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499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哲学概论第2讲_本体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体论本体论一、第一哲学二、前本体论三、本体论历史四、人格神论及其证明五、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一、第一哲学一、第一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死后,遗留下一部分稿子,没有写上总名。他的徒众们看见这本稿子的内容,是比Physics一书的内容更进一步的,因之就题为Metaphysics,意思就是:在Physics之上的。中文译为“形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一句话来的。劳思光哲学浅说新编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神殿,各方面都富丽堂皇,里面却没有神。黑格尔(一)物理学的彼岸对于被称之为“自然”(physics)的这个词,我们除了通过经验就无法得

2、出自然的概念来,所以跟随在它后面的这门科学就叫做形而上学(由meta和physics转来)。这是这样一门科学,它仿佛是置身于物理学的领域之外,在物理学的彼岸。康德形上学的研究,是以所谓“超经验的”实有为对象的。我们能看见、听见、摸到、感觉到的事物,在哲学上称之为“经验的对象”,大如日月山川,小如眼前的桌子、椅子,以及我们的身体等等,都是经验的对象。研究经验的对象,是经验科学的任务。早期的幼稚的思想,可以将“经验的”与“超经验的”混起来,但在人类智慧稍有发展之后,就要专研究超经验的实有的形上学出现了。劳思光哲学浅说新编(二)本体论或存在论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自己的本性

3、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门科学跟任何其他的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在各种其他的科学中,没有一种是一般地讨论“存在”本身的。它们从“存在”割取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亚里士多德“本体论”这个词译自拉丁文:“ontologie”。该词为17世纪的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所创。他是根据希腊词on的复数onta(诸存在者)加上logos(学)构成的,将其拉丁化后,成为ontologie。从构词上看,所谓“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者”的学问。要研究存在者,先要在思想上确定“存在本身”。所以,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本身”被换成“存在者”,是西方几千年的本体论传统的一个基本错误。由于把存在之根据归于

4、某一类存在者,“存在本身”便被“遗忘”了。王德峰哲学导论(三)元学、玄学或道学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金岳霖不管ontologie一词怎么汉译,它总是从对“存在者的基本规定”的追问入手的“论道之学”。论道,在西方哲学中,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先于论认识、论道德、论历史。中国传统哲学也是从论道开始的,但中国人一开始就不把论道与论认识、论道德、论历史加以明确区分,而是紧密结合,由此才得以把

5、论道落实于论生命实践上,而不使其抽象化,不使论道成为对于抽象的最高知识(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的追求。王德峰哲学导论(四)寻找现象背后的实在哲学上引起最大困难的一个区分就是“现象”与“实在”的区分,事物好像是什么与它究竟是什么的区分。画家想要知道事物好像是什么,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然而如果实在并不就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样子,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知道究竟有没有任何的实在呢?罗素我们假定存在着一种现象背后的实在,并试图用不可见的东西来解释可见事物的序列。正是这种在我们所看到的、显得如此的东西和我们用来解释它的“更深层的”图景之间所做的区分,才迫使我们引入了“实在”这一

6、概念。实在是对这个世界或连同另一个世界的看法,它使我们可以理解日常显现的世界,无论是天气还是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个可怕的事故表面上的不公,还是人类历史的意义。因此,我们学会了区分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和它们的“内部”实在,学会了解释它们和理解它们。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什么是最真实的?下列各项的下列各项的“真实真实”度有多少?什么是最真实的?(用一个度有多少?什么是最真实的?(用一个1 1到到1010之间的数给它们打分,之间的数给它们打分,1010代表最真实,代表最真实,1 1代表最不真实)代表最不真实)你身边的人你坐的椅子上帝天王星贝多芬名曲你昨晚的头痛人权电子梦境数字7水爱美基因

7、相对论你的身体红色理性你的灵魂中国政法大学在发展一种本体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世界上的不同实体做出评价,并且挑出那些最基本的对象。我们已经准备了两种对“最真实的”东西的检验方式:第一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其余事物都依赖于它的对象;第二种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的对象。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跟着感觉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好了歌当科学尚未完全主宰我们的实在图景时,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上帝。而对

8、于科学家来说,最实在的东西是那些最可触、最可测量和最可检验的东西。不同的本体论对于“真实”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例如,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感觉是最可靠的知识来源,并且会把我们的亲眼所见当成相信某种事物的理所当然的依据。但直到大约三百年前,哲学家和科学家还是更信任理性能力而不是感觉;对于后者,他们抱有很大的怀疑。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五)了生脱死的终极关怀如果人无须面对死亡,也就无须展开哲学思辨了。假如我们都是永恒地生活在伊甸园中的亚当,那我们就会悠哉游哉,想这想那,却决不会去思考任何严肃的哲学问题。威廉巴雷特涅槃境界,虚无缥缈;现实人世,切实可见。为何前者为真实,为家园,为本源,后

9、者反倒为虚无,为他乡,为空幻?这于常理不通。真切可见之世界,尽管变化无常,何必一定空,一定幻?何必一定要另设一个世界来与之对立,使其成空?变任其变,何必以变来证现世之空幻?我心何必因此不安?然不能不安,原因只有一个:变也有到头的时候,那就是终结一切变的那个大变死亡。那使万变为空的大变,表征的正是人的生存的根本的有限性,由此才会有另一种求不变之精神世界并视之为真实家园的追求。这追求便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可以导人入佛门,入宗教,也可导人作本体论之思。王德峰哲学导论二、前本体论二、前本体论最终的实在是水。泰勒斯实在是不确定的“无限者”。阿那克西曼德实在从根本上说是气。阿那克西美尼实在像火。赫拉

10、克利特实在是由微小的原子构成的。德谟克利特自哲学诞生起,关于存在问题的学问也就起步了。不过,这门学问最初还未获得本体论的形态。它的最初形态是世界本原学说。可以把世界本原学说称作“前本体论”,因为这种学说是本体论的先导,它探讨世界统一性的原理,也就是要揭示诸存在者之最基本的共同规定。只是因为它所揭示的基本规定,还出不了有限的感性具体性之范围,所以还不是本体论。王德峰哲学导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

11、元素、万物的本原了。因此他们认为,既然那样一种本体是常存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了;比方说,苏格拉底有了神采、有了文才的时候,我们并不说他是绝对地产生了;他失掉这些特色的时候,我们也不说他是绝对地消灭了,因为那个基质苏格拉底本身是一直在那里的。别的情形也是一样,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和消灭。因为一定有某种本体存在,这本体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别的东西都是从本体产生出来的,本体则是长存的。至于本体有多少,属于哪一种,他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万物的本原(二)“水”本原说最终的实在是水。泰勒斯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的,因为藉着这个命题,才意识到“一”是本质、真实、唯一自在自

12、为的存在体。在这里发生了一种对我们感官知觉的离弃,一种对直接存在者的离弃,一种从这种直接存在的退却。希腊人曾把太阳、山岳、河流等等看成独立的权威,当作神灵崇拜,凭着想象把它们提高到能够活动、运动,具有意识、意志。无限地、普遍地予以生命和形象,却并无单纯的统一性。有了那个命题,这种狂放的、无限纷纭的荷马式的幻想便安定了,无限多的原则彼此之间的这种冲突,这一切认定某一特殊对象为自为地存在的真实体、为独立自为高于其他一切的力量的种种观念,都取消了;因此确定了只有一个“普遍”,亦即普遍的自在自为的存在体,这是单纯的没有幻想的直观,亦即洞见到只有“一”的那种思想。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三)“无限者”本原说

13、实在是不确定的“无限者”。阿那克西曼德黑格尔承认这一点,他说,“水也同样是一种特殊事物。这是一个缺点;作为真实原则的东西,决不能有片面的、特殊的形式”。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无限者”是始基。“无限者”是无定形的、未分化的原始物质,无穷无尽地充满于空间。万物由它构成,又复归于它。他对始基的这种规定,是比泰勒斯前进了一步,他倾向于超出具体的特殊感性事物。但是,尽管力图摆脱特殊感性形式,“无限者”却还是感性的东西,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思想原则本身,而是用无规定性的最初物质来表达一个出自思想的原则,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通过在感性层面上对一切特殊性的否定,来表达对原则本身的肯定。王德峰哲学导论(四)“气”本原

14、说实在从根本上说是气。阿那克西美尼正因为“无限者”之于始基,只是一种否定性的规定,所以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不能满意。阿那克西美尼既要承继他老师的无限、太一之原则,又要给这原则以肯定的感性规定,他找到了“气”。气是活泼的,无限地弥漫于空间。气的稀释和凝聚的过程,产生万物。阿那克西美尼是从阿那克西曼德的否定那里,又回到肯定。这一返回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进步。思想的普遍原则与感性的有限形式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伊奥尼亚学派的世界本原学说到此为止就无法前进。王德峰哲学导论(五)“火”本原说实在像火。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象喻性的表述,把伊奥尼亚学

15、派的世界本原学说之困境点得明了:企图确定永恒不变的世界本原之努力是无望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种物质元素是永恒的。万物皆变,无物永存。赫拉克利特干脆就用“火”来规定始基。火是永远在变化、活动的形象,以之为始基,其实是要破除“始基”观念中的“永恒实体”之意味。说火是始基,实即意指真正永恒的东西,是宇宙变化过程,是流变本身。所以,已不能把赫拉克利特的“火是基质”的学说单纯当世界本原学说看,无宁说它已暗含对本原问题的取消。王德峰哲学导论你怎么看世界本原?有些人的确是像德谟克利特那样理解宇宙的,他们认为宇宙包含着一种由不变的元素构成的精妙秩序,而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拆分和分析而得到理解;有些人是像泰勒斯那样理

16、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就像一池水或地中海那样,是可理解的、有形的和物质的;有些人是像阿那克西曼德那样理解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神秘的、超越日常经验的;还有人则把不变的能量和剧烈的流变看作世界的最重要的要素。罗伯特所罗门外行人往往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弄清了实在的最终本质,或至少是知道得比前人多得多。然而,无论认为实在应当由基本的建筑原料构成,还是应当以某种更大的、更为整体的东西加以刻画(无论物质和能量谁是首要的),基本的争论仍在继续着。换言之,形而上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关于科学的陈旧而粗糙的看法,它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2500年,但它的一些想法其实与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差

17、别。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三、本体论历史三、本体论历史实在是“数”。毕达哥拉斯实在是“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实在是“Being”。巴门尼德实在是“理念”。柏拉图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用追寻“第一因”的方法来揭示诸存在者的最基本的规定,这种努力所以归于无效,是因为在感性的经验世界中不可能有“第一因”。假如我们仍然要追寻那统驭和规定万物的根本原因,那么,第一,这原因必须不再是其他事物之结果,即它自己同时即是自身的原因;第二,这原因必须是能保持自身不变的。换言之,必须以“自因”取代“第一因”。王德峰哲学导论(一)实在是“数”这样一些话说得大胆得惊人,它

18、把一般观念认为存在或真实的一切,都一下打倒了,把感性的实体取消了,把它造成了思想的实体。本质被描述成非感性的东西,于是一种与感性、与旧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被提升和说成本体和真实的存在。黑格尔毕达哥拉斯派关于数的基本思想:“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正是通过毕达哥拉斯派,西方人第一次不以自然的感性形式来了解“绝对”,而是把它了解为一种思想的范畴,因为,事物的数学性质不是感觉知觉所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思想“客观的思想”。当毕达哥拉斯派以数学关系为事物之基础的时候,这样一个原则就被树立起来:只有在思维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性。王德峰哲学导论(二)实

19、在是“逻各斯”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都遵循着这个道(logos)。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的“火之本原说”其实是取消了本原问题,他更重要的贡献是提出逻各斯学说。逻各斯在希腊语中原义是“语词”,转义为“道”、“道理”、“普遍规律”。赫拉克利特首先用逻各斯表示蕴涵在语言中的普遍法则。按照他的说法,逻各斯是人的灵魂所固有的,同时又是万物共同遵循的尺度、分寸。赫拉克利特以火为本原,强调变的原则,但同时认为变是遵循着逻各斯的。逻各斯在语言中,所以流变中不变的东西在语言

20、中。这实际上是一条极重要的指示:那驾驭一切的东西在语言中。王德峰哲学导论(三)实在是“Being”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巴门尼德巴门尼德明确地提出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对立,前者是一条通往意见之路,后者才是通往真理之路。按照巴门尼德,变化是感官所感知的,所以不是真理,只是意见;把变化视为最高原则,视为“本原”之原理,是不对的。比如,赫拉克利特讲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就感性的河流而言的,河流作为感性事物,确实始终在流逝中。但流逝不是真理。倘若是,语言就不可能,我们也就不能说话,我们不能说“这是某某河”,不能说它是什么,因为它既存在又不存在:它不是它!这意味着世界无法向我们呈现,

21、存在者被取消了。换言之,感性事物单凭它的被感知,其实是空无,不能成为某物。感性事物要成为存在者,须另有根据。王德峰哲学导论Sth.(某存在者),不是靠a、b、s(感性杂多)做出来的,而是靠is做出来的。所以,is这个从语法上来讲的“系词”,其实是作为活动来看的客观的纯粹思维,它即是第一个思维规定:存在。王德峰巴门尼德把“是者”(being)作为真理的对象。这个概念来自希腊文的“是”(einai)动词。在西文中,“是”(to be)既可用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如在“A是B”句型里的用法;又可以单独使用,指示事物的存在,如英文to be or not to be(存在或不存在)。巴门尼德把“是”的

22、两种功能归结为同一意义、同一对象,又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续性和完满性。他以前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字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而巴门尼德则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四)实在是“理念”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比如,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只能是因为它分有了美的型相;同样,大的东西分有“大”,小的东西分有“小”事物要分成两个,就必须分有“二”,要成为一个,就必须分有“一”。柏拉图柏拉图把巴门尼德关于世界是静止的命题与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

23、变化的命题综合起来,提出静止的理念与流变的现象两个世界的思想。他认为,我们日常所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像巴门尼德所主张的“being”一样是不动不变的;这样的存在就是“理念(idea)”,即我们所能见到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理念世界”给予并显现“物理世界”的意义。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五)实在是“实体”在一切场合,科学都主要地研究首要的东西,其他事物依赖于它,并由它而得名。假如这东西就是实体的话,那么,哲学家应做的事就是掌握实体的原因和本原。亚里士多德无论是泰勒斯的水,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巴门尼德的存在者,还是柏拉

24、图的理念,实际上讲的都是实体。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本体论特征。但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哲学家们还分不清实体和属性,有的把属性看作实体,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唯一的实体。柏拉图也常将性质、数量、关系等与实体搅在一起,以致搞不清哪些东西才有理念。亚里士多德明确区分实体和属性,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以存在和实体为研究对象的本体论传统。李超杰哲学的精神1.实体和属性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一个主体之中,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我们可以在好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有”,但是一切“有”的东西都与一个中心点发生关系;这个中心点是一种确

25、定的东西,说它“有”是毫无歧义的。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对词作了分类,提出了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状态、活动、遭受。实体,例如人和马;数量,例如二尺长或三尺长;性质,例如白的、懂语法的等属性;一倍、一半、大于等等则属于关系范畴;在市场上、在吕克昂等等则属于地点范畴;昨天、去年等等属于时间范畴;躺着、坐着等等是指姿势的语词;穿鞋的、武装的等等则属于状态;切割、烧灼等等是动作;被刺、被烧灼则属于遭受范畴。”在这十个范畴中,他认为只有实体是中心,其他范畴都是附属于实体的,是实体的属性。李超杰哲学的精神2.形式和质料实体是内在的形式,形式和质料在一起是所谓

26、具体实体的来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事物既需要形式也需要质料,除了上帝,形式和质料不能相互分离。对每件事物都可以提出四个基本问题:1.1.它是什么?换句话说,它的形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称之为事物的形式因。它是什么?换句话说,它的形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称之为事物的形式因。2.2.它由什么组成?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质料因。它由什么组成?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质料因。3.3.什么创造了它?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动力因什么创造了它?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动力因4.4.它为了什么目的?就是为什么它被创造?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目的因。它为了什么目的?就是为什么它被创造?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目的因。请再来思考一下雕像

27、,比如说,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请更加仔细地考虑一下橡子的例子。布鲁克诺埃尔穆尔、肯尼思布鲁德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的不同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实体的质料或潜在性越多,则形式或现实性越少,所处的等级也就越低;反之则处在较高的等级。实体沿着形式或现实性越来越多的方向上升,最后到达没有任何质料或潜在性的纯形式、纯粹的现实性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神”。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3.神:纯形式和最高实体我们说神是一个至善而永生的实体,所以生命与无尽延续以至永恒的时空全属神:这就是神。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神作为一切事物发生的先定条件,是永远在先的;神是纯粹的现实,是最实在的东西,

28、因此它本身并无变化,不生不灭,而又是一切变化的根源;神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万物向神而趋;作为万物所追求的目的,神本身又是“善”神也是永恒的理性自我思维的理性它自身就是它的对象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神”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和首要原因的代名词,是为了解释可感的物理实体的合理性而做出的理论设定。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关于神的观念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理神论传统,没有陷入神人同形同性论的窠臼。然而,另一方面,他把形而上学归结为神学,把最高的哲学原则或最高实体冠以“神”的名称,在物理领域之外设立了一个超自然的神圣领域,为形而上学与各种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神学的同盟开辟了道路。赵敦华西方哲

29、学简史实在是“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是神秘主义的“鼻祖”。在道德经中,他把终极实体表达为“道”。这个“道”,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万物由之产生又复归于它的内在根据。所有的理性对于它都鞭长莫及,认识它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神秘的洞察。它是“宇之道、万物之规范、节奏和内驱力,是存在于所有生命之后和之中的秩序原则”,然后,“道”还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它存在于自然界万物之中,并运行于其内。这种“道”从任何方面讲都不是一个人,也不具有人格,而只是一种造成并维持宇间万物的生命力。

30、J.P.蒂洛哲学理论与实践实在是“涅槃”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法华经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马鸣大乘起信论佛陀假定为终极实体是某种他叫做涅槃的东西,其字面意思是“送出”或“消灭”,它是指排除人的自我而达到终极实体的必要性。佛陀说,涅槃实际上是不能定义、不能理解、不可描述、不可想象、不能说出的。不过我们可以假定它是人与终极实体所取得的一种统一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和统一事实上就是终极实体。从任何方面看,涅槃都不是一个人,也不具有人格。这可能是一种把终极实体神秘到了极点的观点,而且当某人排除自我或本我而完全潜心于彼岸世界的终

31、极实体时,也是处于一种难以言表的状态之中的。J.P.蒂洛哲学理论与实践四、人格神论及其证明四、人格神论及其证明宇宙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它,还是一个你。我们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它却迫使我们通过固执地相信有神存在着(尽管不这样做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来说,还是对我们的逻辑来说都很容易),而觉得自己正在尽可能为宇宙提供最热忱的服务。这似乎是宗教假说的活生生的本质的一部分。威廉詹姆士尽管生活显然是“荒谬”的,但正是神才使一切有了意义。圣经约伯记有力地表明了这一点,克尔凯郭尔曾用它来证明“荒谬”是真正信仰神的前提,而不会导致无神论。信仰神并不必然与正义和赏罚等观念相关。即使生活并不公平,信仰神也会赋予

32、生活以意义,但这种意义必须到一种深刻而热烈的信仰中寻找,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相信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存在着这一事实之上。信仰神并不只是相信神存在着,它也是信仰某种特定意义的神,这个神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我们,而我们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他。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实在是“神”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圣经旧约出埃及记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圣经新约约翰福音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一切都是服从他的。他是天地的创造者,当他判决一件事的时候,他只对那件事说“有”,它就有了。古兰经关于终极实体的人格神论的说法至少在世界三大宗教

33、中是相似的。这种实体是智慧的、强大的、善的、正义的、仁慈的,而且还是一个人或者是处于“他”已经创造之物的某种人格的联系中,当然,它也是值得崇拜、值得人们为之献身的。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试图证明如此一种实体存在的各种论证,然后再对这些论证作一个批判的评价。J.P.蒂洛哲学理论与实践(二)自然神学证明从一定的经验和由此所认知的我们感性世界的特殊性状开始,根据因果律,由这种特殊性状一直上溯到世界以外的最高原因第一种证明是自然神学的证明 康德当我们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它被设计得如此巧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目的。星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大脑被安放在头颅里,鸟有虫子吃,虫子有树皮吃,雨可以使树

34、生长,云可以造雨等英国哲学家威廉佩利曾经通过类比提出了一种设计论证假如我们在旷野里拾到了一块表,我们会认为一定有某个人曾经到过那里;同样道理,我们看到世界的设计如此精妙,于是也会下结论说,一定是某个智慧的造物主创造了它。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批评:进化论(达尔文);过远类比(休谟);有限上帝(康德)。(三)宇宙论证明经验地以不确定的经验为基础,例如以任何一种存在为基础第二种证明是宇宙论的证明 康德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可以相信的最合理的事物。13世纪时,他就此给出了几条证明正是阿奎那为所谓的宇宙论论证做了辩护它又许多版本,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一切事物都或是由其他事物产生,或是由其他事

35、物创造。因此,必定存在着第一因,或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推动者”这就是上帝。上帝既是宇宙从无到有的原因,也是宇宙的存在从一刻持续到另一刻的原因。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批评:难推因果(休谟);有限上帝(康德)。(四)本体论证明最终抽去一切经验,完全先验地从单纯的概念推论出一个最高原因的存在第三种证明是本体论的证明康德除了宇宙论论证和设计论证,哲学中还有一种本体论论证也是对上帝存在的理性论证,它是11世纪的一位修道士安瑟伦提出来的。“本体论”一词意为“与存在的本性相关的”。这个论证有好几个版本,其本质是这样的:1.我们只能把上帝设想成一个无限的、最完美的东西。2.一个具有除“存在”以外

36、的所有完美性(公正、全能、全知等)的东西不能算是“最完美的”。3.因此,最完美的东西必然存在。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批评:极妄反真(高尼罗、黑特兄弟);倒果为因(休谟、康德)。康德的公设康德的公设既然促进至善原本是我们的职责,那么设定这种至善的可能性就不仅是我们的权限,而且也是与作为需求的职责联结在一起的必然性;因为至善只有在上帝的此在的条件下才发生,所以这就将上帝的此在这个先决条件与职责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亦即认定上帝的此在,在道德上是必然的。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帕斯卡的赌注帕斯卡的赌注你非下赌注不可。你早已委身,就别无选择。然而,你将赌定哪一面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既然非得作出一种抉

37、择,只有看看哪一种抉择与你的利害关系最小。那么,就你的福祉而言又将如何呢?让我们估量一下赌注正面,即相信上帝存在所包含的得与失吧。我们对两种情况加以估量:若赌赢了,你将获得一切;若赌输了,你并没有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就赌定上帝存在吧!帕斯卡思想录非理性的信仰如果有一天,人似乎成功地使基督教变得合理了,那么那一天就是基督教寿终正寝之日。克尔凯郭尔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信仰无疑是非理性的,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是无关紧要的。信仰上帝是一件极其个人的、充满激情的事情,它不适合用任何方法进行“论证”。信仰是一种承诺,恰恰因为人不可能知道上帝的存在克尔凯郭尔称之为“客观的不确定性”才要求我们做出“信仰的

38、飞跃”。另一种被称为神秘主义的古代传统声称人可以通过一种无法描述或言传的特殊体验来信仰上帝一个神秘主义者甚至用不着说他所“看到”的绝对是真的,他只要坚持这对于他个人来说意味着一切就够了。他并没有声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能够直接体验到上帝(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就足够了,与此相比,还有什么论证会更有说服力呢?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无神论的断言上帝虚无的神化,把虚无奉为神明的意志。尼采宗教观念,并不是经验的沉淀物或思维的最后结果:这是一些幻觉,是一些人类最古老和最迫切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39、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就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评:憨山大师说过:“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共产主义社会不死人吗?永远的宗教和形而上学宗教的反对者总是谴责宗教的愚昧和不可理解性。但是一当我们考虑到宗教的真正目的,这种责备就成了对它的最高褒奖。宗教不可能是清晰的和理性的。它所叙述的乃是一个晦涩而忧

40、伤的故事:关于原罪和人的堕落的故事。宗教绝不打算阐明人的神秘,而是巩固和加深这种神秘。因此可以说,宗教是一种荒谬的逻辑;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把握这种荒谬,把握这种内在的矛盾,把握人的幻想中的本质。卡西尔如果说形而上学已实际存在,那么,即使不把它看作学问,也应当看作自然的倾向。人类理性并不只是因为博学多识的虚荣心的推动,而实在是由于其自身内部的要求所激励,热烈地趋向“理性之经验的运用及由此引申而来的原理所不能解答的问题”。所以,无论何人,当其理性成熟到可以思辨时,就常有某种形而上学存在,而且将继续存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五、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五、形而上学与生活世界研究知识论我可以站在知识底对象范围之

41、外,我可以暂时忘记我是人,凡问题之直接牵扯到人者我可以用冷静的态度去研究它,片面地忘记我是人,适所以冷静我的态度。研究元学则不然,我虽可以忘记我是人,而我不能忘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不仅在研究的对象上求理智的了解,而且在研究的结果上求情感的满足。金岳霖倘若“实在”一词是用于评价我们经验的最基本的术语,那么实在首先必然是科学的或宗教的吗?也许真实世界的东西不是任何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实体,而是他人、艺术、音乐或无论什么东西,就像保罗蒂里希关于上帝所说的那样,是我们的“终极关怀”。于是,实在的问题就成了生活意义的问题。对于某些人而言,这可以用上帝来回答;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这可以用科学来回

42、答;但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一旦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它,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存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甚至是从未料到的地方。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一)两种在世结构我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依赖,就是基本的本体论结构,它包含了其他的一切。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保罗蒂里希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的看法,粗略说来,占主导地位(主导不是惟一)的有两类:一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另一种是把二者看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没

43、有世界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世界万物的灵魂,万物是肉体,人与世界万物是灵与肉的关系,无世界万物,人这个灵魂就成了魂不附体的幽灵;无人,则世界万物成了无灵魂的躯壳,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世界是无意义的。张世英哲学导论(二)两种超越路径思维以把握事物间的相同性(同一性、普遍性)为己任;想象以把握不同事物间即在场的显现的事物与不在场的隐蔽的事物间的相通性为目标。张世英哲学史上,粗略地说,有两种追问的方式:一个是“主体客体”结构的追问方式,一个是“人世界”结构(“天人合一”)的追问方式前者是作为主体的人站在客体以外追问客体(即客观事物)的根底,后者是人处于世界万物之中体悟人如何与

44、无穷无尽的万物融为一体;前者追问的是:外在的客体是什么,后者追问的是:人怎样与世界融合为一。总之,前者是把世界当作一种外在于人的对象来追问,后者是把世界当作一种本来与人自己融合为一的整体来体悟。张世英哲学导论天在人,道在我余少失怙,贫不能问学,年十三岁,登高而伤秋毫,时喟然叹曰:此秋毫始为茂草,春夏时,吸收水土空气诸成分,而油然滋荣者也。未几,零落为秋毫,刹那刹那,将秋毫且不可得,求其原质,亦复无有。三界诸有为相,皆可作如是观。顿悟万有皆幻。由是放荡形骸,妄骋淫佚,久之觉其烦恼,更进求安心立命之道。因悟幻不自有,必依於真。如无真者,觉幻是谁?泯此觉相,幻复何有?以有能觉,幻相斯起。此能觉者,是名真我。时则以情器为泡影,索真宰於寂灭,一念不生,虚空粉碎,以此为至道之归矣。既而猛然有省曰,果幻相为多事者,云何依真起幻?既依真起幻,云何断幻求真?幻如可断者,即不应起,起已可断者,断必复起。又舍幻求真者,是真幻不相干,云何求真?种种疑虑,莫获正解,以是身心无主,不得安稳。乃忽读王船山遗书,得悟道器一元,幽明一物。全道全器,原一诚而无幻,即幽即明,本一贯而何断?天在人,不遗人以同天,道在我,赖有我以凝道。斯乃衡阳之宝筏、洙泗之薪传也。熊十力船山学自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