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496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歌德在其诗剧浮士德的第二部中以这样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叹道:“软弱,你的名字是女人!”老子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他曾旗帜鲜明地歌颂女性:“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在文学的世界里,女性是美的化身,是悲的意象,是爱的符号,女人有着柔软的天性,也有着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点。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著有永恒之女性,将女人与爱情结合起来,抒写了女性的永恒。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也充满了各种有关泪的意象和意境,如寄予爱国情怀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写闺愁的“泪眼问花花不

2、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朦胧意境中的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博物志里载鲛人“眼能泣珠”的故事,海涅诗曰:“从我的泪珠里,长出娇花朵朵。”法国诗人缪塞曾说过“把一滴泪变成珍珠一粒,就是人世间诗人的痴情。”如此等等,数不胜数。一花一叶一世界,小小的一滴泪中能够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沧海桑田与人事变迁,也能映射出纯朴自然的人性和形形色色的生命。女性与泪似乎是两厢完美的意象,女性的泪,不禁使人油然生气一股怜爱之情,疼惜之意。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绽放奇光异彩的女性,谱写了一曲“悲金悼玉”的绝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女子的泪点点滴滴,洒在历史的河岸,也洒

3、在了亿万读者的心上,恰似一切美的柔情,令人怦然心动,随着她们一同经历着悲欢离合,一起泪洒金陵。本文就红楼梦中女性的泪,进行深入探究,感受不同人物的点点泪滴,以及不同生活情景中红楼女子的动人泪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既是曹雪芹的写作和生活体验,也是众多红楼女子的生命写照,走进大观园,隐隐约约,我们能够听到远远近近、呜呜咽咽的哭声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出版社.20062周国平.永恒之女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3俞平伯.俞平伯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4宋淇.红楼梦识要.中国书店.20005王昌定.红楼梦艺术探.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6周汝昌.红楼别样红.作家出版.200

4、87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中华书局.20068王海龙.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9周汝昌.红尘冷眼魇红楼.团结出版社.200610冯其庸.解梦集.文化艺术出版.200711张晓娟.浅谈红楼梦中的哭.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刘艳青.“淌眼抹泪”里的修辞格.燕山大学学报.201013韩玺吾.妙玉黛玉:几多红泪泣姑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贝京.红楼梦还泪报恩拟神话及其叙事分析.红楼梦学刊.200315陈家生.红楼梦中的哭.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6吴宝成.隔帘消息风吹透捧心西子“泪”为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胡淑娟.美学双璧也谈红楼梦中钗

5、、黛悲剧形象.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8尹春霞.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形象初探.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19严明、陆巧娟.男权社会的无奈祭品论凤姐和宝钗婚姻悲剧中的个性因素.红楼梦学刊.200020李联.“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王燕.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宜宾学院学报.200322赵家华.千流归大海汇成民族泪也谈曹雪芹的泪.保山师专学报.1997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汉语言文学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多少学者与文学爱好者前赴后继地奋斗在红学探索的道路上,红学的涉及面之广,包罗万象的程度,

6、是其他作品流派所远不能及的。各种观点荟萃成为红楼盛宴,极大地满足了亿万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次论文就红楼梦中女性们的泪展开探讨和研究,透过红楼女子的点点泪光,分析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而在这一领域,以女性泪为切入点的研究和作品还并不多见,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意义。正文为完成毕业论文万艳同悲的绝唱论中女性的泪,本人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作为着手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十分之多,现就部分作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概括罗列,分析综合后进行整合,加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冯其庸先生在其解梦集中阐述了红楼梦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妇女守节的反对,认为红楼梦中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

7、与林黛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最终的爱情悲剧,这样的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自由。王海龙的作品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分章分篇地讨论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既包括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这样等级较高的封建贵妇,也包括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贵族小姐,还深入探讨了赵姨娘、夏金桂等历来为人所不齿的反面角色,以及袭人、紫鹃、柳五儿等各类女奴,一共详细讨论了五十四位各种各样的女性,充分张扬了女性主义。红尘冷眼魇红楼中则汇聚了俞平伯、胡适、鲁迅、王国维、周汝昌、蔡义江等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的红学理论,纷然呈现出他们各自独到的红学观点。如周汝昌先生在黛玉之死的问题上,认为,造

8、成黛玉悲剧的主凶,是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元春等,而非传统观点中的贾母和凤姐,阐发了其独到深入的见解,王国维大师从美学、伦理学等角度解读红楼梦,蔡义江以诗词曲赋为切入点解读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周思源在正解金陵十二钗中,重点剖析了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元春,通过这些女性牵引出其他人物和作者的思想观点,并从学术研究和小说创作之间的根本区别上来考究红楼梦中的某些问题,如作家的身世背景、创作意图,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一种更切合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这部作品,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红学探究之门,尤其是对女性视角的切入,有很大的帮助。有着相似论述结构模式的是周汝昌的红楼别样红

9、,周汝昌也花了很大的笔墨来分析典型女性人物,如历来最受人们关注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史湘云、“槛外人”妙玉等。周汝昌还结合了大量的诗文来论述人物,将红楼梦中的景、情、事、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系统。在红楼梦识要中,作者宋淇主要截取了红楼梦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物品,以及几种经典意象来展开详细论述,阐发观点。如斗篷,薛宝钗的冷香丸,王熙凤的不治之症,晴雯夭风流,黛玉泪尽夭亡等,以小见大,对本人的以泪看红楼女性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启发本人把握住细节来看整体。王昌定先生的红楼梦艺术探中将人物以对立统一的形式进行系统论述,这一点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更全面更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作品和其中的人物,

10、形成辩证的观点很有帮助。如在此书中,作者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艺术形象对立统一起来,论述贾政、王夫人与反面形象的塑造,将鸳鸯、晴雯合论并以此探讨艺术典型问题,将袭人与平儿共论来阐发人物的共性与个性。在涉及“女性的泪”方面,作者点出了一个典型的“四人对泣”场面,即宝玉、黛玉、袭人、紫鹃四人之间因“金玉良缘”引起矛盾冲突而引发的一场哭的画面。这样典型场面的深度挖掘给本人的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好的灵感,对于本人如何探索“女性的泪”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除系统论述红学观点的书籍意外,本人还阅读了大量刊物上的篇章,这些文章里的观点简洁而精辟。如在中的哭中,作者陈家生从艺术表现技巧着手,描述了作品中个人物的哭态泪状

11、,肯定了在“哭”方面作者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男权社会的无奈祭品论凤姐和宝钗婚姻悲剧中的个性因素的作者严明、陆巧娟从男权社会的背景和人物个性因素方面揭示了红楼梦中的两位典型的少奶奶王熙凤和薛宝钗的悲剧成因,提出了红楼梦不仅“怀金悼玉”,而且也为其他不幸的女儿悲泣,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的观点,认为曹雪芹在书中为封建社会末世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形象初探站在薛宝钗的立场来解读一位可怜女性的性格悲剧和爱情悲剧,作者尹春霞认为薛宝钗是殉道者的悲剧,而非抗争者的悲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林黛玉的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作者吴宝成在隔帘消息风吹透捧心

12、西子“泪”为魂中浅析了林黛玉的哭,从家事、心事、身事三个角度来分析导致林黛玉时常流泪的原因。如是等等。结论红学就如一片无边无垠的海洋,有着不胜枚举的思想和观点,在浩瀚的红学海洋中吸取知识营养,并提取出有利于本论文写作的观点和信息,是顺利完成本论文的基础前提。本人将红学前辈关于女性与泪的论点综合起来,并加以独立思考,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来完成此次论文的写作。附录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出版社.20062周国平.永恒之女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3俞平伯.俞平伯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4宋淇.红楼梦识要.中国书店.20005王昌定.红楼梦艺术探.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6周汝昌.红楼

13、别样红.作家出版.20087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中华书局.20068王海龙.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9周汝昌.红尘冷眼魇红楼.团结出版社.200610冯其庸.解梦集.文化艺术出版.200711张晓娟.浅谈红楼梦中的哭.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刘艳青.“淌眼抹泪”里的修辞格.燕山大学学报.201013韩玺吾.妙玉黛玉:几多红泪泣姑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贝京.红楼梦还泪报恩拟神话及其叙事分析.红楼梦学刊.200315陈家生.红楼梦中的哭.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6吴宝成.隔帘消息风吹透捧心西子“泪”为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胡淑娟

14、.美学双璧也谈红楼梦中钗、黛悲剧形象.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8尹春霞.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形象初探.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19严明、陆巧娟.男权社会的无奈祭品论凤姐和宝钗婚姻悲剧中的个性因素.红楼梦学刊.200020李联.“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1王燕.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宜宾学院学报.200322赵家华.千流归大海汇成民族泪也谈曹雪芹的泪.保山师专学报.1997本科毕业论文(20届)万艳同悲的绝唱论红楼梦中女性的泪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中女性的泪以及这些形形色色的泪背后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分析特定情境下女性

15、泪的深刻含义,并通过对不同女性不同情景下的各种泪的探究来解读作品意义与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读懂那些灵动的生命,听懂曹公谱写的那曲万艳同悲的绝唱。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泪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绽放奇光异彩的女性,谱写了一曲“悲金悼玉”的绝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女子的泪洒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洒在了亿万读者的心中,使人随之泪洒金陵。本文就红楼梦中女性的泪,进行深入探究,感受不同人物的泪滴所蕴含的内心世界和折射的外部世界。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哭成此书,泪尽而逝”,漫卷诗书,随处可见的哭态泪状,随处可闻的哭声,令人情不自禁地红了眼圈,湿了泪框。曹公在表现

16、女性泪的方式上也千姿百态,丰富细腻:既有嚎啕大哭,深切恸哭,也有耍赖哭闹,佯装假哭,还有无泪之干哭,无声之抽噎。通过书中传奇女子们的千红哭、万艳悲,赋予泪丰富的内涵和意义,鲜明地凸显了人物的个性,抒发了人物的情愫,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生活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作品的思想主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既是曹雪芹的写作和生活体验,也是众多红楼女子的生命写照,在“荒唐”的背后,泪湿纸卷,淅淅沥沥;走进大观园,隐隐约约,我们能够听到远远近近、呜呜咽咽的哭声,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泪语皆心语在众多悲情红楼女子中,每一位的泪,都有着独特的气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蕴含

17、在她们泪中的,是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线索,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红楼梦里说是非,每一处梦境所历,彼时彼刻,皆为哭泣者的情语;笔墨所至,泪光点点,皆为哭泣者的心语,或有诉不尽的辛酸,或含无可奈何之情,或蕴无限之悲痛,如是等等。1、辛酸之泪在尊卑分明的贾府中,主子与奴才之间无论在人格尊严和待遇上都有着楚河汉界的分别,即使是生活在贾宝玉这位相对来说略具平等意识的主子身边的女性,也无法真正享受尊严,贾府的女奴中既有上了年纪的老婆子,也有年轻的丫鬟奴婢,在作者的笔下,无一幸免。大部分的年轻女奴都得到了悲悯和怜惜,最典型的是贤袭人和傲晴雯。宝玉被家政毒打以后,贴身丫鬟袭人是待到贾母、王夫人等走后

18、,才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询问他;紫鹃拿黛玉回苏州之事来试探宝玉致使宝玉发病,袭人哭着来到潇湘馆,“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1P584;惜春出家时,宝玉也显露出浓厚的皈依之意,袭人哭得死去活来;宝玉出家后,袭人哭晕过去;最后被逼嫁给蒋玉菡,她也原是“哭”着不肯俯就的。这样一个袭人,从小被卖,命中注定要伺候别人,一心一意服侍主子,忠心耿耿,深受贾母的信任,在红楼梦中,她伺候过贾母、史湘云和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腹,宝玉的贴心人,为人温顺懂事,守节知礼,宽容平和,手眼灵活,称职敬业,她为宝玉献出了一切却得不到名分,最终连“守寡”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连死都要考虑顾全别人,无法轻易终结她屈辱的人生,这才

19、是真正的“枉与他人作笑谈”!宝玉将袭人精心为他缝制的汗巾子做为与蒋玉菡的交换,她纵使满腹委屈也难有怨言;宝玉淋着雨回到怡红院,“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1P302,恰巧遇到袭人来开门,那一脚致使袭人病重吐血,纵然是误会,但无论多大的误会,那一脚能落在宝钗、黛玉、探春甚至湘云身上吗?下女永远是下女,即使是在贾宝玉的世界里。袭人的悲哀有谁能够体会?她的前程和后半生都绑在宝玉的身上,为了规劝宝玉,她不厌其烦甚至屡屡被宝玉抢白和冷落,但众所周知即使将来宝玉大有出息,夫荣妻贵也轮不到她。她能做的就是努力去巴结,去尽自己的忠心来换取主子的喜欢和信任。就连她的名字也是宝玉随着自己的性子起的,她卑微得连拥有自

20、己名字的权利都没有。但是她不是没有感情,没有同情心的,她爱宝玉,因为历来担心宝玉若娶黛玉将来不好伺候,当贾母定下要为宝玉娶宝钗时,她本应大喜过望,无条件赞成的,可出于对宝玉安危的担忧,她依然豁出去说出对宝玉娶宝钗的顾虑;她护过晴雯,在宝玉大发雷霆要撵走晴雯时,是袭人带领众丫鬟下跪求情拦下了这件事;她帮助过鸳鸯,当鸳鸯的嫂子为虎作伥劝鸳鸯嫁给贾赦时,是袭人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驳斥那挑拨是非的嫂子。这样一个女子,纵然是有些心机,也不过为了生存与自保。袭人的讨好和巴结是磊落的,她的贤惠与会做人,既有性格使然,也不免为现实所迫。她用坚强与世故伪装着哭泣的一生,却掩盖不了无边无际的辛酸。与袭人的柔顺形成

21、鲜明比照的是晴雯的傲气。晴雯是个孤儿,大约在十岁时被赖大买来做小丫头,成为奴才的奴才,但晴雯从小聪明伶俐,贾母看着喜欢便将她留在身边,后来再派去给宝玉。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1P49的丫鬟,带着一身的幽怨与敏锐,她太聪明,太要强,难免有些恃才傲物,甚至我行我素,她不善巴结,加之宝玉对其宠爱有加,更是被宠得有恃无恐。晴雯并非看不懂人情世故,以其聪慧与能力,只要她愿意,处理大观园中的人际关系实乃游刃有余,然而她却心高气傲地不愿意去逢迎讨好。不同于袭人,她以另一种姿态活着,这种姿态也正是导致她“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1P49的悲惨结局的原因。多情公子的“牵念”在很大程度

22、上也导致的晴雯悲剧的发生,然而从本质上来说晴雯的悲剧是因为她所处的时代和低下的出身。晴雯原是丫头,却忘乎所以地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说出许多不合时宜的话来,这种“不合时宜”源自于其生命根部的土壤,她的泪也洒在这片扼杀其生命的土壤上。第三十一回中,晴雯惹得宝玉大怒要捻她出去,而这个过程中,她一连四次冷笑后,才哭起来;第七十四回,被王夫人训斥后,“晴雯只得出来,这气非同小可,一出门,便拿手帕子渥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1P771第七十七回宝玉去探望被撵回家,病入膏肓的晴雯,她“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1P811而后的谈话中一

23、直呜咽着,哭着,在这最后的相见中,她满腹委屈地向这个给她带来过快乐和幸福的男人哭诉着,也向这个给她带来过各种悲伤和痛苦的人间哭诉着。晴雯的生命,既是献祭,也是悲鸣,她的泪中有着不屈不挠的倔强,也有无处投诉的辛酸,终究躲不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凋零宿命。1P49这些身不由己的女奴,尽管性格各异,命运不一,但最终的归宿都是悲伤的,作为生活在下层的女性,蕴含在她们泪中的,更多的是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她们匍匐在社会的底层,举步维艰,紧握着命运之笔,蘸着辛酸之泪,抒写一幅幅黯淡悲凉的人生。2、尴尬之泪在贾府中寄居着两位身份特殊的女子,这两位女子和故事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展开了尴尬的恋情,最终“玉带林

24、中挂,金簪雪里埋”1P49,多情公子既与“咏絮才”无缘,又辜负了“停机德”,尴尬人偏遇尴尬事,难免流下尴尬之泪。红楼悲泣者,首推林黛玉,这位带着还泪使命而来的清冷女子的一生,似乎就是以泪谱成的。她哭宝玉,也哭自己,哭生活,也哭生命,纸糊一般的人,风吹吹似乎便散了,泪铸的人儿,一变天似乎便融化了,世间的一切都能成为她哭的触因。幼年丧母,继而丧父,寄人篱下,无所依托的成长经历加之先天使然的性格,导致这样一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在贾府这种环境中难以生存,泪尽而亡。黛玉有过缤纷的爱情之梦,这是她在顾影自怜之余唯一的信仰,她爱宝玉,惜宝玉,怜宝玉,以他为知己,但是生活里的一切都使她不安,其中也包括宝玉。她努

25、力地想要抓住一些能够安放她的生命和尊严的东西,想要反抗压抑着她的生存环境,可是生命的变数太多,一切都太无常,所以,她只能“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1P269黛玉的心,就如她的诗,而她的诗又随处沾着点点泪光,如咏白海棠:“月窟仙人缝搞袂,秋闺怨女拭啼痕。”1P367秋窗风雨夕:“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1P453题帕诗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1P337其二:“抛珠滚玉只1P337偷潜,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它点点与斑斑。”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1P338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桃花行:“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26、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1P727黛玉斑斑点点的泪痕中,有乡愁,有闺怨,有孤立无援的悲凉,也有人生无常的感伤,是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1P269的恐惧,是对“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1P269的担忧,也是对“质本洁来还洁去”1P269的渴望与坚持。这些泪诗都是她短暂生命的写照。她的泪流在诗里,也流在了宝玉的心里。当她在世间唯一仅剩的值得她留恋的爱情也破灭之后,黛玉决然地以生命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她那浸泡在泪水中的生命也终于得到了解脱。在“悲金悼玉”的爱情故事里,另一位令人感慨万千而又颇具争议的女主人公薛宝钗最终也草草地以悲

27、剧收场,空有一身“停机德”,可怜宝玉一生钟情于“咏絮才”。感情上的尴尬处境和尴尬的家道使得宝钗时时处处难以拜托“尴尬”二字。宝钗不似黛玉以泪动人,但她的明事理与知进退反而使人不禁产生怜悯之情。红楼梦中有一处关于宝钗哭的描写生动地将其隐藏在温和淡定外表下的可爱少女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即宝玉挨打后宝钗与哥哥薛蟠之间的冲突: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蟠见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了,便赌气走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可

28、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1P340这一处的宝钗一反常态,没有保持其一贯的淑女作风,“拉着薛姨妈哭道”,“含泪别了母亲”这些哭态的描写不似她以往在人前的所保持的知书达理,成熟稳重,而是一副可爱的满腹委屈的小女儿情状跃然纸上,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宝钗,薛蟠揭穿了她对宝玉的心思后,宝钗又急又羞,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薛蟠说中了她的待嫁女儿心,因为她确实对宝玉存有爱慕之心,而这种爱慕之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又是不被允许和肯定的,加之宝钗心中明了宝玉对黛玉的那份心,使宝钗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爱情里,黛玉

29、的泪流在脸上,有宝玉的疼惜和回应,而宝钗的泪,流在心里,流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静静悄悄的。在身世方面,黛玉的可怜遭际是人们有目共睹,为人们所共识和同情的,而事实上,宝钗的尴尬却胜过黛玉,她身处一个有着家道中落趋势的家庭中,有着一个被称为“呆子”的哥哥和刁钻的嫂子,家里早已是外强中干,靠着孤儿寡母却必须维持着风光的门面,全家人一起依附着贾府。宝钗的守拙装愚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无奈。当她单独和家人相处的时候,她才能卸下防备暂时释放她的真实情绪。宝钗的泪光里折射的是她作为女孩的烂漫和作为女人的悲伤。3、无奈之泪贾家的女眷,不论是待字闺中的女儿,还是深陷豪门的媳妇,都为家族所牵绊,尽显

30、无可奈何之处。她们的泪,因无法主宰的个人命运,也因兴衰无定的家族,她们或远嫁,或守寡,或出家,不一而终,其中的无可奈何并非表面的风光所能掩盖。在贾府的众多女儿中,探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姑娘,才情最高,为人机警聪敏,精明能干,被认为是又香又红的带刺玫瑰花,可惜,“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探1P50春的悲剧,首先在于她永远无法抹去却不愿承认的庶出身份,究其一生,她都在与自己的出身作斗争,然而,这种与生俱来的疼痛却一直挥之不去。在凤姐病重之际,探春与李纨、宝钗共同主管大观园诸事,发生了一件击触她心底最深的痛楚之事:亲身母亲赵姨娘无理取闹,找茬羞辱她,迫使坚强的探春当众泪流不止。没有人能改变自

31、己的出身,而探春偏又不逢“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不管她自身多么努力能干,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都足以使她所有的情感和志向化为“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望遥”,1P50她的所有努力都无法改变她的命运与结局。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现实1P561的泥潭囚禁了探春的梦想,“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1P566任她如何不甘宿命,最终也只能如其他几个姐妹一样在泪的江河里顺流而下,孤身漂泊到异国他乡。探春的远嫁,就如当年元春的入宫,不由自主地任由家族摆布;而即使不远嫁,正如王熙凤犀

32、利的分析:“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1P566,这样的形势下,她能选择自己的未来吗?贾府女眷中称得上善终的似乎唯有李宫裁,但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减其生命的灰暗色调。她年轻丧夫,独自抚养儿子,虽出身官宦世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其父却秉着“女子无才便有德”的教育理念,“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传罢了”。1P35因此,李纨虽然青春丧偶,“且身处于膏粱锦绣之境,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绣诵读而已。”1P36自古寡妇

33、门前是非多,所以,对于李纨而言,唯有克己复礼,小心行事,才能在人多口杂的复杂大家庭中很好地存活下来。她在大观园中陪伴姑娘们,并协助姐妹们成立诗社,她的生命似乎总是在扮演着配角,上演着各种“陪哭”和为别人哭,但是其实许多场景都能触发她对自己的悲叹,那些眼泪,为别人流,也为她自己流。她的生命青春正炽,立志守寡的她是否真的心如枯井?这种长期压抑的禁欲主义没能完全淹没她生命的热情,但也无法痛快释放她的热情。她的能力不在王熙凤之下,顶着“大嫂子”的身份却愿意守拙“让贤”,她为人厚道而坚韧,宠辱不惊,耐着寂寞守着一生的冷冷清清,凄迷地煎熬完生命。林黛玉去世时,是李纨一直陪伴着她,“一头走着,一头落泪”,“

34、一面也哭,一面着急,一面拭泪,一面拍着紫鹃的肩膀”,她能深刻地同情林黛玉,因为她也是个可怜人,与黛玉一样,她的心底里充满着对强大现实的无可奈何与对自身命运不可把握的无奈,对于别人的不幸,李纨总是能够感同身受。既然今生做了贾家的女儿与媳妇,便只能认命,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大女儿中,元春凄凉地独自死在宫中,迎春受尽夫婿折磨而赴黄泉,探春飘零远嫁,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媳妇中,上至贾母史老太君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临终临了却亲历家族衰败,王夫人的两个儿子一个早逝,一个出家,王熙凤尽管颇爱弄权,但空有一身持家之才,也挽留不住行将没落的富贵,最终只落的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1P50李纨年轻守

35、寡,那份悲凉与无奈更是深入骨骼,秦可卿悲壮而混乱的一生正是“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1P51的罪证。推开荣、宁二府的大门,一路游走,哭声载道。游走在红楼梦中的每一位女子都有着身不由己的痛楚,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熙熙攘攘的人物,流着形形色色的泪水,曹雪芹通过对各种哭态泪状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人物背后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泪洗过后的世界,更加清明,蓦然回首,竟已踏出红尘万丈,千红哭与万艳悲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枝一叶一菩提,一点一滴一世界周汝昌先生认为:“要想读通了红楼梦,第一先得懂得作者雪芹心中目中、意下笔下的这个情字。那么大旨的情是什么

36、?是闺中历历有人,她们的行止见识皆出己上,不忍使之泯灭,故此誓志作书,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她们咸隶薄命之司,都历尽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2生活在红楼梦中的众位女性,犹如做着各自的梦,或凄凉,或缤纷,或恬淡,或悲愤,各种梦境交织在一起,最终,却汇成了一片泪的汪洋大海,身处其中者哭哭笑笑,浑然不知,上穷碧落下黄泉,梦魇过后,超脱醒来,不觉感慨痴人说梦,而点点泪光中折射出的是一个个无法磨灭的大大小小的世界。1、“泪”中的真情假意不是所有的泪都有感而发,也不是所有的泪都承载着真实的内心感受,“泪”的纯度有待辨别,泪中也许寄托着哭者的真情实感,同时泪中也可能闪耀着哭者的别有用心。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

37、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就呈现了一副精彩的温情哭画: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见拜见了外祖母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

38、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1P25这一情境在读者看来多少心酸在其中,涉及的三位主要女性贾母、林黛玉、王熙凤都哭了,但却出自不同的哭情:贾母出于对女儿和外孙女的亲情,“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十分符合贾母的年龄特征和身份特征,这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时真实而深切的沉痛,也是慈祥的外祖母对年幼丧母的外孙女真切的怜悯和疼惜,毫不掩饰内心的悲痛,情深似海;林黛玉在丧母之后,被接到贾府,初来

39、乍到,本就充满了不安和孤独,这种情绪一路堆积着,在见到贾母的这一刻,在被贾母搂入怀中的温暖时刻,刹那间如决堤之水,倾泻而下,既是对自身苦楚遭遇的悲叹,也是那颗冰封的心顷刻间被融化的表现,情真意切;不同于贾母和林黛玉,王熙凤的泪给人的印象,更多的却是虚情假意,王熙凤的神情动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快速的变化打量完黛玉先是笑着和贾母说,然后说到“伤心处”便用帕试泪,听完贾母一番劝止后又立即转悲为喜,王熙凤脸上的情绪变化完全是为了迎合贾母的心情和口味,就如“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一样,这样的哭,几分真几分假,很难推敲,就如一位演技高超的演员随着情节变化的需要随时变换脸色,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

40、而其作为故事情节重要推波助澜者的身份已初露端倪。红楼梦中人通过泪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真泪传达着真实的自我和真挚的情感,却也为别有所图者利用假泪上演着一幕幕“各怀鬼胎”。2、“泪”中的人际关系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泪中还蕴含着纷繁复杂和蜿蜒曲折的人际关系,透过泪光,我们可以解读红楼梦中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利益关系和情感关系。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

41、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再看看王夫人,“儿”如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写宝玉被贾政毒打,掀起了轩然大波,搅得整个贾府

42、上下忙乱一团,哭声一片,非常值得玩味: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1P327这是一副矛盾冲突非常激烈的场面,主要涉及到三位女性:贾母、王夫人和李纨。最先是王夫人闻讯赶来,一边痛哭,一边苦苦哀求贾政放手,此刻,王夫人的母爱大放光芒,板子打在宝玉身上,痛在了王夫人的心上。爱子心切的王夫人对被打的宝玉,舍生忘死地扑救和保护,而慑于

43、夫权,又不免苦苦哀求,痛哭流涕。在这封建大家庭中,既为人母又为人妻的双重身份与个性特征,在她的痛哭中披露无遗。而身为贾府“老佛爷”的贾母,在对于至爱孙子宝玉的被打极其痛心的同时,一家之尊的身份又使她在不可遏止地恸哭之前,显示出居高临下、位高威显的架势,等到气吁吁地把贾政训斥一通后,才又心疼又生气地抱着宝玉哭个不了。贾母的哭状,也恰到好处地与其在贾府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身份地位以及赫赫威严、安富尊荣的个性特征相契合的。“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李纨的哭声里,既有对小叔子被打的同情,也不免有种物伤其类的悲戚感,尤其是作为一个年轻丧偶的寡妇,多少个独守空房的夜晚,

44、苦于对已逝丈夫的思念,对自身寂寞处境的哀悼,本就备受煎熬,在此情此景下,听到有人哭自己的丈夫,如何还能够保持住大家闺秀的风度处变不惊?哭本应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情感流露,然而,通过对谁为谁流泪,为什么流泪等问题的思考,我们不难看出隐藏在人物这种简单行为背后的关系。3、“泪”中的家族故事泪中不仅有哭者各自的情感体验,人生经历,彼此关系等,还可以像放大镜一般帮助我们看清一整个家族的故事。正如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袋囊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一副众人皆哭的亲情洋溢的场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

45、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

46、下泪来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了。1P171本来家人团聚应该是一派温暖幸福、欢天喜地的气象,即使相拥而泣也应当是因为感动,因为快乐,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团聚却处处渗透着生离死别般的悲怆,一身显耀的贾元春可谓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可是这样的荣耀却怎么也掩藏不住独处深宫的孤独和无奈,怎么也抹不去孤军奋战的悲凉和不安,甚至是,已经隐隐地传达出故事结局的种种凶险与不祥。“满眼垂泪”,“只管呜咽对泣”,“不禁又哽咽起来”,“又不免哭泣一番”,“隔帘含泪”,“泪如雨下”,“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整个相聚过程浸透着泪,其中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情感,久别重逢的喜悦很快地被离别在即的悲伤取而代之,对亲人深刻的眷恋却由于即将重归深冷的宫廷生活而不禁悲从中来,既有对多年艰难辛酸而不为人知的后宫生活的无限感慨,也有对久居深宫之后世殊事异的无穷感叹,在钟鸣鼎食与烈火烹油的背后是高处不胜寒的悲哀,“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可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