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51204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前言(一)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二)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般概念二、 大体积混凝土内产生裂缝的原因(一) 裂缝的起因(二) 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三)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三、 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一) 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二) 裂缝控制的材料措施(三) 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四) 混凝土的温控措施(五)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现场监测工作四、 结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武汉建工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向荣华一、 前言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表面小,水泥水化热释放较集中,内部温度升

2、高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结合本人在工程实际中名都花园、格林小城等工程的地下室、设备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工程经验,对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进行阐述。(一)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体积混凝土定义。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认为,建筑物的基础最小边尺寸在13m范围内就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日本建筑协会(JASSS)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

3、凝土。国际预应力协会(FIP)规定,凡是混凝土一次浇注的最小尺寸大于0.6m,特别是水泥用量大于400kg/m3时,应考虑采用水泥水化热低的水泥或采取其他降温措施。美国混凝土协会定义为:任意体量的混凝土,其尺寸大于足以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由于体积变形而引起的裂缝,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二)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般概念混凝土结构在减少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更普遍。全国调查的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中,底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20%左右,地下室的外墙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80%左右,所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建筑工程长期困扰的

4、一个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国内外工程技术界都认为,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裂缝宽度主要时为了保证钢筋不产生锈蚀。各国的规范中有关允许最大裂缝宽度的规定虽然不完全一直,但基本相同。如在正常的空气环境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30.4mm,在轻微腐蚀介质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20.3mm,在燕赵腐蚀介质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10.2mm。但对建筑物的抗裂要求过严,必将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科学的要求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规范之内。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属于有变形变化(温度、适度、地基变形)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

5、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包括混凝土收缩)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以防为主,采用了温控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拌制、运输、浇筑、保温养护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监测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成功地完成了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和工业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取得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3种。贯穿裂缝

6、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较严重。而深层裂缝部分的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并不是绝对的影响结构安全,它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建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节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是,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

7、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段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等造成。二、 大体积混凝土内产生裂缝的原因(一) 裂缝的起因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两类荷载:第一类为

8、静、动荷载等各种外荷载;第二类为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各种变形荷载。肉眼可见裂缝按其起因可分为三种,由静、动荷载等各种外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由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即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假定有出入而引起的裂缝。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即结构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的起因是介绍要求变形,当变形得不到满足,即变形受到约束是才引起应力,当这个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才引起裂缝。国内外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起因,由第二类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而由第一类荷载引起的裂缝只占1520%。(二) 表面裂缝和收

9、缩裂缝通常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有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按其成因可分为凝缩、自生收缩、冷缩、干缩、碳化收缩等。土木工程中的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满足生产工艺、使用功能各构造要求,其截面尺寸往往很大,外荷载或次应力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上升,但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而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10、,当这个拉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中所含水分的变化,化学反应及温度降低等因素均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当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基、钢筋或相邻部分的牵制及内部温度湿度不一引起各质点变形不同而处于不同的约束状态,混凝土因收缩受到约束产生拉力,若超过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产生裂缝。混凝土若处于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则收缩不会引起裂缝产生。混凝土收缩变形主要有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变形,自主收缩变形,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及因碳化引起的碳化收缩变形等。施工中混凝土收缩主要与前四种收缩有关。就表面收缩和收缩裂缝而言,前者主要发生在升温阶段

11、,因此控制浇筑过程及浇筑后15天左右的温升与温差,后者则需要综合控制使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干缩应力等不要超出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控制的过程也要持续很长时间。大面积混凝土过程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在加上混凝土原材料的材性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不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而是涉及结构计算、构造设计、材料组成、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施工过程中控制水灰比、水泥的品种的选择、掺外加剂、控制温度变化、养护条件等是完全可以实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三)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

12、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众多工程实例证明,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的主要热量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的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测温实验研究表明,水泥水化热在13天放出的热量最多,大约占总热量的50%左右;浇筑后的35天内,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最高。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都很低,对水化热急剧升温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温度应力比

13、较小,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提高,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越来越强,即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温度应力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受到地基的限制,因而产生外部的约束应力,混凝土在早期的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约束面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而徐变和应力松弛较大,与地基连接不太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在产生较大的拉压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出现垂直裂缝。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要影响。混凝

14、土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浇筑温度由影响这混凝土的内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易散热,其内部温度有的工程竟高达90以上,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温度应力是由温差引起的变形所造成的,如外界气温下降,特别是气温骤降,会较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易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为塑性收缩变形和干燥收缩变形两种。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如果上班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现在,如遇到钢筋或大的骨料,或者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减缩比垂直方向更难时,就容易形成一些不规律的塑性收缩性裂缝,掺入混凝土中的拌合水,约有20%水份是水泥水化反应所必需的

15、,其余80%都要被蒸发,失去的自由水不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而吸附水的逸出就会引起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除干燥收缩外,还会产生碳化收缩。三、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一) 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选用,利用后期强度R60。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日趋增高,出现CA-0C55等高强混凝土,设计强度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30以上,温度应力容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开了。竖向受力结构可以用高强混凝土减小截面,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应在满足抗弯及抗冲切计算要求下,

16、采用C20C35的混凝土,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概念。考虑到减少周期长的特点,在保证基础由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升高。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外,还应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来控制裂缝,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采用直径814mm的钢筋和100150mm的间距是比较合理的,大截面的配筋率不小于0.3%,应在0.3%0.5%之间。当基础设置于岩石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以采用一毡一油,在夏季施

17、工时也可采用一毡一油。避免结构突变(或断而突变)产生应力集中。转角和孔洞处增设构造加强筋。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式基础不应设置永久变形缝(沉降缝、温度伸缩缝)及竖向施工缝。可采用“后浇缝”和“跳仓打”来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及收缩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不超过25(部分地区为30),及降温速度不超过1.5/d的控制指标,制订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以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可能漏水的内排水措施以及施工后的经济可靠的堵漏方法。(二) 裂缝控制的材料措施为了减少水泥用量,

18、降低降低混凝土块体的温度升高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利用混凝土60d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采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可以使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降低,也可降低保温养护的费用,这是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的特殊性.强度等级在C20C35的范围内选用,水泥用量最好不要超过380kg/m3,采用540mm颗粒级配的石子,控制含泥量小于1.5%。采用中粗砂,控制含泥量小于1.5%。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测定,要求配制混

19、凝土所用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大于250to/kg。掺和料及外加剂的使用。国内当前用的掺和料主要是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代替水泥,降低水化热。掺加量为水泥用量的15%,降低水化热15%左右。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缓凝剂和膨胀剂、混凝土中掺入水泥质量0.25%的木钙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10%拌和用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一般泵送混凝土为了延缓凝结时间,要加入缓凝剂,反之凝结时间过早。将影响混凝土浇筑面的粘结,易出现层间缝隙,使混凝土防水、抗裂和整体强度下降。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初始裂缝,宜加膨胀剂。国内常

20、见的膨胀剂有UEA、EAS、特密斯等型号。在格林小城工程中即在地下室中使用UEA膨胀剂进行了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三) 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1. 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

21、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浇筑。2)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3)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

22、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2. 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在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器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 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

23、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3. 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问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4. 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易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盖。5. 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

24、质量。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用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400mm。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

25、均匀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2)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6. 加强混凝土养护: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

26、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束,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产搓压时“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

27、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在格林小城地下室施工中,即采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2)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但不得少于15d,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3)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保温养护

28、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拉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湿度和抗风条件,使混凝土在良好的温控指标的要求下,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塑料薄膜,草袋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对标高位于0.0以下的部位,应及时回填土;0.0以上的部位应及时加以覆盖,不宜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潮袭击,突然降温和剧

29、烈干燥等措施。(四) 混凝土的温控措施1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2至3天内,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10余天到30余天。作为工程预控指标,可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的有: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置;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3)选用低水化热的P.O.普硅水泥,并利用掺合料减少水泥单方用量。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3.采用内部

30、降温法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有效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掺和料的用量该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是否可以再降低。这些都有待于在施工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开裂

31、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五)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现场监测工作1.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中,除应进行水泥水化热的测定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监测。监测的规模可根据所施工工程的重要性和施工经验确定,测温的方法可采用先进的测温方法,如有经验也可采用简易测温方法。这些监测结果能及时反馈现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措施的效果。为工程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温控对策提供科技依据。2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位于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100MM深处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

32、试每工作班(8h)应不少于2次。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测试,每昼夜应不少于2次。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监测点的布置,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温度监测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块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对长方体可取较短的对称轴线),在测温区内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2)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的位置可根据混凝土浇筑块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3)在基础平面半条对称轴线上,温度监测点的点位宜不少于4处;4)沿混凝土浇筑块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

33、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6)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以上50ram处的温度为准;7)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ram处温度为准。5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测温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浸水24h后,按上述的要求进行筛选。6监测仪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记录的误差应不大于1;测温仪表的性能和质量应保证施工阶段测试的要求。7测温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绝热;2)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应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四、 结论与展望:大体积混凝土虽然不能杜绝产生裂缝,但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前期的配比设计、材料选型和后期的施工管理、施工养护等环节,层层把关,层层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和破坏程度,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基本建设规模都向大型化发展,建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仍将是我们今后要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为此无论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以及控制的方法上,我们将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在施工中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