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494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会计目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会计目标是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之起点,因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西方会计界(以美国为代表)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起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了以会计目标(objective of accounting)为起点的范式(paradigm)革命,并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形成了两个主要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而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本文根据对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的分析,来从总体上寻求会计目标

2、的基本定位,从具体上探讨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主体不同发展时期的会计目标问题,以期得到对会计目标的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纠正;会计目标定位目 录一、会计目标的构成.5二、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5(一)、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5(二)、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6三、会计目标之纠正.7四、研究会计目标的思路.10五、研究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10六、结语8参考文献.9一 会计目标的构成要全面地把握会计目标,我们还需要分析构成和制约会计目标的三个要素即会计目标的主体、客观及实现方式。 (一)会计目标的主体。它主要包括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和提供会计

3、信息的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问题。既然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节约各产权主体交易费用”,那么,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后者也就是“谁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即为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 (二)会计目标的客体。它主要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这一问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节约交易费用,必然对会计信息提出要求,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公允的及他们需要的。因此,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构

4、成了会计目标的客体。 (三)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及用途。由于我们已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为那些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那么会计信息在考虑各方的需求之后,其提供方式相应地就有了正式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和对内的会计报告及非簿记方式。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些方式,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搜寻信息的成本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二 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一) 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

5、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目前经济环境中,尽管受托责任普遍存在,在会计上反映,或比较侧重这一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反映也无可非议,但是,若将“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

6、”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至少有以下一些不妥之处: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的整体完整性,认为只有完善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才能确保会计实务的正确性,但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内容复杂,保证两者的完善性这一提法比较抽象,一旦实务中出现问题,则难以确定问题的根源,造成众说纷纭、难以统一的局面。2.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受托责任学派强调客观性胜于相关性,因此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历史成本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会计作为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应随时注意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忽视市场的变化,只能使会计这门学科墨守陈规,弱化其服务功能。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

7、,按照这一思想,会计人员往往难以体会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逐渐丧失完善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也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二)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1964年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

8、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概括来说,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认人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

9、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尽管在资本市场发达的情况下,决策有用理论可以使会计信息和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联,并能促进会计理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及密切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但考察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不

10、难发现,由于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在企业资本筹集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并非完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而众多的潜在投资者也仅仅是通过会计信息来初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而已,远远谈不上决策。因此,我国如果按照决策有用的思路来构建会计目标必然会在以下两方面给会计人员带来迷茫: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到底如何确定?谁有恰当的权利要求企业提供信息。 三 会计目标之纠正基于用户视角来进行会计研究的思路是正确而且必要的,故对于会计目标的重新确立也应当以市场需求分析为契机;否则,即使产品的理论设计再好,一旦不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产品的实际价值来自于用户的积极、肯定的评价,而积极

11、评价的基础是“质量合格”,其实,这正是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会计理论研究思路。从公告的标题上看,其通过对“会计目标”(第1辑)的界定来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2辑)。但因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辑的实质是“会计功能”,故FASB实际的逻辑关系是:从“会计功能”(基于用户、市场的要求)直接过度到了“质量特征”,因为功能与目标的错位,导致缺乏了“质量标准”(会计目标)的中间环节。因此,正确的技术路线应当是:通过客户需求界定会计信息功能,随后确定对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最后再通过质量标准来构建具体的质量特征体系。而对于FASB的研究思路,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认为“会计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

12、体目标之分,前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目标,后者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功能决定目标的另一种表述。在修正会计目标时,有必要对更早提出的“受托责任观”与现行的“决策有用观”进行分析。虽然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可以统一为决策有用,但是两者在会计报表目标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按照受托责任观,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至于委托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者是需要利用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作出投资等决策,因此,财务会计应尽可能地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将影响或迎合信息使用

13、者的决策纳入到财务会计中来。受托责任观不考虑委托者如何理解、利用这些信息,去制订什么决策;决策有用学派在选择所提供的信息时,考虑了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具体而言,两者间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外部环境重大变化时的责任评估。因为,对受托责任的评估时,会计信息使用人(委托人)更希望看到受托人的实际努力,而不是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外部环境的、非受托人主观努力的影响,会计中反映为利得与损失(gains and losses)。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委托人权益的变化,但却不是受托人主动作为的结果。那么,如何能够让一套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既能够满足准确反映受托人实际经营成果,又可以让外部投资

14、人用于各种决策呢? 为此,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提出数量不等的质量要求,起具体构成虽多但可归结为两种主要观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可靠相关观(reliability-relevance view)、以英国为代表的真实公允观(truthfulness-faire view)。虽然英国会计理论研究机构从未对真实公允的概念进行具体解释,但其实质涵义与美国的可靠相关的观点十分接近。目前主流的美国观点强调相关而不在意导致该结果的具体原因;而受托责任观则试图反映出同样结果背后不同的原因,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受托人的真正的经营业绩。那么,如何能够让会计信息同时满足两种观点的共同需求,反映出受托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变化对于

15、委托权益变化的具体贡献呢?我们认为,真实反映是唯一有效的对策。一方面,是因为“反映真实是会计之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目的所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通常,在探讨会计信息真实性时往往离不开可靠性,两概念在使用时常常不被区分;但既然是不同的两个术语,其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可靠(reliability)与真实(truthfulness)进行简单辨析。我们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包含的关系,即可靠性是特定情况下的真实性。就会计信息而言,真实包括三重涵义:其一,起点真实。即对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原始资料而言的真实,这也是会计的“客观性原则”,会计信息不能凭空产生,而应当依据真实的

16、原始资料,通过一定的会计处理办法而产生。其二,过程真实。这是对于会计处理程序而言,这也是面前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真实的观点。其三,结果的真实。这是对于会计报表信息而言,也是会计界以外人事的、会计信息用户的看法。法学界学者对此分析到:“会计界的真实性与法律界的虚假性之间的矛盾, 即过程的真实性与结果的虚假性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虽然三层真实都是存在的,但从用户立场看会计真实应当是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的真实实质上是可靠性。可靠是会计信息数据结果的不存在差错,即指依据真实的原始信息、公布的具体的会计处理办法,会计信息中数据的计算是无误的,结果是可靠的。因为,真实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应

17、当与其实际状况相一致。因此,会计处理过程是可靠的无法表明其结果的真实性。会计真实应当是第三层次,而且也是可以实现的。虽然在会计报表编制完成时,因缺乏客观事实的评价主体财务状况,能够描述会计报表质量的仅仅是“可靠”二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事实对会计报表信息的证实后,该可靠性就等同于真实性。而会计信息的用户所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特征的会计信息。 对投资决策观而言,“一般都假定财务报表是为一群带有多种目标的未知使用者编制的。于是,财务陈报的目标就被假定为企业或实体以外的许多人或将关于各种经济业务和资财的信息提供给制定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组织。”面对众多的投资决策,带有主观偏向的信息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因

18、此,用于投资目的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不偏不倚的,是公允的。不过,公允的会计信息不见得能够满足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为特定的投资是与特定的投资决策模型相联系的,而特定投资模型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是特定的。现行的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职业判断”,面临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而在这些判断之后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仅能够满足一类投资人的需求,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投资人,通用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其投资决策的需求。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呢?任何确定其产品的质量呢?答案依然是真实。只不过要增加“方法公开”作为补充。因为,如果将获得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办法进行公开实质上是将第二层次的真实性对外提供,从而获得第三层次

19、上的真实性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能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重新表述来获得基于自己特定需求的新信息。至此,从会计信息功能来提出会计信息之目标的研究可以获得统一的结论,那就是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反映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因为,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揭示出受托人责任履行的结果,才能够提供满足各种投资需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其决策之目的。四 研究会计目标的思路(一)了解会计目标的特性1.会计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目标是多层次的。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要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作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多元化特性。2.会计目标的

20、相对性。会计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谈会计目标问题。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是发展变化的。3.会计目标的主观性。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人们期望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达到的目的,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愿望,具有主观性。(二)明确会计目标的设定原则1.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主体性质,制定相应的会计目标。2.会计目标应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实现性。3.遵循成本效益与重要性原则,确立会计目标。五 研究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会计目标体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我们可以从抽象角度、会计主体的类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从抽象度上考虑,我们可以把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

21、体目标。会计是为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其基本目标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是基本目标的具体化。限于篇幅,以下主要讨论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定位问题。(一) 不同性质会计主体的会计目标1.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对营利组织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于国有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国家是其最大的股东,会计信息应该首先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为了能使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强调受托责任观。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资金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以及少数股东的利益和需要及国企改革的方向,其会计目标并不排斥决策有用观。对于国有企业中的非上司公司则应该

22、将其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对于民营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其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虽然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但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考虑到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以及资本市场本身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而随着经济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决策有用观也将成为会计目标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民营企业中的非上市公司而言,企业资本的取得主要来自于直接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委托受托关系比较明确,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受托责任观。至于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化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并不明确,外部信息使用者较少,会计目标定位于如实反映即可。2.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由于非营利组

23、织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教育、文化艺术、社会团体等单位,其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国家各级审计机关、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纳税人、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他们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估管理当局业绩和经营责任以及关于经济资源、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等,所以其会计目标应定位在受托责任观。(二)企业不同发展期间的会计目标企业处在初创期时,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是投资者。此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刚刚展开,投资者并不是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如实反映企业投资者的出资情况。企业处在发展期时,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企业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依赖于投资者的决策。

24、此时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企业处在稳定经营期时,虽然不再需要筹集资金,但股东会继续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该企业的股票。此时的会计目标依旧应该为决策有用观。而当企业走向衰退、破产清算时,为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应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分配状况,此时的会计目标应该为资产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有关会计目标的定位如下表所示:会计目标 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 会计主体 非营利组织:受托责任营利组织 国有企业 上市: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观为辅非上市:受托责任民营企业 上市:决策有用家族化企业:如实反映企业发展期初创期:如实反映发展期:决策有用稳定经营期:决策有用衰退期

25、: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六 结语实际上,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正是一个以反映真实为目标的理论文件:首先,确定“真实反映主体财务状况”的会计目标(第1辑);其次,确定实现目标的质量标准(第2辑);再次,界定该标准的要素分类(第3辑);第四,制定要素信息成为报表项目的标准(第5辑);最后,提出价值的计量标准(第7辑)。实际上,后4辑的作用在于确定了会计目标的具体标准,都是围绕着“反映真实”这样会计目标而存在。实际上IASB多次提及这样的观点,只不过没有直接明确而已。在探讨商誉处理方法时,IASB也多次提及“真实反映”,就是对“反映真实”目标的另外一种阐释,因为真实是会计信息有用之前提,是其生命力之来

26、源。参考文献 1周守华,肖正再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5,(10): 2阎德玉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74-75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76、82、75. 4AAA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R1966,P. 64. 5APB Statement No.4, 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Stat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ROct

27、1970, P. 73. 6FASB: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R1978, par. 32-54. 7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9、304-308. 8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R1999, par. 3.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6:1.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5、1750、9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