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5380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浅谈房屋建筑—中国园林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引 言中国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

2、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在内)一般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科学就是“造园学”。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诗文、楹联、匾额、绘画以及园林的陈设、鉴赏、游观等各项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山水园林,向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殊风格,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

3、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综合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吴王姑苏台开始就奠定了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格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鲜明的园林产生。中国古典园林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中国园林有哪几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又具有什么样的共同与相异的特征?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形成了什么样的造园理论?让我们先走进中国园林去看一看。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妥之处,诚请老师给与批评指正。順致谢意!目 录引言11 中国园林概论1.1浅谈对中国园林认识32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2.1 狩猎与通神(上古时期)42.3 统一

4、国家的象征(秦汉时期)42.3 纵情山水(魏晋南北朝)62.4 繁华盛世的乐园(隋唐时期)72.5 壶中天地(宋元时期)92.6 移天缩地入君怀(明清两代)103 中国园林分类3.1皇家园林113.2私家园林113.3江南园林133.4岭南园林163.5北方园林164 中国园林特点4.1中国园林本质特征194.2造园理论205 如何欣赏园林意境之美5.1意境的营造215.2欣赏的角度26结论29谢辞30参考文献31浅析中国园林概况 作者:张文聘摘要:中国园林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实际的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

5、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关键词:中国园林、意境、传统文化1.1浅谈对中国园林认识古代中国,上至帝王,下至生活富裕的阶层,都以拥有园林这种有趣的生活空间为赏心乐事。人们在园中听政、宴客、射猎、游戏、读书、对弈、品茶、拍曲、吟诗、作画久而久之,积淀了丰厚的园林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和园主人直接参与造园,就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书籍。明代(13681644)计成(1582?)所著园治是其中的佼佼者。书中所述包括造园技术与园林知识,造园经验总结和关于造园的理论

6、性论述,成为今人理解中国古代造园规则的一把钥匙。正是因为文人与工匠在理论与技术上的协作,体现中国特色环境美学的中国园林艺术才得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样本。园林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既是对自然的模拟,于方寸之间显露自然的意趣;也是对自然的加工,一草一木都能显出造园者匠心独运。中国园林把假山鱼池、亭台楼阁等人工布局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清风明月浓缩在一起,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生活。中国园林艺术着重意境的塑造,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成的空间关系,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创造了一种精神氛围。造园者透过诸如象征与比拟、追求诗情画意、汇集各地名胜古迹,以及在环境中建筑寺庙古刹、街市酒肆

7、等造园手法,追求天然雅致的美学境界,使园林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密切地联系起来,其中堂奥,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所在。2.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2.1狩猎与通神(上古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很早。据文献记载,远在公元前21 世纪,就有了放养繁殖野兽以供帝王狩猎为乐的“囿”。商代(约前16 世纪约前11 世纪)的君主都在“囿”内筑高台以观天敬神,名为“灵台”。灵台为筑土结构,体量之大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新序 刺奢中说:“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这个形容似乎有些夸张,但商代的台建造得十分高大确是实情。在上古时期,以渔猎为生的人们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

8、心,对山水、野兽、植物的崇拜成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始宗教。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栖身的林野,还是游猎的“苑囿”,神无处不在。他们选择湖沼开掘“灵沼”,在池沼旁模仿山岳筑就高耸入云的“灵台”,人世间的统治者登台亲近神灵以求庇护。台、池结合的建筑形式所具有的原始宗教意义长久地存在于先民的观念中,这种敬神的“上古园林”弥漫着一种沉郁、神秘的原始气氛。闻名遐尔的桂林山水千百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墨客。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园林最早的两种功能。春秋(前722前481)以后,诸侯林立,各国竞相修建宫室苑台,奢侈享乐之风盛行,台榭苑囿的性质、规模都发生了变化:在上古时期曾是王者禁脔的“台”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圣的象

9、征;随着国家型态的日益成熟,礼制、政务、生活等社会活动日益清晰,苑囿中的高台也不再追求单体的高大,而与周围的建筑有了有机的结构关系。原始宗教迷雾的日渐消散,使得山水之美呈现出本来的面目,人们渐渐从超自然的崇拜中抬起头,开始领略和赞美水光山色。2.2统一国家的象征(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有君权神授的思想传统,皇权得之于天,皇帝则“贵为天子”。秦(前221前206)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而后又被一个更强大的集权制王朝汉(前206公元220)取代。作为此后两千多年统一的集权国家的开端,国家型态的确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段历史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从秦汉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很容易看到这

10、四百多年间大兴土木建造宫苑的记载。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封建王国。他将全国20 万富户迁入陕西咸阳,集中人力物力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建筑计划。秦宫建筑的体量之大十分惊人,在陕西省兴平县发现的秦汉宫殿遗址,仅其主体部分,东西长达1100 米,南北宽400 米;而且还将南山、渭水等自然山体和水体纳入宫苑范围。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国都咸阳之南的阿房宫。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建有二百余处宫室,宫室之间都有架空的复道相联;那里既是宫廷区,又是宫苑区。这项庞大的建设最后没有全

11、部完成,但通过文字记载,后人也可以了解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的壮志雄心。秦朝仅仅存在了13 年便告覆亡,始皇帝千秋万代的帝国迷梦也在阿房宫的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据说焚毁阿房宫的大火竟烧了三个月。帝国灭亡后,被战火焚毁的咸阳成了一片废墟,西汉王朝(前206公元25)将都城选建在咸阳东南的长安。西汉的宫苑十分巨大,长安城区的宫殿,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了全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桂宫、北宫和明光宫,宫殿所占的面积可能在全城总面积(约为36 平方公里)的二分之一以上,算起来是明清紫禁城面积(约0.72 平方公里)的二十余倍。汉代的国力与造园活动同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前140前87)达到了极盛,为了显示皇

12、帝的绝对权威,汉武帝亲自督建上林苑。上林苑位于长安之南,北起渭水南滨,南抵终南山麓,四周围墙长达约130 公里 160 公里,包括终南山的北坡和九峻山的南坡,陕西中部地区的八条大河纵贯苑之南北,仅人工开凿的昆明池面积就达150 公顷,可以在池内训练水军。苑内建有宫殿建筑群12 处,出现了道路、廊、桥、阁等实现空间变化的园林小品,而且专为栽种花草、听乐赏曲、观看跑狗作乐、种植垂杨柳供帝王观赏分别建了不同的宫苑,宫殿外还有“园中之园”的小苑36 处。上林苑栽种有各种果木和观赏树木,还饲养了众多的珍禽异兽,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植物园、动物园和种植园。西汉的史学家司马相如在形容上林苑时曾经不无夸张地写道

13、:最南的地方冬天仍然万物滋长,最北的地方夏季也天寒地冻。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这种造园规模后来已很罕见。上林苑和阿房宫一样毁于战乱,但它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统一大国的象征,秦汉宫苑始终以天地宇宙为追求的极致,平面空间的巨大和建筑、景观的包罗万象是构思的基本前提,体现着当时的政治观和宇宙观。这种人神兼容、天地不分的文化现象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上林苑太液池中堆筑了三座岛屿,象征着民间神话传说中东海上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这种在水中建造三座神山的做法,被后世皇家园林的建造者奉为经典,出现了一再仿效“一池三山”的造园格局。2.3纵情山水(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 年东

14、汉(2620)灭亡,中国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社会动荡。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替像走马灯一样上演,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停滞,人口大减;但思想领域却打破了“独尊儒术”的传统,呈现出儒、道、释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在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魏晋风度”指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及其精神特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6),社会政治矛盾异常尖锐,士族阶层对仕途和人生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于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盛行,清谈玄学之风大兴,加之公元67 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影响很大,士族阶层将佛教对现世的怀疑和否定与道家的避世全真相融通,选择远离政权核心、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藉此全身远

15、祸、标举性情。也恰在此时,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形态中,迅速发展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保障了士族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与创新,他们除了畅游自然山水,还设法在自己的住所营造出山林的景象,以求山林野趣、田舍风情,由此产生了私家园林的最初型态。这类园林的特点是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形态为主导构建园林景观体系,因地理、气候、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就地取材的“构石”之风取代了秦汉时期的依大型山体造园的方法,植物景观以松、柏、竹等最为典型,因其具备常青、挺拔、正直的特点,文人们借此标榜自我人格。此时的私家园林中,景物的空间关系更为复杂而讲究。 以北魏时期(386534)的都城洛阳为例,城

16、内供居住的坊里有220 个,大量的私家园林就建造在这些坊里之中。据洛阳伽蓝记记载,那时洛阳有优越的水利条件,以当时洛阳城内大官僚张伦的宅园为例,在园林中种草植树,追求野致,宅内有人造的景阳山,高大的树木遮蔽日光,垂挂的藤萝随风摇曳。可见当时已懂得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建筑不仅楼阁华丽,而且结合山水,点缀成景。这种理水、叠山的造园方法,以及建筑讲求精美造型、精选植物、曲径通幽等手法,都是后世的造园家乐于仿效的。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大都是建造在各国都城的宫城内,例如三国时期(220280)曹魏都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内的铜雀园、北魏洛阳城内的华林园和西游园、南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华林园和乐游

17、园。这些帝王御园都由山水植物和亭台楼阁组成,已不再具备早期御苑的狩猎行乐功能。园中用人工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五岳、湖泊和岛屿;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翼角,有的驾临水上,有的以长廊、亭桥相连,在山水环境中显示出皇家园林富贵奢华的气魄。与园林艺术相呼应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全面发展,诗文、书法、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各个领域都空前勃兴,为后人称道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景观与诗文、书法、绘画交相辉映的特点亦始于此时。随着佛、道两教寺庙的广泛兴建,又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并与皇室园林、私家园林日渐融合,而此时的皇家园林则不复秦汉时期的辉煌。中国园林自此抛弃了以往的宏大格局,开始走向精致和小巧。2.4

18、繁华盛世的乐园(隋唐时期)公元581 年,隋朝(581618)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37 年后,唐朝(618907)灭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由于采取了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的政策,全国农业发展,经济繁荣,政治稳定,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唐朝都城长安是在隋都城制的基础上建成的,作为中央集权制度的象征,隋唐都城的格局功能更全面,建筑层次及其内在的从属关系更为清晰、严格,从而反映了一个成熟的封建集权制国家对建筑的要求,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说魏晋时代人们对山水的热爱是由于对政治的失望和对现实的逃避,那么唐人对园林的热爱则是盛世游乐的需求。唐朝的皇家园林都集中建在都城长安和东京洛阳

19、的城内及城郊地区,其中最大的是位于长安城北面的禁苑。史书记载,禁苑东西宽27 里,南北长23 里,范围极广。苑中分布着24 处园林和建筑群,有望春宫、鱼藻宫、九曲池、放鸭亭等设施,是唐朝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射猎区,每年皇帝都要率领后妃和臣子到这里狩猎、宴饮、歌舞、百戏、蹴鞠、拔河、斗鸡,开展多种多样的休闲游乐活动。打马毬(骑在马上追球、击球)更是唐朝历代皇帝热衷和擅长的一项活动,长安城内曾有很多毬场,如大明宫的左神殿军毬场,东内苑的毬场亭子,西内苑的含光殿毬场等。唐中期,还在禁苑南端的梨园内设置了皇家艺术学院,由当时的皇帝李隆基(712755 在位)亲自教授音乐。唐朝的宫苑有“三内”(大明宫、太

20、极宫、兴庆宫)、“三苑”(东内苑、西内苑、禁苑)。“三内”大多是宫与苑的结合,大明宫的前部为宫廷区,宫廷区之北为苑林区,中央有水面开阔的太液池,与前面的宣德殿、紫宸殿处在一条轴线上。这种前宫后苑的布局成为后世宫城布局的基本格式。长安城东南角的曲江池又名“芙蓉园”,原本是皇家的游乐御苑,后来向平民百姓开放。这里的水岸曲折多变,沿池建有亭台楼阁,满植林木花卉,是长安城内一处优美的风景园林区。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和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里张灯结彩,乐曲齐鸣,沿岸商摊林立,皇帝率领后妃来此游乐,并设宴款待百官,普通百姓也被允许进园,一时间园中男女老幼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唐朝这种将御园变成公众的乐园,帝王、王

21、族与百姓同乐的做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确是少有的。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在文化、艺术上的繁荣昌盛为私家园林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人文条件。唐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更加盛行而且日趋成熟;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此时渐趋成熟并成为独立的画科,涌现了一批闻名后世的山水画家。山水诗画的繁荣及其创作方法对此时的园林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在长安城附近建造的辋川别业为例,他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中营造园林,设有鹿柴、柳浪等20 景,风景如画,王维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作于此,他还亲手绘制了“辋川图”,对这一带的风景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这座园林虽早已湮没,却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清朝的乾隆皇帝(1736

22、1795 在位)就曾在圆明园中特设“北远山村”一景,以仿辋川别业。盛世的文人似乎也格外快乐,著名的诗人白居易(772846)曾在洛阳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一座宅园,经常和文人朋友在此游赏玩乐、饮酒高歌、畅谈诗书。每到秋高气爽的时节,他就在园中喝酒弹琴,酒醉之后让乐僮在池中亭榭演奏乐曲,乐声在浩渺的烟波中随风飘散。这个爱玩的诗人还在江西庐山的香炉峰之北建造了一座“庐山草堂”,木窗土墙,不施红漆,纸糊的窗,竹制的帘,十分简朴。园中有高大的古松,也有清幽的竹林,山石玲珑乖巧,天然瀑布水声淙淙。文人建造的园林寄托并表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皇家园林的豪华气魄、官宦私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相比,别具淡泊、清新、雅致的

23、风格。唐朝文人园林的发展,为后代文人园林造园规则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5壶中天地(宋元时期)宋代(9601279)造园之风十分盛行,除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外,甚至城市里的茶楼、酒肆也挖池叠山、附设园林以招揽顾客。艮岳位于宋代的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宋代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与汉唐时期动辄数百里的宫苑不同,艮岳的实际面积只有十余里,最高峰也不过九十步,但艮岳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天下之美,古今之胜”之誉。在如此小的范围内,何以营造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园林?简单地说,在于“聚景”,即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将山水、殿宇、村舍、花木等聚集在一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

24、观赏景点。这里既有绍兴的鉴湖、杭州的飞来峰、文学家陶渊明(365427)笔下的桃溪和林逋(9671028,最善画梅)笔下的梅池,还有传说中的八仙馆和人间的农舍村庄。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是一座浓缩了自然山水、植物精华的人造山水园林。从唐朝中后期延续下来的“园虽小而诸景皆备”的“壶中”范式在宋代发展成高度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典范。这一时期的文人园林,空间范围较早前已小了好多,但小小的庭园内溪流、土丘、泉水、池塘、小岛、花木、山石、亭、榭、厅、堂等景观却应有尽有。在“壶中”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以精美而富于变化的叠山、理水、

25、构石、养植花草树木,以及精美考究的建筑造型,再现自然山水千变万化的形态,困难是不可想象的。但宋人却以空前绝后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将园林艺术推到了尽善尽美的高度,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宋代的私家园林,包括大量官宦、文人的私家园林,以开封、洛阳和苏州、杭州一带数量最多,也最为典型。此时的园林小品,诸如庭园和建筑中的楹联、匾额、花石基座、柱础、室内外盆景、金鱼缸、铺地等辅助性、装饰性的小品,不仅种类丰富超出了前代,更不乏精美绝伦的惊世之作,令后世望尘莫及。这三百多年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成熟期。此间由官方组织编撰的营21造法式一书,较详细地说明了“材份制”,使我们知道古代建筑设计的

26、根本法则,它是一种完善的模数制,表明中国木结构建筑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同期宋代的绘画也展示了这个时期建筑种类与形式的多样性,其绮丽、细腻的风格与唐朝建筑的博大气魄迥然有别。2.6移天缩地入君怀(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经元朝(12061368)而进入明、清(16441911)两代。写意风格的山水画在元朝达到了成熟阶段,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和完善。而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自然风景式园林全面发展,出现了圆明园这一中国古代社会晚期园林的代表作,造园艺术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造园理论。明朝的皇家园林围绕着万岁山和太液池,以皇城内的西苑和紫禁城内御花园为代表。清朝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有所

27、建树,也是今天的人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以建在长城以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为例,它不仅综合了汉、蒙、藏等民族建筑的特点,有着中外罕见的宗教建筑集锦;而且不同的区域风景迥异湖区可以领略江南水乡的秀美柔媚,山峦区颇多西北山地的雄浑粗犷,平原区则隐隐透露出别有情趣的塞外风情堪称一座“园林艺术馆”。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将它称为“万园之园”不仅吸收了历代园林的精华,而且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样式,比如在长春园的北部建有巴洛克风格的喷水池和西洋楼。中国园林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融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精神。清朝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一代,扬州园林是其中的典范。扬州的个园,园中有山,山

28、上有亭,登亭可以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和平山堂的胜景,显示了很高的建造工艺3中国园林分类 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3.1皇家园林 1403 年,明朝决定将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将前代的元大都加以改建,压缩了原来居民稀少的城北区,将皇城前的南城墙向南移动,使皇城的前沿更加开阔。元朝的宫城建筑在战火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明朝迁都时宫城是重新建的。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没有像过去的朝代那样将前朝宫室付之一炬,而是几乎原封不动地沿用了明朝紫禁城的全部宫室,这种明智之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因而,今天人们看到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主要是明清时

29、期的建筑,集中在北京。明清皇家园林广泛吸收了前代私家园林的造园经验,荟萃了古今中外园林的精华元素,有的更直接模拟私家园林格局或在私家园林基础上改建而成。漫步在皇家园林中,你一定会被无处不在的美所吸引:宫城内的花园与周围金碧辉煌的宫殿交相辉映,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离宫别馆或依托自然山水、或人工挖池堆山,在有限的空间内成功地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宁静淡远。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体现了明清寺庙园林的宗教特色;乾隆皇帝钟情西湖风光,在圆明园中移植了“曲院风荷”、“平湖秋月”等自然风景园林的景致。皇家园林往往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宏大的规模和宏伟的气势。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仰望万寿山的前山,排云门、排云殿、德

30、辉殿、佛香阁等建筑层层上升,都建在了一条中轴线上,象征着神权的佛香阁高41 米,它高高在上,具有主宰一切的气势,是全园构图的中心和标志性建筑,排云殿则在中轴线的正中。整个建筑群既充分体现了佛经中所描绘的仙山琼阁的天国境界,又反映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君权神授思想3.2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

31、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明、清以

32、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江南,无论是乡村或城市的居住区都比北方地区

33、人口密集。由于气候、土壤、物产资源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一地区自古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并逐渐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这一地区便处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干线的交叉点上,将中国西部和北部广阔的腹地联结起来。苏州、杭州所产的丝绸自两汉以来已天下闻名;而拥有24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扬州,作为运河南端货物集散的码头,唐朝时即已发展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了;明清时期,已成为江南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的航运港口,因而成了富商云集之地。至明清两朝,江南已是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最繁荣的地区。南城乡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

34、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长期建筑实践造就了大批工匠,江南木工、瓦工、泥工向来以技术精良著称,许多能工巧匠被召去修建皇宫,明清时期许多在北方卓然有成的工匠技师都来自南方,而南北方的建筑技法和风格迥然有别。造园是一种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条件,还必须具备人文的积淀。江南地区有着悠久、深厚的汉文化传统,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同时江南发达的经济、文化与繁荣的城市生活也吸引了各地文人,比如中国著名的诗人白居易、苏轼(10371101) 都先后在杭州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他们不但主持过整治西湖的工程,疏浚淤泥、修筑长堤、绿化湖区、建造景点,使西湖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区,而且还留下大量歌咏西湖的美

35、丽诗篇,从而丰富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南宋(11271279)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批官吏、文人也尾随至此,他们吟诗作画,使那里文风大盛,而对园林艺术有直接影响的山水诗画在江南尤为盛行。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优势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南宋以来,大批官吏、富商、文人汇集苏杭,造园之风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江南地区中举进京为官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仕官告老还乡大多购置田地,建有私家园林。清朝后期,北方战乱不已,官僚、商贾更纷纷南逃至江浙一带置地建造宅园,以求远祸自守。私园主人或能诗擅画,或附庸风雅,他们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而且还往往亲自参与园林设计。因此,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建

36、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3.3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很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也往往较大,密度常达30%以上,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散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

37、超。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园林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建筑常以周围花木命名。还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尤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园林建筑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从中汲取精华。苏州的园林建筑为苏南地区民间建筑的提炼。扬州则利用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兼收并蓄当地皖南乃至北方而加以融糅,因而建筑的形式及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修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

38、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纯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天井,甚至院角、廊侧、墙边亦作成极小的空间,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楚楚动人的小景。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当然,就园林的总体看来,流于过分琐碎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3.3.1扬州园林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

39、叠石胜。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而曲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能于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个园 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大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个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的后面。从宅旁的“九巷”进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树,夏日浓荫匝地,倍觉清新。往前向左转经两层复廊便是园门。门前左右两旁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进门绕过小型假山叠石的屏障,即到达园的正厅“桂花厅”。厅之南丛植桂花,厅之北为水池,水池驳岸为

40、湖石孔穴的做法。水池的北面,沿着园的北墙建楼房一幢共七开间。两端各以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之景。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它的支脉往楼前延伸少许,把楼房的庞大体谅适当加以障隔。大假山全部用太湖石堆叠高约6米。楼之东侧为黄石堆叠的大假山,高约7米,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辑之势。个园的东南隅建置三开间的“透风漏月”厅,厅侧有高大的广玉兰一株,东偏为芍药台。厅前为半封闭的小庭院,院内沿墙堆叠雪石假山。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在古典园林中

41、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它们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怡淡而如笑,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 ,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这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的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墙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寻味的意境。3.3.2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在今日保存者为数最多,且亦最为完整。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上保持正统的士流

42、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为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它的代表作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拙政园 拙政园在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明嘉庆时王献臣因大宏寺废地营别墅,是此园的开始。拙政园占地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拙政园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十之八九皆临水而筑。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的拙政园系该园主要部分,西部为补园,东部为明王中心归田园居。中部远香堂为该园的主要建筑物,亦是全园的主景,它是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的四面厅,厅外荷香香远溢清,因此故称为远香堂。至远香堂向北眺望,可见一池碧水中有东西两岛

43、,东岛上有待霜亭,轻巧若飞,藏而不露,取唐代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为名。西岛上有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结构质朴大方,端正稳重,周围遍植枫、柳、松、竹交相辉映。亭上有明代画家倪元璐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两旁石柱伴以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一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此亭位于岛之最高处,又居园之正中,居高临下,和远香堂遥相呼应,互为对景。拙政园中除东、西二岛外,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岛,岛上有与谁同坐轩,浮翠阁、笠亭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彩。拙政园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岛布列,起到了分割水面,丰富景观的作用,形成了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之意境,颇有清幽、开朗、明静

44、的自然山林风味。总而言之,它是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3.4岭南园林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它们都完整保存下来,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精巧别致。二门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是点题之作

45、。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如百兽图、百子图、百鸟朝凤等题材多样。总的看来,建筑体量稍嫌庞大。它的建筑极其精美。园中不论花坛、墙壁、台阶、地面都有雕刻图案,精细素雅,玲珑可品。3.5北方园林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这时期北京私家营园之多,比之明代和清初有过之而无不及。分散于北京内外城的宅园兴建于这个时期并具备一定规模的,据有关文献记载估计约为一百五六十处,保存到五十年代有五六十处,其中尚不包括王府花园和会馆花园在内。王

46、府花园是北方私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们的规模一般比宅园大,规制也稍有不同。会馆花园的内容与私家园林并无差别。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别具一种刚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私家园林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叠山用石以当地所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亦属浑厚格调。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冬天叶落,水面结冰,很有萧瑟寒林之感。规则布局的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当然也就赋予园林以更为浑厚浓重的气度。比较著名的有一亩园、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清华园 清华园在海淀镇的北面。园主人为李伟。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

47、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多种的名贵山石材料,其中有产自江南的,山的造型奇巧,有洞壑,也有瀑布。植物配置方面,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园林建筑有厅、堂、楼、台、亭、阁、榭、廊、桥等,形式多样,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清华园规模宏伟,风景秀丽。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五烈河的西岸,占地约五百六十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园内的平原、湖泊、山岳成三足鼎立的布列;山岳峰峦起伏,山形秀美,虽不太高峻却颇有气势;平原摹拟塞北草原;湖区犹如江南水乡。把塞外和江南的风光,名山大川的胜概汇

48、集于一园之内。园林景观是以突出自然风致为主,建筑布局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即把绝大部分的建筑集中为许多小的群组,再分散配置于全园之内。建筑的形象比较朴素雅致,所谓“无刻桷丹楹之费,有林泉抱素之怀”以便谐调于山庄的风貌特色。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园林,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造园手法,从而为当代园林艺术的创造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精神文化意境。3.6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但是因主人生活内容的差别和对园林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所以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而在皇家园林,除了有这些功能以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在离宫型园林中,因为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另外,同为游乐部分,皇家园林里的大戏楼、买卖街、观看放焰火的亭台、供耕种的田地、植桑养蚕等部分是私家园林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