计方面3.2材料选择3.3混泥土配合比3.4施工方面3.5管理方面3.6环境方面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4.1混泥土裂缝的处理方法(便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电化学防护法)4.2混泥土裂缝控制案例分析5.结论 5.1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5.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5.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6.结论(或结束语)四、研究方案1首先查阅资料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2.通过在施工现场实地观察,积极投身与选题相关的实习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得出最具真实性和说服

15、力的资料及数据,实地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相关内容。3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检索。4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混泥土裂缝方面的理论内容。5. 实地考察,搜集与选题相关的数据。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五、进度安排序号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1确定论文题目2013年9月1日-9月12日2下达论文任务书2013年9月12日-9月18日3撰写开题报告2013年9月20日-10月10日4开题答辩2013年10月20日之前5毕业实习,搜集论文资料,撰写论文初稿2013年10月21日-2013年3月31日6将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评阅,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

16、直至最终定稿2014年4月1日-4月30日7专家评阅毕业论文2014年5月1日-5月15日8毕业论文答辩2014年5月16日-5月27日9评定论文成绩2014年5月28日-30日六、预期结果通过在施工现场的观察,从设计、材料、现场养护方面深入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综合分析后提出控制措施,运用科学的裂缝处理方法,控制裂缝,减少裂缝甚至杜绝裂缝的出现。七、参考文献1江传良,冼巧玲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其防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01)2 耿欧.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9):44-45 3霍载武,郑建伟. 钢筋砼梁板的裂缝防止与处理J.西部探矿工程,20

17、05,(8).4李斌混 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12):89-90 5冯乃谦等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7何星华,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9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11陈金梅.混泥土材料与结构伤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

18、0812刘宏伟.论混泥土裂缝原因与措施D,南京.河海大学2009.注:论文集为C;词典类Z;学位论文类D;报纸类N;期刊类J;著作类M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摘 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

19、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关键词:混泥土 裂缝 成因 控制 17目 录前 言1第1章 概述11.1 课题的提出1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第2章 裂缝的成因32.1 设计原因32.2 材料原因32.3混泥土配合比设计原因42.4施工现场养护原因4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4第3章 裂缝的控制措施53.1 设计方面5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5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5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5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53.1.5 重视构造钢筋63.2 材料选择6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73.4 施工方面73.4.1

20、模板的安装及拆除73.4.2 混凝土的制备83.4.3 混凝土的运输93.4.4 混凝土的浇筑93.4.5 混凝土的养护103.5 管理方面113.6 环境方面11第4章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2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34.1.1.表面处理法134.1.2填充法134.1.3灌浆法134.1.4.结构补强法134.1.5混凝土置换法134.1.6电化学防护法134.1.7仿生自愈合法144.2混凝土裂缝控制案例分析144.2.1 在建工程发生裂缝描述144.2.2 初步处理措施144.2.3 以后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防治措施15第5章 结论155.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155.2 混凝土裂

21、缝的控制措施165.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6致 谢17xxx大学xxx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前 言混凝土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施工中产生的情况较为普遍,为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或减少裂缝,使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尽量减少减小。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而且阐述了混凝土裂缝后的处理方法。第1章 概

22、述1.1 课题的提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12

2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5.使用原因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1.设计方面2.材料选择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施工方面5.管理方面 6.环境方面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与调研方案资料、数据整理,统计分析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 进行分析与相关实体工程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混凝土产生裂缝具体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在工程中应用并验证成果总结,编制报告图1-1 技术研究路线第2章 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

24、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理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由六项主要因素组成的控制链见图2.1。 结构 材料 施工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地基 环境 裂缝处理 图2.1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2.1 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

25、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6.菏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2.2 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

26、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2.3混泥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2.4施工现场养护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拌和不均匀

27、(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 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4.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5.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6.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8.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9.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

28、松裂缝,致使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混凝土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混凝土开裂可能性就越小。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第3章 裂

29、缝的控制措施3.1 设计方面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

30、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根据调查,各类结构的易裂部位如下:1.框架机构和剪力墙结构房屋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易裂部位(1)房屋平面体形有较大凹凸时,在凹凸交接处的楼板;(2) 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3) 房屋南面外墙设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4) 房屋顶层的屋面层(5) 与周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6) 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洞的四角处;(7) 楼板开距形洞时,洞的四角处;(8) 设有后浇带的楼板,沿后浇带两侧部位。2.框架结构房屋中的框架梁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1) 顶层纵向和横向框架梁的截面上部区域;(2

31、) 长度较长的端部或中部纵向框架梁;(3) 横向框架梁截面中部。3.剪力墙结构房屋中在以往部位易出现裂缝(1) 端山墙;(2) 开间内纵墙;(3) 顶层和底层墙体;(4) 长度较大(10m)的墙。4.当冬季停工春季再继续施工时,地下室在以下部位易出现裂缝。(1) 地下室顶板;(2) 地下室的窗上墙和窗下墙。对以上易出现裂缝的部位,目前在设计中通常采用了“放”、“抗”或“抗放结合”的控制裂缝措施,工程经验表明在于材料、施工等部位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1.5 重视构造钢筋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32、。3.2 材料选择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

33、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4.3.2-4.3.10的规定。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易小于0.06%。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mm。4.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千克每立方米。6.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

34、胶比不已大于0.60。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9.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4 施工方面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2.安装的模板须

35、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和钢筋定位器等。4.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准。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36、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7.后浇带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常造成结构缺陷,应予以特别注意,须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8.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表3.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2,885075100梁、拱、壳8875100悬臂构件1003.4.2 混凝土的制备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

37、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3.4.3 混凝土的运输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关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3.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

38、落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3.4.4 混凝土的浇筑1. 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2. 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必要时予以修正。3.

39、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4. 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5. 浇筑墙、柱等较高构件时,一次浇筑高度以混凝土不离析为准,一般每层不超过500m,捣平后再浇筑上层,浇筑时要注意振捣到位时混凝土充满端头角落。6. 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7. 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40、8. 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各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9.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出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10.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移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11. 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内外

41、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超过15。12. 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13. 板类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14. 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后浇带易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8周后再行浇筑,且应加强该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15. 施工缝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茬处剔凿干净,浇水湿润,并在接茬处铺水泥砂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保证施工缝结合良好。3.4.5 混凝土的养护1. 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养护工作

42、。2. 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3. 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4. 底版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5. 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6.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

43、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7. 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8. 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3.5 管理方面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抢修工期,监督混凝土施工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不应当预先指定设计及施工方法,设计图纸上不应指定施工单位采用尚不成熟的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及验收后发现有少量的裂缝,应当采取化学灌浆方法和封闭方法加以处理,轻微的收缩裂缝不应作为“事故”处理,不应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结构物的正常耐久使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除非承载力严重不足,不要轻易打掉重建,耗费巨资补强加固。注意到同一设计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