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340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大学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大学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大学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大学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教案先秦诸子语录教学目标:一、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思想特点及“以民为本”的思想。二、掌握文章中各语录的含义,理解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三、欣赏诸子的语言艺术,记诵诸子名言。四、体会先秦诸子的“以民为本”思想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源泉。重点、难点:重点:文章中各语录的含义。 难点:体会先秦诸子的“以民为本”思想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源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教具:PPT课件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先秦诸子语录1先秦诸子概况 2孔子:生平、思想、成就与贡献与影响。3孟子:生平、思想、成就、贡献

2、与影响。4老子:生平、思想、成就、贡献与影响。5庄子:生平、思想、成就、贡献与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是如何阐述“以民为本”这一思想的。二、板书课题 先秦诸子语录(一)先秦诸子概况(二)孔子1孔子生平2孔子的主要思想(1)“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为政以德”育人案例:“马棚失火”、 “苛政猛于虎”(2)“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3)对待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3、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到

3、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仲,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很多国家。儒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格。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比喻句)【翻译】孔子说:以德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解读】这则语录牵涉到几个主题:德治、无为、性善与理想。 这则语录的主旨就是无为而治。孔子所谓的无为而治应该有修己正身,任官得人,而不需每件大小事都得亲自执行的意思。换句话说,即举用贤才,而且本人必须德行良好,并以之行于自己份内应尽之职事,使周围的部属能效法修德,且各自尽其职事。事成之后还

4、得要能做到不居功。【翻译】子贡说:“一个人,如果能广泛地给予民众并能接济他们,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人!简直是圣人啊!尧和舜对此还深感不足和遗憾呢!对于有仁德的人来说,自己期望有所成就的就让他人同样有所成就,自己期望达到的就让他人也同样达到。从自身开始,做自己所能做的,这可说是走向仁的途径了。”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偶句)【翻译】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解读】其字,指的是当政的人。当政者本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获民众拥护。所以说不令而行。但如当政的人本

5、身行得不正,虽下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颜渊篇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本篇除此章外,又有苟正其身一章。足见政治领袖以本身守正最为重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偶句)【翻译】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却习惯于在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排比句)【翻译】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

6、种品德便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讲信用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快敏捷就能取得成功,慈祥施恩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排比句)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排比句)【翻译】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从政?”孔子说:“遵循五项美德,摒弃四项陋习,就可以从政了,”子

7、张说:哪五项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慈惠而不耗费财物,君子劳作而不埋怨,有所追求而不贪婪,追求舒适而不骄傲,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哪四项陋习?”孔子说:“不经过教育和感化,并加以杀戮,称之为虐;不告诫别人该怎么做,却要看到成果称之为暴;命令下的晚,却要限期完成,称之为贼;同样是给人东西,却出手吝啬称之为小家子气。”【解读】孔子在用伦理道德的恭、宽、信、敏、惠等概念来说明仁政,是把个人群体(国家)化,把伦理政治化。在子张问 “从政”的缘故,孔子在跟他谈个人的修养时,一下子就转到了治国的问题上,把个人置于国家的角度,把伦理道德也理性化为政治。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从政,孔子回答说首先必须尊重五种美德

8、、排除四种恶政才可以从政,然后逐一对“五德四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那四种“恶政”中排在第一条的就是“不对民众进行教化就以他们表现不好而加以屠杀等于是在虐杀他们”。 孔子把“不教而杀”当成是首要“恶政”加以禁止,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对被管理民众的人本关爱和公正原则。从古代社会的神权和王权对普通民众生死的予取予夺,到神权退出的政教分离,再到皇权退出的民主法制社会的出现,所体现的正是真正实现禁止国家机器对公民“不教而杀”恶政的趋势和过程。我们才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儒家思想是多么充满人性和前瞻性,直到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其人性的光辉依然闪闪发光。(三)孟子1孟子生平 2孟子主要思想(1)“仁政”。(2)最

9、早的民主思想。(3)重义轻利的义利观。3孟子的主要影响孟子在在世时并不受重视,他的学说从两汉之后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唐代韩愈的极力倡导,宋代朱熹的“孟子升格运动”,孟子才成为备受推崇的诸子之一,孟子一书也正式成为四书之一。元代时被尊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由于地理与政治的原因,孟子一书首先同其他儒家经典一起传入了高丽、日本、越南等国。孟子的思想学说在西方也得到广泛的传播,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就把孟子译成拉丁文传回本国。随后,孟子又相继被译为法、德、英、俄等文,在西方诸国刊行。牛津大学把孟子中的篇章列为公共必修科目。伦敦大学把孟子列为古文教

10、本。面对西方现代化后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思想学说特别是道德心性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中找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办法。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偶句)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翻译】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乐民之乐者,民

11、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对偶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乐当作快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忧愁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忧愁当作忧愁。把天下百姓的快乐当作快乐,把天下百姓的忧愁当作忧愁;这样(做了)以后还不能称王的(使天下归服于他),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翻译】孟子说: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12、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周长三里的内城,周长七里的外城,包围攻打却不能够胜利。包围攻打一定是有适宜作战的天气的,但却没有胜利,这就是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衣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但守城的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团结一致。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翻译】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

13、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翻译】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四)荀子1荀子生平2荀子的主要思想认识论- 人性改造论历史观-3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荀子适应封建大一统的历史趋势,运用“解蔽”方法,在对战国以来百家之说进行全面批判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对先秦朴素唯物主义

14、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理论贡献中也包含着严重的历史局限性。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韩非、王充、柳宗元、刘禹锡乃至近代的严复、章太炎等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荀子的学说长期被认为有别于儒家正统思想,所以它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没有取得正统地位。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排比句)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比喻句)”此之谓也。【翻译】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

15、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五)老子1老子生平2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中,它并不是一部讲品德修养的书,而是一部美妙的哲学诗篇。道,是讲宇宙观的;德,是讲万物和人的本性的。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哲学宇宙论体系的著作。他的天道自然观和自然辩证观包含着直觉的朴素

16、唯物主义思想和变化不息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影响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翻译】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心愿,是随着人民的心愿而决定自己的心愿,也就是说以人民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翻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天地之间的发展(道)它(其)的外形像一张弓啊。中间高的地

17、方向下抑,低的两端向上翘 ,由弓弦拉着不但要保持弓的形状(像天)而且要保持弓的张力(上压下举),人类和万物都生存在天地之间有如弓弦之上(大地)。怎样保持天体如弓的形状和运行的活力(张力)呢?就是要天地之间的人和万物平衡发展,发展过剩(有余)的地方,要减掉(损),出现漏洞(不足)的地方要补上。人类的发展规律(人之道)就不一样了(则不然)要遵守天之道,改正(损)缺点(不足)来保证(以奉)天地运行的发展(有余)使大自然和人类都充满勃勃的生机,天地之间上下流畅,阴阳结合更能人富天丰。(六)墨子1墨子生平2墨子的主要思想哲学政治思想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

18、葬”、“非乐”等主张。逻辑思想 3墨子的影响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翻译】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之分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的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

19、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七)管子1管子生平2管仲的主要思想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3管仲的影响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翻译】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

20、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八)晏子1晏子生平2晏子的主要思想在君臣关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即君臣互补,取长补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无神论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认为统治者应当亲民爱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国家。3晏子的影响4讲授课文所选语录: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 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

21、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翻译】叔向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回答他说:“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作法。”他于是又问:“什么样的想法是低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值一提的?”晏子又说:“没有比苛刻地对待百姓更低劣的了,也没有比败坏自己的德行更不值的了。”(九)总结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十)写作特色诸子的语言艺术论语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当时口语为主,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述观点而不加充分论证,有言简意赅之效,许多语句因为富于哲理和启发性而成为名言成语。孟子不同于孔子的深沉庄重,好辩而善辩,因此孟子之文通俗

22、流畅,不作生硬语、晦涩语,喜欢使用排比句式,行文富于气势,咄咄逼人。 荀子的文章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 老子五千言,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朗朗上口,语言无所修饰而有深意。庄子的语言则极富文学色彩,它善于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受“言不尽意”的思想支配,为文多以寓言、神话及虚构的人物故事连缀而成,语言奇诡,色彩斑斓。墨家提倡质朴和实用,强调以理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辞和文采,墨子之文即以语言质朴、条理清晰而著称。三、总结全文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创作之

23、根,是中国艺术家灵感的无限源泉,欧美流行过、日本流行过、韩流也袭来过,但终因各种原因逐渐被现当代中国人抛弃,而传统一步步又向我们走回。所以请向我们的古人中去寻找。它必是你成功的重要途径。四、布置作业选取先秦诸子为人、治国的名言,背诵。(附录)课后思考题答案:一、 先秦时期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期,诸侯国为谋求霸主地位进行的战争往往不顾百姓死活。但敏锐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民心的向背、百姓的存亡其实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真正长治久安,因此诸子思想中常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如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孟子明确提出“仁政”,并说“民贵君轻”,把百姓的地位置于君王之上(当然有着

24、特定的限制)。荀子则肯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成为后世较开明的君王治国的龟鉴。墨家倡“兼爱”说,比儒家的“仁爱”涵盖面更广,墨子就将是否符合人民生活的实际与利益,提到衡量思想言论是非标准的高度。现代民主社会虽然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但仍需要警惕以国家利益等宏大借口来损害人民利益,诸子的民本思想可以作为今天的政治建设的参考。二、 有若说“和为贵”,但是这种“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和稀泥”、“一团和气”,其原则即在于“礼”。以“礼”来节制“和”,实际上是要使和谐的社会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中去,“礼”不仅包括社会行为的各项规范,也包括“出礼”必须采取的强制措施,即“刑”。“以

25、礼节之”的“和”才是可贵的,追求“和”之理想的“礼”才是可亲的,这就是“和为贵”与“以礼节之”间的辩证关系。三、 老子提出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办法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作简单化的理解就是实行平均主义,或者是“劫富济贫”,在今天看来这已不足为训,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深刻的教训,只有使“不足”逐渐走向“有余”,才能真正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子所言仍有现实意义。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应该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属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氓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6、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

27、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28、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 四、具

29、体研习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重点聚焦: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

30、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 5、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 6、结合课后练

31、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 五、艺术鉴赏: 板书一: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女主人公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板书二: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热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变沉痛、怨恨 (比、兴) 第五章:补

32、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清醒、刚强 (赋、比、兴) 六、思考下列问题 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2、试分析“氓”的性格特点? 3、梁祝和氓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七、作业:翻译诗歌第六章。 十五从军征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

33、,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 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对诗句。(规则:先有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谁先接对下句,那么下一句由他出题。)2、 师小结:刚刚同学们对的真好。你看在刚刚对的这些诗句中有写景的;有写物的,有抒情的,有哲理的等等。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体裁的诗歌叙事诗十五从军征。二、 解题1、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它是描写什么内容的故事?(战争)2、 你从那些字眼看出是战争的呢?3、 “从军征”是什么意思?4、 这首诗选自?5、 谁能介绍乐府诗?6、 师相机补充“乐府诗”出示ppt。三、 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 检查预习。指名朗

34、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冢、窦、雉、舂、羹、贻”)2、 点评。3、 范读。4、 齐读诗歌,读准字音。5、 在预习中,除了有些字比较难认外,你还有那些字词不大理解的呢?6、 交流。(始、归、君、窦、冢、雉、旅、舂、贻)7、 出示难理解的字的意思。学生结合注解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讲了件什么事?四、 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诗的开篇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军的呢?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从这句中你明白了什么?和我们以前学的那句诗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生:时间长。师:你从哪个字感受到的呢?想象下他此刻回乡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交流。2、带着感悟读这两句

35、诗。3、80岁的老兵就这样回到了家乡,路上碰到一位乡邻人,他是如何问的?乡邻人又是如何告诉他的呢?生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ppt出示。理解“家中有阿谁”。4、出示ppt:同桌合作交流探究(二选一)、假如你是乡邻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来告诉老人这一消息呢?、假如那你就是那位老人,当你听到乡邻人的话语时,你会有什么反应,有怎样的心情?5、师小结:是啊!不仅是乡邻人,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像老人一样,内心充满了沉痛,充满了悲伤。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兵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进自家小院,可他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仔细聆听。(师出示ppt,配乐

36、朗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说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6、交流。7、是啊,这就是老兵65年来日思夜盼的家,那昔日温馨的家,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而今,一切都荡然无存了。这荒凉之景,怎能不让老人伤悲呢?再次齐读这几句。8、在这样凄凉的家中,80老兵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指名回答“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ppt出示)9、这样的饭菜吃起来会是什么味呢?请你结合上文理解。10、交流11、师明确:是的,老人在吃饭菜时内心一定是痛苦的。你能把他的苦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2、过度: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的他,又能怎样呢?他只能是(生答:出门

37、东向看,泪落沾我衣)ppt出示。是的,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的哭泣。那么他在泣什么呢?他为何而泣?13、交流。14、师:是啊,家人都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15、齐读最后一句。五、拓展延伸1、那么究竟又是什么给他带来的灾难的呢?(战争)2、补充介绍背景资料: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而死亡。成了荒野枯骨。PPT出示几组有关战争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的图片。师讲解。3、PPT出示思考题:写一写: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了那些认识呢?4、交流六、总结战争是残酷的,他让有家的人变得无家可归,百姓饥寒交迫,尸骨遍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平,这样

38、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感情朗诵这首诗。七、板书设计兵役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从军之久:65年 远望:冢累累回乡所见 兔近看: 雉 旅谷 旅葵 回乡所做 回乡心情:喜-悲-泣 移 居教学目标:一、 认识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色。二、 说明陶渊明诗的艺术特点与思想情感之间的有机联系,体悟他所追慕的人生境界。三、 欣赏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语言。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说明陶渊明诗的艺术特点与思想情感之间的有机联系,体悟他所追慕的人生境界。 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面对挫折,改善性格。教学方法(讲授法

39、、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剪报等 讨论法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移 居1.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陶渊明性格产生的原因:3.陶渊明的人生思考:4.陶渊明的主导思想5.陶渊明的田园诗6.陶渊明的友情生活7.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移居的艺术特色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在他的笔下菊花成了高洁品质的象征,酒成了隐者消闲一生的伴侣,田园成了优美宁静的画卷,辞官成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谈。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他的名字写

40、进了日韩等国的文学作品,他的名字成了千百年来骨气与隐者的代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魏晋最后一个风流人物的内心世界。二、讲授新课 移居1.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于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他常说因家贫而

41、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陶渊明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江州召为主簿,他未就任。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安帝元兴元年(),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桓玄篡位,改国号曰楚。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

42、馀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

43、仍不平静。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宋文帝元嘉四年去世前写了一篇自祭文,文章最后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这成为他的绝笔。死后,朋友们给他以谥号曰“靖节先生”。2.陶渊明性格产生的原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生成,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那么,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造成了陶渊明这种隐逸高洁的品质呢?陶渊明是生于晋宋交接的乱世之中,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家政权斗争纷乱之时。在他63岁的生涯中,中国竟然出现过61个皇帝。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门阀制度导

44、致社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华夏大地怎一个“乱”字了得。西晋司马氏江山坐得不稳,曾经出现过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东晋立朝以来就是与其他姓氏共天下。血腥杀戮、政治高压,文人在各种斗争中永远都是牺牲品。如:孔融被杀、阮籍大醉。这种饮酒服药、放浪形骸都是这种环境所致。陶渊明向往田园也正是天下局面所致。3.陶渊明的人生思考:这位魏晋最有成就的诗人,在他隐逸、淡泊的外表下,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字的呢?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

45、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

46、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也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而酒,则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4.陶渊明的主导思想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崇尚自然是他的根本人生观。从这一方面说,他的思想更接近于老庄哲学。道家的“自然”是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