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43995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航道维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受某地市港航管理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某地七都南汊航道维护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以查明场地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本工程位于某地市七都西侧江面,某地大桥与七都大桥之间,某地七都南汊航道维护工程水利规划采矿区总面积约为2.1km2。本工程由某地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二)勘察目的与任务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的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等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委托方及设计单位要求,结合有关规范规定,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勘察深度范围

2、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其均匀性,各疏浚岩土层工程特性与分类;2.挖泥船对各类疏浚岩土的可挖性和适应性的建议,各类疏浚岩土用于管道输送的可行性等;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提出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工作量布置和要求本次勘察方案由设计部门确定,基本按疏浚区场地网格状布置勘探孔。勘察主要采用工程钻探、取样测试的方法,辅以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手段。场地内共布置勘探孔15个,设计孔深要求进入泥面以下不小于15米。勘探点具体位置详

3、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附表勘探点一览表。2、完成工作量我公司于2011年05月18日进入现场开始勘察施工,于2011年05月26日全部完成外业工作。土工测试任务委托某地天然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土工试验室承担。本次勘察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详见表1。 表1 本次勘察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机械回转钻进钻 孔 数孔15机械回转钻机,套管或泥浆护壁钻进。均为海上施工。进 尺米228.00标准贯入试验次1863.5Kkg自由落锤原状土样/扰动样件39/21土工测试常规件60固快件28颗粒分析件21颗粒筛分析与比重瓶法3、质量评述:钻探施工采用XY1型油压钻机,开孔孔径130mm,钻进孔径11

4、0mm,直至终孔。岩土芯采取率满足规程规范要求,原状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扰动土样在岩芯管中采取。无岩芯间隔、回次进尺等均按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各孔终孔时均进行了孔深校正,误差均小于2。原位测试中的标准贯入试验采用63.5Kg的自动落锤,试验方法严格执行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土工试验采用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试验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勘探点的定位采用GPS或全站仪实测放样,勘探点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由委托方提供),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以下均同),详见附表:勘探点一览表。(四)执行标准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

5、程及标准有: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2.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3.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S133-3-2010)3.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0-98)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5.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0.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 10-5-98)1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勘察合同

6、等二、区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某地市七都南汊西侧,属瓯江河段中下游的冲海积河段区,为现代河口区沉积环境,场地地貌单元属河口相地貌类型。河床断面总体较平缓,区内泥面高程约为-0.81-2.87m,低潮时局部水深12米,高潮时局部水深达610米。2、气象该区位于我国东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根据某地市19901995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7.9,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5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6mm,日最大降雨量256.61mm,年降雨分布不匀,主要集中在46月份的梅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暴雨期,约占全

7、年总降雨量的5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310.5mm,79月份蒸发强烈;每年34月份多大雾;年平均相对湿度81。雾况一般在夜间至早晨易形成,主要发生在春季,年平均雾日数为20.7天,雾最长持续9小时44分。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在80%左右;一年中3-9月较湿;6月最大,在90%左右。多年平均风速2.5m/s,历年瞬时极大风速40m/s,定时最大风速25m/s,台风期瞬时风力达12级以上,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风,在79月台风期台风较为频繁,其风力一般为812级,最大可达12级以上。3、海洋水文附近海区潮汐属半日潮,一昼夜两潮,潮高不等现象

8、较为明显。一般春分至秋分间夜潮高于日潮,秋分至翌年春分间,夜潮低于日潮。某地海区是我国著名的强潮地区之一,场地附近的潮位特征值见表2(供参考)。表2 潮 汐 特 征 值 表 项 目特 征 值潮 位最高潮位5.22m最低潮位-3.58m平均高潮位2.77m平均低潮位-2.01m潮 差最大潮差7.87m平均潮差4.77m历 时平均涨潮历时5h57m平均落潮历时6h26m 影响本区域高低潮位的另一因素为天文潮和台风。如在暴雨、台风和天文三者同时出现时,会发生特大高潮位,对海塘破坏也最大。如1994年17号台风,正值天文大潮,龙湾最高潮位达5.56m,某地高潮位5.48m,均超历史记录,瓯江及浙东一带

9、海塘均遭受严重破坏。 区内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为季风交替时期,偏南偏北风交替出现。海湾全年呈现两个主要波向:东-东南向波浪,频率为52%,北-东北向波浪,频率为36%。(二)区域构造特征本区所处的区域构造隶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东侧,NNE向构造为其主要的构造线。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NE向镇海-某地断裂带。该区位于NNE向镇海-某地断裂带东南侧。(三)地震本区属我国东南沿海二等地震带的东北端,接近三等地震区,为少震或弱震区,远场地震波的波及影响是本区的主要震害特征。根据活动性断裂和历史地震资料分析,镇海某地断裂带是区域的主要导震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有感地

10、震,但震级均不大。根据浙江省地震目录统计,近两个世纪,某地地区及邻域曾发生三次具破坏烈度的地震,分别是发生于1813年10月17日的某地4.75级地震(震中烈度度),1926年6月29日浙闽交界以东海域5.25级地震和1960年7月21日平阳东海域5.0级地震,但它们对本域均未造成破坏性损失。另外还有3.03.9级地震7次,小于3.0级地震10次。2002年以来,文成泰顺交界处发生多次地震,其中4.0级以上多次。最大震级为4.6级。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区域的地震发生频率为133年/次,现代地震活动极微弱,一般仅限于3级以下地震。按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裂度区划报告,本区为基本稳定区,

11、未划入震级5级的危险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综上所述,该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层结构根据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质资料,场地地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的海相、陆相相混合沉积而成的松散堆积层。结合现场原位测试与室内土试成果,可将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其物理力学性质、岩性特征、埋藏分布规律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2个亚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淤泥、1,-1淤泥夹粉砂、1,-2粉砂、2淤泥。具体特征详述如下:1淤泥 (mQ4

12、2)灰褐色,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含少量粉砂,局部粉砂富集,可见贝壳类碎屑及腐植物。全场大面积有分布,直接出露地表,厚度2.504.50m。1,-1淤泥夹粉砂 (al+mQ42)灰褐色,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稍粗糙,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粉砂呈薄层状、团状分布,可见贝壳类碎屑及腐植物。Z1、Z2、Z3、Z4、Z5、Z13钻孔有分布,局部直接出露地表,厚度1.704.00m。1,-2粉砂(al+mQ42)灰、灰黄色,饱和,松散,级配较差,砂含量70-80%,主要以粉砂为主,砂粒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淤泥含量15-25%,呈微层状、团状分布,含少量砾石,土质均

13、匀性较差,局部相变为中砂或圆砾,可见贝壳类碎屑及腐植物。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304.70m,层顶高程-7.01-4.39m,厚度5.3011.20m。2淤泥 (mlQ42)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质较均一。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9.5013.50m,层顶高程-16.04-10.76m,揭露厚度2.105.40m(未揭穿)。(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1、土工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共采取原状土样39件,扰动土样21件。各土样土工试验成果详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要求进行统计

14、。首先对各土层的样品指标按层逐个以正负3倍标准差法进行检查,剔除个别不合理指标后再按层进行数理统计,并提供统计频数、最大(小)值、算术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植。统计结果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2、原位测试成果统计本次勘察共进行标贯试验18次,其试验成果见附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统计原则同上,统计成果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标贯锤击数均为实测锤击数。3、各土层平均常规压缩试验e-p曲线见附图4。附图4中Es值系根据e-p拟合曲线计算后的值,与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中统计值稍有差异。利用固结试验曲线求出的压缩模量与压缩系数为平均值,一般可分别乘上0.8和1.2后作为标准值使用。 (三)场

15、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部淤泥、淤泥夹粉砂、粉砂中的孔隙水,孔隙水主要接受瓯江水流的渗流补给和地表水体侧向补给,以蒸发和侧向渗流排泄为主。场地地层淤泥、淤泥夹粉砂属弱透水层,水迳流条件相对较差,水量相对较小,渗透性差,渗透系数在10-410-8cm/s数量级之间,水平方向渗透好于垂直渗透。场地地层粉砂属强透水层,水迳流条件相对一般,水量相对较小,渗透性一般,渗透系数在10-210-4cm/s数量级之间,水平方向渗透好于垂直渗透。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具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地下水位变幅较小,一般小于2.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的微咸水-咸水,根据岩土工程

16、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强腐蚀性。由于江水与表浅部的地下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附近江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钢结构的腐蚀性同地下水。设计与施工时应参考类似工程的建造经验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四、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一)疏浚岩土特性与分级疏浚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为现代河口区冲海积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软土与砂土。自上而下分别为1淤泥、1,-1淤泥夹粉砂、1,-2粉砂、2淤泥。1淤泥:天然状态土的平均含水率(W)为62.3%、重度()为17.03kN/m3。稍具结构强度,有附着力。按照疏浚岩土

17、分类标准(JTJ/T320-96)判定,为2级疏浚土。1,-1淤泥夹粉砂:天然状态土的平均含水率(W)为39.5%、重度()为17.76kN/m3,稍具结构强度,有附着力。按照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判定,为4级疏浚土。1,-2粉砂:重度()18.6kN/m3、标贯锤击数为4.2击,判定为8级疏浚土。2淤泥:天然状态土的平均含水率(W)为57.9%、重度()为16.66kN/m3。稍具结构强度,有附着力,判定为2级疏浚土。场地内疏浚土分别为2级的淤泥土类(淤泥)、4级的粘性土类(淤泥夹粉砂)、8级的松散砂土(粉砂)等疏浚土。(二)疏浚方案的建议根据场地工程施工特点,疏浚区与预

18、计抛泥区相对较远,施工作业条件相对较好,场地内疏浚土为淤泥土类、粘性土类与松散砂土等疏浚土,建议本工程采用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直接吹泥的施工工艺,也可考虑采用链斗挖泥船。区内各疏浚土对于管道输送适宜性良好。五、场地土类别和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本次勘察取得的地质资料及区域资料分析,依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款判定,拟建场地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场地土,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类别以类为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合本场地场地土类型,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以0.6

19、5s为主。场地内除分布有淤泥软土外,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本工程施工建设。六、结论、建议与说明(一)结论与建议1.经过本次勘察,查明了疏浚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规律等,并对场地的疏浚土进行了岩土分析与评价,取得了场地勘察以浅内各疏浚土设计主要参数,为疏浚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2.经勘察,将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2个地质亚层。3.场地内疏浚土为2级的淤泥土类(淤泥)、4级的粘性土类(淤泥夹粉砂)、8级的松散砂土(粉砂)等疏浚土。4.建议本工程采用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直接吹泥的施工工艺,也可考虑采用链斗挖泥船。区内各疏浚土对于管道输送适

20、宜性良好。5. 建议施工泥水进行合理安排运输、排放,严禁将施工泥水直接排入江海中对环境造成污,形成公害。6.区内场地稳定性较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7.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分布于上部软土、粉砂中的孔隙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强腐蚀性。附近江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钢结构的腐蚀性同地下水。设计与施工时应参考类似工程的建造经验做好各项防护工作。(二)说明1.抗剪强度均为峰值抗剪强度指标,为考虑安全性,使用时应适当折减取值。2.本次勘察勘探点坐标根据建设和设计部门提供的的座标数据,采用GPS定位或二级小三角工程测量(全站仪)放样并实测高程。但因施工江域由于水流、潮汐作用等场地条件限制,海域勘探点位置和高程略有误差,设计与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