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调控制电路的设计摘要:音调控制电路是利用利用电子线路的频率特性原理,用于适时调整音色,使之符合各种不同听音乐的要求,用来补偿音源的录音缺陷或音箱的频响等,由于其就够和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负作用少,因而对一般条件的用户来说使用音调控制器简单可靠,它的用途在音响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为了改善音响中的放音音质,在一般中、高档音响中都设有音调控制电路。其实质是对放音通道频响特性实施控制。音调的控制不像音量控制,它只对某一段频率的信号进行提升或衰减,不影响其它频段信号的输出,而音量是对整个音频信号频率范围进行同步控制。关键词: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 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目录第1章 绪 论31.1课题背景31
2、.2 选题的目的31.3 选题的意义3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4第2章 音调控制电路分析42.1 音调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42.1.1 什么是音调控制42.1.2音调控制电路的分类52.2 电容器的音调控制电路11第3章 整机电路的设计173.1 技术要求173.2整机电路图18第4章 音调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194.1 电路安装与调试技术194.1.1 合理布局、分级装调194.1.2 调试技术19第5章 课程设计体会20第6章 参考文献21第1章 绪 论1.1课题背景音调控制电路是利用电子线路的频率特性原理,人为地改变信号中高、 低频成分的比重, 适时调整音色,改善音响的放音音质;满足听者
3、的爱好、 渲染某种气氛、 达到某种效果;补偿扬声器系统及放音场所的场所音响不足。 音调的控制是对某一段频率的信号进行提升或者衰减,不影响其它频段信号的输出。 由于音调电路结构和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在现今的中、高档音响中普遍存在。1.2 选题的目的通过对音调控制电路的分析设计,对音调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分析音调控制电路的设计中,结合介绍了常见的电子电路,如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晶体管、运放)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等。掌握了这些电路的特点,能为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一定基础。了解了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不仅能深入理解电子线路频率特性等理论问题
4、 ,而且也能提高实际电路的设计、测试能力。这对今后从事电路的制作。维修等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1.3 选题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音频信号输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要求不断推动新器件新电路的开发,并促进整个声电技术的发展,尽可能采用最新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使得音调控制电路越来越完善。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对音调控制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后详细分析了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晶体管、运放)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的原理及作用。介绍了音调控制电路在音频信号输出起到的重要作用。第2章 音调控制电路分析2.1 音调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2.1.1 什么是音调控制所谓音
5、调控制就是人为地改变信号里高、低频成分的比重,以满足听者的爱好、渲染某种气氛、达到某种效果、或补偿扬声器系统及放音场所的音响不足。这个控制过程其实并没有改变节目里各种声音的音调(频率),所谓音调控制只是个习惯叫法,实际上是高、低音控制或音色调节。高保真扩音机大都装有音调控制器。然而,从保证信号传送质量来考虑,音调控制倒不是必须的。 一个良好的音调控制电路,要有足够的高、低音调节范围,但又同时要求高、低音从最强到最弱的整个调节过程里,中音信号(通常指1000赫)不发生明显的幅度变化,以保证音量大致不变。所谓提升或衰减高、低音,都是相对于中音而言的。先把中音作一个固定衰减(或加深负反馈)然后让高音
6、或低音衰减小一些(或负反馈轻一些),就算是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弥补音调控制电路的增益损失,常需增加一到两级放大电路。2.1.2音调控制电路的分类音调控制电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 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 (2) (晶体管、 运放) 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 (3) 衰减- 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 电路一般使用高音、 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 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这里说的提升和衰减, 仍然相对于中音频而言。 所谓提升, 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要小一些。 所谓衰减, 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还要大一些。 一个良好的音调控制电路, 要有足够的高、低音调节范围,但又同时要求
7、高、 低音从最强到最弱的整个调节过程里,中音信号不发生明显的幅度变化, 以保证音质大致不变。而衰减式和负反馈式相比。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的调节范围可以做得较宽,但因中音电平要作很大衷减,并且在调节过程中整个电路的阻抗也在变。所以噪声和失真大一些。负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的噪声和失真较小,但调节范围受最大负反馈量的限制,所以实际的电路常和输入衷减联合使用,成为衰减负反馈混合式。1) 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典型电路如图所示。C1、C2、W1构成高音调节器,R1、R2、C3、C4、W2构成低音调节器。W1旋到A点时高音提升,旋到B点时高音衰减。W2旋到C点时低音提升,旋到D点时低音衰减。组成音调电路的元件值必
8、须满足下列关系: R1R2; W1和W2的阻值远大于R1、R2; 与有关电阻相比,C1、C2的容抗在高频时足够小,在中、低频时足够大;而C3、C4的容抗则在高、中频时足够小,在低频时足够大。C1、C2能让高频信号通过,但不让中、低频信号通过;而C3、C4则让高中频信号都通过,但不让低频信号通过。只有满足上述条件,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才有足够的调节范围,并且W1、W2分别只对高音、低音起调节作用,调节时中音的增益基本不变,其值约等于R2/R1。 R1与R2的比值越大,高、低音的调节范围就越宽,但此时中音的衰减也越大。改变R1或R2后,如要保持原来的控制特性,有关电容器的容量也要作相应改变,为了避免
9、高、低音调节时互相牵制,有的衰减式音调电路还加进了隔离电阻。作衰减式音调调节的电位器宜用指数型(Z型),此时,频响平直的位置大致在电位器的机械中点。以下是一个实际的电路图,其中R1=6.8K、R2=3.3K、R3=5.6K、C1=2200P、C2=0.022、C3=0.01、C4=0.22、W1=W2=50K,R3是一个隔离电阻。2) (晶体管、 运放)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该电路调试方便, 反馈的存在使得信噪比较高。 低音调节时, 当W1 滑臂到左端时, C1 视为短路, 低音信号经过R1、 R3直接送入运放;而低音输出则经过R2、 W1、 R3负反馈送入运放, 负反馈网络阻抗愈大, 负反馈量愈
10、小, 放大倍数愈大, 因而低音提升量随W1 动臂从中心点向左滑动而逐渐增至最大;当W1 滑臂到右端时, 则刚好与上述情形相反, 因而低音衰减最大。 不论W1的滑臂怎样滑动, 因为C1、C2 对高音信号可视为是短路的, 所以此时对高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高音调节时, 当W2 滑臂到左端时, 高音信号经过C3、 R4直接送入运放;而高音输出则经过C4、 W2、 R4负反馈送入运放, 负反馈量最小, 因而高音提升最大;当W2 滑臂到右端时, 则刚好相反, 因而高音衰减最大。 不论W2 的滑臂怎样滑动, 因为C3 对中低音信号可视为是开路的, 所以此时对中低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普及型功放一般都使用这种音
11、调处理电路。 负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的噪声和失真较小, 但调节范围受最大负反馈量的限制,调节范围不大,故而设计衰减负反馈混合式电路, 使实用性进一步提高。3) 衰减- 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W1作高音控制,W2作低音控制。W1旋到A点时高音提升,旋到B点时高音衰减。W2旋到C点时低音提升,旋到D点时低音衰减。为了使电路获得满意性能,下面条件必须具备: 信号源的内阻(即前一级的输出阻抗)不大。 用来实现音调控制的放大电路本身有足够高的开环增益。 C1、C2的容量要适当,其容抗跟有关电阻相比,在低频时足够大,在中、高频时又足够小; 而C3的选择却要使它的容抗在低、中频时足够大,在高频时足够小。粗
12、略地说,就是C1、C2能让中、高频信号顺利通过而不让低频信号通过;C3则让高频信号顺利通过而不让中、低频信号通过。 W1、W2的阻值均远大于R1、R2、R3、R4。 当R1=R2时,该音调电路的中音频电压增益约等于1。 作衰减-负反馈式音调调节的电位器宜用阻值变化曲线为直线型(X型)的电位器。此时,频响平直的位置大约在电位器的机械中点。运放版的衰减式音调2.2 电容器的音调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如图2.21(a)所示.是用RC网络构成的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电路的控制特性如图2.21(b)所示。 图2.21图2.21 (a)所示电路实际就是由双转折频率的RC网络组合而成的。其中,Rwi用于高音控
13、制,当其动臂上移时,高音输出增加,反之则减小;RW2用于低音控制,也是动臂上移时低音输出增加,反之减小。当保持图2.21 (a)所示中给出的RC元件数据的比例关系时,电路的控制特性则基本是对称的,实际情况近似于图中的实折线。调整各电位器时,控制特性则如虚线所示。在控制特性曲线王,最大提升、衰减时各相应转折频率及对应的传输系数与以前所述曲线相同。这里说的提升和衰减,仍然相对于中音频而言。所谓提升,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要小一些。所谓衰减,就是比中音频的衰减还要大一些。根据图2.21 (b)所示中给出的近似关系式,很容易求出图2.21 (a)所示中的各RC元件数据。这时,应先给出下级电路的输人阻抗,即
14、这个音调控制电路的负载阻抗RLa另外,还要给定电路的最大提升、衰减量,即相应频率时的相对传输系数。例如,在最大低音提升频率f3时的提升量Ad为最大高音提升量为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使控制特性保持对称,因此最大衰减量近似为上面两式的倒数。这里应当说明,高音时的衰减实际上是很大的。从图2.21 (a)所示的电路可知,当Rwi的动臂滑到C2上端时,高音频信号受到C2的很大衰减。在图2.21 (b)中没有标出转折频率.2就是这个原因。下面结合实际数例看一下电路元件的近似求解过程。假设Ad=士20 dB(10倍),Ag一20 dB, R L一50 kn,取中音频率f21 kHz, f ,2 kHz,几6
15、kHz,九500 Hz,几80 Hz,为保证Ad,首先应取代人已知数据,可得取R25 k,则由图2.21 (b)所示的近似公式得可知当时近似有代人已知的数据,即可以求得另外,由A,和图2.21 (b)所示中给出的Ao 表达式,可有代人已知数据,可得根据已选定的R2,为便于计算,选择R1二51 ko由图2.21 (a)所示中的比例关系可得同样,由f,的近似式可得由元件比例关系得出关于Rwl. Rw2的阻值,首先可以考虑R w20为满足要求,可以取但是,还应当考虑到几的要求,根据图2.21 (b)所示中f冬的表达式,应有由此,根据已知的R1,R2很容易求出因为所得Rv2的阻值也满足式中的要求,再考
16、虑如图2.21 (a)所示的要求,实际就可以选取由于电路的控制特性基本对称,就不再核算最大衰减量了。不过应当指出,上述算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在简化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影响电路性能的次要因素,因此,误差要稍大些。另外,由中音频时的传输系数A。的表达式可得也就是说,该音调控制电路对中音频率的衰减约为一20 dB。为保证中音频增益,当使用这种音调控制电路时,应增加一级低放。同时,音调控制电路前级的输出阻抗应当较低,一般用射极输出器即可满足要求。下级放大器的输人阻抗则应当较高,以利于保证低音控制范围。例1图2.22(a)是应用在结型场效应管放大器之间的RC衰减式高、低音调控制电路。图2.22 (b)、(c)
17、R(d)分别为电路的控制特性、输出特性及失真特性。图2.22 (a)中,结型场效应管VT1接成源极输出器,因此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VT2为共源极放大器,同时还使用了源极负反馈,这样输人阻抗也很高。但由于使用负反馈,故使高音控制范围有所减小。由于vu的输入阻抗高,故为提高低音控制范围,Rw2用得较大,Rwi用得并没有这样大。高音控制范围与R wi基本无关。但增大R w2对增加低音控制范围是有效的。在Rwi, Rw2动臂之间加人的47 kn电阻主要是用于隔离。因为一般当低音提升较大时,很容易对高音成分形成再调制而产生失真。串人隔离电阻后,便能减小失真的发生。另外,当信号源内阻较大时,串人隔离电阻对于
18、增加高音控制范围也是有利的。图2.22 (b)给出了高、低音最大提升;最大衰减及平坦位置时电路的频响曲线。图2.22 (d)的失真特性表明,当电路工作在最大输出时,非线性失真是较大的。这是RC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的不足之处。图2.22上图 (a)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图2.23(b)是实际控制特性。从上图(a)中所示的电路元器件数据可以看出,为了扩大电路的控制范围,有关元器件的选择与以前所述的有所不同。图2.23电路中,VTl按共射极放大器工作,所以输出阻抗较高,因此除了在电位器之间加人隔离电阻之外,R1的阻值也应选得较大。由于适当调整了有关元件的比例关系,低音的提升量增加了不少,
19、调整R4的阻值可以适当限制低音的提升量。VT2, VT3为直接祸合的共射一共集电极电路,从噪声增益及输人阻抗等方面来看,这种放大电路是比较好的。在此电路中,音调控制网络对中音频衰减仍可方法。因此,上图(a)所示电路对中音频的衰减比上述(见图2.22)电路略大一点。如果在实际使用中仍想改变最大提升频率和转折频率,那么根据以上实例容易得出适当的RC衰减网络元件数值。第3章 整机电路的设计3.1 技术要求1. 灵敏度 :输出电压 Vo 500 mv 时 , 输入电压 V 50 mv2. 通频带 : fbw 为 20 HZ 20 KHz3. 音调控制范围:低音 :100 Hz 土 l2 dB高音 :1
20、O KHz 士 12 dB4. 输入阻抗:r 500 K5. 失真度: 1 %6. 电路中三极管均采用结型场效应管。3.2整机电路图选定整机电路形式 通过两种音调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 我们知道衰减式 RC 音调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调节范围也大。但是该电路无放大作用 , 能量损耗大 , 要提高信噪比需加放大器。另外调节W1和W 2时,网络输入阻抗变化较大 , 容易引起信号失真。为了克照以上这些缺点 , 本设计选用衰减反馈式电路 , 它调节范围虽小 ,但失真小 ,信号无衰减。为了提高整机的输入阻抗和信噪比矛,在音调调节网络之前, 加入了场放应管前置级放大器和源极跟随器 , 源极跟随器
21、输出阻抗很小 , 可以把前置放大器同音调控制网络很好地隔离 ,保证音调控制电路具有更理想的幅频特性。整机参考电路图如图3.11所示。图3.11第4章 音调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1 电路安装与调试技术4.1.1 合理布局、分级装调电容器的音调控制电路是一个小型电路系统,安装前要将各级进行合理布局,一般按照电路的顺序一级一级地布局,功放级应远离输入级,每一级的地线尽量接在一起,连线尽可能短,否则很容易出现自激。安装前应检查元器件的质量,安装时特别要注意功放块、运算放大器、电解电容等主要零件的引脚和极性,不能接错。从输入级开始向后级安装,也可以从功放级开始向前逐级安装。安装一级调试一级,安装两级要
22、进行级联调试,直到整机安装与调试完成。4.1.2 调试技术电路的调试过程一般是先分级调制,再级联调试,最后整机调试与性能指标测试。分级调试又分为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静态调试时,将输入端对地短路,用万用表测该级输出端对地的直流电压。前置级、音调控制级都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其静态输出直流电压均为Vcc2,功放级的输出(OTL电路)也为Vcc2且输出电容Cc两端充电电压也应为Vcc2。动态调试是指输入端接入规定的信号,用示波器观测该级输出波形,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满足题目要求,如果相差很大,应检查电路是否接错,元器件数值是否合乎要求,否则是不会出现很大偏差的,因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已经确定,
23、主要是外部元件参数的影响。第5章 课程设计体会过去在课堂,只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回轮到我们亲手设计和改进电路了,开始就觉得千头万绪的缕不出个头绪来,后来杨老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详细讲解了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步骤后,我才逐渐接受并消化了课程设计的内容,这过程不能不说是对我的一个极大挑战,从中我积累了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的经验,对以往学习的知识做了很好的总结,同时还锻炼了我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团队合作精神。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对我来说,课程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学习,这是一门新的学问,也是一种挑战。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
24、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自己独立面对工作奠定一些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使我对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第一,我从小就对电子制作很感兴趣,但那时不懂焊接,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只是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使我对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课程设计期间,我主动寻找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学道理,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对所学的知识做了一次梳理,以前许多不理解的环节,通过对电路的测试和改进,从中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第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
25、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仅会啃书本和做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元件的性能、焊接的技巧、各种音调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谈不上胜任将来的工作。在实习中,我锻
26、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章 参考文献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组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任为民主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3华中工学院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华中工学院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浙江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浙江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邓汉馨,郑家龙主编,模拟集成电子技术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7东海大学李士雄,丁康源主编,数字集成电子技术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湖南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彭介华主编.智能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