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版)一、 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指数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符号:P1定义:针对城市的交通发展,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主要评价内容:(1)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编制公共交通规划;(3)编制停车设施规划;(4)编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5)编制交通安全管理规划;(6)编制城市交通年度报告。单位:无表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1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少于三项A、B类城市90,10080,90)70,80)60,70)0,60)C、D类城市95,10090,95)80,90)60,80)0
2、,60)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符号:P2定义:建立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根据交通需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主要评价内容:(1)有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2)将交通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城市交通问题专题会议;(3)设立工作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的综合协调常设机构;(4)机构负责人为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成员包括规划、建设、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教育、园林、市政、城管执法等部门人员;(5)组织协调、跟踪落实与监督考核机制完善;(6)具体工作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单位:无表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分级表
3、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2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少于三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3、 交通影响评价符号:P3定义:建成区内实际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例。单位:表3 交通影响评价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类城市95,10085,95)75,85)65,75)0,65)B类城市90,10080,90)70,80)60,70)0,60)C、D类城市85,10075,85)65,75)55,65)0,55)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4、 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机制符号:P4定义:建立多部门合作
4、、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决策科学的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机制。主要评价内容:(1)利用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工作;(2)定期开展交通拥堵节点和交通秩序乱点排查工作;(3)制定交通秩序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实施计划,任务分解、工作责任及进度目标明确;(4)重大交通建设和改善项目征求公众意见;(5)持续开展严重违法行为整治行动;(6)建立严重交通违法与银行信贷信用考评、机动车保险费率挂钩制度。单位:无表4 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机制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B类城市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少于三项C、D类城市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满足二项少于二项指数90,10080,90)70,80
5、)60,70)0,60)二、 道路通行条件指数1、 道路网密度符号:P5定义: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单位:km/ km2表5 道路网密度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B类城市9.58.0,9.5)6.5,8.0)5.0,6.5)1.0,5.0)C类城市87.0,8.0)6.0,7.0)5.0,6.0)1.0,5.0)D类城市76.0,7.0)5.0,6.0)4.0,5.0)1.0,4.0)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2、 人均道路面积符号:P6定义:市区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
6、路,不包括人行道)与市区人口(包括农业人口)的比值。单位:m2/人表6 人均道路面积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类城市10,157,10)5,7)3,5)0,3)B类城市11,168,11)6,8)4,6)0,4)C类城市13,1810,13)7,10)4,7)0,4)D类城市14,1911,14)8,11)4,8)0,4)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3、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符号:P7定义:根据城市特点(除部分山区城市外),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建设了步行道(人行道)系统、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通行系统,综合考虑连续性、舒适度和安全性,加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主
7、要评价内容:(1)城市建成区内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且系统连续,路权有保障;(2)步行道上设置盲道,并进行了无障碍坡道处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引道;(3)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必要的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没有被其他市政设施、车辆等非法占用;(4)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有适当的提示标识或警告信息,标线施划准确、清晰;(5)按标准设置了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6)制定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维护及管理办法。单位:无表7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7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少于三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4、
8、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符号:P8定义:市区平均每百辆注册汽车(折算成当量小汽车)占有建成区内社会公共停车场(不包括路内停车泊位)的机动车泊位数。单位:个/百辆表8 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82015,20)10,15)5,10)0,5)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5、 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符号:P9定义:建成区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不含体育场馆)、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大型建筑单位面积平均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单位:个/百平方米表9 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分级表评价标准等
9、级一二三四五A类城市0.8,1.20.5,0.8)0.3,0.5)0.1,0.3)0,0.1)B、C类城市0.6,1.00.4,0.6)0.2,0.4)0.1,0.2)0,0.1)D类城市0.5,0.80.3,0.5)0.2,0.3)0.1,0.2)0,0.1)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6、 路内停车系统符号:P10定义:建成区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的规范程度及水平。主要评价内容:(1)城市道路禁止或允许停车的标志标线设置完善,指引信息准确、连续;(2)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位置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3)路内停车泊位数量占所有停车泊位数量的比例不超过15%;(4)主
10、干道双向违法停放的机动车数在4辆/km以下;(5)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措施。单位:无表10 路内停车系统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10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满足二项少于二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7、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符号:P11定义:建成区内规范设置的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隔离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占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总量的比例。评价内容:(1)交通标志的规范设置率在95%以上;(2)交通标线的规范施划率在95%以上;(3)交通信号灯的规范设置率在85%以上;(4)行人过街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在80%以上;(5)中央隔离设施的规范设置率
11、在80%以上。单位:无表11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11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满足二项少于二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三、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1、 公共汽电车万人拥有量符号:P12定义:公共汽电车标台数量与市区人口(万人)的比值。单位:标台/万人表12 公共汽电车万人拥有量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类城市1513,15)10,13)8,10)8B类城市1210,12)8,10)7,8)7C类城市108,10)7,8)7,6)6D类城市87,8)6,7)5,6)5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
12、2、 公共交通覆盖率符号:P13定义: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的圆;相交部分不得重复计算)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单位:表13 公共交通覆盖率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A类城市6055,60)50,55)40,50)40B类城市5550,55)45,50)35,45)35C类城市4035,40)30,35)25,30)25D类城市3530,35)25,30)20,25)11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3、 万车死亡率符号:P28定义:全市平均每万辆机动车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单位:人/万车表28 万车死亡率分级表评价标
13、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285,28,5)12,8)16,12)30,16)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4、 一次死亡多人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符号:P29定义:辖区内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单位:起表29 一次死亡多人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290,34567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六、 交通文明素质指数1、 主干道交通出行守法率符号:P30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出行的情况,以及机动车遵守停车、减速让行标志标线和在人行横道前按规定让行的比例。评价内容:(1)信号灯路口机
14、动车出行守法率在95%以上;(2)信号灯路口非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85%以上;(3)信号灯路口行人出行守法率在80%以上;(4)两侧支路路口遵守让行标志、标线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5)在人行横道前按规定让行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单位:无表30 主干道交通出行守法率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30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满足二项少于二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2、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比例符号:P31定义:全市因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单位:表31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比例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
15、316(6,9(9,12(12,1515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3、 中小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符号:P32定义:全市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学生数占所有中小学生数的比例。单位:表32 中小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3290,10080,90)70,80)60,70)0,60)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4、 校园交通安全服务保障符号:P33定义:校区周围根据需要设置过街设施和相关标志标线,并对交通秩序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主要评价内容:(1)在校园门前及周边道
16、路至少施划1处人行横道线,至少设置2块人行横道标志,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 (2)在校园门前两侧50-200米内道路上设置2块限速标志,“注意儿童”或“注意行人”的警告及辅助标志2块;(3)校园门前两侧各100米范围道路,有停车条件的施划临时停车位(上、下学时段),无停车条件的则应设立禁停标志;(4)学生上、下学时间,对校园门口接送车辆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组织,设置相关提示标志;(5)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女子交警队或者执勤警组,落实学生儿童上下学期间的护学职责;(6)定期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并建立工作台账。单位:无表33 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分级表评
17、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33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满足三项少于三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5、 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符号:P34定义:针对校车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落实校车安全保障措施。主要评价内容:(1)政府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入园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2)不能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的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了提供校车服务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政府各部门校车安全管理职责明确;(3)建立了校车管理台账,定期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4)建立和落实校车通行保障制度;(5)上路行驶的校车和校车驾驶人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取得许
18、可或者批准;(6)不发生校车超速、超员、酒后驾驶、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以及驾驶非法改装、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校车的情况;(7)不发生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及其他非法营运车辆违法用于接送学生儿童的情况。单位:无表34 校车安全管理体系分级表评价标准等级一二三四五P34满足七项满足六项满足五项满足四项少于四项指数90,10080,90)70,80)60,70)0,60)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12年版)本说明是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畅通工程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作用和评价方法的解释,以加深对各指标的理解,掌握各指标的计算与评价方法,用以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工作。该体系
19、中,按考核要求把34个指标分成核查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核查指标是指以自评数据为基础,对某些数据进行抽查核实的指标;调查指标是指以实地调查、测算所得数据为准的指标。一、评价范围说明(一)城市分类 A类城市:特大型城市。市区人口在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2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GDP在2000亿元以上;或人口在2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GDP在3000亿元以上。B类城市:大型城市。市区人口在2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GDP在1000亿元以上。除拉萨外的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类型不低于B类。C类城市:中型城市。(1)地级市的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
20、市区GDP在100亿元以上;或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下,但市区GDP在300亿元以上。(2)拉萨市划为C类城市。(3)县级市全市GDP在300亿元以上划为C类城市,所有县级市的类型划分不高于C类。D类城市:其余城市。(二)统计范围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对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因此,建成区范围,一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市区
21、:指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域面积)。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按国务院批准的行政区划面积为准。市区人口:指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即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二、评价指标说明(一)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指数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符号:P1说明:
2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保证交通建设、管理的科学性、避免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的最重要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同的城市规模,交通方式构成和主体交通方式不同,因而对交通规划的类型要求也不同。要求提供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和政府批准文件。(2)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制定公共交通规划,进一步细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计划。A、B类城市要求提供公共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政府批准文件。C、D类城市要求提供公共交通规划的单独文本或包含公共交通规划内容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件。(3)停车设施规划按照关于城市
23、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建城20107号)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城市停车设施规划。A、B类城市要求提供停车设施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政府批准文件。C、D类城市要求提供停车设施规划的单独文本或包含停车设施规划内容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件。(4)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是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体现。对于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A、B类城市要求提供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政府批准文件。C、D类城市要求提供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单独文本或包含步行和自
24、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内容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件。(5)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求提供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文本(或同时提供交通管理规划文本和交通安全规划文本两套文本)、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意见及政府批准文件等材料。(6)城市交通年度报告城市交通年度报告是全面反映城市交通现状、城市交通规划情况的交通综合性报告,体现了城市交通政策导向、规划与实施情况、运行与管理效果。报告既是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年度总结,也是制定城市交通下一步发展计划和规划的依据。报告数据调查充分,内容全面翔实,并由政府批准后每年定期对社会公布或公开发行。要求
25、提供城市交通年度报告的相关文本。评价要求:核查指标。具体要求如下:(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和期限是否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进行了充分的现状问题分析,交通症结分析准确; 进行了科学的交通趋势分析和交通预测; 交通发展目标明确、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 规划内容符合城市的特点,内容全面; 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近期实施方案具体。(2)公共交通规划: 进行了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现状的分析; 规划目标明确; 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近期实施方案具体; 制定了近期公共交通线网和场站规划和项目实施的年度计划; 有轨道建设计划的城市,制定了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规划和实施年度计
26、划; 实施5年以上的公共交通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及时进行了修编。(3)停车设施规划: 进行了停车设施的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 规划目标明确,停车设施资源配置合理; 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近期实施方案具体; 制定了公共停车系统规划和停车场布局规划; 制定了近期停车设施实施项目和方案,有年度实施计划; 实施5年以上的停车设施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及时进行了修编。(4)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进行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专项调研和现状分析; 规划目标明确; 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近期实施方案具体; 制订了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衔接方案; 制订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制订了年度实施计划。
27、(5)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进行了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和充分的事故特征分布分析; 交通管理和安全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准确; 交通需求分析与交通安全趋势分析预测; 规划目标明确; 规划方案符合城市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以及必要的前瞻性; 制定了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发展规划和措施建议; 制定了交通管理和安全科技发展规划和措施建议; 制定队伍建设、教育宣传、规范执法等的规划和措施建议;实施5年以上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及时进行了修编。(6)城市交通年度报告: 确立了城市交通年度发展报告编制牵头单位; 制定相关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城市交通年度发展报告相关管理规定; 上一年度编制了城市交通年度报告; 内容完整,符合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特点; 数据翔实,依据充分,资料符合实际情况。指数确定:根据汇报及查阅相关文件,确定满足几项内容,换算为相应指数。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符号:P2说明: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是使城市交通相关政府部门协调配合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组织保障。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反映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协调能力。评价要求:核查指标。提供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名册、相关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