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件的砂眼缺陷是砂型铸造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在铸件表面或铸件内部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生产铸件的过程中,砂眼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报废。根据砂眼出现的位置,可分为表面砂眼和内部砂眼。由于砂型或砂芯脱落产生,使铸件产生多肉或缺肉。型腔掉砂时铸件多肉,砂粒掉入型腔时铸件缺肉。 根据砂眼出现的位置,可分为表面砂眼和内部砂眼。对于铸件表面的砂眼,用肉眼外观检查即可识别;对于铸件内部的砂眼,要用超声或者射线探伤进行检验。要想防止砂眼的产生那么就要分析铸件砂眼形成的原因。一、铸造砂眼缺陷的特征 在铸件表面或铸件内部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由于砂型或砂芯脱落产生,使铸件产生多肉或缺肉。型腔掉砂时铸件多肉,砂
2、粒掉入型腔时铸件缺肉。 典型案例:二、发现方法 外观检查、机械加工、抛丸清理、超声、射线或磁力探伤可以发现。三、产生的原因分析 1、浇口位置不合适,如直对砂芯;或浇口太小,铁水冲击力太大,冲坏局部砂型(冲砂)。冲砂在铸件被冲部位留有明显的冲刷痕迹和砂眼。 2、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未留(留的不足)分型负数(分型面处太清根);合模时发生挤砂。砂型未修好;铸件拐角处未捣实;铸件分型落差太大,造型线生产时射砂不满或型冲压不实。 3、湿型在浇铸前停留时间太长,使砂型尖角部分干燥而脱落,产生掉砂。 4、造型和合箱时浮砂未吹净,浇注后在铸件表面形成砂眼。 5、型砂配制不符合工艺(湿压强度太低)要求。型砂中灰
3、分太大(灰分可提高湿压强度,但不提高湿拉强度 )。 6、型砂或芯砂表面强度不够。 7、造好的型浇口未盖,外来砂粒掉入型内。 8、砂箱套间隙太大,合箱时错箱,碰掉砂粒。 9、造型线设备在脱型和推型时振动太快,推型不稳造成错型而碰掉砂。 10、砂芯分型面处毛刺未清净,合箱时疵掉砂,掉入型腔。 11、砂温太高,在传送过程中水分挥发,使型砂强度降低。 12、气候干燥,加快了水分的蒸发,型砂强度太低。 13、粘结材料质量不好,降低了型砂性能。 14、生产线用弹簧浇口杯配合间隙太大,弹簧弹性不够,造成有效长度不够,形成浇口和模型接触段有间隙,射砂后有小的砂隔层,浇注时冲入型内。浇口杯直浇口段与锥套不垂直或
4、配合间隙过大,脱型时划伤浇口段的型壁,浇注时砂粒冲入型内。 15、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造型线的性能,任何生产线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侧面射砂,对水平分型,落差大的铸件,背对射砂的一侧型砂硬度不易达到,浇注时容易掉砂或跑火。水平分型垂直射砂的多触头生产线,对于落差大,筋板多的铸件,也存在触头压实不到的部位,硬度达不到,也会造成掉砂或冲砂。四、防治方法: 1、定期对型砂进行除尘处理。 2、适当增加粘土含量或其它芯砂粘结剂。 3、对于大中型件可采用活化湿型砂,并刷涂料,表面烘干,提高其表面强度。 4、浇口位置和大小合适。防止铁液流速太大而冲砂。 5、合理选择拔模斜度和圆角,手工造型时可压出圆角。 6
5、、生产线生产时,模型应刷脱模剂,以免粘模;并注意修好损坏部位。 7、及时合模,缩短湿型浇铸前的停留时间。 8、合理选用芯头和芯座之间的间隙,修掉砂芯毛刺,以免合模时压碎。 9、合理选用分型负数,以免合模时压碎型面。 10、下芯后和合模时要吹净浮砂,仔细合模,及时盖住浇冒口,以免重新掉入砂粒。 11、定期检查箱套配合间隙(间隙大时易错型,错型造成掉砂。),并及时更换。 12、对分型落差较大的铸件要选好造型设备,以免压不实。 13、对射砂射不满的地方增加排气塞。 14、造型线设备应定时检修,检查定位部件,使脱箱推型平稳。对落差小的铸件在分型面处预留定位砂胎,防止推行过程中错型导致掉砂。 15、控制砂温,热天适当增大含水量。 16、在浇口处轻喷一层水雾,防止干砂粒冲入型内。 17、定期检查浇口杯。 18、工艺设计要充分了解设备、生产线的性能,优缺点,依据不同的铸件选择合理的设备,工艺设计要弥补设备的缺陷,扬长避短。 19、生产过程中临时停机时间过长要放掉传送带上的型砂,型砂传送过程中,传送带上用护照遮盖,防止水分挥发。 20、砂处理的在线检测要与人工检测配合使用,及时调整线测的设定值要满足工艺规定值。过程稳定是减少砂眼缺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