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048348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14.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四川省环境保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保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四 川 省 环 境 保 护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利 玛 科 技 公 司(安 控)2 0 1 0年 9 月环保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目 录1系统概述51.1总体规划51.2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及特点81.3环保全面信息化管理平台101.3.1系统整体功能框架101.3.2环保全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131.4建立环境本底基础数据库171.5项目实施内容概述171.5.1环保数据中心171.5.2环境地理信息GIS平台171.5.3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子系统181.5.4污染源排放口视频在线监控系统201.5.5环境质量管理系统201.5.612369环保投诉受理系统201.5.

2、7GPS车辆指挥系统211.5.8远程烟尘视频在线监控系统211.5.9环境本底调查数据库管理平台221.5.10环境突发事故及核应急响应系统221.5.11监测站业务管理系统222系统实施的必要性、目标和原则222.1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22.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示范性232.3系统的总体目标及内容242.3.1系统实现主要功能242.3.2工作目标262.4系统的设计原则293设计思想和体系架构323.1设计思想323.1.1基于GIS、GPRS技术323.1.2以“数字环保”为目标323.1.3业务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存储323.1.4遵照国家及省局相关数据标准323.1.5采用成熟的先

3、进技术,避免脱离实际333.1.6基于三层结构体系设计333.1.7基于B/S结构设计333.1.8符合环保总局及省局电子政务综合平台设计规范333.1.9按照国家软件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开发343.1.10采用严密的安全体系,确保应用和数据安全353.1.11充分利用现存平台并集成现有成熟软件,保护已有投资353.1.12为外部及内部的业务衔接设计各种接口,方便扩展353.1.13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提供完善的文档353.2技术体系353.3参考标准、规范374系统总体设计394.1系统总体架构图404.1.1污染源环境自动监控网络结构及传输414.1.2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结构及传输414

4、.2系统网络集成设计424.3监控中心的硬件要求434.4模型的规划44(一)环境自动监控数据采集和利用业务模型45(二)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控制、管理业务模型464.5GPRS传输网络475软件设计方案495.1环境数据中心系统495.1.1数据中心系统结构495.1.2数据中心系统定位505.1.3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515.1.4数据中心功能设计551)数据共享552)数据的录入、编辑553)数据管理564)数据校验565)元数据维护566)数据的导入导出567)数据分类568)数据卸载569)数据关联5610)数据集合5611)数据订阅5612)数据发布门户5613)为其它系统做数据支撑5

5、75.1.5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的整合605.1.6数据设计规范625.1.7参考的编码标准645.2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655.2.1业务流程665.2.2系统功能描述665.2.3应用描述785.2.4基本地图数据要求805.3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835.3.1系统概述835.3.2系统的特点845.3.3污染源监控系统结构图865.3.4数据传输网络结构865.3.5系统功能介绍875.3.6现场站点改造策略915.4环境质量管理系统925.4.1数据传输网络结构935.4.2现场站点改造策略945.4.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945.4.4地表水在线监控系统985.5环境噪声在线监

6、测系统1025.5.1技术功能要求1025.5.2系统概述及组成1035.5.3系统特点1045.5.4系统功能简介1055.6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075.6.1系统需求1085.6.2功能概述1095.6.3传输方案1105.6.4烟尘监控软件功能1115.7环境突发事故及核应急响应系统1135.7.1系统介绍1145.7.2应急管理数据维护1161)危险源数据维护1172)危险品数据维护1173)污染源数据维护1174)放射源数据维护1175)流动源数据维护1176)专家数据维护1177)污染事件动态数据库维护1178)污染事件转入案例库1175.7.3污染事件数据响应1175.7.4地理信

7、息数据响应1185.7.5污染事件辅助决策1195.8环境本底调查数据管理系统1215.9监测站业务管理系统1215.9.1空气质量监测管理信息子系统1215.9.2水质监测管理信息子系统1235.9.3噪声监测管理信息系统1255.9.4污染源监测管理信息子系统1275.9.5监测实验室管理信息子系统1286应用系统集成方案1326.1监测、监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整合考虑1326.1.1整合的必要性1326.1.2整合方案1336.2地表水断面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整合1356.2.1整合方案1356.3具体业务系统数据与分析、决策系统的集成1357实时数据库及通讯协议设计1367.1

8、实时数据库设计1367.2通讯协议设计1367.2.1标准化通讯协议的必要1377.2.2通讯协议的设计要点1387.2.3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与接口1398数据采集仪设计1418.1数据采集与通讯设备的设计要素1418.2数据采集与通讯设备的功能性要求1418.2.1功能要求描述1418.2.2接口要求描述1429数据交换与接口标准设计1449.1数据交换与集成共享平台标准规范设计1449.2应用系统接口标准和规范1459.2.1数据接口标准1459.2.2统一的信息保存格式1459.2.3统一的信息传递方式1469.2.4信息交互接口的结构1469.2.5信息交互接口的数据传输系统14

9、69.3系统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设计1469.3.1严格遵循总局电子政务平台设计标准1469.3.2与国家总局及省局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1469.3.3与省局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1479.3.4与局其它政务网衔接接口1489.3.5与环保部门原有信息系统的接口1499.3.6系统和下端设备的接入接口1491) 模拟数据方式指下端设备以标准420mA输出采集数据。1492) 数字信号数据方式指下端设备以数字协议包的方式输出采集数据。1493) 自成系统方式指下端设备已经自成系统,例如现场工控控制,数据存储等。1499.3.7系统未来扩展接口14910开发技术和规范15110.1基于三层

10、结构体系的设计15110.2软件设计策略15210.3应用软件平台153u在用户注册之前,应用软件本身必须对当前的运行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合法性检查,如果软件系统本身的配置数据被改动,系统要拒绝该用户注册。15310.4采用国家及行业标准15310.5应用系统安全可靠性15410.6技术规范15410.6.1支持XML 技术15410.6.2支持组件技术15510.6.3支持面向对象设计15510.6.4中间件技术155第 156 页 共157页技术方案1 系统概述1.1 总体规划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作为环境信息应用系统之一,主要建设环保局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集成系统、

11、环境数据共享中心、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2369环保投诉举报中心、环境质量自动监控中心和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对重点污染源、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点位的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市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以及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中心与省环保局的信息传输通道;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信息应用和共享平台,为市政府的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为环保部门环境管理、决策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该方案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视频监控的手段及环境GIS地理信息对重点污染源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大气、水质等的污染状况进行监视,并集成建立在电子地图GIS、有线/无线(PSTN/ADSL/GSM/GP

12、RS)通讯方式和全球卫星定位GPS基础平台上的环保12369调度指挥系统,紧密结合环保局的管理工作,将污染源管理,污染处理设备运行状态、排污收费、环境预测、应急指挥与环境管理OA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的核心是建立一整套能自动采集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自动分析数据,并能快速反应的数字化环境管理系统。通过建设,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中心将实现以下总体规划:n 搭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全市污染源静、动态显示,汇总到大型综合数据库中,以便支持其它系统的运行。n 搭建12369环保投诉热线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多种方式的环境投诉,并对市民投诉作出快速响应。n 建立突发污染事

13、件应急指挥处理系统与环境监控的有效连接,实现污染接警立即处理、快速反应。n 将现应用的软件进行有效集成,实现综合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共享。n 在线监测(监控)中心应充分利用环保局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及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抓住筹建环保控制中心的核心来实现其主要功能。环境监控指挥信息系统共包括如下子系统,基于统一设计、分布实施的原则,整个系统的实施将分多个阶段完成:1) 环境数据中心系统2)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3)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4) 污染源排放口视频在线监控系统5) 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6) 12369环保投诉受理系统7) 噪声在线监测系统8) 远程烟尘视频监控系统9) GPS车辆指挥调

14、度系统10) 环境突发事件及核应急响应系统11)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12) 检测站业务管理系统13) 环保办公OA系统14) 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整体网络拓扑图见下图:上图简示了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及环境信息网络与省环境监控中心的关系。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是环境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应充分了解环境信息网络的纵向上、下接口,横向接口,以及Internet发布的接口。环保全面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1.2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及特点该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一整套能自动采集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自动分析数据,并能快速反应的数字化环

15、境管理系统。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下:1) 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六层,最下层为现场执法处理层,这层包括了现场各种监测设备和通讯模块。2) 倒数第二层为数据通讯层,实现各种现场设备和监控中心通讯的协议转换,转换的标准为省局污染源及环境质量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3) 倒数第三层为数据库系统层,包括了通讯服务器数据库、监测点业务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相互配合实现监测点数据的上传、存储和可视化显示。4) 业务应用层是安装到各办公人员主机的业务操作系统,实现数据的查询、分析和报表输出。5) 业务应用层以上是事件处理分发层,对于突发性事件系统会及时报警

16、,便于相关人员作出反应处理。6) 最上面一层为决策指挥层,用于领导层对现场数据综合分析后指挥调度。该系统充分利用环保局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在此基础上抓住筹建环保指挥中心的核心来实现其主要功能。指挥中心的管理和应用平台系统应具有:涵盖环保局的全部业务内容且具备一定可扩展性;GIS技术与环保局各业务相结合;采用详尽的污染源网络数据库,方便数据的访问、共享和导入;实现各种在线监测、自动监测等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的一体化管理,支持各种数据、报告、图像图形的存储;与国家环保总局、地市环保局的环境数据库格式兼容; 系统特点:(详细说明见后面技术部分)1) 本系统的开发将按照国家软件行业相关标准,并

17、符合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相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文件要求和环境信息编码标准。2) 本设计方案将严格遵循省局污染源及环境质量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技术规范。3) 可支持多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后台数据库系统,如果用户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不用购买,减少重复投资。4) 数据库设计能支持海量数据查询,保证全省统一数据库的快速存取。5) 可同时支持有线(光纤/PSTN/ADSL)和无线通讯方式(GSM/GPRS/CDMA),用户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通讯方式或两种方式同时选用,提高了系统的应用面。6) 提供了地图(GIS)操作方式,方便了用户使用,使操作直观简洁。同时可根

18、据企业点的颜色直观了解企业的排污是否超标。7) 系统作为国家环境监控信息系统四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实现与上级系统和下级系统(各区县环保局及各种现场监测设备)的有效兼容和数据共享。8) 在考虑系统设计先进性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作了充分的考虑。完全可以保证对环保局的数据传输和自身系统扩充接口的实现。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扩展结构图:1.3 环保全面信息化管理平台1.3.1 系统整体功能框架所有系统开发利用微软。NET技术,均基于B/S结构实现。环境数据共享中心GIS环境地理信息平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噪声在线监控系统12369投诉受理系统地

19、表水在线监控系统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GPS车辆指挥调度系统远程烟尘视频监视系统环保办公OA系统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环境监测业务系统环保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对环境综合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包含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远程视频监控、数据与图像传输网络、数据处理、分析等应用设施,以及包含或集成环保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系统。建成后的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将大大提高了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各类环境违法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系统环保办公OA系统、网上环保业务处理系统环保应急响应系统 决策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演示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信息处理重点

20、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排污口视频监视系统信息汇总上报通信网络1 各类信息采集、分析、判断2 监测数据、图象、电话声音等信息的分类与保存3 信息的显示4 指令的下达监控指挥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各类信息采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系统大气、水环境、噪声监测系统远距离烟尘视频监控系统环保GPS卫星定位指挥调度系统环保GIS地理信息系统1.3.2 环保全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围绕数字环保的部署,构架环境信息网,实现点源监测、监控设备的广泛接入,达到环境监察监测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目的。 l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达到控制环境污染总量的目的。 l 通过本系统,可以把环境问题说清楚,说准确,说及时。

21、 l 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某地区、某城市的环境污染总量(即环境现状),并且通过统计可以计算出月、年污染速度,再通过环境容量(环境自静能力)的测定,可以为某地区、某城市的环境治理力度和强度提供决策依据。跨世纪的环境监察管理需要提高科学含量,本系统有助于环境监察管理要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l 本系统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的负担(较之于过去),减少了总资源的占用。 l 本系统可以促进环境监察管理的变革,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实现与国际接轨。 l 本系统可以达到约束企业排污行为的目的,从而降低污染总量。 l 本系统可以为环境执法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l 本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各级环境监察部门的劳动强度,提高

22、他们的工作效率。 l 本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环境监察的信息化水平。 l 本系统的使用可以确保国家环境监控信息系统的支、干统一和标准,同时叶端是放开的。由于本系统网络构架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合乎中国环境监察的实际,以及系统定位正确和为各现场机厂家所接受。使得系统得以在统一的领导下实现由点到片、汇片成面的逐步、有序滚雪球持续发展的目的,并最终形成系统的规模。 系统的架构模型(41 模型): 上图是41模型的具体体现。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两个支撑下,部署一个环保信息化平台。环保信息化平台完成数字环保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数据的收集、整理、融合。平台一方面完成对现场部署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性质的监测点的数据

23、集成和设备反控;另一反面对数字环保中各种不同的数据完成整理、融合,以一个统一的接口,给应用提供服务,使环保局的数据畅通,消灭信息孤岛。 五个中心是我们目前对环保局具体业务的分类认识。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有不同的分化。 下图是环保局业务的具体体现,每一个环保局,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部署多个业务应用。 业务处室的工作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协调下,统一进行。下图是我们对环保局整个信息化系统的一个总结。1.4 建立环境本底基础数据库通过环保全面信息化的建设,逐步完成环境本底数据的管理工作,实现环境本底数据的录入、自动导入、日常维护、统计查询等功能,包括城市环境本底数据,污染源、空气质量、

24、地表水、固体废物本底数据,核环境数据等。方便相关基础数据的查询和管理。1.5 项目实施内容概述环保局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环境GIS地理信息对重点污染源的废水、废气及大气、地表水等的污染状况进行监视,并集成建立在电子地图GIS、无线(GPRS/CDMA)通讯方式和全球卫星定位GPS基础平台上的环保12369调度指挥系统,紧密结合环保局的管理工作,将污染源管理,污染处理设备运行状态、排污收费、环境预测、应急指挥与环境管理OA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方案的设计主要结合环保局日常业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监测数据采用GPRS传输模式,基于GIS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以

25、远程视频监控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为主要监控手段。系统建设完成之后真正能够体现信息服务、业务管理、执政为民、环境应急、以及为决策提供支持的环保信息化系统。1.5.1 环保数据中心全市环境数据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由环境质量数据库、重点污染源数据库、环境管理信息数据库、应急反应信息数据库等子数据库组成。结合环境信息的特点,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动态远程数据维护,支持包括GIS应用在内的多种环境管理应用,管理和发布的对象包括数据库、表、视图、报表,以及文档、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主要实现对数据的维护、校验、备份/恢复、交换以及数据发布的设置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支持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格式,支

26、持远程异地备份、动态备份,支持数据导入导出、元数据管理、数据校验、数据查询与发布以及日志管理等数据库常规功能。1.5.2 环境地理信息GIS平台GIS系统作为全市环境监控预警指挥系统的平台,支持网络化应用,与全市环境数据库关联,结合空间属性数据,在满足数据查询、图形和报表输出等基本应用之上,支持动态发布,从宏观到微观,直观、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为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实现环境质量预测、灾难预警和环境决策支持等功能。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采用B/S操作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行政区1:50000的电子地图)、环境要素(如污染源点位、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模型数据等,制作各类专

27、题图,并把专题图保存到空间数据库中。主要专题图包括常规监测(包括水、气、声、尘等等)、污染源监测、环境统计、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自然保护区、城市基本信息等各类专题图。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图上相关实时表现、查询、分析、数据统计、打印输出等功能。实现各类专题图的制作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信息的衔接。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WEB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登录名和密码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就可以在本局的局域网或INTERNET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如迅速的查询污染源位置和基本情况,而且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分布情况,进而为环境决策提供依据。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环保局的各项环

28、境业务数据和实际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同时完成各类专题图的制作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业务数据信息的衔接,实现分析、对比、报警等高级查询。为环保局的管理工作提供高效、直观、方便的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有:基础地图信息管理、图形的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专题图的分类和管理模块、综合分析模块和综合输出系统。1.5.3 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子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采用B/S操作方式,基于GIS面向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及时掌控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及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管理人员可即时调整信息采集、传送频率与其他参数,在前端监控设备支持的前提下,实现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发送远程采样等指令。

29、以GIS系统为平台,联动污染投诉举报系统、灾害事故申报、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流动应急监理监测车,准确评估污染程度,预测污染影响范围和走向,制定应急解决方案,辅助管理部门科学执法、严格执法,减少灾害损失、降低污染影响。系统主要完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的基本功能,全天候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及污染源报警,主要实现污染源远程监测、现场数据采集、自动判断是否超标、超标报警等功能。在数据通讯传输方式上采用无线(CDMA/GPRS)方式,通过GPRS实现数据24小时在线,同时将兼容有线(PSTN/ADSL)提供给GPRS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地区使

30、用,系统充分考虑先进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点选择不同数据传输方式,将现场在线监测仪器采集的排污数据上传到环保局数据服务器。系统的传输将按照省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设计,实现相关监测数据向省环保局相应系统的自动上报功能,实现上下级的数据传输。同时要实现与环保局现有排污收费软件的无缝结合,实现在线监测数据可以自动导入到排污收费软件中,为准确地计算排污收费提供便利。1.5.4 污染源排放口视频在线监控系统1.5.5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环境质量管理系统采用B/S操作方式,基于GIS以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市大气自动监测站为基础,结合市环保局水、气环境监测网,针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管

31、理需求,实时监控全市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状况,发布空气质量日报。该系统包括大气自动监控管理子系统和地表水在线监控管理子系统。大气自动监控管理子系统采用CDMA/GPRS的通讯方式采集各大气监测站数据,它是环保局对监测站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管理的工具。建立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环保监察部门对大气污染的监控力度,能够随时了解全市大气污染情况,并且在某项污染因子浓度超标时能够提示出来,以及对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环境污染决策提供依据,供领导决策分析。地表水在线监控管理子系统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GPRSCD

32、MA通讯网络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它包括:采样系统、预处理系统、监测仪器系统、PLC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子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中心和监测站房等构成。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地表水、河流、湖、渠断点的水质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断面监测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1.5.6 12369环保投诉受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语音板卡技术实现。12369环保热线智能受理系统平台系统需求分为受理系统平台、信息处理平台、联网平台等部分。其中受理平台完成自动语音举报服务、人工受理举报服务和联网服务等功能;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部分。该系统是以现有市环保局

33、“12369”环保热线为基础,并连接各个县(市)环保部门的12369热线的全市应急联动网络,实现了24小时举报受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实行与环境监控中心的连接。组成了环保举报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网络,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以快速反应、应急处置为目的的调度指挥中心。12369环保热线智能受理系统平台系统分为受理系统平台、信息处理平台、联网平台等部分。其中受理平台完成自动语音举报服务、人工受理举报服务和联网服务等功能;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投诉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部分。同时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语音业务流程,方便以后整个系统的扩充。1.5.7 GPS车辆指挥系统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以GIS为核心,综合利用GIS

34、、GPS和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环保监理部门快速执法。当指挥中心通过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发现污染事故或者市民通过“12369”投诉热线进行举报时, 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能够迅速调动离事故点最近的12369巡逻车进行取证和执法。同时,环境保护部门在外出处理污染事故时,可以保证与中心进行实时的联系,中心可以随时对巡逻车进行监控和指挥。1.5.8 远程烟尘视频在线监控系统本系统实现环保局对市区各烟气监测点周围的企业烟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图像监测,随时了解市区烟气排放情况,避免空气污染事故发生。由于使用远程图像监控技术,可将现场清晰的活动图像通过远程传输到环保局监控中心,利用普通计算机或便携式电脑,使远端实时

35、图像尽现眼前,从而实现随时监视市区各个区域烟气排放情况,该系统优点在于实现远距离的监控,通过环保局监控中心监视屏幕便可实时观察到城区污染源烟气排放图像,监控到是现场图像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其能够到达各科室的计算机上,从而与各信息管理系统融合在一起,更好的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1.5.9 环境本底调查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本系统,逐步完成环境本底数据的管理工作,实现环境本底数据的录入、自动导入、日常维护、统计查询等功能,包括城市环境本底数据,污染源、空气质量、地表水、固体废物本底数据,核环境数据等。方便相关基础数据的查询和管理。1.5.10 环境突发事故及核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响应管理系统结合1

36、2369呼叫中心,采用关键数据与地理信息集成处理模式,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污染源详细资料,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源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同时为控制污染蔓延,制定紧急处理措施和救援方案提供正确的信息和依据。系统采用B/S操作方式,主要应对突发污染事故,提供地图及数据的即时查询。从功能需求上分为基础数据功能、地理信息功能两大类;相关数据以前期准备的基础数据为主,针对具体污染源和具体污染危险品进行有针对的检索和查询,提供相应处理方式等辅助信息;地理信息根据污染事件地点,展示附近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貌信息,提供数据查询的地图表示功能。1.5.11 监测站业务管理系统环境

37、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环境各要素监测从委托、市场分析、数据录入、审核、查询、产生监测数据报表、文档以及信息发布和实验室内部管理等过程的无纸化,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效率。2 系统实施的必要性、目标和原则2.1 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突发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污染源监管力度逐步增大;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纠纷投诉、信访也日益频繁。因此,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监察管理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有效加强污染源监管、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

38、的影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环保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性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保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在目前从事环境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管理的企业数量多和工作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建立一个高效、快捷、安全的环境在线监测网络十分必要,本系统的建设能使环境管理部门准确地掌握各个污染企业、大气监测点位、地表水监测点位以及其它特殊因子监测点位的实时数据;掌握全市区域内的重点污染企业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总量,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督

39、,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96号和环办200310号文件精神以及总局关于“对污染源要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控制”的要求,在广泛调研、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国内最新技术,建成一流水平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为提高环境管理手段、现场执法应急能力和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环境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和社会化;提供社会公众交互界面,提供环境管理信息的发布、查询、反馈及投诉的渠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社会化和高效率,推动环境管理向现代化迈进,为改善环境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的建成将成为环境监察和全市环保系统实

40、施环境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电子警察”,成为环保部门的中枢神经系统,基本解决环境执法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控制难的老大难问题,使占主要污染负荷的大型和重点污染源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实现“监、管、查、控”的统一,做到快速、准确、高效决策,为环境管理提供最好的决策服务,为有效控制污染源、为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将做出突出的贡献。2.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示范性位于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是香港居民饮用水的供应地。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

41、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南临南海大亚湾核电站,担负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送。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因此,的地理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对企业的污染防止、环境质量的在线监测、环境事故的应急响应及决策支持、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核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保证整个的环境收控,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意义深远。2.3 系统的总体目标及内容2.3.1 系统实现主要功能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环境监控指挥系统”的建

42、设。环境监控指挥系统是环境应急指挥体系的核心,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场所。环境监控指挥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管理和环境突发事件的分析、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系统将实现如下的主要功能:l 形成一条分布式可逐级监测和处理全市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的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对全市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分析、鉴别、应急方案制定的模型化。l 组成一套包括实时准确监测、科学合理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功能的层次结构群决策体系,在高效、科学、合理三方面,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

43、决策支持。l 建成一套集成先进信息技术的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该系统可在电子幕墙、投影、计算机等网络终端上以可视化方式实时重点污染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还可同步显示1:50000的城市数字地图,并可通过GIS系统管理软件在电子地图上检索、统计、分析污染源信息。l 能够对重点污染源的废水、废气以及大气、水源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控。即在重点污染源及工业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控仪器,通过通信技术实时将污染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相关指标等传到监控中心,实现在线连续监控;并通过对排放污染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l 建成一套基于GIS/GPS的环保投诉热线指挥系统,提高环保部门的快速反应

44、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与损失。l 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的信息化网络,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l 实现GPS卫星定位指挥调度。即对环境执法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目前12369智能受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根据群众投诉和应急事故处理情况,自动查询出每辆监察车的位置,以便调度。实现动态监控和人员合理调配。l 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各污染源排放情况,将所有的数据汇总分析,从而得出整个地区污染总量情况。l 满足环境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求,提供社会公众交互界面,提供信息的发布、查询、反

45、馈及投诉的渠道;l 实现上下级环保部门的对接,可以收集下级环保部门的排污状况并把本级汇总的排污状况数据上报上级部门。通过此系统的应用和后续的拓展开发,最终可实现排污数据从地市级环保局到国家环保总局四级体系的数据流向。l 提高环保部门的综合反映能力,通过实时的监控,及时超标报警,及时发现排污异常,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l 整合现有软件和硬件模块,实现与OA办公系统平台的无缝连接,提高我省环保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简便、快速的数据查询及处理等。l 能够实现移动办公。即执法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和监控中心系统平台,及时查找相关排污单位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实现环境管理的现场办公,机理执法的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扭转环境监察工作的被动性,提高工作效率。l 实现环境GIS地理信息系统。即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将上述功能结合起来,形成同一管理平台,使以满足“快速反应,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