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141961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建实验学校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日 期: 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22.1 项目建设概况22.2 设计概况22.3 工程测量总体思路2三项目组织管理机构3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33.2 工程重难点分析3四施工测量仪器设备、技术及人员准备44.1 测量仪器设备44.2 技术准备44.3 测量人员安排5五场区控制测量65.1 交接桩65.2 平面控制测量65.3 高程控制测量85.4 内业数据计算9六施工测量106.1 0.000以下施工测量106.1.1 轴线控制网的建立106.1.2 基础放线106.1.3 标高控制106

2、.2 0.000以上施工测量116.2.1 平面控制测量116.2.2 高程控制测量166.3 测量精度控制17七变形监测187.1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项目187.1.1 监测网点的布设187.1.2 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187.1.3 观测精度要求197.1.4 观测频率197.1.5 数据处理207.1.6 监测预警值207.1.7 监测资料及报告提交207.2 建筑物沉降及垂直度监测217.2.1 建筑物沉降监测217.2.2 建筑物垂直度监测22八质量保证措施238.1 测量管理制度238.1.1 人员管理制度238.1.2 设备管理制度238.1.3 成果管理制度248.2 复核制度2

3、58.3 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268.4 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26九安全注意事项27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 施工测量方案一 编制依据表1.1-1 编制依据列表序号类别文件名称编号1国家行政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2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3 号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5 号4国家行业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6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9岩土工

4、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11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1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1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14地方规范标准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技术规程DBJ61-57-201015设计文件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施工图纸16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勘察报告17企业管理文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办法18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手册19施工管理手册CSCEC8B-PM-202120科技与设计管理手册CSCEC8B-EQ-20

5、2127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 施工测量方案二 工程概况2.1 项目建设概况表2.1-1 项目建设概况一览表工程名称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工程性质公共建筑建设用地32790.45工程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港区蔓草街和束薪路交叉口西南角总建筑面积34992.35建设单位郑州航空港置廷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承包范围施工总承包设计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河南省建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合同要求质量合格监理单位河南长城铁路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工期300天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无伤亡、无事故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教育2.2 设计概况郑州桐柏一中实验学校1号地块项目位于束薪路以南

6、、蔓草街以西、彼美路以北。总建筑面积34992.35、地下面积7269.87,地上建筑面积27722.48。新建5层实验楼一栋、5层教学楼一栋、6层宿舍楼一栋、室外看台、地下车库等。2.3 工程测量总体思路根据施工总图,结合场区的条件及测量控制原则,本工程测量总体思路如下:1、首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布网时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逐级加密。施工测量坐标系建立后,根据设计图纸,测设出轴线控制网的轴线作为二级平面控制网。2、标高控制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依据,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闭合水准网,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上,建立水准点控制网。3、基础施工平

7、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经纬仪)投测各控制轴线和定位点,标高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标高用50m钢尺向上传递。4、变形监测分基坑变形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监测标准按照规范执行。三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图3.1-1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3.2 工程重难点分析表3.2-1 关键点分析及应对措施表序号重点、难点应对措施1场地范围有限,基坑开挖深度大,轴线定位复杂,施工测量的难度较大首级控制网控制点远离基坑边缘,预留多个校核控制点,测量过程采用先进仪器设备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确定校核误差

8、在允许范围内后,方可进行下步测量工作。2建筑物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对首级控制点做好维护工作,每周对控制点位及内控点位进行联测,及时修正,确保控制点准确性。3基坑变形监测内容多,各项施工项目穿插复杂提前做好各项监测项目标识点埋设,观测流程预先设计好,避免现场临建有所遮挡4标高变化影响,要考虑建筑物沉降量及上部结构标高修正,先前设置在各楼层上的标高线(点)变化也不尽相同。根据第三方测绘单位出具的沉降观测报告结合控制网进行联测与修正。5高支模区域因受到满堂脚手架影响,监测点位置设置困难变形监测点布置前,根据满堂脚手架搭设情况和主要的大截面大梁位

9、置,合理布置监测点,以便在过程中监控视线满足条件四 施工测量仪器设备、技术及人员准备4.1 测量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1GPS千寻套1施工放样2全站仪中纬套1平面控制网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3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套1高程控制测量,变形监测4光学水准仪苏州一光 DSZ2套1高程控制网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5激光铅垂仪苏州一光 DZJ2套1竖直结构向上投测控制点6钢卷尺50m把2测距7垂直检测尺(靠尺)2m把1检测垂直度8对讲机小米部3现场测量过程中通讯使用9测量计算器Casio fx-5800个2测量数据计算注:所有进入现场的仪器具备周期的鉴定合格的报告,并仪器

10、校验准确。4.2 技术准备1、施工测量前,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规划、勘察、设计、及施工等有关资料:规划部门的测绘成果、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变更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测量仪器出厂合格证和检定证书等。2、为保证建筑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平面控制点使用前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少于三个。3、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对规划勘测部门或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4、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校核,坚持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制度,合格后由技术工程师验线。5、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

11、工作程序,测量记录要及时,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楚、原始依据正确。6、测量计算的基本要求:依据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的精度。测量结果现场标识要统一、明确,确保不让施工现场任何相关人员误解。4.3 测量人员安排序号职务人数岗位责任具备的条件1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从事测量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2测量员1名协助测量工程师的工作和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复核工作。从事测量工作2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五 场区控制测量5.1 交接桩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

12、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起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采用全站仪正倒镜的方法或者两点独立架设仪器相互观测的方法,实测控制点方位角及两点间距离与甲方提供的坐标解算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过程汇总,若校核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直至得到正确的控制点起算数据,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并作为场区区控制测量的起算依据。5.2 平面控制测量因本工程场地面积较大,为了使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故需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临建布设情况,现拟布设5个永久控制点,控制点埋设图详下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并易于保存的位置,并根据现场临建构筑物进行合

13、理布设(在本项目施工区域内,在开挖线以外,根据实际临建搭设位置合理选点),点位布设略图详见下图,桩位做好之后可做护栏等保护设施,控制点维护图可参照下图。图5.2-1 平面控制点标识埋设图(mm)图5.2-2 施工区控制点布置示意图图5.2-3 控制点围护图永久控制点布设好之后,需隔12天时间,等控制点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精度按照一级卫星定位控制网的要求进行施测。具体施测要求详见下表。表5.2-1 一级卫星定位控制网动态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距离(m)平面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一级500501/300004二级250501/140003注:对天通视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

14、离可缩短至表中的2/3,但边长中误差不应大于20mm。平面控制测量仪器采用GPS,方法采用卫星定位控制网动态测量。首先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平面坐标校核,采用全站仪正倒镜的方法或者两点独立架设仪器相互观测的方法,对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将所布设的永久控制点与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联测,运用卫星定位控制网动态测量的方法,测量过程中记录仪器测量数据,并实时计算每个测站的读数限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需重新架设仪器,重新观测读数,直至符合每个观测测站限差要求为止。5.3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仪器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闭合水准网,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场区高程测量精

15、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及临建布置图,合理在场区布设三等水准闭合环线测量点位,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施测前,对甲方提供的高程点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场区所布设的永久控制点与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联测,形成闭合水准环线,往返测回各一次。具体施测要求详见下表。表5.3-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三等650DS3双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为往返测段水准路线长度。表5.3-2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视距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较差(mm

16、)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DS375360.32.03.05.4 内业数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两组分别计算、复核。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地面控制测量一体化软件包“科傻”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六 施工测量6.1 0.000以下施工测量6.1.1 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量人员开始0.000以下测量准备工作,即建立轴线控制网。首先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确定轴线控制网的轴线(一般选择场区建筑物中心线或者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上,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轴线控制网布设为“井”字型。在基坑边缘施测出相对应轴线两端延长线上的点,并做好控制桩标记(埋石或者钢筋混凝土制成

17、),同时对轴线控制点需做保护措施,并对现场技术员及分包方工长进行交底,都应负相应的保护责任。轴线控制网建立好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以确保施工测量的准确性。若出现破坏或明显松动偏移等,需及时进行修复,重新测量。6.1.2 基础放线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轴线控制网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关于主体结构的轴线投测主要利用CAD辅助全站仪技术来对轴线进行投放,利用周边的主控点作为后视点和测站点,利用各轴线交叉点、各轴线交叉点及结构角点坐标已知

18、,用全站仪进行投测。为了避免相互混淆,轴线用红三角标志,构件边线角部均用红油漆标志。6.1.3 标高控制高程控制测量包括测量控制点的复测、引测和抄测等工作。高程控制点的复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复测高程控制网点。经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借助出土坡道,使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外侧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6.2 0.000以上施工测量6.2.

19、1 平面控制测量本工程各建筑物0.000 以上的轴线传递用激光铅锤仪竖向投测法进行。6.2.1.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内控点布设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每施工段控制点不少于三个。首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首层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图6.2-1 1-1#实验楼平面轴线控制基准点布设示意图图6.2-2 1-2#教学楼平面轴线控制基准点布设示意图图6.2-3 2#宿舍楼平面轴线控制基准点布设示意图2)预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

20、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预埋铁件由2002008mm 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 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孔洞(上口200200mm,下口150150mm),以便轴线向上投测。图6.2-4 预埋件示意图3)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6.2.1.2 内控点竖向投测首先将激光铅锤仪安置在首层控制点上,对准调平后,打开电源开关,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接收靶由30

21、03005mm 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首先调整焦距使激光束聚焦成光点,然后转动仪器,激光点在接收靶上的轨迹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挪动接收靶,使靶心与圆心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具体操作详见以下示意图。图6.2-5 平面轴线控制基准点迁移示意图图6.2-6 内控点竖向投测示意图图6.2-7 激光接收靶操作示意图6.2.1.3 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全站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距离,以确定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

22、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放样完毕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a、墙及模板的放样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200mm处放出模板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轴线,待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图6.2-8 墙及模版放样示意图b、门窗、洞口的放样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上放出门窗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洞口模板。c、梁、板的放样待墙拆模后,进

23、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立即在墙上用墨线弹出每层 +0.500m 线,不得漏弹,再根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100mm 控制线,如下图所示:图6.2-9 梁、板放样示意图d、楼梯踏步的放样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下图所示:楼梯踏步的放样图6.2-10 楼梯踏步放样示意图6.2.2 高程控制测量布置垂直高度控制网,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方法,在楼内分别设三个水准点,用水准仪进行两测回测定水准点高程,使用时需检查各水准点间的高差,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传递高程时注意每层标高相对应的基点,并用吊锤、钢尺配合水准仪使用。根据建设单位

24、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墙上,在建筑物首层外墙上每面布置两个(根据具体情况定)+0.500m标高点,以这些标高点将标高传递到施工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以方便上传为原则,特别是避开阳台和挑窗。高层上传是用钢卷尺在结构外墙上竖直引测,直至施工层,划出整数或半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布设点起始标高向上直接读取。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楼面平整度控制方法:当每层楼板模板、钢筋完成后,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至楼面上,在一根柱的钢筋上测设一个比楼板面设计标高高500mm的

25、水平标高,以此控制点为准在每段墙两端暗柱处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以控制楼面标高。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2)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基准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3)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4) 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6.3 测量精度控制表6

26、.3-1 建筑物施工放样和轴线投测的允许偏差项目内容允许偏差(mm)基础桩位放样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10群桩20各施工层上放样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七 变形监测本项目变形监测包括基坑变形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两部分,观测等级分别为二级和二等。变形观测工作应由甲方认可的具备相关资质的部门承担。7.1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项目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进行位移及沉降观测,分析基坑变形结构变

27、化,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的正确性,有效监测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以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本项目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主要监测以下面内容: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地下管线沉降;周边道路、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监测;本方案主要围绕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进行详述,其它监测项目详见第三方专项方案设计。7.1.1 监测网点的布设位移变形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组成。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区域,因此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基准点每隔1个月全面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是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使用,是为了

28、方便观测,因此可选场区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工作基点。观测点视现场情况及基坑开挖进度,分别布设,基坑观测点网图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监测点布设完成后,在施工前,需将所有监测点与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进行联测,可得到其起始数据。7.1.2 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仪,按二级观测要求监测。观测之前,首先根据实际变形点布设图,合理规划出观测线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作为以后每次观测的路线,避免因路线不同而存在不必要的误差。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观测,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评判提供可靠的数据

29、依据。7.1.3 观测精度要求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基坑变形观测采用建筑变形观测二级标准。表7.1-1 基坑位移观测技术指标内 容技术指标观测精度二级观测测回数4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2半测回归零差3一测回内2C互差5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3表7.1-2 基坑沉降观测技术指标内 容限 差等 级二级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m)前后视距累积差3(m)视线高度0.2(m)观测点测站中误差0.5(m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7 (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1.5(mm

30、)7.1.4 观测频率表7.1-3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周期及频率检测项目施工工况基坑开挖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施工至主体结构0.00支撑拆除开始拆除后3天一般情况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1次/1天1次/1天23次/1周边坡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监测1次/1天1次/1天23次/1周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次/1天1次/1天1次/23天地下管线沉降1次/1天1次/12天周边道路、建筑物沉降1次/1天1次/12天地下水位监测1次/1天1次/12天7.1.5 数据处理基坑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沉降观测采用严密平差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成果执行“

31、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根据本次所测平面及高程数据与首次所测平面及高程数据之差计算出变形量,绘制时间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图,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进行汇报,以便工程顺利进行。若发生异常时,立即将异常情况上报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当出现下列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报警: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规定的沉降、倾斜限值;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开裂;基坑出现局部坍塌;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等。7.1.6 监测预警值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及控制值要求。表7.1-4 警戒值及控制值指标二

32、级基坑要求项 目报警值(累计值)变形速率(mm/d)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40mm4mm/d(连续3d)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30mm3mm/d(连续3d)深层水平位移监测5mm4mm/d(连续3d)地下管线沉降10mm2mm/d(连续3d)地下水位监测1000mm300mm/d地表沉降35mm3mm/d(连续3d)7.1.7 监测资料及报告提交1、观测分析总结报告2、沉降及位移观测成果表3、“时间沉降量”总曲线图4、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7.2 建筑物沉降及垂直度监测7.2.1 建筑物沉降监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下沉现象,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

33、,同时也为今后合理设计提供资料。建筑物沉降观测按照二等精度执行,具体观测技术指标同上(表7.1-2基坑沉降观测技术指标)一致。观测周期为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沉降观测点可布设于建筑物外围立柱底部,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面)0.20.5m为宜,每10m20m或每隔23根立柱布设一个沉降观测点(在沉降缝和结构缝处两侧需各布设一个)。每次沉降观测时,应固定后视点(沉降数值起算点)以及观测线路,尽量在施测过程中,使前后视距相等

34、,以减小测量误差。图7.2-1 沉降观测点实例图7.2-2 沉降观测示意图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7.2.2 建筑物垂直度监测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要依靠建筑物角柱或外墙模板,要求合模期间进行复查,主要用吊线坠的方法。拆模后用经纬仪检测,用经纬仪对准建筑物根部,然后仰起望远镜,看是否在一条

35、垂线上。图7.2-3 垂直度检测方法示意图八 质量保证措施8.1 测量管理制度8.1.1 人员管理制度表8.1-1 人员管理制度序号制度内容1持证上岗,统筹安排,按时完成各项测量任务,为项目做好各项测量技术的服务工作。2努力学习业务,熟悉设计文件,理解设计意图,掌握测量方面有关操作规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实事求是,搞好团结,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3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校正及日常维护和保养,并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规范,在主管工程师的指导下可进行项目中复杂的施工放样工作。4精心爱护测量仪器和配件,在搬运过程中要将仪器从三角架上取下并放入仪器箱内,长途运输应定制防震箱保证仪器不受颠簸,存放

36、过程中要确保仪器不受重压,雨天不受雨淋和受潮,使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5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细致操作,一丝不苟,对工作中所使用的数据应认真复核,对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必须使用正规的记录表格且记录清晰,格式填写齐全,杜绝编改测量数据,对测量成果必须经过二级、三级复核。测量记录和原始计算资料要保管完好,作到有据可查。6树立工程第一、工程至上的观念,做到能及时计算出检测数据并将数据及时反馈到生产第一线及相关人员用来指导施工,确保工程检测并放样及时,杜绝因测量放样影响工程进度。7在工作中遵守劳动纪律,在和外单位进行交接或结算一切工程时,测量人员要提高警惕,实事求是,不能循私

37、舞弊。认真检查所测的实际位置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报告。8在施工的间隙保证仪器定期到相关仪器检测部门检测,所有仪器做好仪器台帐。建立仪器使用人和每台仪器定期使用状况记录卡,仪器报废签认单。8.1.2 设备管理制度表8.1-2 设备管理制度序号制度内容1项目测量仪器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建立完整设备台账。除正常现场使用外,测量仪器统一保管在项目的仪器室,并由保管员对其进行必要的清洁、防潮等维护工作并保证所有仪器均在检定周期内使用。2领用时填写所领仪器清单,并注明完好情况、使用期限、工程名称、用途等。3仪器操作者必须是测量专业人员或经培训达到能够独立操作的技术人员,操作时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

38、进行操作。4仪器领用人(或仪器操作人)必须对所领仪器的安全性负责。不得有人为损坏现象,如果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应及时上报,个人不得随意拆卸、修理仪器。5不得在下雨天使用仪器,更不得用仪器照射太阳光,避免强光直射仪器。6严禁用手触摸、用纸或手帕擦拭镜头;仪器箱不得坐人,更不得用脚踩踏。7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按期归还仪器。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归还,要及时报告,获准后方可延期使用。8任何人不得未经同意将仪器转借给他人使用。8.1.3 成果管理制度1、测量成果的交接工程项目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各种内业成果,测量技术交底,测量桩橛,点之记录和各种精度分析、评定资料等,要做好交接工作。1)建设单

39、位(设计单位)测量成果交接及交接方式项目部收到设计文件后,必须在开工前办理测绘资料的移交手续,并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一起到现场点交测量已知点,办理相应的手续。由公司精测队组织项目部测量队立即进行全线的复测,复测时要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以及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一般情况下以设计单位交给的控制资料同精度进行复测。复测应遵循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复测过程中,完成测量已知点的交接工作。2)内部控制测量的交接及交接方式由于施工分项多,为保证各班组相互配合,以求紧密搭接,施工测量应与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措施当完成复测工作,控制

40、测量的精度满足设计文件及测量规范的情况下,测量组尽快完成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工作,加密导线成果测量精度应与复测精度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把控制测量成果交给各施工队并签认,由各施工队负责保护好所管辖的控制桩橛,测量标志等,项目测量组定期检查控制桩位是否发生错位移动。3)竣工测量成果的移交工程竣工验收时,由项目部测量队完成各种竣工测量点、标志桩、测量标志和永久水准基点的点验工作,并复核控制测量桩位有无移动,在监理单位的参与下办理工程控制桩位的验收手续。对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应先办理竣工测量资料的移交,再办理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手续。2、交接要求交接手续要齐全,签署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记录字迹清晰,

41、文字简练。桩点标志明显,符合规定,刻画工整,标准统一。自行制定的标准和标志式样,交接时必须有必要的说明资料。测量资料必须有测量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视有效。3、成果保存工程竣工后,所有施工测量记录和计算成果分类装订,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按机关行业部门“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备齐有关资料,必要时与接管单位协商具体内容,测量成果资料附竣工资料一并交验接管单位,并做好归档工作。8.2 复核制度1、已知点复测工程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并对已知点进行同精度的导线复测。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导线复测工作应尽快完成,只有当复测成果批准后,方可以定位放线。经过复测没有发

42、现问题,同建设单位办理测绘资料的交接手续,如果发现复测的个别已知点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及时请建设单位处理,已被处理妥善后,方能同建设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保护桩,并在批准复测成果后进行导线的加密工作、且应按周期对控制点及加密点进行复测。2、测量资料的复核测量资料应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及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核,复测资料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填写控制测量复核评价记录表。3、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项目部测量队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点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点,经检查确信无误,由测量工程师在测量日志上签认并做交底后,方可正式施工。对正在施工的工程,测量组

43、应对模板、钢筋、钢结构等工程进行抽查、对施工完的部位抽查标志性点位进行技术复核、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测量日志上做详细记录。4、对已完工程的检查在验工计价前,项目测量负责人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项目部总工程师。5、测量资料管理外业测量资料必须填写测量日志,测量日志必须记注清晰、无涂改,各种草图、示意图清楚准确、项目齐全、签署完善。8.3 施工测量应采取的措施1、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淋;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必须先将仪器表面水汽擦干,然后放置阴凉处或

44、用电吹风吹干才可放入仪器箱內,才不致造成水汽进入仪器内部导致仪器失准现象。2、夏季空气潮湿,最好备有防潮箱,以利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将主机体及光电配件放入,以防湿气浸入;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3、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4、冬季气温低,作业前30分钟,先将仪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5、作业前测定外界温度,钢尺量距时进行温差改正。8.4 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做好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施工施工测量时根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直至具体施工工序,对测量工作做好周密计划、分清主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好每一个施工测量中心环节,使施工测量各环节与施工各工序密切衔接。2、把握测量原则,注重工作程序1)测量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