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 际 经 济 与 贸 易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现 状 与 对 策 研 究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研究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第三产业的日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进 入 WTO 的后过渡期,面临着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新机 遇,而浙江省目前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 强,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与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是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 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贸易大
2、省向贸易强省、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 略抉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和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中,都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现状与特点、竞争力及面临问题 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以寻求浙江省服务贸易竞 争力提升的途径。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不仅可 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指导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 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预期目标 本文将采用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浙江省服务贸易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有一清醒认识, 以便及
3、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在新的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下,全面提升浙江服务贸 易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本文将运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浙江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 分析,在总结新数据、新材料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浙江服务贸易的新结论,提出 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2.国内外研究现状“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1972 年), 主要针对的是东京回合拟改革的服务贸易壁垒问题。美国1974 年贸易法 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此后,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问题,各国 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至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 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才界定了服务贸易的
4、概念、范围和贸 易形式。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e 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 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 流动。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方,也以 GATS 的定义为准,并将服 务贸易分为 13 个大类。国内外有关服务贸易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关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的研究 从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看,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集中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分析,争论的结果是服务贸易中存在比 较利益,只不过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不同,因而需要修正比较利益模型,以塔克(K.T
5、uche r,1988)和森德伯格(M.Sundberg,1988)为代表。另一方面则将新贸易 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服务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对服务 贸易的解释力要强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中适当的政府干预可改变市场本身运行 的次优状态。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获得规模经济效 应,而且可以推动服务业技术标准化和综合服务化,从而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以琼斯(Jones,1999)、马库森(Ma rkusen,1989)和弗兰克斯(Francois,1990) 为代表。虽然经济学界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分歧, 但不可否认,作为国际贸易的
6、基础理论,比较优势论在我们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结 构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并给予我们以启示。 例如, 我国学者王粤(2002)、程大中(2000)、王晓平(2004)、李晓忠、张小蒂(2004)等提出在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服务出口收入增长,但随着服 务业增长方式由就业增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投入驱动型的转变,服务业就业的 出口收入效应将越来越弱。(2)有关服务贸易与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服务贸易获得 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
7、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 力强弱。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弱势地位,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理论、世界及我国的服务贸易实践展开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1)的研究表明,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出口呈正向关系,而与进口呈反向关系。在出口中,服务业出口的比 重对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最强,工业次之,农业最弱。一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越强,则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就越强。这说明,在出 口总额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越大,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从而服务贸易的国 际竞争力越强;有些学者用服务贸易的出口项目结构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 力。他们认为:在这种结构中,劳动
8、、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大比重,则这 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越弱,反之,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 大比重,则这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陈钧(2004)从服务贸易的特点 和类型出发,探讨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 势,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高媛(2004)认为,服务贸易对提高国民经 济整体效率和质量具有特殊作用,尤其金融、电信等“战略性服务业”对技术及 安全性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并对其他部门有技术外溢效应,代表了未 来的产业方向,有较高的收益率。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
9、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 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伍在华(2006)认为由于我 国缺乏高级的服务要素、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比较微弱,并建议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 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关于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的其他研究还包括:张南(1996)从服务产品特征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国 际竞争力;黎洁、赵西萍(1999)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王粤(2002) 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王小平(2003) 从探寻服务业竞争力源泉研究服务贸易
10、竞争力;张蕴如(2002)、谭小芬(2003)从 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程大中 (2003)通过构造经济体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状况做了定量分 析。张燕,王刚义(2005)认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因素在于该国 的人力资本。罗峰(2006)分析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众多学者在进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时,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 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廖涵(1998)用服务贸易差额标 准评价国际竞争力,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得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的结 论。黎洁和赵西萍借鉴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提出了国
11、际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并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程大中(2000)通过对中国和美国进 行对比分析,利用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EE 值),论证了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的关系。康承东(2001)通过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的排序和我 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其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 析。杨颖(2001)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总体及经选择 的几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张晓莉(2002)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 指 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 了分析。王萍(2004)通过服
12、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 数,对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张蕴如(2004) 对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竞争力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王绍媛(2005),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 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 进行了分析。周蕾、朱开明(2005)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服务业国际 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六个指标,其一是反映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指 标;其二是反映进出口(贸易盈余)方面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 其三是反映出口所占比例方面的显示性比较
13、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其 四是反映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效应指数,应该说这是一套相对完 整的服务贸易评价指标体系。(3)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的开放上,基本认同服务业发展和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他们都强调在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紧迫性。相对而言,我国学者更关注我 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他们分别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服务 贸易发展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中有一部分学者 关注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但 对我国服务贸
14、易竞争力发展基础理论是采用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尚 存有一定的争议。关于如何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服 务贸易领域。虽然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尚未形成明确思路。从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服务贸易及其竞争力,主要从服 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现状、服务贸易比 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适用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以下分别进行综述。杨圣明(1999)划分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 阶段, 即以第三产业(服务业) 的开放为主, 辅之以第一、二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开 放。盛斌(200
15、2)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书和相关附件, 对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的 具体承诺(包括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 做出了数量化的评估与分析,并结合 WTO 其他成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国别比较研究。鲁茉莉、余华川(2004) 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 安全的影响,通过对 1998-2002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系数的计算,认为在从 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为主转向技术密集性服务为主的背景下, 我国服务贸 易比较优势状况在总体上和结构上都不理想,提出要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 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长远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郑吉昌(2002、 200
16、4)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服务业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尽管理论证明服 务贸易自由化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发展中国家能否从中获利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市场准入问题的思 考。程大中(2000)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 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服务出口收入增长, 但随着服务业增长方式由就 业增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投入驱动型的转变, 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将越 来越弱。他认为关于服务贸易出口, 中国一方面要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劳 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 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技术密 集型服务业加以
17、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 有选择地 输入一些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 发挥示范效应, 带动服务业中的薄弱部门, 尽快缩小差距。程大中(2003)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状况与“入世” 承诺减让水平做了定量分析,认为无论是在“51 个经济体模型”还是在“12 个 经济体模型”的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均处于很弱的竞争地位,只是在通 信服务、旅游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显性比较优势。王小平(2004)、李晓钟、张 小蒂(2004)、蔡茂森、谭荣(2005)等人也持相似的观点。韩军(2001) 分析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 资本状况,阐述了人力资
18、本在一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形成中 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状况,他认为在充分发挥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我国应当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 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 坚实的产业基础。周杰、李梅娟(2005) 和张燕、王刚义(2005)在各自的分析中也 同样认为,人力资本是比较优势中的关键因素。谢康、马晓威、黄林军(2005) 建立一个封闭经济下的收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影响各国服务价格差异的深层次原 因,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初始资本量、劳动力数量、投资率、知识水平以及对 外开放度等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
19、服务价格比发达国家低。他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 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价格优势,有选择地发展本国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李怀政(2002、2003)结合我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性国际比较,认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 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并通过运用波特国际优势理论分析影响我国服务贸易 的相关因素,提出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聂泳祥(2003)以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为样本,根据主要服务行业贸易差额,投入产出表计算 所得的最初投入结构,以及产业组织结构,运用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 计量分析,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制度转轨时期的国
20、家,竞争优势理论比比较 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有更强的解释力。夏晴(2003)、沈明其(2004)从各自的 分析中都提出要促进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向动态竞争优势转化。(4)有关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回顾国内学者关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展开。在定性分析方面,一些学者详细剖析了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多方面影响, 主要有王建(1999)、熊春兰(2000)、龚锋(2003)、程大中(2004)、苗秀杰(2005) 等;在定量分析方面,危旭芳、郑志国(2004)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国服务贸易 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额与 GDP 存在正相关关系, 且服务进口对经
21、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孙茂辉(2005)实证研究了服务贸 易与澳门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澳门每增加 1 美元的服务贸易净出口,GDP 将会增加 2.25 美元;胡日东、苏梽芳(2005)利用中国 1985-2004 年度数 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长期上看,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 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二者净效应为正;短期上看,服务进 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潘爱民(2006)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 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三 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且服务贸易进口的短期波 动
22、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比较明显。3.参考文献 1 Sa u ve ,P., R.M ., e ds. GATS: Ne w Dire ction in Se rvice s Tra de Libe ra liza t ion M . W a shington,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 000 . 2 商 务 部 . 中 国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报 告 EB/OL .http:/tra dinse rvice s .m ofcom .gov.con 2 009 ,06 ,15 D. 3 商务部. 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统计表. EB/OL. htt
23、p:/w w w .m ofcom 009 -0 8 -12 D. 4 海 韦 尔 琼 斯 .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导 引 M . 上 海 : 商 务 印 书 馆 , 19 99 . 5 西 蒙 库 兹 涅 兹 . 现 代 经 济 增 长 M . 北 京 : 经 济 学 院 出 版 社 , 1 989 . 6 保 罗 克 鲁 格 曼 . 国 际 贸 易 新 理 论 M .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20 01 . 7 K.Tu cke r, M .Sunbe rg. Inte rna t iona l Tra de in Se rvice sM .Lond
24、on: Routle dge , 19 88 . 8 Jone s , A.D.Kru e ge r,e ds. The Politica l Econom y of Inte rna t iona l Tra de M .Engla nd:( Ba sil Bla ckw e ll,Ca m bridge ),1990 . 9 M a rkuse n,J. Tra de in Produ ce r Se rvice a nd Othe r Spe cia lize d Inte rm e d ia te Inpu tsJ.Am e rica n Econom ic Re vie w ,198
25、 9 (79 ): 3 6 -48 . 10 Fra ncois, J.F. Tra de in Produ ce r Se rvice s a nd Re turns Due to Spe cia liza t ion u nde r M onopolistic Com pe t it ion J.Ca na dia n Jou rna l of Econom ics,1 990 (2 3 ): 54 -6 3 . 11 程 大 中 . 中 国 服 务 贸 易 增 长 的 特 点 、 原 因 及 影 响 J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 2 004 ,( 2 ) . 12 于 文 婷 .
26、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的 国 际 比 较 及 政 策 建 议 J . 金 融 经 济 , 20 04 ( 12 ) . 13 吕 世 平 . 中 国 服 务 贸 易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比 较 分 析 J . 国 际 贸 易 , 20 06 (02 ). 14 戴 争 光 . 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大 有 可 为 J . 政 策 瞭 望 , 20 05 (05 ). 15 徐 梦 婕 . 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现 状 与 应 对 策 略 分 析 J , 新 西 部 , 200 8 . 16 李 秉 强 . 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的 稳 定 性
27、 分 析 J , 新 乡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2 010 (0 2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引言1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1. 1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规模1. 2 服务贸易总额分析1. 3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1. 4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条件2 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分析2. 1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评价2. 2 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2. 3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存在的问题3 制约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3. 1 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低3. 2 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不完善3. 3 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3. 4
28、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3. 5 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4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对策4. 1 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结构4. 2 放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4. 3 多渠道增加对服务贸易的投入4. 4 加强对服务贸易的组织领导 结论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调研:本项目的研究是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需要较 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特别是对内外两方面原因的研究需要根据发展的现状来分 析。因此,首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首先通过统计年鉴、中国期刊网等 相关网站查阅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研,如 有条件,可以访谈相关的典型企业。通过图书馆找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在学校的数
29、字图书馆里找相关的资 料,并结合政府网站的最新数据,历年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和老师进行讨论,进 一步完善论文框架和具体内容。第一阶段:选题(1- 5 周)2010 年 9 月 1 日- 10 月 8 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选题,选题 应符合专业方向。第二阶段:开题(6- 11 周)2010 年 10 月 11 日- 10 月 15 日: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 年 10 月 16 日- 10 月 31 日:向指导教师提交选题,经过指导老师论证, 由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2010 年 11 月 1 日- 11 月 19 日: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撰写及外文参考 文献的翻译并向指导教师
30、提交以上材料,完成论文写作的详细提纲。第三阶段:写作(12- 14 周)2010 年 11 月 21 日- 12 月 4 日:完成初稿的撰写;2010 年 12 月 5 日- 12 月 6 日:完成初稿的审核;2010 年 12 月 7:将初稿提交指导老师。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15 周- 第 8 学期第 7 周)2010 年 12 月 16 日- 12 月 30 日:完成一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2011 年 1 月 7 日- 1 月 23 日:完成二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2011 年 2 月 1 日- 2 月 16 日:完成三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2011 年 2 月 28 日前:定稿。第
31、五 阶 段 : 答 辩 ( 第 8 学 期 第 8 周 -11 )文献综述浙 江 省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现 状 与 对 策 研 究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 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九十年代 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 挑战。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1 .1 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1)服务业的定义 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
32、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 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 性劳动。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 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 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 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 一定量的以服
33、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 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 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 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 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 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 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 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但从本质上讲, 服务与有形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
34、价值和使用价值。美国经济学家霍尔(1977)认为,所谓服务就是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人或 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消费单位的变化与生产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 变化是同一的。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就必须由消费者获得的事实意味着服务不能储 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巴格瓦蒂(1984)、桑普森和 斯内普(1985)相继扩展了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他们将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 为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我国学者黄少军则认为,服务业仅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 产业及
35、其租赁业、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业、医疗保健和卫生福利事业、专业技术 及咨询业、教育和体育、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交通业、通讯业、贸易、政府部 门与上述服务业构成第三产业。而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 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并且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也只有“第三产 业”的概念。我国国务院在 1985 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 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做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此分 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含畜牧业、渔 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包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热水和煤 气、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是指
36、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在本文研究中,为 便于比较分析及数据的可得性,作者将中国的第三产业等同也服务业,这是本文 的一个研究基准。(2)服务贸易的内涵“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于 1971 年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工作报告中。 随后美国在1974 年贸易法中首次使用了“国际服务贸易”这一概念。随着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服务 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别,理论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激烈的 争辩。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国外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界定、 国内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和关贸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国外学者关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37、 巴格瓦蒂(1984)在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的基础上,将服务贸易定义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活动”。具体可分为:消费者和 生产者都不需要移动的服务贸易、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 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服务贸易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都移动到 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桑普森和斯内普(1985)对服务贸易的分类与巴格瓦蒂 的分类基本相同,只是他们把服务消费者称为服务接收者,并且认为服务接受者 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格鲁伯(1987)则直接把服务贸易定义为“人或物 的国际流动”。D.瑞德尔在其所写的服务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按发展类型 区分的异同一文中
38、,根据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是否移动这一标准,对服务贸易作可以分为四类,即过境贸易、当地贸易、要素收益贸易与第三国贸易,如 图 1 所示。图 1 瑞 德 尔 的 服 务 贸 易 定 义国内学者关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我国国内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 80 年代,最早代是表汪尧田和周汉民。他们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1992)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 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 动;而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也包括无形的提供 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技术 贸易等。1992 年以后,国
39、内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概念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界定。 例如将无形贸易划分为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在无形贸易中扣除要素 服务贸易即为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服务业的贸易往 来,各国服务业的总出口构成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相互 提供的作为劳动活动服务的特殊作用价值;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 交易的商业活动;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把要素服务、物化项目服务从一国转移到另 一国,进行跨国界的服务交易等等。关贸总协定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一国与另一国或多国)之间的以活动着的劳动形式所
40、提供的商品 服务与另一商品形式而进行的交换或交易”。这一定义将服务贸易按提供方式分 为四种形式:跨界提供,由一个成员境内向另一个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跨境消 费,在一个成员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商业存在,通过一个 成员的商业实体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存在而提供的服务;自然人的流动,由一 个成员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个人提供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提供方式 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 具有以上几种提供方式。从上述服务贸易概念的有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是根据服务的特征来界定服务贸易概念的外延,通过对服务贸易
41、与 货物贸易差异性的比较来获得服务贸易的内涵。具体来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 的区别在于:交易标的不同。货物贸易的标的是有形商品,货物贸易必须通过各生产要素 的结晶产品的国际间移动才能完成。而服务贸易的标的是无形服务,服务贸易 的完成只需要各生产要素人、资本和技术中的一项移动即可实现。所有权转移性不同。货物贸易中产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同时发生转让的; 而服务贸易通常不涉及所有权的转让,服务消费者购买到服务以后,只是获取了 服务的使用权,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服务的所有权。储存性不同。货物贸易是有形商品的交易,它需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吞吐和 储存商品以备不时之用;而服务贸易中的标的-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多是同
42、时发生 的,服务一般不能离开劳动过程而独立存在,因此服务贸易无需事先储存。比较优势不同。由于一种商品的同一批量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与替代 性,彼此的差异度比较小,因此商品出口国可以通过降低其成本,进而在国际竞 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而服务产品由于无法运输,以及难以批量生产,产品个体之 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服务的出口国很难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 比较优势,而主要是通过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性能等非价格因素,进而在国际 贸易中获得优势。1 .2 服务贸易的分类 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范围比较广,存在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类,对于进一步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和性
43、质,以及 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在学术讨论中,还 是在实践操中,对于服务贸易的分类均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 有以下三种:(1)按行业划分。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 易有一个按行业分类的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 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 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 务等 12 个类别。每个部门下又再分为若干分部门,共计 155 个分部门。(2)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根据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 是否过境移
44、动,将服务贸易划分为过境支付、跨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四种形式。(3)按要素密集程度来分类。根据服务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劳务的输出、输入,如建筑工 程承包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国际资本的输出、输入,如金融保险 等;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主要是指咨询、管理等专业服务、运用产权、特 许权、专利权等权益性资产提供的服务,以及以提供知识信息和其相关服务的贸 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传播,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国际 服务贸易中比重将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1 .3 服务贸易的特征 与有形的
45、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征:(1)服务贸易的无形性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有两方而的含义。第一,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第二,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只在 国际收支统计中才以非贸易收入形态出现。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消费者在购 买前服务之前,往往不可感知服务和了解服务的其质量,提供的服务具有不稳定 性和潜在的可变性,其质量难以标准化。比如教育服务、餐饮服务等,购买这些 服务的风险比购买货物的风险大。(2)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 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即服务价值形成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与服务价值的实现和使用价值的让
46、渡过程,以及服务使用价值的消 费过程往往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完成的。货物贸易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往往是分离 的。商品一旦投入到市场体系或流通领域便成为了独立的交易对象,许多商品在 甲地生产,却在异地甚至异国消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接触。不同的 是服务贸易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在场,直接接触并互动,二者(生产者和消 费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不可分离性要求服务不能脱离服务 对象,服务提供者和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割开来。比如理发师为 顾客提供服务,理发师和顾客二者需要在同一时空内直接发生物理上接触才能进 行服务。并且在服务贸易中价值实体与使用价值不同时发生转移,消费者一
47、般只 得到使用价值而并不拥有价值实体。(3)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货物商品在生产出以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或长或短均有一个储存过程。但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以及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服务是 不能被储存和被运输的,不能被包装和反复进行转让的。例如航空运输业和旅游 业,不论在需求淡季时有多少空位,都不可能把此时卖不出去的空位储存到旺季 时出售,也不可能通过运输把甲地卖不出去的座位和床位转移到乙地进行出售。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不在当时当地被消费掉,往往就会造成损失。只是这 种损失不像有形商品的损失那样明显,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4)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产品质量的差异性 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要比商品差异性明显得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有形商品时,可以通过对产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和鉴定,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并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同批量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 性和替代性。但服务产品不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大多数服务的 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服务很难批量生产。同时由于不同的服务 提供者的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异,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服务人 员,由于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技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