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45807 上传时间:2024-10-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5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业经济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农 业 经 济 学 教 案任 课 教 师:谢云学 时 数:60学时 二零零六年八月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一、农业Agriculture的概念: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狭义上就指种植业。二、农业新概念:*1、外向型农业不仅是为创汇,它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员。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2、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中国

2、可以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荆州的桃花村)3、假日农业郊区农民将一块大田划成若干小块(每块20平方米左右),出租给城里人在双休日去亲手种植,既锻炼身体,又领略田园风光。4、都市农业利用城市工业和科技优势,发展农林牧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城市供给。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例如:农业科技园区 5、绿色农业: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这么一类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绿

3、色农业。它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6、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7、立体农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如一亩田、一口塘、一片林、一个果园),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巧妙地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多物共栖,多层结构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技术。这个概念着眼于单位面积的土地(包含水域)上立体空间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三、农业的地位:基础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

4、首位。四、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2、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3、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五、农业的特点:1、农业生产中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在一起。2、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3、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4、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六、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一)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实现“耕者有其田”(二)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一化三改”:即农业合作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三)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一大二公”:人

5、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以后):1、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自给、半自给经济商品经济;3、片面的“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5、粗放经营(数量增长)集约经营(高产、优质和高效);6、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进步。第二节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1、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2、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

6、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概括地研究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主要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与借鉴3、调查研究 4、归纳法、演绎法5、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2、发展:18世纪 德国3、起源:古希腊和罗马4、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

7、,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2、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3、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六、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在历代经济思想中,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成分。2、 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道路,初步形成

8、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一、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1、农业劳动者:主体地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2、农业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例如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人类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如待伐树木、种子等。同一物品在劳动过程中,可以成为劳动对象,也可能成为劳动资料。例如牛用于耕作和运

9、输时,是劳动资料;用于食用时,便成了劳动对象。用于产奶时,又成了劳动资料等等。二、农业生产力组合性要素1、分工与协作:分工越发达,协作就越密切,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2、管理:包括农业企业的管理和现代农业的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日本经济的成功源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具有乘数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3、信息:提高效率。三、农业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1、科学:揭示了客观规律。2、技术:把科学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3、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并能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系统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一

10、、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农业生产力系统,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统一整体,它反映了在农业生产力中由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关系组合成一个系统。定义理解:1、不是一成不变的。 2、不是孤立存在的。3、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作为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 图2-1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二、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1、质态组合方式:结构问题。亦称属性组合方式,是农业生产力系统最基本的组合方式。2、量态组合方式:规模问题。亦称数量组合方式。3、空间组合方式:布局问题。4、时间组合方式:时序问题。从微观上看,各个要素在时间上要按一定的顺序先后形成。从宏观上看,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

11、也都有个合理时序问题。 产业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这四项指标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阶段。区域发展:先动部发展开放沿海城市,后西部大开发,现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2、。三、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第三节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一、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概念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通常是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系统投人与产出的增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包括增长的规模与增长的速度。二、农业生产力的增长规模是指增长的绝对值,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通常用下列一系列指标予以衡量:1、一定时期内(通常指l年内)农产品实物总量的增长,如粮食总产量、棉花总产量、肉类总产等指标:不可相互替代性。2、农业总产值指标来反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农业总产值采用两种办法计算,一是用当年价格来计算,用以反映当年农业生产力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另一种办法用

13、可比价格(以一定年代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用以消除价格变动,反映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用以对不同年份的农业产出总量进行动态的比较。3、农业增加值指标 = 农业总产值中间消耗以1996年资料为例,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国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业)为23428.7亿元。应扣除的中间消耗为9584.5亿元(其中农业中间物质消耗8 981亿元,包括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兽药、农用塑料薄膜、用电量、小农具购置、原材料消耗、办公用品、物质性服务支出等等,还有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603.5亿元),所以农业增加值为13844.2亿元。4、投人产出率指标:常见的土地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资金生产

14、率指标等等。三、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速度是指增长的相对值(速度),反映农业生产力水平变动的状况。国际上,通常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农业生产指数,反映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增长速度。四、农业生产力增长过程中的问题第一,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影响。第二 ,人口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要求。第三,农业生产力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第四,处理好农业生产力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第五,农业生产力增长与农民收入提高。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一、农业现代化要从国情出发:1、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2、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较少

15、。3、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4、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落后,但拥有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5、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特别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无论在发展速度、途径,还是在步骤上,都不能搞“一刀切”。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建设起一个发达的农业。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按人口计算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 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产量; 每农业劳动力的产量、产值和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和总劳动力的比重; 主要现代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利用程度;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二)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反映农村富裕程

16、度的指标主要有: 按农村劳动力计算的农村GNP; 按农村人口计算的年纯收人和现金收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来源: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

17、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吃了吗”这口头语我们听得越来越少了,此现象在经济学上就叫做“恩格尔系数”降低。*恩格尔系数通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59%50%59%40%50%30%40%30%生活水平贫困温饱小康富裕最富裕*2003年浙江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8.2%以下,进入富裕阶段;广东顺德的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已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生活水平划定的最富裕状态。

18、 *19782003年恩格尔系数变动表恩格尔系数%19781989199520012003城镇57.554.549.937.937.1农村67.754.858.647.745.6 非农产业和居住在小城镇人口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 (三)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环境。 反映农村环境良好的主要指标有: 森林覆盖率;*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 (2003年)国家森林覆盖率国家森林覆盖率中国14%巴西58.0%美国31.3%加拿大39%法国27.0%芬兰66%日本66.7%瑞典57%计算公式为: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土流失程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

19、; 农业用地污染程度;自然灾害成灾率。 三、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第一阶段,1980-1990年,准备阶段。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过程中,促进现代农业因素的形成,实现农业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使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这一步已经实现。第二阶段,1990-2000年,起步阶段。在实现按人口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过程中,提高现代农业因素的比重,继续实现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基本上实现从摆脱贫困向实现小康水平的转变。这一步也已基本实现。第三阶段,2000-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从小康走向富裕,全面地实现上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

20、标。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1、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战略;2、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3、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4、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5、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革;6、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7、迎接农业的国际化; 8、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9、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10、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11、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2、要稳定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制度。 思考题一:1、名词解释:农业 农业经济学 恩格尔系数 外向型农业 都市农业 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2

21、、简述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如何演变的?3、简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4、根据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谈谈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第三章 农业的市场化The Marketization of Agriculture 第一节 农业商品化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又叫做“自给自足经济”,其产品不是为了交换,生产者通常是“自给”而不能“自足”。(古代和传统农业)2、商品经济: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3、简单商品经济阶段:自

22、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出卖商品是为了购买其他商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4、社会化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并以市场为媒介组织和引导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交换,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是等价交换,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市场竞争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二、农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的意义1、农业的商品化使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农业经济中发挥日益广泛而深刻的作用。2、农民一旦卷入商品经济,就必然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生产结构。3、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将逐步提高农业的商品率。三、加速我国农业的商品化进程的对策1

23、、理顺农村产权关系,保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专业分工。 3、实施科教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进步。第二节 市场农业和市场调节一、市场农业1、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农业中有了市场,并不等于就有了市场农业。2、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是指已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二、农业中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1、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的、自动的调节农业的供给和需求,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分配资源。即供求调节着价格。2、促进农业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调节利益分配,合理构建各种经济

24、关系:逐步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 三、农业中市场调节的特点主要有: 1、作用过程的缓慢性。2、作用范围的部分性。3、作用效果的有限性。四、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的手段1、促进农业中商品量与商品率的提高。2、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3、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第三节 农产品需求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一、农产品需求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按现行价格购买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二、形成有效的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是消费者有购买意愿;(willing) (needs)(wants)(desires) 2、是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25、。(able)三、农产品需求曲线The Demand Curve :1、 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比例关系: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2、价格刚开始上升时,需求大幅度减少,价格继续上升,需求缓慢减少(农产品为基本生活资料,总得消费点)四、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收人水平。个人收人愈高,消费者对一定价格下的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就愈大;相反,收人愈低,需求量就愈小。特例:低档商品2、中间需求的变化:农产品中间需求是指农业、工业,以及相关产业,将农产品用作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用作饲料、食品、纺织、化工、商业等农产品将日益增加。3、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农产品需求规律:商品农产品

26、的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特例:吉芬农产品Giffen Goods *吉芬之迷:1845年爱尔兰发生过一场严重的大饥荒。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饥荒时的主要粮食土豆的价格升到很高,但需求却激增,民众纷纷抢购。饥荒过后,土豆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回到正常水平,但需求却大幅减少到饥荒前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吉芬之谜”,这类商品也就叫“吉芬商品”。吉芬之谜的谜底很简单:饥荒造成穷人的实际收入急剧减少,买不起肉蛋奶等食品,土豆成为几乎唯一买得起的食物,所以对其需求量剧增,引起其价格上涨。*低档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可从需求曲线的形状来区别两类商品: 炫耀性农产品Conspicuous goods*炫耀性消

27、费理论(Conspicuous consumption):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 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对某一特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格,还取决于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所谓相关商品,有两种情况:替代品Substitutes,即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例如,猪肉和牛肉可以互相代替,假如牛肉价格不变,猪肉价格上涨猪肉需求量减少牛肉需求量则增加。互补品Complements:即需要同时使用,互相补充配套,才能发生效用的商品。例如:一个消费

28、者喝一杯咖啡时总要放两匙糖,假如咖啡的价格不变,糖的价格上涨糖的需求量减少咖啡需求量也减少。5、消费者的偏好。例如,有的喜爱吃肉,而不喜欢奶制品或鸡蛋;有的喜爱吃素菜,而不喜欢吃荤菜;有的喜爱吃瘦肉而不喜爱吃肥肉,等等。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6、文化习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它们也会影响产品的消费方式和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选择。例如,中国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许多鸡鸭鱼肉等食物;有些外国圣诞节要吃鹅;复活节要吃许多鸡、鸡蛋和年糕等。我国回族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陕西、贵州、青海)以面粉、大妈为主,辅以玉米、豌豆等杂粮,爱吃蔬菜,喜欢吃牛、羊、鸡

29、,鸭和带鱼鳞的鱼类,但不吃马、驴、狗的肉,尤其忌食猪肉。7、人口数量和结构。如果人口数量增加,市场总需求规模会随之增大;人口结构对商品的需求有重大影响,例如,城乡人口结构影响就很大,因为城镇居民对农产品需求要比乡村居民要多;又如人口的年龄结构也有影响。在农产品需求方面,婴儿和幼儿对牛奶和食糖的消费特别高;脑力劳动者和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的概念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度,或者说,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式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为需求量,Q为需求量的变化量, P为

30、价格,P为价格的变化量。六、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1、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无量纲的,这使其具有广泛的可比性。(可为0、1、01、2、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3、需求价格弹性因不同的物品而异七、需求弹性因不同的物品而异1、需求价格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 Ed=0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如:急救药、食盐)2、需求完全有弹性或弹性无限(perfect elastic) Ed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如:农产品的保护价3、需求价格单一弹性(unitary elastic) Ed=1价格变动的比率 = 需求量变

31、动的比率。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双曲线。4、需求价格富有弹性 (elastic) Ed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高档水果5、需求价格缺乏弹性(inelastic) 0Ed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谷贱伤农”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八、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反应的灵敏度,或者说,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农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度,或者说,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对另一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如猪肉的需求量对牛肉价

32、格变化的反应。第四节 农产品供给Suppl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一、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二、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供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第二, 生产经营者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三、农产品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ve (一)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数量增加。价格刚开始上升时,供给数量呈快速增加。由于受土地面积有限和资源专用性强的特点,然后供给数量呈缓慢增加。(二特例:1、生产用途狭窄:由于资源专用性强,生产用途狭窄,不能顺利地转移和流动

33、。当生产者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后,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收人,他们可能还会继续努力增加产量。(果树生产周期23年,即使苹果价格下降,黄鳝价格上升,你不能说马上挖了池塘养黄鳝)2、商品价格预期变化:如果生产经营者预计未来某种商品价格会继续上升,就会减少现在的供给量,以便将来获取高利,即使目前这种商品价格已经较高;相反,在价格下跌时,如果预计未来价格继续下跌,则会把存货尽快抛售出去,从而增加现时的供给。“罗田板栗甲天下”,日本趁其为人生果,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A、B、C、B2、蛋白质、钙、铁等。2005年武汉市9月份2.5元/斤,预计春节价格会上涨,发展板栗冷冻厂、储藏基地等,到春节出售,3.5元

34、/斤。四、相关商品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某一特定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在生产供给上,相关商品亦有两种情况: 竞争性商品,即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商品。如菜地和果园连带商品,例如,羊皮和羊肉是连带商品,若羊皮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多养羊从而增加羊肉供给量。五、农产品的供给弹性 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六、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种类1、供给完全无弹性Es=02、供给完全有弹性Es= 3、同一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Es 15、供给缺乏弹性0Es1七、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1)占用土地

35、面积大(果园)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占用土地面积小(菜地)的非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大。市场价格变化时,前者调整生产比较缓慢。(2)同一种农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在落后地区供给弹性小。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者同市场联系密切,市场信息透明度高,市场变化对生产者影响大。 (3)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价格下降时供给弹性小。 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业生产者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会采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即使后来农产品价格下降,但这些采用的先进技术仍会保留下来,发挥其增加产量的效力; 农业中所投人的资源要素(如土地、建筑物、农机、农业劳动力)专用性强,在农外部门利用价值低,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时

36、,它们都不能及时退出农业部门,必须承受更多的价格损失,继续投人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4)农产品的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长期供给弹性。农业产品很短时期内完全无弹性;时间稍延长,可以挖掘内部潜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供给弹性增大;如果时间更长,调节农产品供给就可能有更多的余地。(5)畜牧业和林业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譬如,在畜牧业中的养牛业,正常的生产必须有合理的种群结构,种牛、仔牛和育肥牛数量比例关系要保持协调。如果市场上牛肉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追求眼前利益,大量宰杀育肥牛,这样就会造成后期育肥牛数减少,市场牛肉供给量下降。林木有不同的年龄层次,而且生产周期长,由于木材价格

37、上升,可能引起生产者大量砍伐,使成材林木减少,随后,迫使价格继续上升,刺激生产者又进一步加剧砍伐,最终导致木材供应更加紧张。木材生产周期愈长,愈不容易恢复。第五节 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一、农产品的供求平衡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这个价格,一般称作平衡价格,这时的交易量称作平衡交易量。二、农产品的供求平衡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供求平衡,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实现的。这一过程,可用图3-1来表示。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DD表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

38、,SS表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Pe即为平衡价格,Qe为平衡交易量。三、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1)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3)环型蛛网第六节 农产品流通与价格一、农产品流通1、农产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农产品的交换过程,它是联接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第一,是保证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加速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二,农产品流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各种原料的供应;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 第三,农产品流通对于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农

39、产品流通的特点: (1)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常年性的矛盾,需要通过必要的储备和均衡上市,以保证人们对农产品的正常消费。 (2)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农产品需求的普遍性的矛盾,要求农产品具有合理的流向,以保证非生产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3)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如易腐、易损、体积偏大等),使农产品流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经营农产品具有较大风险性。 (4)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流通。3、农产品流通渠道。(1)初级市场:以零售为主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2)批发市场:大规模的流通渠道。 (3)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在特定的商品交易所内进行农

40、产品标准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其主要目的是调节供求、平缓价格和规避风险。 4、农产品的采购与销售策略。 第一,农产品采购策略: (1)扩大性采购策略:渗透生产:农商联营。让利:将一部分商业利润返还给农产品生产者,包括补贴,超购加价和奖售等。换购:以优惠价格向农民供应紧俏工业品的办法,换购某些重要农产品。(2)控制性采购策略。对于暂时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可通过签订合同的办法实行定额收购,以适当控制采购量。(3)稳定性采购策略。对于生产稳定、货源正常、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农产品,宜采用稳定性采购策略。 第二,农产品销售策略(1)横向发展策略。又叫开拓性策略, 一是“推”的策略。即推销, 二是“拉”的策略

41、。即拉买主,(2)纵向发展策略 一是开发新产品 二是挖掘销售潜力(3)农产品的名牌战略(4)营销网络化 二、农产品价格1、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市场供求状况:供不应求时价格将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则下跌。(2)货币的价值:当货币流通量超过流通实际需要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贬值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3)农产品成本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的提高,使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产品价格下跌。(4)国家经济政策:干预农产品的价格。3、农产品差价Price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1)地区差价:Regional Price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包括地区收购差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同)和地区销售差价(流通费用不同)。(2)季节差价:Seasonal Price Differ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果蔬季节差别大,旺贮淡销能发家”研究开发农产品贮藏保鲜新技术,空房、地窖、山洞和冷库保鲜至贵价格时上市出售,可获得高利润。(3)质量差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外文资料合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