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

上传人:芳黎 文档编号:1117510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9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15世纪中叶产生的B16世纪中叶产生的C17世纪中叶产生的D19世纪中叶产生的2.政治经济学研究研究的是 A个人的经济行为 B家庭的经济行为 C厂商的经济行为 D社会的经济行为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C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连系的经济机制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C.经济体制及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5

2、.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家庭关系 B.生产关系 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为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服务的B为某几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C为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唯物主义819世纪中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 )A封建主义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共产主义生产关系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 )A. 分工学说 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 D. 剩余价值学说、10马克

3、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他同时分析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A简单协作、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简单协作、机器大工业C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D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简单协作二、多项选择题1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来看 A政治经济学为各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 B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学科C揭示客观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科学性 E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一 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

4、资料的生产C物质资料的交换D物质资料的分配2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劳动者的劳动 B社会产品分配 C劳动的分工协作D物质资料的生产3劳动对象是指(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B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D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4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5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劳动工具6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生产要素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 B

5、.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原材料 8.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生产资料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10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 )A生产工具的发展B管理水平的改善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D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11生产力状况包括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B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布局C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12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是A劳动能力 B 劳动效率 C 劳动生产率 D劳动速度13人类最早出现的和最简单的分工是A社会分工 B性别分工 C 年龄分

6、工 D自然分工14许多劳动者共同参加同一生产过程,或分别参加彼此有密切联系的生产过程进行协同劳动是( )A分工 B协作 C劳动 D分配15.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包括(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协作16社会生产关系又称( )A行政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宗教关系17分配、交换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A分配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交换不是B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不是C分配、交换 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D生产、消费是联系分配和交换的中间环节18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 A分配 B 生产 C消费 D交换19是社会生产关系

7、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生产工具 D生产力20社会生产方式是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资料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 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反作用 C生产关系永远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者不会发生矛盾2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A生产关系B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

8、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A生产资料 B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 D生产力24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的是A经济本质 B经济规律 C 经济现象 D经济过程25.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 )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C.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26.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 )A.不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D.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7人们

9、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 A创造经济规律 B利用经济规律C消灭经济规律 D改造经济规律2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体现一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B.体现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共同本质C.决定各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区别D.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29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 )A只能接受经济规律的摆布B无法改变经济规律作用的后果C认识和不认识经济规律都一样D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30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在于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B自然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10、C自然规律大多数是经常变动的, D经济规律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 3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32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3.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 )A.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B.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 C.自然经济的历史进程 D.上层建筑的历史进程34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D、生产、分配,交

11、换、消费四个环节35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即起着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资料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A生产工具 B各种容器 C原材料 D燃料、辅助材料 E厂房、仓库等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中,除了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外,新加进来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有( )A生产工具 B科学技术 C经营管理 D经济信息 E生产知识2社会生产力是 A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B由生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 C由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所构成 D社会生产过程

12、中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E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3.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是 ( )A.生产的主体 B.首要的生产力 C.起着最重要和主导作用的因素 D.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 E.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志4生产工具是 A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 B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C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 D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E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5.科学技术( )A.是第一生产力 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是生产关系的标志 D.推动了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 E.在发展中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6在人类古代社会,出现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分工是( )

13、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C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D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7社会分工如果从生产领域的空间范围划分,可分为( )A生产单位内部分工 B国家内部分工 C第二次社会分工 D国际分工 E第一次社会分工8 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B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D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E社会生产中生产的社会形式9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是指( )A生产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信贷关系10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

14、关系是 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C分配对其它三个环节有决定作用 D分配和消费是中间环节E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E.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1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挥作用 B经济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1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 A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B人们不能违

15、反经济规律C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4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的密切联系是 A共有经济规律为特有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创造条件B特有经济规律为共有经济规律的作用开辟场所 C各个社会形态以自己的特有经济规律相互分开D各个社会以共有经济规律互相联系 E二者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同时存在和起作用15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都包括( )A.共有的经济规律 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 E.剩余价值规律16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能够 A创造经济规律 B 消灭经济规律 C利用经济规律 D改造经济规律 E 认识经济规律1

16、7.人们要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就要做到( )A.深刻认识经济规律 B.为某些经济规律提供发挥作用的场所C.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D.改造或废除某些经济规律E.选择有利于某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一、单项选择题1.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商品的再生产 B.物质产品的再生产 C.劳动资料的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3.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扩大再生产可划分为( )A.生产关系再生产和生产

17、力再生产B.劳动力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4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 )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B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5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 )A外延扩大再生产 B内涵扩大再生产 C质量型扩大再生产 D效益型扩大再生产6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A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B消费生活资料的反映 C 物质资料消费的反映D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7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和重大影响的比例

18、关系是A综合性比例 B部门之间的比例 C部门内部的比例 D地区之间的比例8.构成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的生产部门是(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9.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商业和服务业属于A.第一和第二产业 B.第二和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10既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是A经济发展 B经济增长 C经济过热 D经济形势11一定时期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被称为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过热速度 D经济趋势12社会总产品是 A当年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合 B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C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D

19、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合1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 )A社会总产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内生产总值14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A货币资本的价值 B流通资本的价值 C商品资本的价值 D社会总产值15.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净要素收入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构成(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净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6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 A工农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17.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是( )A. 国有收入 B

20、. 社会总产值 C. 国民生产总值 D. 人均国民收入18.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当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来比较不同时期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时要用( )。A.现行价格计算 B.市场价格计算 C.不变价格计算 D.生产价格计算19.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 )。A.国民生产净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社会总产值 D.国民收入20当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B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增长率C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D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1对经济增长具有

21、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A劳动者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B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及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C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2.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A.外延型和内涵型 B.粗放型和集约型 C.生产型和消费型D.封闭型和开放型23.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属于( )A.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C.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D.渐进型经济增长方式24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A集约型增长方式 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粗放型增长方式 D内含型增长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内涵扩大再生产的

22、实现是依靠( )A.扩大生产场所 B.改进生产技术C.增加劳动者数量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投入更多生产资料2属于综合性比例的包括( )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 B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比例 C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 D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再生产之间的比例 E 物质资料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概括地说有()A综合性比例 B部门之间的比例C部门内部的比例 D地区之间的比例 E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4从狭义看,产业结构可分为( )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B农轻重产业结构 C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D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 E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5.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包

23、括( )A.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B.农轻重产业结构 C.传统与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D.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 E.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6.经济发展概念的内涵包括( )A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 B生态平衡的保持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C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 D生活状况的改善 E贫困落后状况的减少和消除等7经济结构包括( )A产业结构 B就业结构 C收入结构 D消费结构 E人口结构8下面有关国民收入论述正确的是 A实物构成是一年中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中扣除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和一年中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B实物构成是一年中消耗的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C价值构成

24、是 v + m D价值构成是 c + v + m E是生产性劳动创造的,不包括非生产性劳动的收入9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A劳动者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和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 D 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 E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经济是一种( )A交换经济 B自给自足经济C满足别人需要的经济 D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2自然经济是在(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3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 )A交换 B自给自足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 4商品经济是( )A自给自足的经

25、济 B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 C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 D直接满足社会成员按需分配的需要5产品经济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直接满足社会成员按需分配的需要 B直接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C实现全面小康 D实现利润最大化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 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7.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C.商业和农业的分工 D.商业和手工业的分工8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B畜牧业

26、与农业的分工C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D商业与手工业的分工9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A它只具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B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C它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 D它是生产者无代价为他人生产的产品10.下列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正确理解是( )A.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B.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 D.商品可以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11.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D.相对价值12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13、商品是 A交换价

27、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统一体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价格与价值的的矛盾统一体1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15.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 A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B凡是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使用价值C凡是具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 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该商品价值的变化16.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 )。A.生产 B.分配 C.消费 D.交换17.

28、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A. 货币 B. 使用价值 C. 价值 D. 商品1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9在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是 A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 D 剩余劳动 20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 具体劳动 B私人劳动 C抽象劳动 D社会劳动21.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22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都(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29、D是体力劳动的结果2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理论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矛盾的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理论 D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理论24商品生产者的活劳动是( )A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B旧价值的惟一源泉C全部价值的惟一源泉 D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2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6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造成 A农产品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

30、升 B农产品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C农产品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 D农产品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27在同样的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A两者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B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C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 D两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2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较高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较低劳动生产率决定的C.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D.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29.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A.个别价值降低 B.个别价值提高 C.社会价值降低 D.社会价值提高30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这三者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的变

31、化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B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C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成正比,与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成反比,和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31在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上属于正确论断的是 A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B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一个部门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上升D一个部门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32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该部门( )。A.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C.商品价值总量提高 D.同

32、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降低E.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3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 A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D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偶然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偶然的价值形式35.当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时,价值形式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货币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总和的或扩大的

33、价值形式36金属货币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金银天然是货币 B它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价值C金银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D它是价值符号37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时,只是在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 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D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38.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是( )。A.金属货币 B.纸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实的货币39价格是 A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由市场需求决定 D由商品的竞争机制决定40商品价格的变化 A与商品价值变化

34、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B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C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无关D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无关4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42.货币流通规律的一般原则适用于一切存在( )A.公有制经济的社会 B.自然经济的社会 C.产品经济的社会 D.商品经济的社会43通货膨胀是指 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 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C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44.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 )A.超过流通中所

35、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超过流通中的待售商品总量 D.少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量4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A流通手段的职能B贮藏手段的功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D购买手段的职能4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47在商品交换中价格与价值 A偶然不一致 B经常不一致 C经常相一致 D完全想一致48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始终高于价值D价格始终低于价值49.以价值为基础形成价格,是()A.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B.价值规

36、律的基本要求C.调节供求关系的要求D.防止通货膨胀的要求50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供给量B需求量C供求比例D价值三、多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 )A.自然经济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E.产品交换经济2商品经济是 A直接以满足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B直接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C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D包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 E包括商品生产和水平流通3商品是 A为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E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物4商品的使用价值 A是具体劳

37、动创造的 B是抽象劳动创造的C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 E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商品价值是 A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B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C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属性 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E是历史范畴6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7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8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 A、使用价值

38、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 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E、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价值9具体劳动的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有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不相同的 C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相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 D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抽象劳动能在量上进行比较E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能在量上进行比较,抽象劳动能在量上进行比较10具体劳动的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A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B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是不同的、矛盾的 D具体劳动的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E具体劳动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历史范畴11商品价值的构成包括 A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价值部分B 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C抽象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价值部分 D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E以上都包括12.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括( )A.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其他考试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