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单位 二零一二年二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生签名: 王萌如 时间: 2012年 02月 20日摘要:经过多
2、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 的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首先探讨目前我国 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难点;其次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难点提出具体解决路径。关键字:劳动力过剩 就业困难 解决对策 目 录前言1本文研究背景1国内外研究现状1研究目的和意义11 当前我国就业形式的难点分析11.1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将长期存在11.2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日趋严峻21.3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迅猛凸现22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32.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42.2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42.3多层次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53解决就业困境
3、的对策探讨53.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比较优势产业53.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63.3多管齐下,推进就业与创业工程63.4完善政策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8参考文献98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负面现象。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不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对策,而且各级政府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期累积性问题正逐渐显现,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的金融风暴,致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减少,消费减少,国内很多主要靠出口的中小企业支撑不了金融风暴的席卷,纷纷倒闭,造
4、成越来越多的失业人群。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失业是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急切的要解决就业,降低失业率,政府、择业者、社会、企业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式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多样化,根据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各个产业既需要一些高学历、高知识的管理、规划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简单技能的普通劳动力。目前,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这样可以照顾到再就业人员、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的就业。就业对改善我国就业压力,缓解贫困状况,
5、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及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当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最初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精英”地位早就已经动摇。大学生如果始终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进而调整就业定位,遭遇就业难就将是必然趋势。面对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它的就业、失业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它的整体上的就业,解决失业问题。通过政府颁布政策和采取其他措施和社会单位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及择业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增强自身技术水平。1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难点分析 1.1劳动力供求失衡状况将长期存在 新时期就业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
6、问题,受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决定的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就业岗位严重不足,除了公开的失业人员以外,还有为数更多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就业不足人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年龄人口还在继续增长,单是从数量上看,劳动力资源近乎无限供给,这既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优势,也会给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技术选择和就业保障体系构成巨大的压力,这一问题处理不好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今后若干年,由于过去长期人口增长的惯性,伴随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而劳动力供给仍将呈上升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参与率的积便是劳动力实际供给量。由于我国人口受教育年限参差不齐,兼业、非正规就业和地下经济活动比较普遍,
7、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重新就业,加之农村劳动力不受法定劳动年龄限制,因而我国的劳动力参与率远高于国外一般水平。今后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受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更多的非正规就业转化为正规就业,我国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肯定会趋于降低。需要指出的是,劳动力参与率降低也可能是就业市场恶化的结果,在那种场合,公开的和隐性的失业水平都会提高。今后若干年,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 万人,加上年度结转的1400 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来看,由于宏观调控、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就业增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按照经济增长 89计算,每年可新增800
8、 多万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实现100011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诸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全社会来说,失业规模 逐步扩大,隐性失业日趋突出,并显性化。无论如何中国在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要面对如何消化每年数千万的失业人口的问题,这些失业劳动力涉及到两个多亿的家庭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固然有助于减缓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但就新的失业者来说,今后至少一二十年的命运已经注定,因为生育率的变化已不再能对此产生什么影响。 1.2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日趋严峻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成反差,因而
9、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但是,目前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政府的低保(或社会救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的统计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1634 岁之间的劳动者占总
10、体需求的67.4;而对3544岁间的劳动者占16.9 ,对45岁以上的劳动者需求仅为5.0。由于下岗失业人员本身的就业技能偏低,加上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影响,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就业困难的大群体。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积淀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和政策界限逐步取消,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向非农业、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年还有不断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加入劳动力市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在1.5亿左右。 1.3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迅猛凸现 伴随着我国高校精
11、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从1999 年开始,我国高
12、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研究生扩招幅度也很大,在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就业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国家自1996年开始进行就业率统计,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93.7;1997年就业率为97.1 ;1998 年就业率为76.8;1999年就业率为79.3;2000年就业率为82;2001年就业率为90;2002年就业率为80; 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就业率为73;2005年就业率为72.6 ;2006年就业率为70 ;2007年就业率为 70%;2008年和2009年都是 68%;2010年630万大学生毕业,国家六部门说力保70%的就业率,目前暂时
13、查不到信息,2011年达650万,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宏观层面来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总量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原先通过扩招所缓和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正在逐步释放。社会经济环境的 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从中观层面来看,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构供求矛盾。课程设置欠缺所导致的市场适应性差,缺乏对学生情商的教育辅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包括理论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就业观念没有转变,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
14、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自我创业愿意不强,国家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支持力度不够。 2. 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2.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
15、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工业投资达9.04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7.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31.5%。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业调控力度加大。“十二五”第一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年初时还颇感担忧。但可喜的是,2011年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都已完成,截止到9月底,2255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完成90%,70%的落后生产线、落后生产设备已拆除。“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工夫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6、,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就业弹性系数却未呈现上升趋势。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比值,GDP 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即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类似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就会下降。1980 年代的就业弹性是 0.4个百分点的 GDP 能够创造 0.4 个百分点的就业,现在下降到了0.3,可能更低。其
17、次,同样的资本投入,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少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要比民营企业小。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当中的资源型产业,比如石油、石化、钢铁、煤炭、电力,这些年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实施有保有压以来,一个客观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占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对就业的贡献却在下降。同时,国有经济进行改制重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导致这部分原先相对稳定的群体形成失业。 2.2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我国大陆总人口13.4亿,广东成为我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这是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的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人
18、力资源总体格局,左右着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的趋势。从最新人口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人口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迅速,特别引人注目。根据普查,大陆人口0-14岁人口约2.2亿,占16.60%;15-59岁人口约9.4亿,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约1.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1.2亿,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老龄化在加速,但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
19、然在增加。一方面,是我国劳动力总量仍然十分庞大,劳动力就业总体压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则是近年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存在“缺工”、“招工难”,特别是沿海地区对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表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很大,而同时,大量过了青壮年阶段但仍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因此,我国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更趋突出,这将给劳动力就业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劳动力价格的差距正在使中国的东南亚、南亚邻国成为的投资“洼地”。例如耐克公司海外工厂的迁徙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原先印尼是耐克鞋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后来由于印尼政局不稳以及劳工运动的发展,耐克鞋把生产
20、基地逐渐迁移到中国。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上升,耐克公司又开始把大量订单投给其越南的工厂,并且计划在越南建立耐克鞋的最大海外生产基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劳动力的供应及价格有密切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东南亚、南亚一些邻国的低廉劳动力,给中国吸引跨国资本带来竞争压力。但这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劳工权益提升的结果,同时,劳动力价格上升也可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带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增长。 2.3多层次原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多层次原因导致这一现状: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伴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
21、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毕业生本身
22、来讲,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毕业院校来讲,首先,自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
23、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伴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地区的经济开始衰退,社会已经不可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凸显。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
24、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3. 解决就业困境的对策探讨 3.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中级阶段,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还极不平衡,包括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区域位置、历史延续、资源禀赋等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
25、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规划本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产业升级,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扩散与转移,利用产业升级的契机,尽可能地涉足国内产业链,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延伸。中西部地区发挥具有丰富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增长,与其资源禀赋相匹配同时,根据区域条件适度发展资本密集、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有序的产业梯度转移,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一个有效的内循环,因为经济发展不可能违背其基本规律。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
26、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资源性特征明显,在已有的产业结构中原材料、采掘业等基础性产品比重大,加工增值性产品比重较低。于今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在重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增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能力。具体方式包括:一是围绕西部地区的矿产采掘业、原材料搞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二是围绕农业搞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特色经济;三是发展新型工业和比较优势产业。 3.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 在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虽然不大,但对就业的贡献却不小。在同样的资金投入,同样的增长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会雇
27、佣更多的劳动力,对就业的贡献也更大。要积极推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门槛较低,对就业的贡献率大。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发展这个平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而只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应该给这些服务业部门创造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生产成本高,企业融资难,劳动用工缺等问题,政府一方面充分利用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一是支持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
28、造、产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结构调整以及对企业专利申请进行补助等。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的专业技术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内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企业仓储条件改造、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小企业创业发展所需场地及相应的公用工程、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项目等。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览、大宗展品运杂费、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市场宣传推介、创建企业网站、境外广告与商品注册、国际市场分析、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企业培训等。四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
29、困难问题,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3.3多管齐下,推进就业与创业工程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积极开拓海外劳动力市场,中国也可以借鉴印度、菲律宾一些劳工输出大国的经验,加强对发达国家和 石油输出国的劳动力输出,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更多的全球化特征。重视灵活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就业潜力,要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3040。地方政府要建立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上
30、,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应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与监管制度;实行工资支付备案制度;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权益的宣传渠道与途径;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恶意拖欠工资的企业予以曝光。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2010年底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
31、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行调整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比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大缓解了我市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面向市场,提高质量。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
32、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人才交流大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占三分之一多,而我市1600多名大专高职类毕业生中这类人才仅占7%,大量集中在计算机、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方面。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
33、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准确定位,提高能力。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
34、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35、,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整体上,还需要全社会提高信心,正如温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重要。3.4完善政策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一方面存在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又有着大量的岗位空缺,应加强政府职能和政策导向,将创造就业岗位、控制社会失业率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并加快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创造比较宽松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提供相对平等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信息的透明公开提供制度的保障。建立分层次最低工资制度,体现人力成本的投入差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构建了按大类培养、方向灵
36、活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多样化,学校从实际出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举,以大众化教育为主体,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学校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即便是在同一专业中,对不同个体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既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也为相关行业领域培养具有领军素养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扬个性和发展潜力,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学校开设“辅修专业”与“双学士学位”,利用周末与假期时间,成建制地为学生开班授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要专业教育的多样化。打破原有专业教育体系的刚
37、性结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造条件,让有潜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要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倡导“以问题为中心”、“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公共课程分级教学,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最便利、最优越的学习条件;坚持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竞争能力。二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实行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构筑“无柄梳型”的课程体系,即按专业大类构筑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立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又在某一领域具有
38、较为精深系统的知识。对于有专业认证或评估要求的专业,要求按照专业认证或评估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主动征询企业、研究院所等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审核与人才培养过程,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融入进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三是寻求突破,积极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为主动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结合在应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试验班的形式组织,首先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中实行试点,联合有合作基础的
39、企业共同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卓越人才工作。参考文献: 1蒙永亨,孙良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 (01). 2徐平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06). 3张沁悦.民工的劳 动力价值复归趋势及其制度保障J.经济论坛,2010,(11). 4吴大兵,刘亚兰.对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9,(01) . 5邵际珍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 卷 6傅剑锋等.南方周末文章大学生求职困境调查:宁做都市新盲流也不去西部2009 年4月6日 7娄世艳,程庆亮.城镇居民收入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成因研究.人口与4经济J.2010,(3). 8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