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2 ,大小:10.82MB ,
资源ID:988672      下载积分:2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wodocx.com/d-988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中级)》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发送邮件至262216212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中级)》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doc

1、第一部分复习指南第一章中级统计师考试概述一、组织领导 国家统计局和人事部成立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负责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和考务工作,考试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人事司。国家统计局设立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编写暨命题委 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命题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人事司负责。各地 方人事考试中心负责本地区考试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二、考试日期及时间(一)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设在每年 10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分在两个半天进行,考试时间均为 2.5 小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

2、知识14:0016:30统计工作实务(二)考生应考时,须携带黑色墨水笔、2B 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计算器。(三)中级考试均为客观性试题,采取闭卷笔答方式。三、考试科目 中级统计师的考试科目分为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与统计工作实务两个科目。 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四、报考条件(一)在统计岗位上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二)报名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

3、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2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3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获博士学位。4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前,已担任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符合上述第(一)条基本条件中规定的要求, 如本人自愿,也可参加统计专业中级资格考试。(三)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从事专业工作年限的 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四)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

4、 号)文件精神,自 2005 年度起,凡符合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规定的香港、澳门居 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相应专业考试。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报名时应向报名点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 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以及相应专业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五、考试报名 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本地区人事考试网在线填写提交报考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查及网上缴费手续。(具体报名安排详见当次的报考文件。) 考试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六、考试成绩和证书管理 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将于考试结束两个月后在网上开通,

5、考生可登录“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查询考试成绩及合格标准。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均实行非滚动管理,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当年通过应试科目。 中级考试合格者,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用印的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七、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 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 和分析。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 1根据统

6、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

7、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 响。(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 品。(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 国家反垄

8、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 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2)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关系,衡量支出法 GDP 和收入法 GDP;根据潜在 GDP 与实际 GDP 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过冷”和“过热”的原因;根据核算的全面性和国民福利角度分析以 GDP 为 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1)根据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关系分析均衡产出及存货变动机制

9、;根据消费函数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根 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根据储蓄函数分析收入与储蓄的关系;根据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 定中的作用分析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运用乘数原理 分析政府赤字预算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2)根据货币需求的种类分析总体货币需求;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 根据货币需求分析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危害;根据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供给,根据货币乘数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3)运用投资函数分析利率与投资的关系;根据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分析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 重要

10、作用;根据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均衡利率的形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根据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涵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互补关系和替代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充 分失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短期内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分析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 依据。(2)根据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类型分析紧缩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3)根据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及适用条件。(4)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途径分析其不同效应和两种政策组合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四种组 合基本方式的适用条件。6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1)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

11、的平衡关系分析国际间经济交易的主要途径和对外经济关系;根据实际汇率、购 买力平价和利率水平分析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析汇率变化对于对国际收 支平衡的影响。(2)根据净出口函数分析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3)根据净资本流出函数分析利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根据进口规模与储备资产的关系界定适度 储备资产的规模。(4)根据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分析国家间经济互动。 7通货膨胀(1)根据价格水平上涨的数量界限划分不同类型通货膨胀;根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和产出分析通货膨胀 对经济的各种影响;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短期内和长期内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2)根

12、据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8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1)运用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2)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我国科教兴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的途径。(3)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反经济周期政策的适应条件。(三)会计基础知识 1根据会计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核算内容、核算程序,分析判断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对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判断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及对统计工作的影响。3正确判断会计与统计采用的核算单位。4根据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

13、表,以及成本费用明细核算表)编制方法和会计项目, 按照统计制度要求,正确判断会计核算项目与财务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相关关系。5根据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资产和负债分类、折旧政策等,准确把握基层单位会计与 宏观统计对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价格和核算范围。6根据会计利润表、成本费用核算表,分析判断会计与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掌握利润表、成本计算表、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资料在宏观统计,特别是 GDP 核算中的应用。7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一、考试目的统计工作实务科目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

14、、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标准与分类、国民经济核算、 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住户调查和统计整理与分析报告等统计实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统计和国民 核算资料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法规1把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2把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及许可程序。3把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 案件。4根据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判断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 统计行政处罚措施。5根据统计行政处

15、分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判断适用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 分措施。6把握统计法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7把握统计行政复议机构、范围及有关复议的管辖和复议程序。8根据统计行政诉讼的起诉,受案范围,依法进行统计行政应诉。(二)统计实务 1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1)根据我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分析判断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 中的作用。(2)根据我国现有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即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 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分析判断该体系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3)根据我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普查、抽样

16、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及其他非全面调查),分 析判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在统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4)根据我国现行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制度,分析判断其对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生产透明度的作用。(5)根据我国现有统计标准和分类,分析这些统计标准和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 中正确使用。2国民经济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分析判断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GDP 在宏观经济 分析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作用。(2)根据我国目前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 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3)

17、根据我国目前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 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 析;编制资金流量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4)根据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 配收入中的作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5)根据我国目前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平衡关系以及资产负债差 额、国民财产的计算关系。3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

18、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 4专业统计根据专业统计的统计范围、调查单位和调查方法,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统计口径范围,分析和判断它们 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5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 根据城乡住户调查和价格统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指标关系,选择基础数据的调查方法,分析判断它们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第二章中级统计师考试复习技巧中级统计师考试(又名:统计师考试)的内容很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各有关章节,要记住 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在考试复习的过程中养成读书

19、做笔记的习惯,则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 “薄”,既读得进去,又读得出来,从而高效率的掌握教材的总体知识。那么,怎样做好读书笔记呢?一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重点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 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依据考试大纲,认真研读,真正吃透,抓住重点。二是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 忆的过程。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 习效率大有裨益。很多参加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考生并非都是科班出身,零基础报考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考生大有人

20、在, 一举通过考试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是否端正。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 于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有效方法:一、三大忠告(1)学习态度要老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自欺欺人,不懂不能装懂,虚心向他人请教。(2)平时学习要扎实: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 半途改行者更要夯实基础,而牢固的基础来自扎扎实实的点滴积累。(3)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只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 一种手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熟练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哪些内 容需要,哪些

21、内容不需要。这样,即使考试时题目难一点或偏一点,也不会茫然无措。二、六大学习方法(1)会看书:要取得好成绩,抓住教材内容的细小变化很重要。充分利用教材与圣才题库和电子书。(2)带着思考学习:多问为什么,给自己出题,书本常合起来想想,实践中遇到这类题该怎么办?注意比 较归纳,逐步浓缩,形成清晰的知识串。久而久之,离开课本也头头是道,不会到考试时,脑子里一团糟。(3)关注错误:平常多做实战演习,每次对照标准答案做总结,把做错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标出来,并对做 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粗心大意?通过对比反思,归 纳小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适当做一些相关

22、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严密关注错误,做到不再重犯。(4)重视弱点:记忆是成人学习的薄弱环节,但有些内容又必须要记。所以在记忆环节,要格外重视。(5)开阔视野:要博采众长,平时多看相关的报刊杂志,及时学习新准则、新方法,这样考试时遇到新知 识点就不慌了。(6)温故而知新:在完成一个章节学习内容后,先趁热打铁,对该章内容融会贯通,再将第一章至该章的 内容贯穿起来过一遍,然后才开始学习新的章节。第二部分核心讲义上篇统计方法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一、基本含义 1统计和统计学统计就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它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

23、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1)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2)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2统计的应用(1)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2)统计的误用与滥用 统计的误用有些是常识性的,有些是技术性。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应用统计,但是在应用中应注意分辨被误用与滥用的现象。二、数据类型 统

24、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特征的反映,而由于客观现象的复杂性,在反映这些现象特征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而得到不同类型的数据。 1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1)定性变量 定性变量只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定性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是指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由此可见,分类数据只能用来区分事物,而不能用来表明事物之间的大小、优 劣关系。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是指反映现象类别的变量还具有一定顺序的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顺序变量不仅

25、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因此,其功能比分类数据要 强一些,对事物的划分也更精细了一些。但是,顺序数据的数据之间虽然可以比较大小,却无法计算相互之间大 小、高低或优劣的距离。这时顺序数据的数据仍然是用来表示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而不能用来反映事物在数量 上的差异。(2)定量变量 定量变量是指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的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定量变量也称为数值变量,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量数据。 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数值型数据的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

26、据之间的绝对差(绝对距离),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 对差(相对距离)。显然,数值型数据的计量功能要远大于前面介绍的两种定性数据,其计量精度也远远高于定性 数据。因此,在统计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的用途。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描述是由定性到定量、由低级到高级、从粗略到精细。相应的适用于不同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也是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很多适用于数值型数据的统计方法并不适用于定性数据,但适用于定性数据的方法则大多可以应用于数值型数据。因此在统计研究中要明确不同数据所适用的统计方法。 2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

27、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观测是取得数据最主要的方法。 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在实验中,实验环境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数据的产生一定是某一约束条件下的结果。自然科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为实验数据。三、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原始或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 据,通常称之为次级数据或第二手间接的统计数据。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原始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1原始数据 搜集数据

28、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进行统计调查或进行实验活动,统计调查或进行实验就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1)观测数据 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法得到的数据就是实验数据。实验法不仅是一种搜集数据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它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或控制某些输入变量,观察其他输出变量的变化,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或相互联系的认识。 实验法要注意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单位应当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而不应 是经过有意识地挑选的。实验组和

29、对照组还应当是匹配的,也就是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应当是大体相同的,至少不要差异太大。 2次级数据。 次级数据(第二手数据)是指由其他人搜集和整理得到的统计数据,这种来自他人调查整理基础上的数据称为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间接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的统计部门和政府、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普查资料汇编、某大学、科研机构发布的研究数据等等。(2)尚未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如各企业的经营报表数据、专业调查咨询机构未公开发布的调查结果数据。 应用间接数据注意的问题:是否了解并正确理解了间接数据中变量的含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以防止误用、错用他人的数据

30、;引用间接数据时要注明数据来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四、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常用的统计调查种类有以下几种。 1普查(1)定义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它适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2)特点 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它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2抽样调查(1)定义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

31、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随机原则要求所有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2)特点 抽样调查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正确的全面统计资料,具有许多优点。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一次性的或经常性的专门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 非常广泛。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选取样本单位的影响;能够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的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从而达到对调查总体的认识;在抽样调查中会存在抽样误差,但是这个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3

32、)方法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根据一个已知的概率随机选取被调查者。从理论上讲,概率抽样是最科学的抽样方法,它能保证抽出来的部分单位(样本单位)对总体单位的代表性,而且它能将抽样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常用的概率抽 样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没有完全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单位。 3统计报表(1)定义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 的方法之_。(2)分类按照报送范围,统计报表分为全面报表和

33、非全面报表。 全面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均要填报,非全面报表则只要求一部分调查单位填报。按照报送周期,统计报表主要有月报、季报、年报组成。 月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年报则内容比较全面。(3)内容表式: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研究的任务与目的而专门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表格,用于搜集统计资料,是统 计报表制度的主体。填表说明:对统计表的统计范围、指标等作出的规定,具体有:填报范围、指标解释、分类目录、其他有 关事项的规定。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这些重点单位虽然数目不多,但它们具有所研究现象的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绝大部分的特点。 5典型调查(1)定

34、义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2)作用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例如补充定期报表、年度报表只有数据而没有具体情况的不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各种调查的特点,如表 1-1-1 所示。表 1-1-1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第二章数据描述本章重点介绍如何简单地利用统计图表和少量数据来概括某些事物的基本特征。 一、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通常可以用频数分布表和图形来描述。 1生成频数分布表定性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因此,只

35、要先把所有的类别都列出来,然后统计出每一类别的频数, 就得到一张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通过频数分布可以观察不同类型 数据的分布情况。2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1)饼图 饼图又称圆饼图、圆形图等,它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主要用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研究。(2)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述数据多少的图形,用于观察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少或分布情况。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也可以放在横轴。(3)环形图 环形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二、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1生成频数分布表 生成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的步

36、骤:(1)对数据进行分组 组数的多少以能够适当观察数据的分布特征为准。一般的分组个数在 515 之间。(2)确定组距 所谓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若将最大值称为上限,最小值称为下限,则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下限”。 确定组距的原则:要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要能准确地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在确定组距时,在研究的现象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等距分组;而当研究的现象变动很不均匀时,一般采用不等距分组。(3)统计各组的频数及频数分布表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频数等于某组组限的频数计算在下限所在的

37、组内。 2定量数据的图形表示 常用来表述定量数据统计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此外还有茎叶图、箱线图等。(1)直方图 用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这样,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2)折线图 折线图是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现象变动的一种统计图,它主要用于表示现象的分配情况、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和两个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3)散点图 散点图也可以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三、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 统计表是一种用密集的形式归纳数据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行和列中的数据来表述现象特征。 统计表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构成。统计表

38、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表头应该放在表的上方,它说明的是表的主要内容;(2)行标题和列标题一般放在表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它表示的是所研究的问题类别的名称和指标名称;(3)表的其余部分是具体的数字资料;(4)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用来说明资料来源、指标注释和必要的说明等内容;(5)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能封口。四、用数字来概括数据 针对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查它:一是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即该组数据的数值向其中心值的靠拢程度。二是该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它反映的是该组数据的各个数值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和程度。这两 个方面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在实际应用中应该

39、从不同视角来分析统计数据,以达到分析和运用统计 数据的目的。1定性数据的数字特征 定性数据主要是计数,比较简单。对定性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方法就是计算百分比、中位数和众数。(1)中位数 中位数是数据按照大小排列之后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样本量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目的平均(如果样本量为偶数)。(2)众数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值。在定性数据中,由于记录的是频数,因此众数用得多些。 2定量数据的数字特征 定量数据有数值实际含义,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常用的反映定量数据特征的统计量有: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水平度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分位数等; 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差异度量:极差

40、、四分位差、标准差和方差。(1)水平的度量 平均数也称为均值,是把某一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用以表述某一事物的平均水平,它在统计中叫做均值。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比较简单,结合前边概念学习即可。 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平均数在实际中用的较多,但是更容易受少数极端数值的影响,对于严重偏态分布的数据,其代表性较差;中位数和众数提供的信息不像平均数那样多,但它们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当数据为 偏态分布,特别是偏斜程度较大时,可以考虑选择中位数和众数,这时它们的代表性要比平均数好。(2)差异的度量极差 极差又称全距,是一组数据

41、中最大的标志值和最小的标志值之差,是最简单的离散指标。它的特点是简单直观,但是容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因此,不能准确地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各个变量值和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了样本中各个观测值到其均值的平均离散程度。 未分组的计算公式:2s 2 = ?(x-x)分组的计算公式:n2s 2 = ?(x-x)? f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更具量纲性,而且与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使用的范围更广泛。样本标准差在 计算时应注意其自由度为 n-1,即?(x-x)2n-1s=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是将一组数据的标准差除以其均值,用来测度离散程度的相对数。其

42、计算公式为:标准分数n = sox标准分数也称作标准化值或 Z 分数,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用以测定某一数据在 该组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其计算公式为:xi -xzi =s第三章参数估计一、抽样分布 1总体分布与总体参数总体分布是总体中所有观察值所形成的分布。 总体参数是对总体特征的某个概括性的度量。在只研究一个总体时所关心的参数通常有总体平均数( m )、总体方差(s 2 )、总体比例( p )等。 2统计量与抽样分布(1)统计量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的某些量,是对样本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即统计量是样本的 函数,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量也是随机的。因此根据统

43、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不同的样本 可以计算出不同的统计量值。(2)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样本统计量所形成的概率分布,如样本均值(x)的分布、样本比例( p )的分布等。抽样分布是一种理论分布,构成了推断总体参数的理论基础。样本均值(x)的抽样分布 重置抽样中,样本均值的方差为:s22不重置抽样中,样本均值的方差为:s x =ns 2 N -ns 2 =xn N -12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即有 XN (m,s 2 )时, x N ? m, s ? 。?n ?若总体为未知的非正态分布时,只要样本容量 n 足够大(通常要求 n ? 30 ),样本均值仍会接近正态

44、分布。 如果总体不是正态分布,当 n 为小样本时(通常 n 30 ),样本均值的分布则不服从正态分布。样本比例( p )的抽样分布比例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单位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比例有总体比例和样本比例。总体比例( p )通常是未 知的,是一个参数;样本比例(p)是一个样本统计量,是可以观察到的随机变量。?当样本容量比较大时,样本比例 p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重置抽样时, p 的分布为 pN ?p ,p (1- p ) ? 。?p (1- p ) N - n ?n?在不重置抽样时, p 的分布为 pN ?p ,? 。一般讲,当 np ? 5 且 n (1- p ) ? 5 时,就可以认为nN -

45、1 ?样本容量足够大。 3统计量的标准误差统计量的标准误差也称为标准误,是指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差。可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在参 数估计中,它是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差距的一个重要尺度。sn(1)样本均值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 =,当总体标准差 未知时,可用样本标准差 s 代替计算。x(2)样本比例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s p =二、参数估计p (1- p )n,当总体比例的方差未知时用样本比例的方差代替。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包括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点估计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的实际值来近似相应的总体参数。常用的点估计包括:用样本均

46、值 x 估计总体均值 m ; 用样本比例 p 估计总体比例 p ;用样本方差 s2 估计总体方差s 2 等。(2)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根据估计可靠程度的要求,利用随机抽取的样本的统计量值确定能够覆盖总体参数的可能区间的 一种估计方法。常见的三种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的计算如下:n68.27的置信水平(Z=1)推断总体参数 m 的置信区间为 (x - s, x + s ) ;nn95.45的置信水平(Z=2)推断总体参数 m 的置信区间为 (x - 2 s, x + 2 s ) ;nn99.73的置信水平(Z=3)推断总体参数 m 的置信区间为 (x - 3 s, x + 3 s ) 。n2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统计学家给出的评价估计量的一些标准具体如下:(1)无偏性: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设总体参数为q ,所选择的估计量为q$ , 如果 E (q$ ) = q ,则称q$ 为q 的无偏估计量。(2)有效性: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个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方差更小的估计量更有效。(3)一致性: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