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589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往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1.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2.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二)会计行政法规“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三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限的制度。一、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总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会计法第七条)(二)会计市场

2、管理1.会计市场准入管理2.会计市场的运行管理3.会计市场的退出管理(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四)会计监督检查二、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二)中国会计学会三、单位会计工作管理(一)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二)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办法”、“准则”、“制度”、“规范”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三节 会计核算一、总体要求(一)会计核算依据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

3、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基本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安全,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其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二、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法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类是经济业务:经济组织与外部交换行为;如:产品销售。一类是经济事项:在一个经济组织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事件。如:计提折旧

4、。三、会计凭证的规定会计凭证式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四、会计账簿的规定(一)依法建账的法律规定会计法第三条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会计法第三十六条 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二)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定1.根据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2.按照记账规则登记会计账簿3.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账簿

5、的登记、更正,也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4.禁止账外设账。(三)账目核对账目核对也称对账,是保证会计账簿记录质量的重要程序。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账目核对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五、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其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根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1.会计报表2.会计报表附注(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包括编制

6、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3.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必须一致。4.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具体要求,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程序和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主体六、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七、其他规定(一)会计年度的规定(二)记账本位币的规定(三)会计文字记录的规定

7、(四)财产清查的规定(五)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四节 会计监督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和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一)概念(二)主体和对象(三)基本要求(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一)概念(二)主体和对象(三)财政部门会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一)概念(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法对设置会计机构问题做出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

8、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二、代理记账(一)概念代理记账,是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会计业务。(二)业务范围(三)委托人义务(四)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三、会计从业资格(一)概念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二)适用范围(三)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四)证书管理(五)继续教育四、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五

9、、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以下示范性的要求:1.根据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2.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根据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3.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4.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六、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会计工作交接,是指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时,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一)范围(二)程序(三)交接人员的责任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第六节 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概述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

10、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二)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一)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二)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11、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四)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以及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五)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六)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法律责任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

12、一节 支付结算概述一、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资金从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二)特征1.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进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2.支付结算是一种要式行为;3.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4.支付结算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5.支付结算必须依法进行。二、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3.银行不垫款。三、支付结算

13、的主要支付工具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四、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关于支付结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主要包括: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票据法、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五、办理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二节 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一)现金及现金管理(二)现金管理基本要求1.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必须依照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国家鼓励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2.开户单位直接的经济业务往来,除按规定的范围可以使

14、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3.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稽核。4.开户银行根据规定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二、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三、现金使用的限额四、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1.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2.不得坐支。特殊原因须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并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坐支单位要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3.开户单位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时,必须如实、明确填写用途,由本单位

15、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4.因采购地点不固定,确须携带现金的,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办理现金银行汇票或提取现金。5.各单位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一律采用转账方式支付。五、现金管理的其他规定六、建立健全现金核算与内部控制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三节 银行结算账户一、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1)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不同,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四种。(2)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3

16、)根据开户地点不同,分为本地银行结算账户和异地银行结算账户。三、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一)一个基本账户原则(二)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原则(三)守法合规原则(四)存款信息保密原则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五、基本存款账户(一)概念基本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二)适用范围(三)开户要求1.可以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几乎是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2.需出具的文件营业执照正本或批文或证明或登记证,如有税务登记证也出具。(四)开立程序六、一般存款账户(

17、一)概念(二)使用范围(三)开户要求(四)开立程序七、专用存款账户(一)概念(二)使用范围(三)开户要求(四)开立程序八、临时存款账户(一)概念(二)使用范围(三)开户要求(四)开立程序(五)注意问题九、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一)概念(二)使用范围(三)开户要求(四) 开立程序(五)注意问题十、异地银行结算账户(一)概念(二)适用范围(三)开户要求十一、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央行)(二)银行的管理(开户银行)(三)存款人的管理十二、违反银行账户结算管理制度的罚则(一)存款人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二)银行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过程中)第二章 支

18、付结算法律制度第四节 支付结算方式一、票据概述(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票据是指票据法所规定的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转让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二)票据当事人1.基本当事人2.非基本当事人(三)票据权利与义务(四)票据行为(五)票据签章(六)票据记载事项(七)票据丧失的补救二、支票(一)概念及适用范围(二)种类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三)出票(四)付款(五)办理要求(六)填写要求三、商业汇票(一)概念和种类(二)出票(三)承兑(四)付款(五)背书(六)保证四、信用卡(一)概念和种类(二)申领

19、与销户(三)资金来源(四)使用的主要规定五、汇兑(一)概念和分类(二)办理程序(三)撤销和退汇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 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概念与分类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2.税收的作用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和维护国家政权等方面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

20、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二)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三)税收的分类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

21、成部分。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活动必须严格依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而税法又必须以保障税收活动的有序进行为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二)税法的分类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第二节 主要税种一、增值税(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22、1.概念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征税对象:增值额2.分类根据计算增值税时是否扣除固定资产价值,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认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2.认定手续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审批权限:县级以上税务机关(三)增值税税率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3.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3%)(四)增值税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销售额包括向

23、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价外税)。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17%)3.进项税额由销售方收取和缴纳,由购买方支付。(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1.认定标准2.应纳税额的计算(六)增值税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二、消费税(一)消费税的概念与计税方法(二)消费税纳税人凡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及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消费税纳税人。(三)消费税税目与税率1.消费税税目2.消费税税率(四)消费税应纳税额1

24、.销售额的确认(1)从价定率: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2)销售额的确定:其他价外费用,均并入销售额计算征税。含增值税销售额的换算。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销售量的确认实行从量定额征税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是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实际销售数量。3.从价从量复合计征4.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扣除(五)消费税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纳税期限3.纳税地点三、营业税(一)营业税的概念(二)营业税纳税人(三)营业税的税目、税率(四)营业税应纳税额(五)营业税征收管理四、企业所得税(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三)企业所得税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

25、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五)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五、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概念(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第三节 税收征管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一、税务登记(一)开业登记(设立登记)(二)变更登记(三)停业、复业登记(四)注销登记(五)外出经

26、营报验登记(六)纳税人税种登记(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二、发票开具与管理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的书面证明。(一)发票的种类(二)发票的开具要求三、纳税申报(一)自行申报(二)邮寄申报(三)数据电文申报(四)简易申报(五)其他方式四、税款征收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查账征收(二)查定征收(三)查验征收(四)定期定额征收(五)代扣代缴(六)代收代缴(七)委托征收(八)其他方式五、税务代理(一)税务代理的概念(二)税务代理的特点(三)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范围六、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第一节 预算法律制度一、预

27、算法律制度的构成(一)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是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二)预算法实施条例二、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进行财政分配的依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二)国家预算的作用1.财力保证作用;2.调节制约作用;3.反映监督作用。(三)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四)国家预算的构成1.中央预算2.地方预算3.总预算4.部门单位预算三、预算管理的职权(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

28、编制权、执行权、提案权、报告权。(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四、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根据预演算法规定,国家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一)预算收入(二)预算支出五、预算组织程序四个环节: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六、决 算决算是指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预算的执行结果,是国家管理预算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决算报告和文字说明。七、预决算的监督(一)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政府(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财政部门(四)各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第二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一)政府采购法(二)政府采购部门规

29、章(三)政府采购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二、政府采购的概念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一)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二)政府采购的资金范围(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四)政府采购的对象范围三、政府采购的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二)公平竞争原则(三)公正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四、政府采购的功能(一)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强化宏观调控(三)活跃市场经济(四)推进反腐倡廉(五)保护民族产业五、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一)集中采购(二)分散采购六、政府采购当事人(一) 采购人(

30、二)供应商(三)采购代理机构七、政府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2.邀请招标3.竞争性谈判4.单一来源5.询价八、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二)集中采购机构的内部监督(三)采购人的内部监督(四)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机关、检察机关等(五)政府采购活动的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亦称“国库单一账户”,是指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和支付所有的财政性资金。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概念(二)构成三、财政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一)收缴方式(二)收缴程序四、财政支出支付方式和程序(一)支付方式1.财政直接支付2.财政授权支付(二)支付程序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职业资格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