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3937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范文大全【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收获与体会(一)摘 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关键词:学习;成长;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3.讲课理论联系实

2、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

3、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i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

4、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2 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在大学中系统学习了这门课后,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感谢老师的认真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

5、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

6、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

7、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

8、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总之,在理论联

9、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4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10、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

11、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 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00页。 2马克思恩格斯

12、全集第4卷,第3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5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收获与体会(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初步体会作者:王展飞发布时间:2008-05-05 15:43:20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7年第7期(总第103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编写充分注意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来加以阐释,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力求体现以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并注意吸取了理论研究中的新成果,使教材内容更具有现实性和生动性。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体性;主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新开设

13、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度重视,将四门课程教材的编写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并提出了三个“充分体现”,一个“有针对性”,即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一年多来,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教材的编写经过了反复研究和多次修改,得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数十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听取了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见,集中集体的智慧,较好地贯彻了中央的精神。我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之一,谈

14、一些个人对该教材的初步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教材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在理论内容上具有普遍意义,在体系结构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材体系固然与理论体系有所区别,但它应当缘于理论本身,并且符合教学规律。 原理教材的编写注意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整体来加以阐释。首先是考虑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同时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就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体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讲,它首

15、先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结构的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对于这个问题,恩格斯、列宁都有过重要的论述。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P740)列宁指出:“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2(P5)“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3(P46)“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4(P439)从上述重要论

16、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体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核心和落脚点。 原理教材既考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体部分的内容,又力求体现三个主体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从整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整个教材的内容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条主线,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点。 原理教材除绪论外,分为三个部分共七章。 绪论主要讲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

17、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真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至三章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由于其是原理教材中的一个部分,并考虑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结构与内容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有较多的不同。第一章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主要阐明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包括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等原理。第二章主要讲授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等内容。第三章主要讲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一部分内容

18、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相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思想;强调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四至五章主要讲授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趋势。这两章的思路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审视和分析资本主义。其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等重要理论,还包含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等内容。在对资本主义进行考察时,既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的考察,也有对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察;既考察它的历史和现实,也分析它的发展趋势。纵横结合,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凸显其在

19、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非永恒性。 六至七章主要讲授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但又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展开,仍然是着力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其中包括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还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提供理论指导。这样的结构和内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学

20、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诚然,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还应包括后继者及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原理教材主要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贯穿一条主线,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原理教材的内容中,贯穿着一条主线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原理,也是“原理”课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虽然人类社会

21、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发展的,但是,那时的哲学家们实际上不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旧唯物主义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则陷入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如列宁所说:“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因而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阐明了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认为人类社会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系统,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22、社会规律的实现尽管有人的参与,但人们不能主观地改变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客观规律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考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原理教材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能够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利于围绕主线展开相关原理的论述,给予教学明晰的思路,并留下详略取舍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因为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只能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洞察和把握。不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就不可能破除资本主义万世永存的观念;不了解社会主义和

23、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不可能树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原理教材从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到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再到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考察,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对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是认识一切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基础。 在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要弄清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要了解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辩证运动的规律。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都应当从其内在的基本矛盾运动中把握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去认识它们的发

24、展变化。原理教材正是根据上述思想来安排后四章的内容的。 例如在资本主义部分,是把资本主义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5(P783)这种解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使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得以产生。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几百年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

25、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实现的。应当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因而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基本矛盾不相适应时,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千方百计地通过调整和改革来缓解其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与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分不开的。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根本解决的。所以,合乎逻辑的结论,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

26、“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P33) 又如,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等问题的论述,也是围绕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展开的。由于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其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这就造成了社会主义前进过程的曲折性。正是在总结曲折前进的经验教训中,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辟,就是一个

27、光辉的范例。 关于共产主义的问题,原理教材遵循着这样一个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剖析资本主义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的。在这一章的内容里,教材着力于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其立场观点方法中领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千秋万代的伟业。但是,我们今天所投身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是在向着共产主义的前途迈进。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运动,则已融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际行动。 总之,人类社

28、会发展规律是贯穿原理的一条主线,我们在解读原理和进行教学时要予以充分关注。 三、突出教学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理教材力求体现以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原理的教学要求中提出,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要求具有深刻的意义。首先,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彻底的、完整的、内容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自然和社会,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给人们提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因而内在地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特点和功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反复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

29、不可侵犯的东西,而是为人们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去把握其基本原理,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的情况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的世界观不会自发产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有求新和创新意识,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在纷至沓来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往往由于缺乏辨析能力而产生认识上的偏离,甚至接受某些错误的思想观点,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根据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围绕这一重

30、点进行教学,形成一种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原理”课程的任务在于从基础理论入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怎样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运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原理教材在绪论中就明确提出了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要求,前三章中论述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理论。它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世界观给予人们一个绝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革命精神。这一世界观的根本特点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认识世界(包括自然、

31、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 原理教材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是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了的。这一原理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和实践概念,阐明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实践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等理论。它要求人们树立物质第一性和实践是基础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 物辩证法的原理。这一原理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为总特征,阐明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

32、理论。它要求人们树立唯物辩证的点,善于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概括,阐明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以及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等理论。它要求人们树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界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为认识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这一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33、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8 2007年第7期(总第103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正确地回答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展及其怎样发展的问题。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订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争取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与阶级斗争虽然只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但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具有特殊重要

34、的意义,它为认识阶级社会及其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基本线索,为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打碎旧世界找到了一条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十分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这一原理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的结果。它要求人们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上述这些原理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具有创新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伟大变革,首先是世界观的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

35、判性否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当深入领会这些原理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深入理解上述基本原理,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和分析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这方面有着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原理教材的后四章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展开和应用,是这一世界观的连贯性叙述。正如本文的前两个问题所讲到的,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在这些分析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表明

36、,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至于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也贯穿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把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点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中,要特别重视思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四、反映研究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内容 原理教材注意吸取理论研究中的新成果,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性和生动性。诸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实践观点、和谐理念、科学发展、主体选择、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经济全球化、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37、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等,都注意吸取相关理论研究中的新思想,蕴含着一些新的见解。这些问题不拟在此一一说明,只选择几例述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问题。这是原理教材中蕴含的重要思想,也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自哪里,来自它本身是科学的真理,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来自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来自它为群众掌握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光辉范例。教材在绪论中,从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四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真理、为什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特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关于

3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问题,这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中有许多新的见解。原理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注意了吸取理论界研究的积极成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问题,使教材内容更具有科学性。这一节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说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要说明这些原理,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入手,把实践观点引进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7(P54)又说:“全部社会生活

40、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P56)这就表明旧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缺乏实践的观点。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哲学,阐明了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人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本质。离开实践就不可能理解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不可能理解社会的物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节的标题确定为“物质世界与实践”,其意义就在于从实践与物质世界的联系中去把握唯物论的基本原理。首先说明自然界对人具有先在性,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形成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继而说明

41、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多样性的统一。再进一步具体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以及如何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以深化对唯物论基本原理的理解。这样的论述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意义的。同时,在理解这一原理时,也要注意强调实践的基础作用,绝不是把实践看作是世界的本源或本体,绝不是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而是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不管从事实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先有物质世界,后有实践,人的实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们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对人的实践活动是本源的、决

42、定性的。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必须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能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 关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教材的第二章中,以较多的篇幅讲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除了论述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外,着重讲了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这个问题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真理与价值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在实践中为什么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如何才能使两者达到统一,搞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把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起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内容,凸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实践

43、品格。当代大学生具有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特点,认真学习这一理论,必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实现人生的理想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于主体选择性问题。教材的第三章在讲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时,着重讲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分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这一问题的论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包含着理论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对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地进行历史选择也是有意义的。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问题。教材第四章在讲到以私有制为

44、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时,论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那么又如何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劳动价值论是否已经过时?教材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认为,必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并提出了要在四个方面深化。一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二是深化对科技人员、金融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三是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四是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这些方面的认识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而加以概括的,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45、究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在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提出的,但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既然都是市场经济,必有其共性的东西。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我们应当重视对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的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并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教材在第五章中客观地具体地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级和阶层,以及经济调节机制与经济危机形态等方面

46、的变化。在分析这些新变化的原因时,教材指出,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某些环节进行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教材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

47、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种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那种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根本变化的认识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问题。大学生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人们昭示前进的方向,激励人们

48、为实现美好前途而奋斗。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原理”课的内在要求。教材在第七章论述了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来自于对实现共产主义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并且引用了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精辟论述,说明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他最初就是在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之后,建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而且自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就说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同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追求也是一个过程。共产主义理想在人类的社会政治理想中是最高的理想,因而它的实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每一代共产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都为这个理想的最终实现作出了贡献,这种追求无疑是有价值的。当前,为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其他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