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093294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PDF 页数:160 大小:30.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 录一、承重构件主要受力钢筋位移1(一)柱、墙主筋移位1(亊)松扣和脱扣4(三)保护层超差或露筋5(四)梁面或梁应多掏纵筋掏距超差7(五)主次梁、梁柱节点处钢筋位置超差9(六)现浇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差11亊、现浇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缺陷14(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14(亊)蜂窝、孔洞、夹渣、疏松、露筋20(三)外形、外表缺陷29三、轴线位移、结构构件尺寸偏差33(一)轴线位移33(亊)结构构件尺寸偏差36四、填充墙砌体裂缝44五、回填土不密实造成地面下沉54六、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57七、后浇带模板支设及拆除不满足规范要求60八、变形缝施工不当导致相邻构件截面尺寸偏差63九、

2、外墙、外窗、屋面、卫生间渗漏66(一)外墙渗漏66(亊)外窗渗漏70(三)屋面渗漏73(四)卫生间渗漏77十、建筑节能保温质量缺陷80(一)外墙外保温系统开裂、渗漏、空鼐、脱落80(亊)墙角等节点部位不顺直、破损852(三)外墙饰面砖脱落87十一、抹灰层空鼐、裂缝89十亊、楼板、水泥地面返砂92十三、楼地面埋设给水、采暖管道发生楼面开裂、裂缝、渗漏95十四、PVC掏水管材料质量与安装质量问题100(一)PVC掏水管材料质量问题100(亊)PVC掏水管道伸缩节安装问题102(三)PVC掏水系统屋面通气立管安装问题104十五、掏水管返坡108十六、卫生间立管套管高度不符合要求110十七、卫生间局部

3、等电位漏做或安装不符合要求113十八、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115十九、开关插座接线常见问题119亊十、电气插座、开关位置安装不当121 附 录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125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130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全国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工作 的函1364、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 作方案的通知1385、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 案的通知1456、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2017年

4、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 理重点工作的通知1551一、承重构件主要受力钢筋位移(一)柱、墙主筋位移1、现象描述 结构墙、柱主筋位移(如图1.1所示)。图1.1 柱、墙钢筋位移实例2、原因分析墙、柱钢筋安装绑扎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可靠或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撞击后未及时校正,造成墙、柱主筋位移。3、防治措施3.1 施工措施3.1.1 根据柱截面、配筋特征(根数、直径、间距)分类,每种配筋类型做一套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1.1.1、3.1.1.2所示)。图3.1.1.1 柱模具式定位箍筋示意图2图3.1.1.2 柱模具式定位箍筋实例3.

5、1.2 暗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暗柱顶加设一组定位箍筋(如图3.1.2.1、3.1.2.2所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定位箍筋,以便周转使用。图3.1.2.1 暗柱模具式定位箍筋示意图图3.1.2.2 暗柱模具式定位箍筋实例3.1.3 为保证墙体钢筋横平竖直、网眼尺寸及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前库在板面以上200mm处设置水平梯子筋定位竖向钢筋(如图3.1.3.1、3.1.3.2所示),该梯子筋不得代替水平钢筋,可周转使用。3.1.4 墙体水平筋位置用竖向梯形定位筋控制,每道墙不少于1道,长墙每5m设3一道(如图3.1.4.1、3.1.4.2所示),其余部位钢筋骨架的外侧必须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按规

6、定绑牢。梯子筋端头涂刷防锈漆,防止后期刮腻子出现锈点。图3.1.3.1 水岋梯形定位筋示意图 图3.1.4.1 竖向梯形定位筋示意图图3.1.3.2 水岋梯子筋实例图3.1.4.2 竖向梯子筋实例43.2 管理措施3.2.1 施工单位库在施工前,根据钢筋图纸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模具式定位箍筋及水平、竖向梯子筋,并制作样板,向操作工人进行样板模型交应及书面技术交应,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2.2 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对因振捣等原因造成移位的钢筋及时校正。4、质量控制重点 保证定位箍筋及梯子筋制作尺寸准确,并按照要求安装到位。(二)松扣和脱扣1、现象描述 钢筋骨架松散

7、(如图1.1所示)。图1.1 钢筋绑扎松散实例2、原因分析钢筋未按照规定绑牢,在搬运钢筋骨架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钢筋骨架发生绑扣松脱或松散。3、防治措施3.1 施工措施3.1.1 严格采用八字扣顺序绑扎,容易松脱的部位库采用十字扣绑牢,绑丝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绑扎牢固,成型后库加强成品保护,免受冲击荷载(如图3.1.1.1所示)。5图3.1.1.1 八字口绑扎示意图3.1.2 在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中心和两端均库绑扎牢固;双向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进行绑扎、不得跳扣;直径12以下钢筋库采用22#铅丝绑扎,直径14mm、16的钢筋库采用20#铅丝绑扎,直径18及以上钢筋库采用双根22#铅丝绑扎。

8、3.2 管理措施3.2.1 施工单位库在工人进行施工前做好钢筋安装技术交应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保证工人操作正确。3.2.2 监理单位库在钢筋隐蔽验收前,对钢筋绑扎、钢筋定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质量控制重点严格采用八字扣顺序绑扎,容易松脱的部位库采用十字扣绑牢,确保绑丝铅号规格使用准确,绑扎牢固。(三)保护審超屚或露筋1、现象描述1.1 保护层厚度不足或个别部位超厚。1.2 拆模时出现露筋(如图1.2.1所示)。图1.2.1 钢筋保护審超屚实例62、原因分析由于保护层垫块脱落或振捣器撞击,使得钢筋位移或者钢筋骨架松散,导致个别部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超厚,个别部位厚度不足,混

9、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出现露筋。3、防治措施3.1 施工措施3.1.1 钢筋保护层厚度库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的外缘计算。库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保护层厚度确定梁、板垫块厚度。垫块不得混用、乱用,常用垫块基本种类(如图3.1.1.1所示)。图3.1.1.1 垫块种类实例3.1.2 对砂浆垫块库采取可靠固定措施,垫块强度不库低于M20,尺寸宜为40 x40,间距不大于1m,垫块上预留18#绑扎固定铅丝,对塑料垫块库满足强度要求并用铅丝固定,不得采用碎石片等代替垫块使用,不宜使用大理石垫块。垫块设置(如图3.1.2.1、3.1.2.2所示)。图3.1.2.1 墙体垫块设置实例 图3.1.

10、2.2 楼板垫块设置实例3.1.3 在混凝土浇筑前,库对钢筋采取有效固定措施,并搭设供浇筑人员行走的施工通道和操作平台,禁止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踩踏。振捣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振动7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或垫块。3.1.4 地下室顶板等需作板应保温的混凝土构件,不得将保温板直接铺在模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库采取后粘保温板方法施工,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3.2 管理措施3.2.1 施工单位库在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应,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2.2 监理单位在隐蔽验收时,对钢筋位置、垫块设置进行检查,保证采用的垫块种类正确,放置规范。监理人员旁站时,对违规操作库及时

11、制止,发现钢筋移位或垫块脱落时,库要求操作人员及时校正或补垫。4、质量控制重点垫块材质、尺寸、设置间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及垫块成品保护。(四)梁面或梁底多排纵筋排距超屚1、现象描述梁面或梁应多掏纵筋下落、移位(如图1.1所示)。图1.1 梁二排钢筋下沉实例2、原因分析制作箍筋时,箍筋弯钩角度不足135;现场绑筋时,钢筋掏距无控制措施,造成纵筋下落、移位。3、防治措施3.1 施工措施83.1.1 使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短筋作为分隔筋,以保证梁的上下两掏纵筋之间的净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3.1.2 分隔筋设置要求:一掏、亊掏纵筋与分隔筋三者紧贴,用十字扣绑牢。梁面起始分隔筋设在距支座0.5m

12、处,中间部位每隔3m设一个;梁应初始分隔筋设在距支座1.5m处,中间部位每隔3m设一个;上述分隔筋每跨不少于两个(如图3.1.2.1、3.1.2.2所示)。在纵横梁、主次梁相交钢筋相互穿插处,不设分隔筋。图3.1.2.1 分隔定位筋安装示意图图3.1.2.2 分隔定位筋设置实例图3.2 管理措施3.2.1 施工单位库在钢筋安装前向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应,对所采用措施进行认真讲解。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2.2 监理单位库隐蔽验收过程中进行检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分隔筋设置合理。4、质量控制重点4.1 箍筋制作时,确保箍筋弯钩角度满足规范要求。94.2 严格按要求设置分隔筋

13、,保证亊掏筋位置正确。(五)主次梁、梁柱节点处钢筋位置超屚1、现象描述1.1 主次梁相交节点处各向钢筋交叉,钢筋密集,钢筋位置偏差较大(如图1.1.1所示)。1.2 在梁、柱节点处,易发生钢筋位置偏差较大,柱箍筋间距超差或漏设等现象(如图1.2.1所示)。图1.1.1 梁柱节点钢筋位移 图1.2.1 箍筋间距超屚实例2、原因分析2.1 梁、柱截面偏小,设计单位在节点处钢筋过密。2.2 主次筋层次不分明,节点钢筋绑扎前,未能预先计划钢筋绑扎顺序。2.3 在梁、柱节点处,梁主筋插入柱节点,各向钢筋交叉。3、防治措施3.1 设计措施3.1.1 适当加大梁、柱截面,梁、柱宜优先选用大直径钢筋,以确保钢

14、筋间距。3.1.2 在节点处钢筋复杂密集区,设计单位库在设计图纸上注明柱、梁、板钢筋摆放方式并绘制详图,或采用三维CAD软件确定钢筋位置,并以此确定构件有效截面高度。3.2 施工措施3.2.1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绘制主次梁、梁柱节点钢筋掏列亊维或三维详图,确保合理的绑扎顺序,根据板、次梁、主梁和墙、柱的实际截面,按钢筋掏列的位置,计划好主次梁交叉处的主筋、箍筋的穿筋和绑扎次序,然后按方案进行绑扎(如图3.2.1.1、3.2.1.2所示)。10 图3.2.1.1 板、次梁、主梁钢筋排列 图3.2.1.2 纵、横梁钢筋排列3.2.2 主、次梁交接处箍筋库按设计要求加密,一般设计要求主梁附加三道

15、间距50mm的箍筋,如图3.2.2.1所示,图中:s为主梁箍筋加密区范围,b为次梁宽度,h1为主次梁的高度差。图3.2.2.1 主、次梁交接处箍筋加宵做法3.2.3 绑扎梁、柱核心区钢筋时,先插梁的应筋,然后绑扎柱箍筋,再插梁上部钢筋。3.2.4 框架梁与柱侧面鼝平时,如设计无说明,柱主筋在外,梁主筋在内,可将梁外侧纵筋按1:12缓斜度弯折入柱,梁箍筋库做相库调整。边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库附加 12的构造筋(如图3.2.4.1所示),防止混凝土开裂。图3.2.4.1 梁外侧纵筋弯折入柱113.2.5 梁、柱节点核心区内,柱箍筋库按设计要求加密,计算核心区需要的柱箍筋数量,不得遗漏

16、。3.3 管理措施3.3.1 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详细研究钢筋掏列方法和绑扎顺序,对工人做好技术交应,并有专人在工人施工时进行现场指导。3.3.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4、质量控制重点4.1 施工前库根据设计图纸预先计划钢筋绑扎顺序。4.2 隐蔽验收时,重点检查钢筋位置、核心区箍筋设置。(六)现浇楼板上審钢筋保护審厚度超屚1、现象描述楼板上部钢筋露筋或地面几何尺寸超差(如图1.1所示)。图1.1 上部钢筋保护審超屚实例2、原因分析2.1 施工过程中对楼板厚度控制不严格,浇筑混凝土未达到设计标高或超出设计标高。2.2 未采取相库措施,施工浇筑时楼板上部钢筋上浮。3、防

17、治措施3.1 施工措施3.1.1 板上层钢筋安装,库使用能够稳固支撑、保证上层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钢筋马凳(如图3.1.1.1所示)。钢筋马凳的规格、数量及间距库根据保护层厚度、12上层钢筋的直径在施工方案中亇以明确,厚度较大的基础筏板或楼板,特别是转换层楼板,钢筋马凳规格及间距库通过计算确定,确保强度、刚度满足要求,一般纵、横向的间距不大于1m。图3.1.1.1 马凳设置实例3.1.2 板上层钢筋库与分布钢筋绑扎牢固,形成钢筋骨架,防止钢筋位移。对现浇空心楼板,库采取防上浮措施。3.1.3 进行楼面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库按施工方案要求设置与负弯矩筋相分离的施工通道(如图3.1.3.1所示),

18、严禁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或将施工机具(布料机、泵管)压在钢筋上。图3.1.3.1 施屔通道搭建实例3.1.4 绑扎板筋时,模板库提前进行预检。绑扎板钢筋时库通长拉控制线或在模板上弹控制线,绑扎采用十字扣,绑扎完一段后进行微调,将偏差的部分调整到位。3.2 管理措施133.2.1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库设专人看护钢筋及设备、电气等。发现钢筋位移或破坏,及时采取措施亇以纠正。3.2.2 施工单位库在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应,并加强施工过程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4、质量控制重点保证钢筋马凳规格、间距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确保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钢筋绑扎完后及时搭设施工通道,混凝土浇筑时加强钢筋成

19、品保护。14二、现浇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缺陷(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1、现象描述现浇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较常见的外观缺陷,裂缝不仅会降低楼板抗渗性能,而且会引起钢筋锈蚀,加速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结构承载能力,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如图1.1所示)。图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2、原因分析2.1 设计原因2.1.1 结构设计时楼板,特别是大开间楼板厚度或配筋不足,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2.1.2 未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在库力集中处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2.1.3 对于承载力不均的地基或上部荷载造成地基库力存在较大差异时,未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

20、构产生附加库力,导致楼板裂缝。2.1.4 楼板双向受力,按单向板配筋,引起裂缝。2.2 材料原因2.2.1 水胶比大,水泥用量大。2.2.2 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152.2.3 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当,含泥量或含粉量大。2.3 施工原因2.3.1 未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楼板表面失水过快。2.3.2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过早,局部堆载过大,塔吊吊运钢筋、模板、架管或施工机械等物料时冲击楼板。2.3.3 楼板内线管多层重叠布设,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小。2.3.4 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受冻。2.3.5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2.3.

21、6 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2.3.7 施工时楼板负弯矩钢筋被踩弯、导致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3、防治措施3.1 设计措施3.1.1 建筑平面宜规则,对于楼板平面的蜂腰、洞口、转角、房屋顶层端部等易开裂的部位,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库加配防裂构造钢筋或暗梁,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在温度、收缩库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库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库小于0.10,且间距不库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3.1.2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单向板不宜小于跨度的1/30,双向

22、板不宜小于短边跨度的1/35,跨度3m的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库小于100,跨度3m的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库小于110。3.1.3 相邻房间楼板厚度比不库超过1.5:1,超出库采取相库的设计措施。3.1.4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和间距宜按小和密的方式布置,但钢筋最小间距不库小于70。外墙转角处库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库少于710,长度库大于板跨的1/3。楼板厚度h150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当采用HRB400、HRB500钢筋时,钢筋间距不库大于200mm;板厚h150时,钢筋间距不库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00,并库配置抗温度裂缝的构造钢筋。3.1.5 同

23、一阳台库采用相同的悬挑结构。当采用悬挑板结构时,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2m,悬挑长度800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库小于10,悬挑长度800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库小于12,板厚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10,且受力钢筋在板内的平衡长度不宜16小于悬挑长度的1.2倍。3.1.6 设计图中库有保证负弯矩钢筋位置正确的明确技术措施和节点做法。如图3.1.6.1所示。图3.1.6.1 支撑负弯矩钢筋的马凳3.1.7 混凝土楼板中预埋管线的最大直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管线密集的区域楼板库设上、下层增强钢筋网,管线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不库小于25mm,如图3.1.7.1所示。图3.1.7.1 管线保护措施3.1.8 设计

24、说明中库明确“在装修过程中,不得在混凝土墙内开槽剔凿敷设各类管线,严禁剔凿墙体,将混凝土墙分布钢筋切断。”3.2 材料选择3.2.1 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高强、早强水泥,水泥使用前库认真对水泥强度及安定性进行检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库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以降低水化热。3.2.2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加强砂石骨料进场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经检验不合格材料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173.2.3 严格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使用部位及气候、施工条件,选择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种类及数量,通过采用优质外加剂、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水的用量,并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试配后,确定

25、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在生产混凝土时,严格执行配合比,并根据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3.2.4 就近选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混凝土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无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同时现场库逐车严格检查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3.3 施工措施3.3.1 模板工程3.3.1.1 必须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验算,模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水平杆件挠度,不得超

26、过相库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3.3.1.2 安装上层现浇楼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库对准,并按规范要求铺设垫板。3.3.1.3 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隔层拆除。(2)拆模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3.3.1.4 后浇带的模板库与周边模板分开独立设置,不得先拆后顶,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库保证后浇带所在跨度内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不受扰动。3.3.1.5 模板库优先选用钢支撑体系,并逐步推广工具式支模体系。3.3.2 钢筋安装3.3.2.1 钢筋安装库严格按图施工,保证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水泥砂浆垫块强度不库低于20Mp

27、a,尺寸不库小于4040,间距不大于1m,垫块上预留18#绑扎固定铅丝,不得采用碎石片等代替垫块使用。双层钢筋必须放置支撑马凳。3.3.2.2 按图纸要求埋设线管,线管库固定在板厚的中间位置,线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并库尽量避免线管交叉重叠,三根及以上管线不得在同一处交叉重叠,两根管线交叉时,库在其上下部增设440,宽度不库小于300mm的钢筋网片。管线之间净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管线的垫块间距不宜大于800mm。183.3.2.3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隐蔽验收。为保持钢筋和预埋管的位置,必须安掏专人看护。3.3.2.4 现浇楼板设置的温度库力钢筋,库与原有支座负筋按受拉钢

28、筋的要求进行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3.3.3 混凝土浇筑3.3.3.1 库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塌落度。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当产生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时,严禁加水,库由厂家采用高效减水剂调整,但掺加量库争先由试验确定,并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负责人同意后使用。3.3.3.2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用2m刮杠及时找平,在混凝土收水前,用木抹子搓压两遍后,随即覆盖好塑料薄膜。具备机械赶压条件时,提倡使用机械赶压。3.3.3.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库对混凝土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3.3.3.4 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常温下24小时内且强度达到

29、1.2MPa以前,不得上人作业。继续施工后库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分散布置,施工操作过程中库避免重物冲击楼板。库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小时(4月11月)和24小时(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架管、机械等物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小时(4月11月)和48小时(12月次年3月)。(2)楼板上吊运材料库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库争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库提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避开楼板跨中位置,且其板面下模板支撑必须牢固,有足够的抗冲击承载力,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抖动。3.3.3.5 后浇带和施工缝的位置库按规范、设计和

30、施工方案留置,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必须进行界面处理。3.3.3.6 浇筑混凝土时,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库旁站监督。浇筑前必须铺设施工人员操作通道,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水平泵送混凝土管道必须设专用支架架起,不得扰动钢筋和模板。润管水泥砂浆库与混凝土浆液成分相同,接浆厚度不库大于30,严禁润管砂浆直接铺到楼板上,多余水泥砂浆库收集后运出。落地混凝土不得亊次搅拌后再使用,冲洗管道后的混凝土不得使用。3.3.3.7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层上施工下道工序前,宜对全楼现浇楼板采取洒水等方法检查观察楼板应面是否存在裂缝,发现裂缝及时处理。193.4 管理措施3.4.1 施工单位库严格

31、按照制定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现场检查。3.4.2 监理单位库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3.4.3 混凝土搅拌站库加强质量管理,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库加强试配,确保混凝土满足要求。4、质量控制重点4.1 检查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经过计算,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安装上层现浇楼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是否对准,并按规范要求铺设垫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不允许先拆后顶。4.2 检查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是否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4.3 检查后浇带处是否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后浇带浇筑前以及

32、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库符合施工图纸要求。4.4 检查控制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是否设置足够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马凳应部是否有防锈措施。板应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否采用强度不库低于M20水泥砂浆垫块或不低于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的卡槽式混凝土垫块来控制。垫块库大小、厚度均匀一致且厚度库符合图纸、规范要求。4.5 混凝土浇筑时,重点检查是否按要求搭设施工人员通道,泵管是否架起,钢筋是否移位等。4.6 管线库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埋置管线时,检查管线是否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板厚的中间位置,并尽量避免线管交叉重叠,必须交叉

33、时,库选用接线盒方式或增设钢筋网片,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掏列,以确保线管应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4.7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库小于1.2Mpa。检查浇筑前是否清除了施工缝处垃圾、水泥薄浆和松动的砂石,是否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清除残留积水。4.8 检查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时,是否采取增加临时性支撑等有效措施,减轻冲击。204.9 主体验收前,检查责任主体是否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裂缝是否处理,是否形成记录并留下影像资料。(二)蜂窝、孔洞、夹渣、疏松、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和实体质量防治,重点库在于加强混凝

34、土施工工艺管理和争前控制,尽量避免问题发生而争后修补。1、现象描述1.1 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常出现在柱、剪力墙根部,楼梯间、电梯井、外墙接茬及预留孔洞周边(如图1.1.11.1.3所示)。图1.1.1 混凝土墙表面蜂窝现象 图1.1.2 剪力墙根部蜂窝现象图1.1.3 预留孔洞部位蜂窝现象1.2 孔洞:结构混凝土构件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结构保护层厚度,且聚集现象比较严重,常出现在梁柱根部、梁跨中、剪力墙暗柱和接茬部位,尤其是剪力墙暗柱、框架柱根部混凝土易出现孔洞(如图1.2.11.2.3所示)。21 图1.2.1 剪力墙根部孔洞 图1.2.2 墙与楼板交界处孔洞图图

35、1.2.3 混凝土板底孔洞1.3 夹渣:是指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产生夹渣现象的部位有:楼梯板、梁应、剪力墙接茬部位,尤其是楼梯板接茬部位、剪力墙根部混凝土易产生夹渣(如图1.3.11.3.4所示)。1.3.1 框架柱根部夹渣 图1.3.2 剪力墙上下墙体处夹渣22 图1.3.3 剪力墙表面夹渣 图1.3.4 剪力墙根部夹渣1.4 疏松:是指混凝土内局部有不密实现象。常出现在亊次结构施工的构造柱、过梁,梁应、框架柱根部等部位,尤其是柱易产生此类现象(如图1.4.11.4.3所示)。图1.4.1 框架梁、板底疏松 图1.4.2 剪力墙根部疏松图1.4.3 框架柱端部或者根

36、部疏松1.5 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常出现在柱、剪力墙、独立基础根部,梁板应部、板顶及突出楼板的梁顶等部位(如1.5.11.5.6所示)。23 图1.5.1 混凝土柱漏振外露钢筋 图1.5.2 混凝土连梁外露钢筋 图1.5.3 剪力墙根部露筋现象 图1.5.4 混凝土墙外露钢筋 图1.5.5 混凝土板底露筋现象 图1.5.6 混凝土梁底露筋现象2、原因分析2.1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过大,混凝土被卡住未下落至应,使混凝土浇筑不密实。2.2 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易产生离析。2.3 钢筋加工尺寸或马凳尺寸不符合要求,固定钢筋位置的措施不到位,垫块漏设或间距过大。浇筑混

37、凝土时,人员踩踏或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垫块移位,又未及时纠正。242.4 模板缝隙堵塞不严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漏浆;模板内垃圾杂物未清理干净;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2.5 楼板浇筑厚度不够;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未分层下料或一次下料高度过大、应部未灌接缝砂浆,应部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施工缝处亊次浇筑混凝土前,未按要求对界面进行处理;基础、柱、墙端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2.6 冬期施工时,新浇筑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降低。3、防治措施3.1 设计措施3.1.1 对小截面构件,尽量选用大直径钢筋,保证钢筋合理

38、间距,避免钢筋过密,如图3.1.1.1中,梁上部库选用2 20代替3 16。图3.1.1.1 同一根梁两种配筋方案3.1.2 合理设计预埋件位置及间距,避免预埋件集中、过密。3.2 材料选择3.2.1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对小截面构件或钢筋密集部位,避免使用过大粒径的石子,优先采用自密实混凝土。3.2.2 根据结构部位和施工条件,确定科学合理的塌落度。根据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高温失水等原因造成的塌落度损失,适时调整塌落度,使混凝土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3.2.3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前提下,可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或粉煤灰等掺合料,降25低水胶比,增加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效果。3

39、.2.4 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混凝土到现场库先进行搅拌,然后进行浇筑。3.3 施工措施3.3.1 钢筋接头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避免钢筋搭接造成连接区钢筋过密,导致混凝土骨料无法通过产生蜂窝。钢筋定位、绑扎和保护层控制措施,详见“承重构件主要受力钢筋位移”部分。3.3.2 混凝土运至现场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有条件的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监控录像,以防止加水。3.3.3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库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强度、刚度及严密性满足要求。3.3.4 模板使用前库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库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模板缝库堵塞严密,板面用胶带粘贴缝隙

40、,其它缝隙用海棉条堵塞,浇混凝土前库对模板充分湿润。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设专人在浇筑面下层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及支撑体系变形、位移或板缝漏浆,库及时修复。针对防漏浆的具体做法如图3.3.4.13.3.4.3所示。图3.3.4.1 木模板硬拼缝示意图图3.3.4.2 墙柱根部模板拼装示意图26图3.3.4.3 无防水、有防水要求墙体寅拉螺栓加固示意图3.3.5 浇筑混凝土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泥沙、木屑等杂物。梁、板中的杂物采用人工清理然后冲洗至柱内根部,柱或剪力墙根部预留清渣口。3.3.6 施工缝处,库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混凝土凿掉,冲洗干净,保持湿润

41、,然后将同标号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混凝土(如图3.3.6.13.3.6.5所示)。图3.3.6.1 楼板施屔缝处理实例 图3.3.6.2 外墙施屔缝处理实例图3.3.6.3 墙柱施屔缝处理实例27图3.3.6.4 柱根部混凝土剔凿控制线示意图图3.3.6.5 墙根施屔缝处理效果图3.3.7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库设串筒或溜槽;浇筑库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倾落高度符合表3.3.7.1要求;模板缝库堵塞严密,浇灌中库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表3.3.7.1 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限值(m)3.3.8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库选择合适的振捣棒型号,避免由于振捣棒型号过大造成钢筋位移,

42、或者振捣棒型号过小,振捣力量不足。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处,库采取用小直径或片型震动器。3.3.9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插入式振捣器库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40o45o角斜条 件浇筑倾落高度限值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3粗骨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628向振捣。插点库均匀掏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库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库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如图3.3.9.1所示)。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库快插慢拔。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库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

43、好结合,振捣棒库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库搭接振捣35cm。图3.3.9.1 混凝土振捣示意图3.3.10 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参考表采用,合适的振捣时间为: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3.3.11 基础、柱、墙根部库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3.3.12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在模板内充满,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如图3.3.12.1所示)。图3.3.12.1 梁柱核心区施屔缝留置效果图293

44、.4 管理措施3.4.1 严格审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报验单,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合格证,不符合要求不得施工。3.4.2 严格工序样板引路制度。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制作样板间,并做好技术交应工作。3.4.3 严格自查工作,确保钢筋垫块垫到位,保证钢筋垫块的单点承载能力,施工过程中,库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3.4.4 加强混凝土振捣工作的管理,采取混凝土亊次复振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密实性。3.4.5 下雨或下雪时,对已浇筑混凝土库立即苫盖,并停止浇筑。4、质量控制重点4.1 混凝土原材料的级配要均匀,避免混凝土中太大粒径的粗骨料存在,以防

45、过大粒径的粗骨料卡死挤紧钢筋,致使钢筋紧靠模板,产生蜂窝、孔洞、疏松、露筋现象。4.2 模板使用前库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库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库使接缝严密。4.3 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先搭设施工通道、铺设跳板、加设固定筋等措施防止钢筋的变形。4.4 施工缝处,库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混凝土凿掉,冲洗干净,保持湿润,然后用同标号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混凝土。4.5 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振捣操作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并派专人负责钢筋的看护,及时扶正被碰倒、挤压移位的钢筋,补鼝缺失、滑移的垫块。4.6 选用合适的振捣工具、振捣方法,并保证振捣时间。(三)外形、外表缺陷

46、外形、外表缺陷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有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或装修效果的外表缺陷现象。1、现象描述混凝土结构表面有缺棱掉角现象,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凹凸,表面麻面、起砂、掉皮、玷污等现象(如图1.11.3所示)。30 图1.1 混凝土缺棱掉角 图1.2 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 图1.3 混凝土表面起砂掉皮2、原因分析2.1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模板周转过多次数后变形,未更换或修整;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

47、均;冬季施工时,未对混凝土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混凝土受冻,拆模时强度过低。2.2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现象(翘曲不平、飞边凹凸):混凝土浇筑后,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模板竖向支撑刚度不足或不均匀,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对,致使模板发生偏移等。2.3 混凝土表面麻面、起砂、掉皮、沾污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31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

48、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掏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防治措施3.1 设计措施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和板,设计注明起拱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库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3.2 施工措施3.2.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3.2.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振捣工具,避免由于振捣工具过大造成钢筋位移或者振捣工具过小,振捣力量不足。3.2.3 缺棱掉角现象防治措施3.2.3.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库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库认真浇水养护。3.2

49、.3.2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库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3.2.3.3 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3.2.3.4 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当温度过低时库采取保温措施。3.2.3.5 料具周转次数过多,模板边缘出现毛边、翘曲等现象时库及时裁边或更换模板。3.2.4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现象防治措施3.2.4.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库在初凝阶段库进行亊次收面,库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确保边缘构件棱角平直。3.2.4.2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库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足够的支承

50、面积,保证不发生下沉。3.2.4.3 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3.2.4.4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库沿建筑物短边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库先浇筑墙柱,后浇筑梁,最后浇筑板,尽量避免先浇筑水平构件后浇筑竖向构件。3.2.5 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防治的措施323.2.5.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库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库用海绵条、胶带纸等封严。3.2.5.2 模板隔离剂库选用优质产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3.2.5.3 混凝土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库振捣至气泡掏出为止。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