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024394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与对策研究团市委少年部内容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独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这些企业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城市。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儿童群体,如何使其适应、融入上海,关系到上海的城市发展,更关系到流动人口子女的终身发展。为此,课题组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三个区的2000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儿童都能适应目前的城市生活,但还存在学习困难,课余生活贫乏视野狭窄,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同度低,缺乏主人翁意识等问题,并对此做出了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 城市融入 现状与对策上海,

2、一个开埠以来近170年的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随着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纷至沓来,以及独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成为上海的独特现象。近几年,伴随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农民工子女规模逐年增大,2009年达到42万余人,比上年净增2万余人。2009年秋季开学,共有394280名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占义务教育阶段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总数的92.7%。2009年共有111394名非沪籍人口子女在政府委托民办小学接收免费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阶段非上海户籍人口子女总数的26.19%。上海农民工在城郊结合部和郊区集镇积

3、聚趋势比较明显,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80%以上集中在这些地区。因此,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得到各级政府及专业人士的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子女。本调查主要关注于6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面对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儿童群体,如何关注他们的愿望需求,如何使其适应、融入上海,如何帮助他们与上海的发展同步和匹配,关系到上海的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更关系到流动人口子女的终身发展。为此,上海团市委少年部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融入现状开展调研,从中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图进一步研究探讨流动

4、人口子女融入城市的路径方法,不断提升他们社会融入性,为这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的方法收集资料,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有关理论展开分析。同时,还采用座谈等形式,对调查人群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了解,并对流动人口子女融入性问题作深入研究。1.调查地的选取。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我们选择上海市闸北区、闵行区、松江区(分别作为中心城区、城镇、城郊的代表)作为调查地。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10月。 2.样本选取。流动人口子女来到上海以后,一是借读公办学

5、校,二是进入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学习,三是进入政府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办的民办学校学习。在综合考虑样本代表性的基础上,我们分别选取在以上三类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500份问卷,收回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92份,问卷有效率99.5%;在公办学校就读占57.9%,在民办学校就读占37.3%。3.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流动人口子女,其中男生占53.9%,女生占44.2%;小学三五年级占52.7%,预备班初一年级占28.8%,初二初三年级占15.5%。在外地生活时间0-5年的占70%,大部分少于5年。在上海读书时

6、间(包括幼儿园)在5年以上的占63.4%,大部分多于5年。二、调查结果分析城市融入是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城市文化、进入城市原住民及其子女社交圈,并最终实现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融入过程。本次调查着重学校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这是三个不同的方面,又是依次递进的层次,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流动人口子女融入情况。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来到上海首先要参加学习,学校是他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融入学校生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它影响到儿童学习、人际、行为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融入是城市融入的基础,在完成了初步的学校融入基础上,他们才会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交活动,融入城

7、市社会生活。心理层面上的融入是属于精神上的,是融入的最高目标,反映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对城市文化上的融合及社会身份的认同程度。(一)学校层面的融入情况流动人口子女把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来上海的首要目的,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的融入程度作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1.学习内容的适应情况从最喜欢的学科看,流动人口子女喜欢数学的占34.1%,其他依次为语文占27%,英语占21.9%,物理等其他学科占16.4%。从觉得最困难的学科看,流动人口子女觉得英语学习困难的占38.3%,语文学习困难的占20.1%,数学学习困难的占19.8%,物理等其他学科占7.2.%,没有占14.5%

8、。觉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教材)太难,不适应,或者是自己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仅占8.4%。由此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子女对英语学科的适应度弱于数学和语文学科,难以适应的主要原因与学习内容太难及对这门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关联。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看(见图1),流动人口子女认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困难是难以发展兴趣爱好,其次是学习困难、升学压力大、休息时间太少,可以看出学业压力是这些学生最为重要的困难,因此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减轻课业负担,多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将更能满足这些同学的需求。图1: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2.学习环境的适应情况在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首要的学习

9、环境的适应来源于老师及同伴的人际交流。(1)师生关系。据调查84%的流动人口子女喜欢学校里的老师,不太喜欢的仅占1.7%。认为中队辅导员喜欢自己的占39.9%,一般的占30.7%,不知道的占24.8%,不喜欢占4.6%。他们觉得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自己性格不讨老师喜欢,只有9%的学生认为中队辅导员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的外地人身份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好,这就表明在绝大多数同学心中老师是一个公正而客观的长辈,师生关系融洽,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性格不好,爱讲话、捣蛋等不讨老师喜欢。(2)同伴关系。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和同学相处愉快,仅有7.1%的儿童比较多的与

10、同学发生不愉快。如果发生冲突与本地学生发生冲突的仅为17.7%。87.9%的儿童觉得本地学生对他们非常友好或是愿意与自己交往,仅有10.7%的儿童认为本地学生不喜欢和自己接近或排斥自己。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与同学相处愉快,本地学生对流动人口子女也普遍比较友善,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此外通过卡方分析,显示“本地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与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呈弱相关,Lambda值为0.104,即可以认为觉得本地同学对自己态度友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能适应目前的城市生活。这是与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关系最大的一个因素。从心理学角度看,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心力成长的主要力量,因为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儿童强烈的

11、归属感的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儿童的同伴关系特别注重双向沟通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成长必需的知识,生活上的相互照顾和感情上的相互依赖,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才学会理解别人的情绪体验,从中发现真正的朋友和友谊,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产生安全感及对同伴、对集体及对社会的信任感。因此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我人格的塑造;不好的同伴关系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其城市融入。3.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少先队是共青团的预备队,上海市少工委提出“九年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组织教育”,在上海市,所有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是少先队员,而有17%的流动人口子女表示他们对于少先队基本没有了解,而且有27%的流动人口子女从来

12、没有参加过少先队组织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先队组织建设在流动人口子女中的欠缺。应该在这群孩子中多加强少先队的宣传,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到少先队的活动,使其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在希望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方面,希望参加知识学习、竞赛活动比例最多,占37%,其他依次是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以后的少先队活动可以多向前两类倾斜,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二)社会层面的融入情况1.人际沟通的主要人群如图2所示,流动人口子女结交的新朋友以外地人居多主要原因是他们除了在学校跟本地同学一起游戏玩耍外,回到家之后就很难接触到本地同学。因为家庭关系,他们的生活空间大多与本地人口的生活空间几乎是一种隔

13、离的状态。他们大多生活在外地人的群体之中,而这个群体的环境往往是本地人不屑融入,他们也无法跨越这种社会隔离的界限。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在上海人际沟通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外地人居多,虽然在主观上他们乐于结交更多的本地新伙伴,但是客观上他们大部分还是难以与本地儿童建立起一种充分的互动的同伴关系,也就更谈不上成为知心的好朋友。图2:新结交的好朋友2.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从流动人口子女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频率来看,偶尔参加的占49.5%,从来没有的占39%,经常参加的占11.5%。从是否愿意当世博会小志愿者的意愿上看,90.6%的儿童表示愿意。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子女从主观意愿上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很高,但客观上参加

14、社会活动的频率略低。3.上海本土文化的了解情况如图3所示,除去东方明珠和上海博物馆,只有20%-40%的流动人口子女去过其他的上海著名景点,有很多人没有去过以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反映出他们对于上海本土文化缺乏了解的时间和机会,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们还缺乏主动融入的思想状态及情绪准备。 图3:去过上海的著名景点分布从语言方面看,有37.3%流动人口子女完全听不懂或只能听懂少部分上海话,36.9%的人会一些简单的对话,14.9%的人不会说,但能全部听懂,10.6%的能流利地说上海话。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听不懂上海话,只有小部分人能流利地说上海话,如果处于一个纯上海话的语言环境,他们在理

15、解和表达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三)心理层面的融入情况1.归属感的问题。马斯洛认为归属感是人的居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的第三层次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情况也反映在他们心理上对城市的归属感上面。当问到未来愿意在哪里读书时,选择上海的占71.7%,选择回家乡的占25.9%。当问是否喜欢现在生活的城市时,喜欢或比较喜欢的占78%,一般的占18.2%,不太喜欢的占3.4%。在幸福感方面,经常感到幸福快乐的占52.6%,有时的占38.6%,几乎不的占8.5%。可见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上喜欢并认同了现在的城市生活,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还有一部分儿

16、童还没有完全融入上海,还未曾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快乐,对于这部分儿童要引起足够的关注。2.自信心的状况。在自我认同方面有63.8%流动人口子女经常或有时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度不是很高。在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时,有71.1%的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太优秀,同时有64.7%的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般或不太强(见表1)。由此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评价趋向于一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应出孩子们对自己学习的满意度不高。表1:你的符合程度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我觉得我的成绩是优秀的6.1%22.5%47.8%17%6.3%我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

17、的10.7%25.1%44.4%15.3%4%3.身份的认同情况。如图3所示,65%的流动人口子女认为自己仍然是外地人,25%的人具有混合型的、矛盾的地域身份认同,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由此可见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把自己当成外地人或是处于混合型的、矛盾的地域身份认同状态,在心理上无法取得与本地儿童相同的城市“主人翁”地位,一旦体验到城市对他们的排斥和歧视,心理融入就会更难。图4:觉得最能代表你身份的项目三、分析与讨论(一)融入行呈现的特点根据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关于城市融入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自我认同感不足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的主要原因。自我认同是个体依据个人的

18、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它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由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客观评判的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往往与外界反馈存在密切联系。数据反映,有一部分少年儿童还缺乏归属感,他们的自信心不够,表现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及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评价不高;由于,老师和同伴是流动子女融入城市的关键人群,他们非常在乎老师及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由于地域文化的碰撞及思想认识上的冲突,流动人口子女往往存在着进入新环境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因而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一定的困惑。2.主动融入的意识缺乏阻碍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融入进程。主动融入是一个全方位的进行式动词,它只有起点没

19、有终点。流动子女人口进入上海这座城市,融入是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接受的过程。主动融入就是要进入角色、适应环境、积极作为。但是问卷结果呈现主动了解城市文化的少年儿童数少,去过的一些标志性活动场所主要依靠学校行政的组织;作为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不足,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3.少先队组织在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中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它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组织教育作用。少先队组织作为全体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融入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调查数据表明,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在这个群体中还有很多的作为空间。(二)调研得出的初步结论

20、通过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现状的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融入度较高,大多数的儿童都能适应目前的学校、城市生活,和老师、同伴关系和谐,与周围人相处好,并感到自己的生活幸福快乐。2.同伴关系是与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关系最大的一个因素。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主要力量,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塑造自己的人格;不好的同伴关系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如果同伴群体关系紧张,将给青少年心理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其城市融入。3. 学习困难、升学压力大是流动人口子女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人辅导学习也是他们大部分人最迫切希望得到的帮助。在学科适应方面英语学科显得较为困

21、难,学习内容太难以及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4.流动人口子女课余生活较为贫乏,眼界狭窄。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减轻课业负担,多开展各类兴趣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将更能满足这些儿童的发展需求,更能促使他们融入城市,增加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5.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对自我的认同度不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评价一般,自信心有待增强。6.流动人口子女对自己的地域身份认同大部分还处于外地人或是混合型的、矛盾的地域身份认同状态,缺乏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四、对策与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获得平等受教育权利。政府要制定相应法规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保证学校对流动

22、人口子女的收费、管理、待遇一视同仁,简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手续,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其次应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或办学标准。努力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需求提供帮助。及时为从外地新转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学习适应辅导课,对于两地差距较大的学科,要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实际水平开展课外辅导。对于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应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坚持讲普通话,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低起点,小步子,搭台阶,逐渐使他们适应本地的学习水平。 2.整合各方教育力量,满足其健康发展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公办学校的潜力,让一些闲置的教育资源重新利用,以吸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

23、、退休教师、待岗教师、社会优秀青年加入教学行列。成为农民工学校的志愿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假日小队活动,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权益保护服务、学习辅导服务、交友服务、信息服务等。一起参与社区文明建设,改变居住地的脏乱环境。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访搭建家庭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在家访中多向家长们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流动人口家庭的家教水平,促使其子女身心健康发展。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教师队伍是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的关键。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加大培训力度。优胜“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公办学校与流动

24、人口子女学校结对的有利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特别要注重少先队辅导员的选配,从上岗培训,到专业培训,使他们不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选派本地辅导员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支教,规范少先队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中队主题会,大队集会,少先队队课教育,快乐游戏等活动,建立分办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之间的“手拉手”联系,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更快地成长。4.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队员来源广、流动性强;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加上学校硬件设备条件有限,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困难很大。因此要应地制宜开展适合

25、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特别要突出工作中的针对性,要把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先队工作指导列入对公办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评优和考核项目中。列入公办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评选市、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或红旗大队,必须突出本校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先队的指导和扶持力度。通过 “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使他们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的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组织也要发挥组织教育的优势,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其自信心和自主、自治能力,争做第二故乡合格小公民,小主人。还应加强快乐中队建设,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让流动人口子女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产生安全感及对同伴、对集体的信任

26、感。5.营造温暖社会环境,展示美好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了解、欣赏、融入城市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流动儿童子女城市融入的必然过程。一方面全社会对流动人口子女要营造一种“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友好氛围,克服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家庭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关爱和信任,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他们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要主动创造条件使其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接触城市文化。如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免费开放一些文化场馆和城市著名景点;节假日多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创造机会帮助他们与更多的当地学生交往,不断结交新朋友。6.提升心理适应性,帮助其主动积极地实现融入。学

27、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开设心理课或心理咨询室,努力消除流动人口子女因为户籍,学习跟不上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养自信自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适应性。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适应性测量,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咨询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训练。教师应多给予流动人口子女更多的激励。对于来自不同省市、具有不同方言,又有性格差异、学业差异的学生来说,要激励他们扬长,对于素质优良已经扬长的学生则要激励他们发展更全面。教师多用肯定性的形式来诱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经过一定良性积累后能够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自信心理品质。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

28、注。应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或名人在困境中成才的故事激励孩子成长,帮助其转变对挫折的认知,促使他们能直面困难,更为勇敢的面对生活,主动融入社会。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孩子一样,同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城市的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相信在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结合下,流动人口子女必将幸福快乐的健康成长!本文是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会第一时间处理。本店专业 提供 豆丁网 道客巴巴 百度文库 智客(21ask) 文档在线 网站的原始文档下载服务。收费标准:1、 豆丁网: 按照豆丁

29、网原价的50%收取,不收手续费。2、 道客巴巴:按照道客巴巴网站原价的90%收取,不收手续费。3、 百度文库:所有文档,无论多少积分,统一收取1元,不收手续费。4、 智客网: 按照智客网的原价收取,手续费1元。(智客网站 每次充值最少是20元)5、 文档在线:所有文档,无论多少积分,统一收取5元,不收手续费(文档在线网站,每次充值至少20元)。关于发货:(5分钟内完成)1、 通过旺旺发送。2、 通过QQ发送。3、 通过邮箱发送。联系方式:1、 QQ:16405228812、 旺旺:mx5976516613、 邮箱:16405228814、 手机:15018530036(限短信)注意事项:1、 所有文档一经售出概不退款。2、 大家购买时,请按实际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宝贝数量。否则不予发货。谢谢配合。3、 拍下宝贝时,务必备注清楚文档网站链接地址(或者文档的完整名称)以及邮箱地址。4、 店主在线时再拍,以防止不能及时的给您发货。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营业时间 早上10:30-01:00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