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77.92KB ,
资源ID:989017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890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1、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批准编号为082881713)从2007年3月正式开题,至2010年4月,杀青历时三年。在三年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在中国教育学会及省、市教育学会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对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特点、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提出课题结题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世界变小了,地球变

2、平了。一方面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国际事务民主多极,思想文化多元共存,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变成地球村;另一方面世界的不和谐因素也在凸现,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无处不在,不仅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战火连绵,而且地球与人类都面临着地球变暖、能源粮食短缺、灾害频繁等等生存危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大变革、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大家庭,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从我们国内形势看,21世纪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和平崛起的时代。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

3、上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承担着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但我们还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起点上,我们与世界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时代特点和历史背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即需要培养一大批新型人才,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包容的心态、奉献的精神、能与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具有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拼搏,又能为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贡献。面对这样的历史重任,作为为培养人打基础的中学教育责无旁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研究育人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及学校德育现状。当前开放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使我国青少年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全球化时代科技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开放,信息

4、更加透明,交通更加便捷,文化更加多元,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使青少年一代能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最新成果,掌握着最先进的信息工具,了解世界最前沿资讯,有着前辈们所不曾有的最优越的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有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他们中的多数人聪明好学,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有个性,有爱心,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接受新事物快。这些都有利于这一代人的成长。但是,开放的多元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充满了竟争、挑战、风险、误区、诱惑和陷阱。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急剧变化的社会使新与旧、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外来、坚守与融合、高尚与低俗、公平与差异、改革与保守、发展与风险、甚至正义与邪恶等等复杂社会现象共存

5、,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对青少年一代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缺乏人生磨炼的这一代青少年,没有对比,不善鉴别,容易误入岐途。加上应试教育、考学文化盛行,不堪承受的重压,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压抑、厌烦,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想躲避现实或寻找剌激,自我解压。他们对外来文化感到新鲜,喜欢模仿,对网络文化痴迷,把虚拟世界当成真实,而对本民族光辉灿斓的文化缺乏认同,兴趣逐渐淡漠,甚至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在他们面前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加上自身的努力,从而健康成长,将来有大作为;反之则没有受到良好且有效的教育引导,又不善自我把握,从而陷入误区

6、,不能自拔,成为“垮掉的一代”。这两种可能在现实中都已存在。这就给我们学校家庭社会提出了尖锐而紧迫的问题:我们如何负起责任,为青少年一代创设科学的教育,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认知、学会办事,成为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栋梁之才,担负起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共同和谐进步的重任?之所以感到紧迫和尖锐,是因为时代己经把教育推到了十字路口。虽然多年来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教育,从战略高度制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许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艰苦卓著的改革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

7、验。但从总体上看教育仍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当代中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一种“去道德化的倾向”在蔓延,学校德育还是处在一个“应为”与“难为”的尴尬境地。其一“德育首位”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更多地停留在理论认识上,停留在口头上。从早晨到晚上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几乎全被文化课学习挤占;从社会、家庭到学校师生看重的还是这样分数那样名次,这个状元那个名校。其次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开放,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厚外薄内的倾向让人担忧,加之随着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物欲膨胀等等在社会上的流播,学校道德教育一点点成果也几乎被消解殆尽。其三,一部分家长忙于创业,忙于拼搏,疏于对孩子

8、的教育管理,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其四,传统教育内容空泛,方式方法单一呆板,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最后,学校的教育对象的“早熟”看到的很多,听到的很多,“懂得”的很多,享受的很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很多,但道德的缺失与迷茫也显而易见,要教育和转变他们难度很大。由此可见学校德育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改革学校德育势在必行。在考虑学校德育问题时,我们又联系到了学校办学的愿景。美视国际学校是应本地区改革开放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于2002年创办的四川省第一所大型全日制的民办国际学校。经过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教育市场的现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时代

9、发展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调查分析,在教育“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确定将学校办成“面向海内外在川工作人员的子女,为本地区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的综合性的国际学校。“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是它的办学理念;“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百年名校”是它的目标追求;以“小班化教育、多样化课程、素质化模式”为办学特色,逐步实现中西教育优势互补,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和模式,提高学生适应全球化时代生存与发展要求的素质,为他们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的这个定位,其核心是提高办学的国际化程度,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如何使我们的这个办学

10、理想付之于办学实践?这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促使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以德育为切入口,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新时代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这一课题。二、课题研究的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有比较坚实的理论依据,也有鲜活的实践依据。(一)理论依据1.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社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百废待举,受到最严重摧残的教育急需拨乱反正。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拨开迷雾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

11、了方向。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求我国教育要立足于未来,赶上世界教育发展步伐,培养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面向世界的人才。因此我们坚持将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2.党和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是我们课题研究遵循的核心理论。3.国际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教育局等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文件报告所提出的关于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教育使命、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等论述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借鉴。4.我们还从国内省内市内专家如刘金南(武大校长)

12、、郑金洲、周卫、査有梁、纪大海、姚文忠、张乃文、顾美玲等关于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方向、国际理解教育、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德育教育的坚守与吸纳、加强国际意识教育等等的论著与观点以及朱小蔓教授主持的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中吸纳了很多理论营养。(二)实践依据1.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实践为本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自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探索加强道德教育建构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些实践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2.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地区和学校也已着手开展培养国际人,加强国际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成为本课题的某种样本。如上海福山

13、路小学成功地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澳门濠江中学、北京十一中等学校也在探索如何着眼开拓国际视野,构建新的学校德育。3.本校开办以来对教育国际化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我们学校对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人的探索实践应该讲从学校开办初就已开始。在学校定位时,我们就确立了“兼容并蓄、整合创新、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纳五洲学子、育国际人才、办优质教育、创一流名校,为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的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了“三年打基础,六年上台阶,九年创名校”的“三六九规划”,初步建立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并尝试渗透国

14、际知识、国际礼仪教育,开展英语大世界、烛光西餐会、圣诞艺术节等中外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在德育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阳光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全面成长”的思想,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尊重互爱的氛围。到办学的第二个三年(2005.92008.8)通过总结、反思,对“什么是国际学校,其本质要求是什么?”,“国际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全球时代所需要的国际性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素质?”,“应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应当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国际性人才打好坚实基础?”以及“应构建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才能办出国际学校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宏观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

15、索活动,特别是在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果,提高了办学水平,提升了对办学理念和教育国际化的认识。这些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课题研究奠定比较坚实的实践基础。三、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目标、特点研究。即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意识等素质。2.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德育内容上着重研究:根据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如何选择德育内容,在德育实践中如何安排和落实德育内容。在德育方法途径上研究如何突破旧有的德育方法途径的束缚,进行创新,努力体现德育的时代

16、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我们要达成的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架构起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即一边进行理性的学习思考,一边进行德育实践的研究探索,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德育实践;又用德育实践的成果验证推动深化理性研究。2.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课题组随时向学校德育处提供研究成果,以供德育工作的参考;德育处随时反馈德育实践的鲜活素材,促进课题研究深化,两者互相推动、互相促进。3.专家、课题组成员与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形成合力

17、,推进研究。4.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5.研究工作分准备开题、前导性研究、德育实践、总结结题四个阶段,层层推进。四、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开展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的研究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的研究主要由第一子课题承担。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我们广泛阅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大国的崛起系列丛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我们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德育规范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等一系列文

18、献以及国际国内专家关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论著;收集和研究了许多反映关于中国教育现状和国人素质现状的论文、报导;我们也开展了对我校中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的对比调查。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1.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国际人才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战略。例如:韩国颁布“新的国家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力、自治和自立能力的人才,引领信息、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措施之一: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领导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迎接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挑战。新加坡开展了“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在学校

19、里形成一种重视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文化氛围。这一改革的关键策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日本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计划”。该计划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增强情商教育”,把学生培育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第二,建立一个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并能给他们多样选择的学校教育体系;第三,建立一个尊重学校自主权的教育管理体系。英国提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孩子、年轻人和成年人在全球化经济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他们的学习经历中灌输全球化的意识,训练和培养雇主和雇员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推进能力资格的国际互认和透明度。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是美国新世纪教

20、育改革的开端。其中“国际安全语言”项目着重解决通晓与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的关键外语(如汉语、阿拉伯语等)的人才短缺问题。一份反思美国现行教育的教学建议则提出了年轻一代要掌握21世纪的必备技能:一是更加了解世界;二是超常规思维;三是辨别信息真伪能力;四是交际能力。荷兰在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人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列。荷兰教育文化科学部在充分征询各层次教育机构及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荷兰全面实施国际化教育计划。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近在全国人大和政协公开讨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1、纲要提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战略目标。2.适应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成为国内外教育行家探索的共同课题。美国的吉布斯和艾丽提出了“能为所有文化接受的、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十种“核心价值观”,即同情、勇敢、礼貌、公正、诚实、善良、忠诚、坚毅、尊重、负责;美国的贝内特则在美德书中推崇“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等九种美德;日本政府提出了培养“走向世界的日本人国际人”的十个基本条件:(1)积极肯干,但不蛮干;(2)人际关系融洽,不以自我为中心;(3)兴趣广泛,知识丰富;

22、(4)外语出色,乐意结交外国人;(5)行动迅速;(6)能很快适应异国他乡;(7)意志刚强,富有忍耐性;(8)深谋远虑,但不优柔寡断;(9)安排、处理好家庭生活关系;(10)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新加坡国会于1990年提出并通过了全体新加坡人认同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全球生活价值教育项目(LVEP项目)(70多个国家1500多个地区推行)提出培养儿童青少年12种核心价值观(合作、自由、幸福、诚实、谦卑、爱心、和平、尊重、责任、朴素、容忍、团结)的主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

23、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四大支柱(1)学知(learning to know),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具有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2)学做(1earning to do),即学会在一走的环境中工作,报告强调了“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技能,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1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4)学会发展(1earning to do),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24、。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颁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大素质。本世纪初,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强调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则强调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国人素养和学生素质亟待提高,中国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吹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号角,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但是由于积弊太深,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教育没有跟上

25、国际化的脚步。这可以从媒体报道的国人形象见其端倪,在不少海外媒体的报道中,随地吐痰、挖鼻子、大声吼叫、光膀子、贪小便宜、不讲秩序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形象符号。事实证明,我们的国民素质的低下已经影响了社会和谐,损害了民族形象。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据北京安定医院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32%的中小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情感稳定性以及学习能力。2006年大学报到时,清华大学3000名新生居然迎来8000多名家长陪同,引起全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在“可怜天下孩子”一文中描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学生活内幕:大学生一届比一届自理能力差,宿舍里的值日扫地这样的小事

26、情,居然成为大问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根本无法与人沟通,终日把自己封闭起来,泡在网上,没日没夜打游戏。即使是某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心理素质之脆弱,也相当惊人,受一点挫折,就如同山崩海啸,为此而自杀的,也时有所闻。为此“救救孩子,救救中国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反思中国教育的文章连篇累牍。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认为: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被“格式化”了,治本就要坚决反对“格式化”,被“格式化”的一代怎能“创新”?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在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一文中的观点,应该说代表了比较中美教育专家的观点,对中国教育一语中的。他指出:“中国注重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

27、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舆论普遍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答案,“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为何中国的中学生年年奥赛奖技压群芳,但却无人获诺贝尔奖,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以上说的是全国的情况,那

28、么我们学校的学生现状为何呢?2007年10月,我们对在我校中学部800多名学生进行了旨在了解我校中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反映我校中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的文化冲击下有些无所适从,传统价值观、生命观、道德观中优秀的部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坚守与发展,在新与旧、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外来、高尚与低俗等的选择面前不善鉴别。是非道德判断这个项目成为七个调查项目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项。有40%的学生赞同“在现今社会,金钱最重要”;37%的学生认为“在大众场合下与异性朋友亲密接触的行为”属于个人自由,可以尝试。对“魂系祖国,心怀世界”理解不够深刻,“爱国主义”把握不够适度,很容易造成狭隘的民族主义或

29、是崇洋媚外。31%的学生表示喜欢“日流或是韩流”;31%的学生“在得知日本遭遇天灾”的时候表示高兴。而爱国主义意识这一项也成为了七个项目中得分率第二低的项目。由此可见在教育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脚步。课题组根据以上认识,召开了多次全体研究人员大会,征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响亮地提出了既体现了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思想,并反映了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凸现了全球化时代优秀人才基本特质,又表达了美视国际学校的理想追求的德育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同时认为适应多元文化,能肩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和谐发展两副重担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因此必

30、须具备以下八项基本素质:(1)爱国: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在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不卑不亢,学会自尊;(2)励志:志向高远而不张扬,锐意进取而不冒进,知难而进而不蛮干,脚踏实地;(3)博学: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善于学习;(4)睿智: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求异创新,勇于实践;(5)健康:身心健康,科学生活,能较快适应异国他乡环境,容忍世界多元性,学会共处;(6)包容:了解并尊重他国文化,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依存性,反对歧视:(7)负责:关注人类共同利益,关心并致力于消除贫困、种族歧视和生态破坏等世界性难题,有责任感;(8)合作:外语出色,善于与外国人打交道,懂得国际交流

31、规则,善于合作。(二)关于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1.德育内容的研究关于德育内容中学德育纲要(1995颁布)有明确的详尽的规定。因此课题组不再研究德育的具体内容,而从另外一个视角上研究德育内容,即研究围绕德育目标如选择、安排、落实德育内容。经过深入的学习总结思考,我们这方面的研究可用两条主线、三个层次、四种载体来概括。即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围绕两条主线;德育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三个层次;德育内容的落实上依靠四种载体。两条主线即德育内容要紧紧围绕树中国灵魂、立国际意识两条主线来筛选。所谓树中国灵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要有自信心、自豪感

32、、立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拼搏的远大志向。其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了解认同我们民族的灿烂历史和优良传统,让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其三,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公民20字基本道德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的教育,使他们身上永远烙下中国人品格的印记。所谓国际意识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首先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并给予理解和尊重,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互相宽容、互相合作。其次是培养国际视野,教育学生学会从全球从全世界的角度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再次是加强学生国际责任意识的培

33、养,立下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三个层次是指安排德育内容要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的三个层次:道德认知、道德实践、道德理性。道德认知层次上主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同时也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国际上各种规则。道德实践层次上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甚至国内外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遵守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的各种规范,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道德理性层次上主要引导学生在认知和实践的基础上感悟升华、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四种载体是指德育内容的落实上要依靠

34、德育课程、主题教育、文化建设、活动教育等载体。按照两条主线三个层次的原则,我们通过上述四种载体落实德育内容。内容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为了避免重复,德育内容的选择、安排、落实的具体情况分别在德育研究途径方法的研究中加以体现。2.德育途径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德育目标的实现、德育内容的落实,都要通过一定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德育途径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投入的精力是最大的。通过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和三年来的实践总结,我们把德育途径方法的研究概括为五化。即:德育课程优质化以优质化的德育课程,给予德育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基本保障;主题教育系列化以层层递进的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推进德育不断深化;德育活动

35、多样化以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丰富德育的维度,全方位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文化建设特色化以中西合璧的特色化的文化建设,体现学校文化的方向,充分发挥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德育评价多元化以多元化的德育评价,引领和强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倡导德育民主。下面围绕五化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关于德育课程优质化为了解决传统德育的一些弊端,体现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德育特色,我们对学校的德育进行了课程化的改革,从而呈现出德育课程的优质化和学生选择的个性化,并且使德育的时间、空间和内容有了最基本的保证。(1)充分发挥现有的政治课及思想品德课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包括公民

36、基本品质、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等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不因为私立学校而有丝毫的削弱,而是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执行,力求上好,收到实效。(2)加强文化课程的德育渗透,即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课程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组织了全校性的教学研讨会,研讨如何在文化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老师们写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也呈现了不少文道统一的好课。例如在2008年10月举行的“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学科渗透”研讨周中,有七位老师提供

37、了展示课,课后教师和家长代表进行了点评,到会专家纪大海教授还作了专题报告。在研讨周中,老师们还写出了几十篇关于学科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历史教师张春英在文章中写道:“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

38、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她还分析了历史教材中蕴含的美德内容、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特点等等;英语教师潘波则致力于在教学中从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中寻求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他用列表的形式展现了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年级单元与英美文化知识的结合点德育目标初一(上)Starters西方社交礼仪(问候与称谓)培养个人品德Unit1 ,3西方社交礼仪(介绍与自我介绍)培养个人品德Unit2,4,5,6西方社交礼仪(询问与回应)培养社会公德Unit7How much?西

39、方生活方式(购物)培养个人品德Unit8When is your birthday?西方行为规范(询问与回应)培养社会公德Unit11What time?西方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初一(下)Unit2Wheres?西方行为规范(询问与回应)培养社会公德Unit3Why do you?西方行为规范(爱护动物)培养社会公德Unit4Iwant to be?西方价值观念(职业)理解多元的价值观Unit7What does he?西方社交礼仪(描述人的外貌与性格)培养社会公德Unit8Id like?西方生活方式(餐馆点菜)培养个人品德Unit9,10,11

40、西方行为规范(询问与回应)培养社会公德Unit12Dont eat?西方行为规范(班规)培养个人品德初二(上)Unit1How often?西方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Unit2Whats the matter?西方行为规范(提供建议)培养社会公德Unit3What are you doing?西方行为规范(邀请与拒绝)培养社会公德Unit6Im more outgoing.西方传统习俗(个人隐私与禁忌)培养个人品德Unit10Im going to be.西方价值观念(人生目标与计划)培养个人品德Unit11Could you ?西方行为规范(请求和

41、许可)培养社会公德初二(下)Unit2What should I do?西方行为规范(提供建议和帮助)培养社会公德Unit3What were you doing?西方历史(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事迹)消除种族歧视,建立人人平等的观念。Unit5If you go to the.西方行为规范(校规)培养个人品德Unit7Would you mind?西方行为规范(请求和建议)培养社会公德Unit8Why dont you?西方行为规范(提供建议)培养社会公德初三Unit3Teenagers should be.西方行为规范(青少年行为规范)培养个人品德Unit4What would you

42、do?西方传统习俗(送礼)培养个人品德Unit8Ill help clean.西方价值观念(志愿者活动)培养个人品德Unit10By the time I.西方传统习俗(节日)培养个人品德Unit11Could you please?西方行为规范(询问与回应)培养社会公德Unit12Youre supposed to.西方行为规范(守时&西餐礼仪)培养个人品德Unit15Were trying to西方价值观念(保护生态)培养环境道德,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3)开辟选修课程加强德育教育。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在下午第四节选修课时段中安排了德育教育内容。如在初一年级开设“国际礼仪”课程,着眼

43、于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国际礼节;开辟“法制讲座”课程旨在侧重于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组织“国学讲座”课程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积淀。(4)编写特色德育教材,增强德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为了培养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学校组织了十名教师历时一年编写了取名为“视野”(见附件)的德育校本教材。视野由强调魂系祖国爱我中华的“扎根篇”、突出开拓视野增加积累的“视界篇”、传达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的“规则篇”以及介绍国际礼仪习俗的“礼仪篇”组成。教材在校内出版后,我们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关于主题教育系列化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重要的班集体

44、活动,也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表现欲,并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了让班会的内容个性鲜明,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依据“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的必备品格和素养,同时也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状,本着系统性、层次性等原则,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对主题班会核心内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初中主题班会设计依据国家课程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初中各年级中各自确定以年龄特点为内容的一个年级核心教育体系。按照学生心理特

45、点和成长规律,每个年级再依据各自确定的十个主题,在一学年中各自开展一系列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将学生带入活动中、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文情怀、在活动中提升素养,为学生塑造和谐品质,创建和谐大校园。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请班主任参考选择,希望班主任能针对班级特点开展创造性的主题活动。尊重他人劳动、人格及外来文化的教育。(七年级第一学期)1、能自觉保持课堂秩序,独立按时完成作业。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在一周内力所能及地分担两次家务。3、爱护社区、家庭、学校、班级卫生,一周内能主动清理一次自己学习、生活、活动区域的白色垃圾。养成垃圾入箱的习惯。4、能做到不辱骂他人,不以他人的缺陷

46、、人种、国家风俗开玩笑,不给他人起绰号,与国际部外国学生友好共处。5、能做到在长辈和教师讲话时不插话。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地提出,不耍脾气,不顶撞。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自爱自强,树立健康志向的教育。(七年级第二学期)1、能做到穿戴得体,体现中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2、能爱惜名誉,注意自己的言谈和行为。3、培养乐观精神,能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有良好的毅力。4、培养一到两种自己喜爱的体育或文艺爱好,并能坚持不懈,有健康的业余活动。5、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健康的志向或理想,并能在班会上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并为实现它积极努力地做准备。初一主题班会选题:1.融入和睦新集体2.结识新朋友,温暖你我心3.

47、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际4.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5.加强沟通,增进理解6.国际名牌是怎么铸就的7.心胸开阔,真诚做人8.学会自律,快乐成长9.携手同行,快乐成长10.防范风险,安全成长。诚实守信的教育。(八年级第一学期)1、在无教师和家长监督的时侯能独立、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2、至少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一到两个优点或缺点。3、至少能与家长和教师进行一到两次真诚的思想交流。4、至少能努力做好三到五件自己许诺的事;做到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过分的夸大和吹嘘自己。5、尊重他人的秘密,未经允许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私看他人信件和日记。爱的教育。(八年级第二学期)1、理解亲情间的爱,能经常与亲人进行沟通和交流。2、珍惜同学间的友爱,与同学建立健康、真诚的友谊,并坦诚相待。3、能区分欣赏、喜欢和爱慕,能在班会中与同学进行讨论。4、理解对伟人、英雄的敬爱,能分析不同文化对英雄的理解,能有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