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2).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9658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机床(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控机床(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控机床(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控机床(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控机床(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且也对其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就是针对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本身又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键词:数控系

2、统、智能化、动态性能、可靠性、智能诊断、开放式数控系统.目 录前 言1第1章 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11.1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11.2 探讨了新世纪的发展途径.11.2.1总体战略11.2.2以科技创新为先导11.2.3在商品化上狠下工夫21.3将管理和营销作为产业发展重点41.4大力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51.5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5第2章技术途径72.1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PC数控系统72.2推进数控功能部件的专业化生产92.2.1 新型永磁电主轴单元92.2.2 廉价的高性能伺服系统102.2.3 直线交流伺服系统102.3 加速数控机床的全国产化,打好

3、市场翻身仗102.3.1 大力发展低价位数控机床112.3.2 加速开发高速高效数控机床112.3.3 突破重型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12第3章关于数控标准14第4章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154.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154.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164.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17结语19参考文献20 前言前 言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

4、”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1.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2.初步形成了数控

5、产业基地.3.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4.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21第1章 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1.1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因此,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在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通用微机数控领域,以PC平台为基础的国产数控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在数控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亦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能

6、力、商品化进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情况尤为突出.在新世纪到来时,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数控领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整体上全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是数控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厂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2 探讨了新世纪的发展途径.1.2.1总体战略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对21世纪我国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数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对我国数控领域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商品化为主干,以管理和营销为重点,以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后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数控技术和产业的总体战略.1.2.2以科技

7、创新为先导 中国数控技术和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到拥有自己独立的自主版权,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回顾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我们在数控领域的进步主要还是按国外一些模式,按部就班地发展,真正创新的成分不多.这种局面在发展初期的起步阶段,是无可非议的.但到了世界数控强手如林的今天和知识经济即将登上舞台的新世纪,这一常规途径就很难行通了.例如,在国外模拟伺服快过时时,我们开始搞模拟伺服,还没等我们占稳市场,技术上就已经落后了;在国外将脉冲驱动的数字式伺服打入我国市场时,我们就跟着搞这类所谓的数字伺服,但至今没形成大的市场规模;近来国外将数字式伺服发展到用网络(通过光缆等)与数控

8、装置连接时,我们又跟着发展此类系统,前途仍不乐观.这种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按国外已有控制和驱动模式来开发国产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难免要滞后,再加上国外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研究所和生产厂,实行就地开发、就地生产和就地销售,使我们的产品在性能价格比上已越来越无多大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难度自然就很大了.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大力加强数控领域的科技创新,努力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的先进数控技术,逐步建立自己独立的、先进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控产品,从而形成从数控系统、数控功能部件到种类齐全的数控机床整机的完整的

9、产业体系.这样,才不会被国外牵着鼻子,永远受别人的制约,才有可能用先进、实用的数控产品去收复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使中国的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在21世纪走在世界的前列.1.2.3在商品化上狠下工夫 近几年我国数控产品虽然发展很快,但真正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却不多.就数控系统而言,国产货仍未真正被广大机床厂所接受,因此出现国产数控系统用于旧机床改造的例子较多,而装备新机床的却很少,机床厂出产的国产数控机床大多数用的都是国外的系统.这当然不是说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不重要,而是说明从商品的角度看,我们的数控系统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影响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商品化的主要因素除技术性能和功能外,更重要

10、的就是可靠性、稳定性和实用性.以往,一些数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部门,所追求的往往是一些体现技术水平的指标(如多少通道、多少轴联动、每分钟多少米的进给速度等等),而对影响实用性的一些指标和一些小问题却不太重视,在产品的稳定性、鲁棒性、可靠性、实用性方面花的精力相对较少.从而出现某些产品鉴定时的水平都很高,甚至也获各种大奖.但这些高指标、高性能的产品到用户哪儿却由于一些小问题而表现不尽人意,最后丧失了信誉,打不开市场.这说明,高指标、高性能的样机型的产品离用户真正需要的实用、可靠的商品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将一个高指标、高性能的产品变为一个有市场的商品还需作出大量艰苦的努力. 另一方面,数控系统

11、和数控机床不像家电类产品那样易于大批量生产,应用环境也不那么简单.数控产品是在生产环境中使用,面临的是五花八门的工艺问题.如果开发部门对这些问题掌握得不透,就难以将产品设计得很完善.而且数控产品的某些问题在开发、试用,甚至鉴定时都难以发现.这就造成,同样型号的数控机床在有的用户那儿运行得很好,而在别的用户那儿却表现欠佳.或者同样型号的数控机床用于加工某些零件工作得很好,但用于加工其他零件时却不尽人意.出现这种情况,有时是用户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但有时就是数控产品本身潜在问题的暴露.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一些公司设立了专门机构来测试考验自己的产品,如为考验新开发的数控系统,厂家自己设计和从生产实际

12、中收集了大量零件程序,让数控系统运行各种各样的程序,一旦发现问题,即立即反馈给开发部门予以解决.经过这样的测试考验过程后,数控系统的潜在问题就大为减少.以往,我们的产品就很少进行这样严格的全面的自我测试考验.好些问题要等到用户去给我们挑出来.这样,即使一个小问题也将严重影响国产数控产品的声誉. 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在商品化上切实狠下工夫,将其作为数控产业的主干来抓,贯穿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制、生产等的全过程中,从而将我们已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数控产品变成真正有市场的好商品. 1.3将管理和营销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经过20来年市场风雨的冲击,国人已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固然重要,但在市场经

13、济的环境下,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胜,管理和营销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我国台湾生产的数控机床不但占领了大陆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而且还打进了美国市场.是台湾数控机床的技术和质量超过美国了吗?显然不是.那他们靠的是什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上下了工夫.而我们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技术和提高水平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结果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在产品质量提高以后,企业仍然处于产品销售不畅的困境1.国内外的经验说明,数控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经营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应将管理和营销作为产业发展重点,真正摆脱计划经济时

14、代所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束缚,建立适应市场的高效、灵敏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一方面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激发企业负责人和广大职工的负责精神、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企业内外、行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奋力打通营销渠道.可以坚信,有过硬竞争力的产品,再加上北京开关厂那样的“找、挣、钻、抢”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1.4大力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 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作为典型的高技术产品,对用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是相当重要的.以前国产数控产品丧失信誉的原因,除可靠性问题外,另一大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15、.用户花了很多钱买的数控机床或数控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以后谁还敢买我们的产品.因此,应将对用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当成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使我们在市场上向纵深挺进时,有一个强大后方.因此,为了取得数控产品市场竞争的全面胜利,必须建立以技术支持和服务为核心的强大后方.当然,为赢得主动,后方也须主动出击.目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和多媒体),将为建立新一代立体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开辟新的途径.1.5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下一世纪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数控产业要有大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思想是清洁和节约.为

16、此应大力加强绿色数控产品的开发,加速促进数控产品、数控产业以及整个制造业的绿色化,主要战略措施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有效减少产品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如减少数控机床的铸件结构,消除铸造对环境的污染;将数控机床主轴的润滑以油气润滑、喷油润滑等取代油雾润滑,减少对生产环境的污染;在精密数控机床及其运行环境的温度控制中取消氟利昂制冷的恒温技术;以电传动代替机械传动,减少噪声污染.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如以软件代替硬件,从而减少硬件制造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及污染,并减少产品寿命结束后硬件装置的拆卸回收问题;以永磁驱动代替感应驱动,提高效率和功率因数,节约能源;以电传动代替机械传动,提高效率,减少

17、能源消耗.加强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机床.这既符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又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拥有普通机床数百万台,加强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机床将成为下世纪我国数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绿色数控机床.绿色数控机床应是材料消耗少、能耗低、无污染,寿命长且便于拆卸回收的新型机床.例如,以并联结构代替串联结构就是开发绿色数控机床的一条途径,这是因为并联结构机床消耗的金属材料仅为常规串联结构机床的几分之一,其加工量也比常规机床大幅度减少,特别是消除了大型结构件的铸造,这将显著降低机床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

18、染.此外,并联结构机床有利于采用电传动,效率高,可有效降低使用中的能源消耗.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全球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因此,我们的数控产品要在下一世纪走向国际市场,我们的企业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2章 技术途径第2章技术途径2.1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PC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是各类数控装备的核心,因此通过科技创新首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数控系统,将是推动数控产业化进程的有效技术途径. 实践证明,10年来我们所走的PC数控道路是完全正确的.PC机(包括工业PC)产量大、价格便宜,技

19、术进步和性能提高很快,且可靠性高(工业PC主机的MTBF已达30年3).因此,以其作为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数控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而且还可充分利用通用微机已有软硬件资源和分享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成果,如大容量存储器、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多媒体信息交换、联网通讯等.此外,以通用微机作为数控平台还可获得快速的技术进步,当PC机升级换代时,数控系统也可相应升级换代,从而长期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PC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有2种主要形式:(1)专用数控加PC前端的复合式结构;(2)通用PC加位控卡的递阶式结构.另外还有一种正在发展的数字化分布式结构.其方案是将由DSP

20、等组成的数字式伺服通过以光缆等为介质的网络与数控装置连接起来,组成一完整的数控系统.这种系统虽然性能很好,但由于开发和生产成本太高,近期难以被国内广大用户所接受.我们认为,上述结构并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方案,适合中国国情的应是将所有数控功能全软件化的集成式结构,因为这种结构的硬件规模最小,不但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可靠性好坏是国产数控系统能否发展的关键.虽然影响数控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过大的硬件规模和较低的硬件制造工艺水平往往对可靠性造成最大的威胁.以往,国产数控系统在总体设计时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不得不选用技术指标不太高的普通C

21、PU,这样,为完成数控的复杂功能往往需要由多个CPU来组成系统,有时还需另加一些专用或通用硬件电路来实现数控系统的一些高实时性功能(如细插补、位置伺服控制等),从而造成系统硬件规模庞大.对于数控系统这种批量不大的产品,在国内现有工艺条件下,很难从硬件制造的角度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因而使得国产数控系统在生产现场的表现不佳,对国产数控系统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使得不少用户现在还心有余悸. 因此,我们在开发新型数控系统时,应优先选用新型高性能CPU(如高主频的Pentium II、Pentium III等)作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并尽量用软件来实现数控的所有功能.这样,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硬件的规模

22、.此外,还应在软件设计、电源设计、接插件设计与选用、接地与屏蔽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采用强抗扰高可靠性设计与制造技术,从而全面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一个新型高性能CPU可以代替数十个普通CPU(如80286、80386等),因此,在基于高性能CPU的PC平台上不仅可以完成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信息处理、刀补计算、插补计算、加减速控制等)和开关量控制功能(内装PLC),而且还可以完成伺服控制功能.这样,以前由DSP完成的数字化伺服控制功能(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矢量变换控制等)均可由PC中的CPU完成,从而实现内装式伺服控制,这不仅有效缩小了数控部分的硬件规模,而且还大幅度缩小了伺服控制部分硬件规模

23、. 这种具有内装PLC和内装伺服控制的全软件化集成式数控系统,其硬件规模将达到最小化,整个数控系统除一个PC平台外,剩下的只有驱动机床运动的功率接口和反馈接口.这既有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又消除了信息传递瓶颈,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还可显著降低系统成本,使系统(包括电机)售价将可降至现有数控系统的一半左右.显然,这种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型数控系统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有望为开创中国数控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此外,集成化PC数控系统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容易实现开放式结构.这是因为,这种系统的硬件本身已经是完全开放的,构成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工作完全在软件上,只要制定好标准和协议,从信息处理、轨迹插补、

24、加减速控制、开关量控制到伺服控制都可以实现开放,从而可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2.2推进数控功能部件的专业化生产 解决数控系统问题后,如何实现数控机床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便是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获胜的另一关键.要实现数控机床的模块化设计制造,必须解决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专业化生产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离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我们必须大力促进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开发和专业化生产.其要点如下:2.2.1 新型永磁电主轴单元电主轴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但目前这类产品几乎都为感应异步型,存在以下突出问题:转子上存在绕组,有大电流流过,因此转子

25、发热严重,直接影响主轴精度;低速出力小且转矩脉动大,难以满足宽范围切削要求;效率和功率因素低,不仅电机体积和重量大而且要求逆变器容量大、耗能多;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高. 因此,利用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优势,开发新型大功率、高效率、宽调速范围永磁同步型交流电主轴单元,将可有效解决现有电主轴存在的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电主轴产品.由于永磁电主轴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都较感应异步型电主轴简单,因此易于进行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当然,这还要攻克主轴支承(陶瓷轴承、流体动静压轴承、磁悬浮轴承)技术、高精度高速动平衡技术、高速驱动、检测与控制技术、高可靠性安全保证技术等关键技术. 2.2.2 廉价的高性能伺

26、服系统目前,一套进给交流伺服系统(驱动器+电机)的价格一般都在万元以上,主轴伺服系统的价格高达数万元,已成为降低国产数控机床成本的一大障碍.因此,应配合新型集成化国产数控系统的发展,大力开发廉价的高性能内装式伺服系统.由于内装式伺服的硬件部分只有电机和功率接口,充分利用我国的永磁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可以把电机的造价降下来,而采用智能化的IPM模块作为功率接口也很便宜,因此将内装式进给伺服的价格控制在数千元以内,将内装式主轴伺服的价格控制在2万元以内,将是完全可能的.2.2.3 直线交流伺服系统直线交流伺服系统是下一世纪数控机床不可缺少的功能部件,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产品,因此应加强研究、开发

27、和推广应用.考虑到常规机床的防磁问题较难解决,而并联机床的防磁相对容易,因此可为常规结构机床开发感应异步型直线电机,为并联结构机床开发永磁同步型直线电机,从而扬长避短,构成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新型高速高精度进给系统.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将驱动与支承合二为一的磁悬浮工作台.2.3 加速数控机床的全国产化,打好市场翻身仗 数控产业化的最终成功将体现在数控机床的全国产化和市场占有率上.在上述总体战略指导下,采取抓两头(低价位数控机床和高速高效数控机床)、带中间(普通数控机床)、促重型(重型关键装备)的方针,将是在国内市场上快速收复失地,在国际市场上稳步进军,最终打赢国产数控机床市场翻身仗的一种有效

28、战术和策略.关于普通数控机床的发展已有许多文章作了专门论述,因此下面仅就低价位数控机床、高速高效数控机床和重型数控机床的发展问题作一讨论. 2.3.1 大力发展低价位数控机床 低价位机床是功能满足用户要求(无功能浪费)、技术指标适中、可靠性好、价格便宜的普及型数控机床.这类机床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国内众多用户渴求的产品,其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然而,如果采用国外数控系统(包括伺服)按照传统思路来发展低价位机床,是很难将价格降至广大用户所能接受的水平的.因此,采用本文提出的新型集成化国产数控系统来发展高性能的低价位数控机床,将是一条最有希望成功的道路.只要有一定批量,由此构成

29、的全国产普及型数控车床的售价完全可以控制在10万元以内,三坐标数控铣床可控制在15万元左右,加工中心可控制在20万元左右.此价位的国产数控机床将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2.3.2 加速开发高速高效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是数控机床发展的另一大潮流.发展高速高效数控机床的技术途径可有以下几条:通过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从而达到成倍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并解决常规加工难以解决的某些特殊材料(如铝钛合金、模具钢、淬硬钢)和特殊形状零件(如复杂薄壁零件)的高效加工问题.通过工艺复合,减少工件的安装次数,有效缩短搬运和装夹时间.例如,将五面五轴加工中心与立车复合构成万能加工中心,可实

30、现一次装卡完成零件的大部分(或全部)加工.采用高速高精度圆周铣加工孔和以螺旋轨迹插补实现不钻底孔的直接攻丝等新加工方法,大幅度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为数控机床开发智能寻位加工功能,消除对精密夹具和人工找正的依赖,有效缩短单件小批加工的准备时间.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如果沿用传统思路是难以实现上述途径的,因此,必须立足国情,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新的道路. 考虑到常规数控机床在总体结构上基本上采用工件和刀具沿各自导轨共同运动的方案,一方面由于机床传动环节刚性不足和导轨中的摩擦阻力较大,使运动部件难以获得高的进给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工件、夹具和工作台的总质量比较大,使之难以获得高的加速度.此外

31、,传统机床结构是一种串联开链结构,组成环节多、结构复杂,并且由于存在悬臂部件和环节间的联接间隙,不容易获得高的总体刚度,因此难以适应高速高效加工的特殊要求.为此,开发国产高速高效数控机床时,可采用工件固定,以直线电机组成并联短链直接驱动主轴和刀具运动、将高速高精度传动与高刚度支撑合二为一的适合于高速高效加工中心的新型结构.采用该结构的高速高效数控机床不但速度高、刚度高,如果在传动与控制上处理得当,可以达到比常规机床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而且具有机械结构简单,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制造成本低,易于经济化批量生产等显著优点.因此,沿此思路发展高速高效数控机床将是一条符合国情、易于取得成功

32、的道路.2.3.3 突破重型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 重型数控机床(特别是多坐标重型数控机床)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生产中的重大关键设备,属于战略物资,真正先进的重型数控机床国外是不可能卖给我们的,因此,在我国下世纪数控产品的发展中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解决.发展重型数控机床必须有过硬的基础,我们在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进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我国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争取在下世纪初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在发展重型数控机床中除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外,还应加强其关键技术研究.例如,重型机床的控制就是需要加以特殊解决的关键问题.因重型机床加工的工件特别昂

33、贵不允许报废,为了确保机床工作可靠,在数控系统中可采用双(或多)CPU冗余工作方案,以确保运算和控制的绝对正确,并在出现故障时自动诊断、自动修复或自动替补,确保加工不出问题.此外,在电源上可采取双蓄电池供电的全隔离供电方案,即一组电池在给系统供电时,可对另一组电池进行充电,电网与控制系统是完全隔离的.这就彻底消除了重型车间中电网电压波动厉害、干扰严重对数控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又如,重型数控机床的驱动也是一大关键问题.当行程长度超过5 m,普通滚珠丝杆就难以胜任大负荷的传动,因此目前一般采用预加负载的双齿轮-齿条机构、静压蜗杆-蜗母条机构、四足(或双足)爬行进给机构等来实现

34、长行程传动.但这些方案存在结构复杂、速度和加速度低、动态性能差、难以达到高精度、维护保养复杂等问题.为此可发展阵列式高效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技术和空间并联机构驱动技术,以新的途径来解决重型数控机床的高速、高精度驱动问题.除此之外,机床结构的优化设计、长行程精密检测、重力变形补偿、切削力变形补偿、热变形补偿等也是重型数控机床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第3章 关于数控标准第3章关于数控标准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

35、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

36、)、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第4章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第4章 数控

37、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4.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

38、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

39、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m提高到5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m,提高到11.5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m).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

4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4.25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

41、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4.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

42、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nextgenerationwork-station/machine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systemarchit

43、ectureforcontrolwithinautomationsystems)、日本的osec(opensystemenvironmentfor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numericalcontrol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

44、、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

45、的openmanufacturing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结 语结 语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确立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对21世纪我国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数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我国数控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商品化为主干,以管理和营销为重点,以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后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总体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发展新型数控系统、数控功能部件、数控机床整机等的具体技术途径. 我们衷心希望,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和教育界通力合作,把握好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难得机遇,迎接竞争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为在21世纪使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走向世界的前列,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共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杨皖苏,严鸿和.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2 2122232陈玉祥.中国机械工程, 1998.9 1251293周延佑.中国机械工程,1998.9 95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