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6175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毕业论文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目录I中文摘要III英文摘要IV1 工程概况62 消火栓和灭火器系统设计22.1消火栓设计22.1.1消火栓设计原则22.1.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及给水方式的确定32.1.3室内消火栓的布置42.2.灭火器系统设计42.2.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42.2.2规格与数量的确定5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63.1 设计说明63.1.1系统介绍63.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择73.2 系统管网设置83.2.1设计技术数据83.2.2 喷头的布置93.2.3 管道的布置103.2.4 供水设施的设置114 防排烟设计124.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范124.2

2、防排烟系统的一般规定144.3自然排烟164.4机械排烟174.4.1机械排烟的一般规定174.4.2排烟量的计算194.4.3排烟口面积计算194.4.4系统管道计算194.4.5阻力和全压计算204.4.6风机选型204.5机械防烟214.5.1机械防烟的一般规定214.5.2加压送风量的计算224.5.3系统管道计算264.5.4阻力计算274.5.5全压计算284.5.6风机选型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附 录3147中文摘要 此高层建筑为某一高层宾馆,地上12层标准层,地下一层为车库,一层有中庭式建筑,类型复杂,为一类高层建筑。此建筑消防设计主要系统有消火栓设计、灭火器系统设计、自动

3、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以及防排烟设计,根据相应的规范和建筑物特点,采用相适宜的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防烟主要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各个楼梯间和2号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通过送风量、风道截面积、阻力等的计算,确定风机型号,加压送风机选用斜流风机。 排烟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通过排烟使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气能及时排出,为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方便。通过防烟分区的划分,开窗面积的计算,确定建筑物大部分部位利用自然排烟能达到排烟要求,地下车库、中庭等部位需要设置机

4、械排烟。通过排烟量、排烟口面积、排烟管道、阻力等的计算确定排烟风机型号,排烟风机选用消防排烟专用风机,以满足防火要求。关键词: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机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 hotel, with 12 standard layers above ground, a basement garage, the first layer of the atrium-style building. With its complex type, it is a level-1 high-rise building. The fire p

5、rotection system of this building mainly consists of fire hydrant, fire extinguisher system, the automatic sprinkling system and smoke contro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norms and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ppropriate fire-fighting systems are applied, which include indoor fire hydrant system

6、, closed automatically sprinkling system, 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system, natural smoke exhaust and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system. The 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system, which is set up in each staircase and the second staircase, is applied to discharge smoke. It shares the front room with the fi

7、re lift so as to provide fire evacuation routes and shelter from the flue gas interferenc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 fan model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air flow, duct cross-sectional area, resistance, etc.There are mainly two ways to discharge smoke, namely, natural smoke exhaus

8、t and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When the fire breaks out smoke can be discharged in time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evacuation and rescue.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the smoke partition and calculation of window area, we can get a fact that most of the parts of the building can be up to standard by

9、 the natural smoke exhaust and underground garage as well as the courtyard and other parts need set up a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system. The exhaust fan model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emission of smoke, the exhaust port area, exhaust pipes, resistance, etc. The specialized fire exhaust fan is sele

10、cted in order to meet fir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Key words: natural smoke exhaust,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 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system, fans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高层民用综合性建筑,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1567.52,建筑总高度46.0m,建筑体积123567.624m。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火灾种类为A类火灾。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建筑面积1324.8;地上一层建筑面积882

11、,其中门厅部分为中庭下部,面积为227.16;地上二层建筑面积903.6,门厅上空为中庭上部,面积120.96;地上三至五层建筑面积866.88;地上六层建筑面积为845.28,地上七到十二层建筑面积为835.2。2 消火栓和灭火器系统设计2.1消火栓设计2.1.1消火栓设计原则高层建筑必须立足于室内消防设施来扑救火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是高层建筑的主要消防设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较普通建筑更严格的要求。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的一般原则。1)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舍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

12、产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应分开独立设置。2)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系统,应布置成环状管网。其进水管或引入管应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或引入管仍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和所需水压要求。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每根消防竖管的直径应按通过的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m。4)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应超过1.0MPa,超过要求时应采用竖向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水柱时,应采用减压措施。5)消防电梯前室应设消火栓。6)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泵的按钮,并

13、应设保护按钮的设施。7)高层建筑物的屋顶应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的消火栓。8)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9)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枪口直径应为65mm,配备的水龙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每支水枪的最小流量为5L/s。2.1.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及给水方式的确定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由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枪、消防水带、消防卷盘、消火栓箱、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水泵接合器、管道系统、控制阀等组成。消火栓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给水方式1)按消防

14、给水的服务范围分,室内消火栓可以分为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和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两种: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即每栋高层建筑内设置一套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这种系统安全性能好,但管理较分散,投资比较大;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即数栋或十几栋形成的高层建筑群共用一个消防加压泵房的消防给水系统。这种系统管理集中。有合理规划的高层建筑区,可以采用此给水方式。2)按消防给水系统的压力分为高压给水系统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高压给水系统,消防时可以不需启动升压设备,直接使用设备灭火,系统简单,供水安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有两种情况:一是管网内最不利着火点周围平时水压水量不满足灭火要求,火灾时启动消防泵使管网压力

15、 流量满足灭火要求。另一种是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压力,压力由稳压泵或气压给水设备等增压设备保证。3)按建筑高度来考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可以分为不分区和分区给水系统。这两种系统的选择主要根据考虑建筑高度,但也要综合考虑消防水泵,水泵接合器等设备的性能,最终确定合理的供水方式。所以,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及各个系统的特点,同时结合本设计中建筑的概况,确定本建筑的给水供水方式为:独立的不分区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2.1.3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3)室内消火栓

16、栓口处的净水压力应不超过1.0MPa,如超过1.0MPa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5)室内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6)冷库的室内消火栓应设在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内。7)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8)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措施。9)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措施。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同时使用水枪数为8只,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最不利情况下,同一立管上同时出水3只水枪,立管最小流量为1

17、5L/s。消火栓的栓口直径为65mm,水带长度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2.2.灭火器系统设计2.2.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1.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2.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3.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1.A类火

18、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2.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该工程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火灾种类为A类火灾类型的选择:设计选用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2.2.2规格与数量的确定规范规定:灭火器的配置中,中危险级建筑所配置的灭火器单具最小灭火级别为3;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1千克)的最大灭火级别为3。设计地下层每层设6个设置点,每

19、个灭火器设置点配置2具1千克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标准层每层设5个设置点,每个灭火器设置点配置2具1千克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3.1 设计说明3.1.1系统介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并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按设定的参数进行喷水灭火,并同时发出报警信号的固定消防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喷水灭火并同时发生火警信号的灭火系统。据资料统计证实,这种灭火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灭火成功率,是扑灭建筑初期火灾非常有效的一种灭火设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消防规范中,几乎要求所有应该设

20、置灭火设备的建筑都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保证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仅在人员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与救生较困难的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中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可用于各种建筑物中允许用水灭火的保护对象和场所,根据被保护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环境条件和火灾发生、发展特性的不同,工程中通常根据系统中喷头开闭形式的不同,分为闭式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大类。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干湿两用系统、预作用系统、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喷水灭火,并同时发出火警信号的灭火系统,具有工作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控火灭火成

21、功率高(扑灭初期火灾成功率在95以上)、维护简便等优点,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自救灭火设施,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自动灭火系统。3.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择按喷头的开闭形式,自喷系统分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称雨淋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可知,本建筑属于中危险级的建筑物,因此选择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和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通称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系统、管网系统、报警系统、加压装置等组成。火灾发生后,建筑温度上升,当室内温度高到足以使闭式喷头温感元件爆破或熔

22、化脱落时,喷头即自动喷水灭火,同时报警装置通过水力警铃发出报警信号。系统比较特点系统种类优点适用范围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施工较简单;容易管理;灭火速度快;控火效率高;比较经济;使用范围广适合安装在室内温度不低于4度,不高于70度且能用水灭火的建筑物;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干式喷水灭火系统在干式报警阀的管道内充有压力水,在干式报警阀后的管道内充有压力气体(空气或氮气),因此,不怕结冻,不怕环境温度高适用于不用采暖的建筑物内;适用于温度要求接近或低于4度的建筑物内;适用于环境温度在70度以上不宜用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的地方;适用于管网容积不宜超过1500L,当设有排气装置时,不宜超过

23、3000L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将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和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集湿式和干式灭火系统的长处,既可广泛采用又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充气的预作用系统,可以配合自动检测装置,能及时发现系统内渗漏情况,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适用于冬季结冻和不能采暖的建筑物内;适用于不允许用误喷而造成水渍损失的建筑物从环境温度方面来考虑,干式自动喷水系统不适合本建筑物;而从使用范围和技术经济方面考虑,预作用喷水系统也非最佳方案。因此,本设计采用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由闭式喷头、报警装置(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湿式报警阀、管网及供水设施等。3.2 系统管网设置3.2.1设计技术数据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了各危险

24、等级建筑物的基本设计参数,具体见下表 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参数 火灾危险等级净空高度(m)喷水强度()作用面积()轻危险级 84160中危险级级 6级8严重危险级级12260级16根据表的规定,中危险级建筑物的喷水强度为6,作用面积为160,喷头工作压力为0.1MPa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喷水强度()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44.44.520.02.263.64.012.51.883.43.611.51.7123.03.69.01.5注:1 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喷

25、头间距应按走道地面不留漏喷空白点确定;2 货架内喷头的间距不应小于2m,并不应大于3m。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配水支管、配水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公称管径(mm)控制的标准喷头数(只)轻危险级中危险级25113233405450108651812804832100643.2.2 喷头的布置1)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2)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3-4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 。3)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

26、,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应大于150mm.4)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访宜设有喷头。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被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垂直距离(m)喷头类型最小垂直距离标准喷头0.45其他喷头0.90 5)货架内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第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6)当局部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与相邻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连通的走道或连通开口的外侧,应设喷头7)地下车库应设置上喷。3.2.3 管道的布置 1)配水管

27、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并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2)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当报警阀入口前管道采用内壁不防腐的钢管时,应在该管道的末端设过滤器。3)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连接件(卡箍),或丝扣、法兰连接。报警阀前采用内壁不防腐钢管时,可焊接连接。4)系统中直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管道,应分段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水平管道上法兰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雨20m;立管上法兰间的距离,不应跨越3个及以上楼层。静空高度大于8m的场所内,立管上应有法兰。5)管道的直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衡。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各配水入口的压力均不宜大于。6)配水管两侧每根

28、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不应超过8只,同时在吊顶上下安装喷头的配水支管,上下侧均不应超过8只。严重危险级及仓库危险级场所均不应超过6只。7)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配水支管、配水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不应超过表3-5的规定。8)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9)干式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1;预作用系统与雨淋式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2。10)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的供气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5mm,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宜小于10mm。11)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准工作状态不充水管道

29、的坡度不宜小于4。3.2.4 供水设施的设置(1) 一般规定1)系统用水应无污染、无腐蚀、无悬浮物。可由市政或企业的生产、消防给水管道供给,也可由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并应确保持续喷水时间内的用水量。2)与生活用水合用的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其储水的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标准。3)严寒与寒冷地区,对系统中遭受冰冻影响的部分,应采取防冻措施。(2)水泵1)系统应设独立的供水泵,并应按一用一备或两用一备比例设置备用泵。2)按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宜采用柴油机泵作备用泵。3)系统的供水泵、稳压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方式。采用天然水源时水泵的吸水口应采取防止杂物堵塞的措施。 4)每组供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2根

30、。报警阀入口前设置环状管道的系统,没组水泵的出水管不应小于2根。供水泵的吸水管应设控制阀;出水管应设控制阀、止回阀、压力表和直径不小于65mm的试水阀。必要时应采取控制供水泵出口压力的措施。 (3) 水泵结合器1)系统应设水泵结合器,其数量应按系统的设计流量确定,每个水泵结合器的流量宜按1015L/s计算。2)当水泵结合器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的流量和压力要求时,应采取增压措施。泵扬程H=0.529+0.46+0.1=1.089MPa,系统流量Q=22.86L/S=1371.6L/min,系统作用面积为160,平均喷水强度1371.6/160=8.57L/min6L/min,满足

31、中危险级建筑物防火要求。选择IS100-65-315A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2台,一用一备。其参数为:流量26.53L/S,扬程为114m,转速2900r/min,效率64%,电机功率55kW.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本建筑物室内消防设计水量为22.86L/S,故设置2套水泵接合器。4 防排烟设计4.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排烟的有关规范(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备 注一、二级按本规范1.0.2条规定2500 1体育馆、剧院的观众厅,展览建筑的展厅,其防火分区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

32、;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超过三层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三级5层1200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四级2层600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院等不应设在二层地下、半地下建筑(室)500-注: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2)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

33、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上表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4)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 ,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1)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

34、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2)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5)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采用防火卷帘时应符合有关规定。4.2防排烟系统的一般规定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3)下列场

35、所应设置排烟设施: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厂房;2.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4.中庭;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7.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4)

36、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及机械排烟系统的有关要求。5)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5mm的距离。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6)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 ,不宜大于20m/ s;2.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根据规范本建筑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有地下一层车库,一层咖啡厅及餐厅,门厅及门厅上空,三层走道、服务台大厅及男女浴室,四层休息

37、大厅、大厅及餐厅,六层会议室及健身房,十二层会议室。防烟分区的划分规则如下:1.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2.走道和房间(包括地下室)按规定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按分设或合设的情况划分防烟分区。3.走道按规定应设排烟设施而房间不设时,若房间与走道相通的门为防火门,可只按走道划分防烟分区;若房间与走道想通的门不是防火门,则防烟分区的划分还应包括房间面积。4.房间按规定应设排烟设施而走道不设时,若房间与走道相通的门为防火门,可只按房间划分防烟分区;若房间与走道想通的门不是防火门,则防烟分区的划分还应包括走道面积。5.一座建筑物的某几层

38、需要设排烟设施,且采用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演时,其余各层(按规定不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楼层),如增加投资不多,可考虑扩大设置范围,各层也宜划分防烟分区,设置排烟设施。则地下车库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A、B,一层咖啡厅为一个防烟分区C,一层餐厅和门厅及门厅上空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D,三层走道和男浴室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E,三层男更衣室和服务大厅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F,三层女浴室及更衣室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G,四层休息大厅,大厅及餐厅分别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H、I,六层会议室和健身房以及走道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J,十二层会议室和走道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K。防烟分区面积:SA=369.36SB=565.56SC=2

39、90.16SD=502.14SE=180.00SF=277.86SG=123.84SH=445.68SI=297.66SJ=446.40SK=228.264.3自然排烟1)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1.按本规范应设置排烟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2.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厂房(仓库)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3.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且开口面积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的可开启外窗时,该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设施。4.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

40、便开启的装置。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2)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3 .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3)根据规范,地下一层A、B区必须设置机械排烟系统,E区走道长度28.8m,单侧开窗,必须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余各防烟分区可开启外窗高1.5m,则各防烟分区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为:C区 (1.83+0.94+1.52)1.5

41、/2=95.81,自然排烟;D区 (1.82+0.96+1.54+4.5)1.5/2=14.62525.107,要设置机械排烟设施;F区 (1.86+3.6)1.5/2=10.85.56,自然排烟;G区 (1.83+0.94+1.52)1.5/2=95.88,自然排烟;H区 1.551.5/2=5.6252.5,自然排烟;I区 (1.812+3.6+1.53)1.5/2=22.2758.92,自然排烟;J区 (1.86+1.55)1.5/2=13.7256.14,自然排烟;K区 (1.82+3.6+1.52)1.5/2=6.34.57,自然排烟。4.4机械排烟4.4.1机械排烟的一般规定1)设

42、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须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层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2)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2.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排烟管道宜设置在管井内;3.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排烟防火阀的试验方法GB15931的有关规定。4.在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

43、统。当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时,其补风量不宜小于排风量的50。5.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机械排烟系统的最小排烟量 9条件和部位单位排烟量m3/h换气次数(次/h)备 注担负1个防烟分区60单台风机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室内净高大于6m且不划分防烟分区的空间担负2个及2个以上防烟分区120应按最大的防烟分区面积确定中庭体积小于等于17000 m36体积大于17000 m3时,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体积大于17000 m343)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烟口或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

44、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2.排烟口或排烟阀平时为关闭时,应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3.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4.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5.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6.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

45、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5)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2.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3.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4.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 min.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内。4.4.2排烟量的计算地下车库层高3.3m,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送风量不小于5次/h,则:A区:排烟量 565.563.36=11198.1 m/h利用机械补风,补风量 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